資源簡介 七年級歷史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每小是2分,共60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B C D A B C C B B D A B D B B題號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D D C B D A B D D B B A D A D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有3小題,第31小題14分,第32小題12分,第33小題14分,共40分。)31.(1)發展趨勢:①選官依據由重視血緣、門第發展為重視才能;②選官形式由推選發展為公開考試;③逐步制度化、規范化;等等。(任答兩點即可,一點2分,共4分)(2)變化:進士所占比例逐漸增加。(2分)舉措:①增加考試科目;②鼓勵士人報考;③設立殿試。(任答兩點即可,一點2分,共4分)(3)積極作用:①擴大了皇權的統治基礎;②把用人權、任命權收歸中央,限制了地方封建割據的發展;③客觀上推動了文化的普及,促進了學校教育的發展。(任答兩點即可,一點2分,共4分)32.(1)特點:①工藝精美;②種類豐富。(一點2分,共4分)(2)原因:①禹州制瓷業歷史悠久;②禹州交通便利;③禹州礦物資源獨特。(一點2分,共6分)(3)歷史意義:①有利于瓷器藝術的交流發展和瓷器制作工藝水平的提高;②瓷器文化向周邊少數民族地區傳播,促進了民族交融;③瓷器文化隨著對外貿易傳播到海外,促進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任答兩點即可,一點2分,共4分)33.(1)【示例】科技成就:活字印刷術。(2分)理由:對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推動了世界文化產業的發展。(2分)(2)【示例】代表巨著:《本草綱目》。(2分)說明:它總結了我國古代藥物學成就,豐富了我國醫藥學成就,在世界醫藥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2分)(3)原因:①八股取士的束縛;②文字獄與文化專制政策的摧殘;③閉關政策的推行;④讀書人的功利;等等。(任答三點即可,一點2分,共6分)2024~2025學年度教學質量監測七年級歷史科試卷溫馨提示:1.將答案填寫在答題卷上;2.考試時間為80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 “千古大運河,日日千帆過。船運南北貨,舟載八方客。京畿品稻米,余杭嘗面饃。北地唱吳歌,江南奏鼓樂。”材料反映出隋朝大運河的開通( )A.推動了隋朝完成統一 B.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交流C.減輕了勞動人民的負擔 D.大大加速隋朝滅亡的進程2. 《神童詩》有云:“少小需勤學,文章可立身。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一舉登科日,雙親未老時……玉殿傳金榜,君恩賜狀頭?!痹撛娋浞从沉酥袊糯撤N制度下人們對讀書的重視。這一制度是( )A.察舉制 B.丞相制 C.科舉制 D.行省制3. 有學者指出,隋煬帝雖然無德,但是有功。只是他的功業,沒有和百姓的幸福感統一起來……他沒有處理好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關系,反而成了罪在當代、利在千秋。下列能印證這一觀點的是隋煬帝( )A.實現南北統一 B.三次征伐遼東 C.營建東都洛陽 D.開鑿了大運河4. 唐太宗在《誡皇屬》中提到:“先賢有言‘逆吾者是吾師,順吾者是吾賊’。不可不察也?!币韵逻x項中最能體現唐太宗這一思想的是( )A.知人善任,虛心納諫 B.以儒為師,興辦太學C.制定法律,減省刑罰 D.輕徭薄賦,戒奢從儉5. 《唐大和尚東征傳》中記載,天寶九年(750年)鑒真看到廣州海面上“有婆羅門、波斯、昆侖等舶,不知其數……獅子國、大石(食)國、骨唐國、白蠻、赤蠻等往來居住,種類極多”。這反映了( )A.中國造船技術的高超 B.大唐對外交往繁盛C.廣州是世界貿易中心 D.唐朝民族政策開明6. 唐太宗對大臣們說:“隋時百姓縱有財物,豈得保此!自朕有天下……無有所科差(征收財物),人人皆得營生,守其資財……向使朕科差不已,雖數資賞賜,亦不如不得。”對此,唐太宗實施( )A.任用賢能 B.開科考試 C.輕徭薄賦 D.減輕刑罰7. 天寶末年,唐玄宗終日尋歡作樂,把政事交與利欲熏心的權臣李林甫、楊國忠,把鎮守北方三鎮的兵權交與野心勃勃的安祿山。最終導致( )A.八王之亂 B.武則天稱帝 C.安史之亂 D.陳橋驛兵變8. 唐太宗即位后,改變統治策略。他宣布:“朕雖以武功定天下,終當以文德綏海內。”這種策略帶來了( )A.開皇之治 B.貞觀之治 C.開元盛世 D.康乾盛世9. 唐代墓葬出土了大量的波斯、阿拉伯、拜占庭等地的金銀幣。這些出土文物可以用來研究唐朝( )A.先進的生產技術 B.繁榮的中外交流 C.和睦的民族關系 D.多彩的文學藝術10. 保甲法是王安石變法的措施之一,即把農村人戶編制起來,有兩個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戶,出一人為保?。槐6∑綍r種田,農閑練兵。由此可知,保甲法有利于( )A.提高行政效率 B.促進農業發展 C.增加政府收入 D.增強軍事力量11. “我太祖皇帝應天順人,受禪于周,廣南、江南、荊湖、西川,一舉而下,罷諸侯之兵,革五代之暴,垂八十年,天下無禍亂之憂?!辈牧现械摹疤妗笔牵? )A.趙匡胤 B.阿骨打 C.忽必烈 D.朱元璋12.在宋太祖開國時,進士登科寥寥,歲無十數。其時進士甲科亦不過授司寇,或幕職官;至太宗時,親御便殿臨試貢士,博于采拔,待以不次。宋代一面放寬了進士的出路,一面又提高文官的待遇。處處要禮待文官,使他們不致對武職相形見絀。材料強調了宋代科舉( )A.重視詩詞歌賦 B.造就了文治局面 C.選拔軍政人才 D.促進了社會流動13. 閱讀下表,據表格內容可得出( )時期 西漢初期 唐朝中葉 唐朝末年表現 諸侯王發動叛亂 安史之亂 藩鎮割據原因 分封諸侯 節度使權力過重 內輕外重影響 叛亂被平定,對全國的統治得到加強 后患無窮,由盛轉衰 唐朝滅亡,五代十國開始A.地方權力過大導致叛亂頻發 B.割據分裂只出現于王朝末期C.封建割據導致漢朝、唐朝衰亡 D.加強中央集權能夠穩定王朝14. 西夏始終奉行宋朝歷法,夏人“讀中國書籍,用中國車服”,宋朝“許夏國用漢衣冠”,每年十月派人“押時服賜夏國”。由此可見,這一時期( )A.政權對峙爭鋒 B.民族交融加強 C.商業貿易發達 D.教育文化繁榮15. 下圖所示人口變化產生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戰亂不斷 B.經濟重心南移 C.行省制度實施 D.市民階層發展16. 秦漢時期丞相一職多由一人擔任,隋唐時期三省長官都是丞相,到北宋相當于丞相的官員就更多。這一現象反映的實質問題是( )A.中央對地方控制加強 B.民主政治逐漸完善C.地方權力不斷被削弱 D.皇權的進一步加強17. 宋初有諺語曰:“做人莫做軍,做鐵莫做針?!彼握孀谟H作《勸學詩》,其中寫道:“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边@反映出北宋的政治特點是( )A.武將專權 B.放棄國防 C.重武輕文 D.崇文抑武18. 《元史》記載:“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滅女真,臣高麗,定南詔,遂下江南,而天下為一?!辈牧险f明元朝( )A.崛起于西域一帶 B.長期從事農業耕作C.完成了全國統一 D.采用先南后北的統一策略19. 如右圖是契丹雞冠壺。為了便于馬背上攜帶,契丹族起初用動物皮囊制壺。隨著使用場景變遷,契丹族仿皮囊壺樣式燒制、使用瓷壺。雞冠壺材質變化見證契丹( )A.與北宋的對峙 B.定居生活增多 C.市民階層崛起 D.排斥中原文化20. 岳飛接命令班師回朝,民眾攔馬痛哭,訴曰:“我等戴香盆、運糧草以迎官軍,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輩無噍類矣(比喻沒有一個人生存)。”飛亦悲泣,取詔示之曰:“吾不得擅留?!笨蘼曊鹨?,飛留五日以待其徙(南遷)。材料主要表明岳飛( )A.廉潔正直 B.指揮英明 C.治軍嚴厲 D.忠君愛民21. 下圖呈現了西漢至南宋,北方和南方人口戶數的變化情況。這可以用來解釋( )A.經濟重心南移 B.中央集權加強 C.北方財富增長 D.民族政權并立22. “省”的本意為宮禁,后來成為中央行政機構的名稱。元朝以后,“省”漸漸成為地方一級行政機構?!笆 钡淖兓从沉耍? )A.皇權與相權的矛盾 B.中央加強對地方控制C.地方割據威脅中央 D.中央與地方施政脫節23. 《皇明祖訓》載:“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漢、唐、宋因之,雖有賢相,然其間所用者多有小人,專權亂政?!泵魈嫖v史上的教訓,采取的措施是( )A.設立三省六部制 B.廢除科舉 C.設置錦衣衛 D.廢除丞相24. “歷史上鄭和下西洋,通過海上絲綢之路推行經貿和文化交流,艦隊這么強大卻沒有進行過任何侵略,而是調解糾紛,打擊海盜?!睋丝芍嵑拖挛餮蟮奶攸c是( )A.次數多 B.弘揚國威 C.時間長 D.和平交往25. “嘉靖四十年(1561年),取得臺州大捷;進入福建、廣東后,與其他將領合作,基本解除東南沿海的禍患?!边@敘述的是( )A.鄭成功收復臺灣 B.戚繼光抗倭斗爭 C.雅克薩之戰 D.平定噶爾丹叛亂26. 下表內容反映的是清朝( )時間 事件 作用1684年 設置臺灣府 鞏固了東南海防1727年 設置駐藏辦事大臣 加強了對西藏的管轄乾隆時期 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穩定了西北部邊疆地區A.鞏固皇權的軍事手段 B.加強邊疆管理的措施 C.反抗侵略的英勇斗爭 D.主動對外交流的表現27. “恩威并重”“剛柔并濟”是清朝對邊疆少數民族政策的特點之一。以下史實體現了清朝“恩”與“柔”的是( )A.先后冊封達賴與班禪的稱號 B.康熙親征噶爾丹C.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D.清軍取得雅克薩之戰的勝利28. “京朝派的皮黃,音律有點昆之雅味,雅人喜之。其詞句近于語體,入耳無障,故俗人喜之,于是‘雅俗共賞’,其道大行矣?!?這描述的劇種是( )A.元曲 B.昆曲 C.漢調 D.京劇29. 徐光啟的《崇禎歷書》集中體現了他在天文學方面引進西學的成果,以計算和分析的方法令人信服地證實了“天地圓體”說;《農政全書》則運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學的思維和方法來進行農業試驗和研究。這表明( )A.文化交流促進科技進步 B.農耕社會經濟走向沒落C.明代科學技術領先世界 D.西方科技推動經濟發展30. 孔尚任的《桃花扇》借助秦淮歌伎李香君與侯方域的愛情故事,表現出人民的亡國之痛。當時的觀眾在觀看時多流淚感嘆。清朝統治者認為這部戲有懷念故國之嫌,予以禁演。這表明( )A.清朝封建社會走向衰亡 B.歌功頌德成為時代主流C.反清朝的呼聲日益高漲 D.政治因素影響文化發展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有3小題,第31小題14分,第32小題12分,第33小題14分,共40分。)31. 科舉制度在社會中發揮著選拔、激勵、教育等功能,影響重要。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我國古代選官制度大致經歷了如下階段:夏商周三代到春秋前期,與血緣部族國家相適應,政治核心來自世卿世祿;春秋戰國大動蕩,在選拔官吏上軍功制和養士制替代了傳統的世卿世祿制;兩漢時期,統治者吸取秦朝短命教訓,逐步形成了以察舉制為主體,輔之以辟除、征召、任子、納貲等多種制度的配套體系;為了剝奪地方長官的選官權并消除察舉不實的弊端,魏晉推行九品中正制作為察舉替代,同時在察舉中采取附加考試舉措;經過魏晉南北朝的過渡,到了隋唐,科舉制正式誕生,并顯示出它與帝制王朝政治的巨大親和力。——摘編自孫錄見等《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歷史變遷及其啟示》材料二 見右圖。材料三 科舉制擴大了皇權的統治基礎??婆e取士不講門第,為庶族地主開辟了入仕之途,大批寒士得以進入官僚集團,改變了政權被少數世族壟斷的局面。促使舉子身份發生根本改變的是皇帝頒行的科舉考試制度,官學和州縣地方官所貢之士能否及第授官,取決于中央??婆e制把用人權、任命權收歸中央,打破了座主與門生、故吏間的私人關系,有效防止私人小集團的產生,也限制了地方封建割據的發展。——杜海斌《論唐代科舉考試的功能》(1)根據材料一,指出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發展趨勢。(4分)(2)根據材料二,分析唐朝宰相中進士出身者所占比例的變化趨勢。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唐朝完善科舉制度的舉措。(6分)(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科舉制的積極作用。(4分)32. 宋代是中國制瓷歷史的高峰,瓷器發展到宋代已呈現百花齊放的局面。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下面是宋代五大窯所產瓷器代表。材料二 鈞瓷起源、興盛于北宋時期的禹州地區。禹州地區考古發現多處河南龍山文化晚期遺址,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陶器。禹州位于中原腹地,交通便利,商賈云集。鈞瓷的藍色乳濁釉是由于禹州地區礦物含量中的硅鋁比值造成的,禹州獨特的自然資源,為鈞瓷的產生奠定了基礎。——摘編自謝一菡《禹州鈞瓷傳統制作技藝傳承研究》材料三 瓷器文化是在特定的文化區域內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宋代的汝窯、景德鎮窯等之間有著各式各樣的影響與傳播。宋代瓷器文化也深深影響著少數民族的瓷器設計與生產,遼瓷中的白瓷源于定窯。宋代瓷器通過泉州等港口銷往世界各地,并影響各國瓷器的設計與生產。——摘編自李龍生、費利君《宋代瓷器文化的傳播及其審美取向》(1)根據材料一,指出宋代瓷器的特點。(4分)(2)根據材料二,分析鈞瓷為何起源興盛于禹州地區。(6分)(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瓷器文化傳播的歷史意義。(4分)33. 科技發展與社會發展息息相關。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如果諾貝爾獎在中國古代就已設立,各項獎的得主,就會毫無爭議地大都屬于中國人。——[美]羅伯特·坦普爾《中國:發明與發現的國度》材料二 下表是《四庫全書總目》中科技文獻保存數量表。(單位:種)——摘編自張秀紅《我國古代科技文獻的保存與流傳》材料三 從世界范圍看,明清科技總體上逐漸從先進轉為落后,而且與西方的差距不斷拉大……讀書是為了做官,很少有人去攀登科學的殿堂,沒能產生如同期西歐的天文、數學等近代科技。同時,因受封建制度束縛,人才培養不能和社會生產相結合,推動社會發展。——摘編自牛翠萍《從明清教育解析中國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1)如果諾貝爾獎在宋朝就已設立,你認為當時哪項科技成就可以入選,說明理由。(4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舉出明朝在《四庫全書總目》中保存最多的那一類學科中的一部代表巨著,并說明其歷史地位。(4分)(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制約明清科技發展的原因。(6分)PAGE七年級歷史試卷 第 6 頁 (共 6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七年歷史答案.doc 七年歷史試卷.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