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4—2025學年度北京市西城區高一第二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4—2025學年度北京市西城區高一第二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

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北京市西城區高一第二學期期末考試
歷史試題
2025.07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下面是《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圖》,圖中描繪了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5世紀古代文明的發展區域。對圖中信息理解正確的是(  )
①古代各文明表現出明顯的多源特征 ②象形文字是各文明的代表性成就
③各文明都位于歐亞大陸的大河流域 ④農耕文明的中心區范圍不斷擴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古希臘城邦是公民共同體,“凡能自備武裝的人有公民權利,這些人進行選舉”,“城邦并非某個區域,盡管它占據著一塊確定的領土;它是民眾的一致行動,故此他們必須能聚集在一起,面對面地處理問題。”這說明古希臘城邦的特點是(  )
A.公民直接決定城邦全部的大政方針 B.公民有權直接參與城邦的管理
C.少數人掌握著城邦政權的寡頭政治 D.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隸制基礎上
3.波斯國王大流士一世宣稱:“凡我給他們的一切命令,他們都遵行不誤。”波斯帝國在國家治理方面的特色是(  )
A.實行職業世襲等嚴格的等級制度 B.法老之下設置專門處理政務的官員
C.國王是整個政權核心和最高主宰 D.通過封君封臣制度加強上下級聯系
4.在古代絲綢之路最為繁榮的2世紀,歐亞大陸上“中國手工制造的絲綢可供地中海附近城市的權貴富豪穿戴,法蘭西南部生產的陶器能夠出現在波斯灣,阿富汗北部的建筑雕刻著希臘文字”。這體現出(  )
A.各文明區域的手工業都非常發達 B.各文明區域基本獨立發展的特點
C.歐亞大陸經濟文化上有密切聯系 D.絲綢之路直接溝通歐亞大陸各地
5.阿拉伯帝國繼承發展古代世界文化,融合東西方文化。下列作品屬于阿拉伯帝國的是(  )
A.《吉爾伽美什》 B.《天方夜譚》
C.《法理概要》 D.《馬可·波羅行記》
6.英國從公元1100年到1300年,興起了約140個新城市。城市的絕大多數居民來自附近。一些規模較大的城市,約有1/3以上的市民來自周圍農村,從中看出(  )
A.城市發展加速了封建莊園制度衰落 B.城市的興起推動了農村經濟發展
C.英國王權的軟弱是城市興起的契機 D.興辦大學是城市發展的必然需求
7.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創造了燦爛的文明。印第安人在中美洲、南美洲創造了瑪雅、阿茲特克和印加文明。對于瑪雅文明,下列闡述合理的是(  )
A.呈現出小國寡民的城邦政治的特點 B.采用20進制并知道“零”的概念
C.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統以維護統治 D.發明“浮動園地”以擴大耕地面積
8.下表列舉了某一個帝國興起過程中的部分事件,據此判斷該帝國是(  )
◎13世紀,在小亞細亞發展起來 ◎14世紀中期,逐漸征服巴爾干和東南歐部分地區 ◎1453年,攻占君士坦丁堡,改名為伊斯坦布爾 ◎16世紀后期,建立起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
A.羅馬帝國 B.拜占庭帝國 C.奧斯曼帝國 D.德里蘇丹國
9.隨著哥倫布到達美洲,達·伽馬到達印度,西方掀起持續不斷的探尋新航路、開拓新市場和侵占殖民地的浪潮。下列認識與這一浪潮相符合的是(  )
A.封建的中世紀的終結和現代資本主義紀元的開端,是以一位大人物為標志的。
B.殖民地為迅速產生的工場手工業保證了銷售市場以及由市場壟斷所引起的成倍積累 。在歐洲以外直接靠掠奪、奴役和殺人越貨而奪得的財寶,源源流入宗主國,在這里轉化為資本。
C.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
D.隨著大工業的發展,資產階級賴以生產和占有產品的基礎本身也就從它的腳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產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
10.達·芬奇不僅是畫家,還是力學家、數學家兼工程師;哥白尼是天文學家,也是數學家。他們在不同領域取得了杰出成就,這些成就(  )
A.有利于歐洲民族國家形成發展 B.推動了歐洲各國國家的統一進程
C.結束了封建神學在歐洲的統治 D.促進了歐洲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
11.印刷書籍是近代歐洲出現的新傳播媒介,下表列舉了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出版傳播情況。據此可知,新媒介(  )
時間 1748—1751年 1751年 18世紀70年代 1789年 1801年
出版傳播版本 法語22版 拉丁語版 英譯本10種;荷蘭語版;波蘭語版;意大利語版 德語版 俄語版
A.推動人文主義思想興起 B.促進了理性思想的傳播
C.主要流行于英國和德國 D.得益于工廠制度的確立
12.約翰牛在18世紀的文學家和漫畫家的筆下用來描繪英國民眾。英國漫畫家1793年創作的政治漫畫中把國王喬治三世和約翰牛的形象整合為國家的象征之一,這是因為在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戰爭帶來的內憂外患中,漫畫家把握了國家所面對的“革命”與“王權”課題。據此分析這一主題的英國政治漫畫產生的影響是(  )
A.助力英國的民族國家認同進程 B.英國的封建王權得到進一步加強
C.推動古代希臘、羅馬文化復興 D.為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13.美國內戰爆發以后,聯邦政府頒布《解放黑人奴隸宣言》,規定“自1863年1月1日起,凡當時仍在叛亂的任何一個州或地區,其境內所有奴隸都應永遠獲得自由。”該文件(  )
A.反映出北美人民要求獨立的呼聲 B.闡述了人民主權思想
C.贏得黑人奴隸支持擊敗分裂勢力 D.確立了三權分立原則
14.下面是《英國技術發明數量(1500s—1790s)》圖(圖中s代表十年)有學者將工業革命的內涵界定為技術進步率的突然加速,依據此觀點判斷,工業革命開始的標志(  )
A.1620年《新工具》著作出版 B.1709年焦炭煉鐵技術發明
C.1782年試制出復動式蒸汽機 D.1825年蒸汽機車試車成功
15.1872年日本明治政府頒布《學制》,1879年頒布《教育令》。《學制》的明顯特色是學習法國教育制度,采取大學區制;《教育令》則是效法美國的地方分權制。在學科內容上,日本學校也廣泛吸收了西學,“小學的教學科目中有西方算數、地理學、物理學、繪圖、幾何、博物、化學等……”,這體現出當時的改革內容是(  )
A.富國強兵 B.殖產興業 C.文明開化 D.強化集權
16.19世紀最后30年,資本主義世界鋼產量從52萬噸增長到2800多萬噸;石油產量從80萬噸增加到2000萬噸;鐵路從21萬千米增加到79萬千米。這說明第二次工業革命(  )
①舊產業部門煥發新的活力 ②電力技術廣泛開發和應用
③化學工業等產業部門興起 ④人們的文化素養得到提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1888年,美國參議員提出主張對非法限制貿易、壟斷或圖謀壟斷的行為進行打擊的草案。1890年草案獲得國會通過,但是由此確定的管理壟斷組織的范圍明顯大大縮減。之所以發生上述變化,是因為許多與壟斷組織有密切關系的議員,對草案進行了持續的修正。從這個法案的出臺可以看出(  )
A.資本主義制度繼續擴展 B.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形成
C.社會階級結構發生變化 D.壟斷組織深刻影響美國政治
18.1947年,馬克思的故居被辟為博物館,其中一個展室的主題為“轉折點1848年"。將1848年作為“轉折點”的理由是馬克思(  )
A.提出了剩余價值學說 B.嘗試建立首個工人政權
C.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 D.開始組織工人武裝起義
19.中國共產黨二十大報告指出,推進理論創新首先要“堅持人民至上”。追本溯源,《法蘭西內戰》是人民主體思想進入到實踐運用階段的代表性著作之一。這里的實踐是指(  )
A.英國憲章運動 B.建設“新和諧公社”
C.第一國際成立 D.巴黎公社成立
20.圣馬丁廣場是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最古老的廣場之一,下圖是廣場中央矗立著的圣馬丁雕像。圣馬丁的歷史功績是(  )
A.推翻了阿根廷的軍事獨裁統治 B.領導了拉丁美洲民族獨立運動
C.抵制美國對拉丁美洲的經濟侵略 D.建立了拉丁美洲第一個獨立國家
21.以下各項屬于20世紀初亞洲覺醒時期的事件是(  )
A.日本明治維新 B.伊朗立憲革命
C.蘇丹馬赫迪起義 D.中國義和團運動
22.1921年列寧強調,“領導蘇維埃政權的經濟工作,必須從市場的存在出發并考慮市場的規律。掌握市場,通過有系統的、深思熟慮的、建立在對市場過程的精確估計之上的經濟措施,來調節市場和貨幣流通。”下列內容與此相符的是(  )
A.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B.加速蘇聯工業化建設
C.允許私人經營中小企業 D.支持集體農莊的建設
23.進入20世紀,民族主義思想呈現多元分化的發展趨勢,不同地區和國家因歷史背景、政治訴求和文化傳統的差異,形成了多種不同的發展路徑。其中用以愛、真理等為指導思想,進行爭取民族獨立斗爭的是(  )
A.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B.墨西哥卡德納斯改革
C.印尼反對荷蘭殖民統治的武裝起義 D.埃塞俄比亞抗擊意大利的游擊斗爭
24.1897年,有英國雜志談到英德矛盾時說,德國的商販和英國的行商……在地球上每處角落里都彼此競爭。歷史學家認為,這場戰爭是日益加劇的帝國主義趨勢和帝國主義各國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直接后果。以上內容說明(  )
A.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世界的爭斗,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根源
B.帝國主義各國普遍意識到即將爆發的戰爭具有巨大破壞性
C.國際聯盟等國際組織對解決帝國主義爭端缺乏有效的手段
D.歐洲的優勢地位動搖,以歐洲為中心的國際格局開始改變
25.下側文本框內是某歷史著作的一個單元主題結構,其中橫線處的內容應該是(  )
1919—1939:危機的年份 ◎戰后的不確定性 ◎世界范圍內的大蕭條 ◎_________________ ◎侵略者侵略國家
A.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形成 B.第一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C.法西斯主義在歐洲的興起 D.兩極格局之下局部熱戰頻發
26.有同學整理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特點:從縱向上看,二戰經歷了局部戰爭、全面爆發、全球階段、戰爭結束四個階段;從橫向上看,二戰是由局部到全球的過程,由亞洲戰場、歐洲戰場、蘇德戰場、北非戰場、太平洋戰場共同組成,較一戰波及范圍更廣。下列對應正確的是(  )
A.局部戰爭——亞洲戰場 B.全面爆發——太平洋戰場
C.全球階段——歐洲戰場 D.戰爭結束——蘇德戰場
27.下面是20世紀50年代《中國與蘇聯高校專業目錄比較表(單位:個)》,對此表解讀正確的是(  )
工科 農林 醫藥 文科 理科 政法 財經 師范 體育 藝術 合計
中國 142 16 5 25 21 2 16 16 1 13 257
蘇聯 144 14 5 18 14 1 31 17 1 26 271
A.蘇聯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不斷深入
B.中國高等教育體系建設深受蘇聯的影響
C.二戰后蘇聯在兩極對峙格局背景下發展迅速
D.蘇聯工業化過程中出現了國民經濟比例失調
28.“從原子彈落地開始,到蘇聯解體的45年間,全球歷史走向并非一成不變的單一期。”這半個世紀既是一段劍拔弩張和處于戰爭邊緣的對抗過程;也是不同社會制度國家在變革中發展的經歷;還是一段因新興民族國家崛起而改變國際格局的歲月;更是一段在分化中走向重組,在沖突中走向緩和的關鍵時期。與此特點相一致的歷史現象是(  )
①冷戰與國際格局的演變
②資本主義國家的新變化、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與變化
③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與新興國家的發展
④世界多極化格局的確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9.跨國共編歷史教科書的理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就被提出。二戰后,德法兩國就共編歷史教科書展開長期的交流。經歷了近六十年的籌劃,在兩國政府的推動下,于2006—2011年出版了三冊歷史教科書,并被兩國中學采用,成為跨國共編歷史教科書的典范。這一歷史過程(  )
A.有利于《凡爾賽條約》的具體落實 B.說明德法兩國歷史發展道路相同
C.徹底地消除了德法歷史認識分歧 D.見證了二戰后歐洲逐漸走向聯合
30.20世紀90年代,世界貿易突飛猛進,到2000年全世界貿易出口總值為61328億美元。促進這一時期世界貿易發展的因素有(  )
①十月革命的勝利 ②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
③經濟全球化的推動 ④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40分。
31.非洲的歷史。(12分)
材料一
史料 史論
阿爾及利亞塔西利·恩·阿耶洞穴壁畫(繪制于5000—6000年前),左圖中的人們在收割,下圖中的人們在放牧 ①
發現于今坦桑尼亞的中國瓷器,該瓷器原產于15世紀左右的中國 ②鄭和船隊或私人商船經海上絲綢之路抵達東非,說明中非貿易歷史悠久,體現了古代文明間的交流
戈雷島又稱“奴隸島”,從15世紀到19世紀先后被葡萄牙、英國、法國等西方殖民者占領,用來販運、關押黑人奴隸,是西非最大的奴隸轉運站 ③
2024年9月,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開幕,主題是“攜手推進現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運共同體”,中非領導人共敘友情、共商合作、共話未來 ④
(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仿照②,將史論補充完整。(6分)
材料二
二戰前及二戰期間,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民族主義繁榮發展。在法屬西非的泛非主義運動中成長起來的非洲知識分子推動了黑人文化傳統認同運動。在復興非洲的傳統和文化過程中,詩人和作家們表達了作為非洲人的自豪感。伴隨著對非洲文化的歌頌而來的是群眾對歐洲帝國主義的抗議。新的非洲城市精英建立了多種為獨立而進行示威和戰斗的協會,尤其是工人反對殖民當局的壓迫性勞動和低工資的協會。二戰結束后,那些與黑人文化傳統認同運動密切聯系的詩人鼓勵非洲人擺脫歐洲文化和殖民統治,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漲。在每一個新獨立國家鼓舞和幫助下,撒哈拉以南的國家逐漸贏得了獨立。1960年,有17個非洲國家獨立,到20世紀60年代末,非洲的獨立國家已達41個。英、法等國在非洲的殖民帝國崩潰。
(2)依據材料二,概述20世紀世界殖民體系在非洲的瓦解歷程。(6分)
32.大航海時代。(15分)
材料一
《辣椒的傳播示意圖》
哥倫布于15世紀末在加勒比地區首次接觸到辣椒。隨后,西班牙和葡萄牙商人將辣椒傳播至全球。地圖上的線條與日期標注了辣椒從一地到另一地的擴散路徑。
(1)依據材料一,描述15世紀末以來辣椒在全球的傳播路線。(6分)
材料二
波特蘭海圖作為13—18世紀一種航海必備工具,在西方海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波特蘭海圖早期繪制范圍基本圍繞地中海和黑海地區,部分涉及從丹麥到摩洛哥的大西洋以及不列顛島海岸,地理大發現之后隨著殖民者的足跡擴大到全世界。15世紀末,波特蘭海圖上開始出現緯度標注,17世紀出現經度標注。早期海圖外觀上存在意大利式簡潔樸素與加泰羅尼亞式精美繁復兩類不同的繪制風格,學界普遍認為前者的航海實用性更高。下表是現存波特蘭海圖不同時期的數量統計圖。
時期 數量
1300年之前 1
1300—1399年 35
1400—1499年 144
1500—1599年 647
1600—1699年 824
1700—1799年 176
1800年之后 0
(2)依據材料二,結合所學,圍繞“海圖與時代的關系”,自擬題目,加以論述。(9分)(說明:主題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
33.文明交流互鑒。(13分)
材料一
《趙氏孤兒》是中國古代著名悲劇作品。1735年,《趙氏孤兒》成為第一部被譯介到歐洲的中國戲劇,引起巨大反響。在法、德、奧、英等國出現了很多以“中國孤兒”故事為原型的戲劇和小說,這些作品體現出各不相同的改編思路。伏爾泰改編的“五幕孔子道德劇”《中國孤兒》融入了啟蒙精神,宣揚了儒家的仁愛思想;英格蘭作家的《中國孤兒》突出了對暴政的反抗;德國作家的《金鏡》將“中國孤兒”故事與“重返自然”的教育思想融為一體,也受到了同時代啟蒙思想家盧梭的影響,堅信教育對于構建一個良好社會具有重要意義。《趙氏孤兒》出版時正值18世紀歐洲的“中國熱”時代,激發了啟蒙運動時期西方知識分子對儒家思想和中國文學的興趣,為世界文明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1)結合材料一和所學知識,闡釋“中國孤兒”的故事在18世紀的歐洲引起巨大反響這一歷史現象。(7分)
材料二
縱觀人類歷史,任何有重大影響力的文明,其發展的歷史軌跡必定是兼收并蓄的過程。希臘雅典的帕特農神廟令人嘆為觀止,而古希臘的神廟建筑離不開古巴比倫、古埃及等古老文明的深刻啟迪。自8世紀開始,融合古代希臘、羅馬、波斯和印度文化的“百年翻譯運動”,開創了有“東西文明之窗”美譽的阿拉伯地區“五百年文化黃金時代”,也為西歐的文藝復興提供了珍貴的火種。
公元前100多年,中國就開始開辟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向西域傳播了中華文化,也引進了葡萄、苜蓿等。從承載佛教文化藝術的白馬寺在東漢洛陽落成,到唐代法門寺遺址出土的東羅馬與伊斯蘭玻璃器,文明交流互鑒促進形成“漢唐氣象”。
中國倡導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強調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以文明包容超越文明優越,為破解人類文明發展困境、促進世界文明共存共榮提供了更多選擇。面對全球共同的難題,各國必須攜起手來加強文明交流互鑒,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2)依據材料二,談談你對文明交流互鑒的認識。(6分)
2024—2025學年度北京市西城區高一第二學期期末考試
歷史試題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C C B A B C B D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A C B C B D C D B
題號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C A A C A B A D D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40分。
31.【答案】(12分)
(1)結論:①農業和畜牧業產生,人類從食物的采集者變成食物的生產者,社會分工日趨復雜,人類逐漸邁向文明時代。③英法等西方殖民者將非洲的黑人奴隸自西非運往美洲,很多非洲人在三角貿易中成為奴隸,非洲喪失了大量人口。殖民者卻從中獲得巨額財富,最終轉化為資本,推動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④中國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提供了自己的方案。中國與非洲加強友好合作,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進一步促進全球治理體系的變革。(6分)
(2)歷程:二戰前及二戰期間,泛非主義運動推動了黑人文化傳統的認同,激發了群眾對帝國主義的抗議,非洲民族獨立意識覺醒。有組織地爭取民族獨立運動的興起,沖擊了殖民體系。(任意一個角度即可得2分)
二戰結束后,非洲的黑人文化傳統認同進一步深入,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漲。新獨立國家則鼓舞了更多非洲國家,促使大規模的民族獨立運動爆發,大多數非洲國家獲得獨立。(任意一個角度即可得2分)最終英、法等國在非洲的殖民帝國徹底崩潰。(2分)
32.【答案】(15分)
(1)傳播路線:15世紀末(1495年),辣椒由美洲的加勒比地區傳入歐洲。在歐洲,辣椒由西歐向東傳播。后可能通過阿拉伯商人沿絲綢之路擴散至中國。(2分)16世紀,辣椒經葡萄牙人由南美洲(巴西)向西非傳播,由西非向東經印度洋再向南亞、東南亞傳播。(2分)辣椒還由南美洲(巴西)經大西洋、太平洋向西傳播至東南亞。辣椒由東南亞再向東亞(日本、中國)傳播。(2分)
(2)示例
題目:海圖的發展折射出近代歐洲的變遷。(1分)
論述:1300年前的歐洲仍然處在中世紀,自然科學與文化思想被基督教控制,歐洲人對海洋探索較少。隨著中國的指南針傳入歐洲,制作出新型航海圖,歐洲航海事業有了新發展,15世紀末16世紀初,西歐人開通了通往亞洲、美洲的新航線,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新航路開辟。17世紀波特蘭海圖的數量增長迅速,且海圖上出現了經緯線,增強了實用性與科學性。波特蘭海圖的發展進一步豐富了人類的地理知識,推動了眾多新航線的開辟。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陸之間,通過海上航線建立了直接聯系。同時,波特蘭海圖也成為英國、荷蘭等國家進行殖民擴張的工具,伴隨著歐洲殖民擴張和商業貿易等獲得的財富最終轉化為資本,推動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6分)
總結:海圖的發展促進了歐洲遠洋航行的開展,為全球航路的開辟奠定基礎,新航路的開辟后,人類社會進入大變革時代。(2分)
(主題明確1分;選擇三個階段進行論述,每個階段2分;選擇三個角度進行論述,每個角度2分;總結2分。)
33.【答案】(13分)
(1)闡釋:中國文化西傳歐洲(中學西漸),18世紀掀起“中國熱”。中國文學和傳統儒家思想等引發了歐洲知識分子的興趣,他們將《趙氏孤兒》進行改編,創作出多個版本中國孤兒的故事。(1分)18世紀歐洲的啟蒙思想家們希望擺脫封建專制王權和教會的思想束縛,相信科學和教育的作用,提出自由、平等、天賦人權等政治理念。(2分)他們依托“中國孤兒”的故事,將中國傳統文化、觀念和啟蒙精神融合,借此宣傳啟蒙思想的各種主張。(2分)比如伏爾泰宣傳仁愛思想,表達其開明君主制的主張;英國的改編表達了對殘暴君主的反抗;德國作家強調教育的意義。(列出任意2個例子可得2分)中西文化交流互鑒,推動了世界文明的發展。
(2)示例
文化的多樣性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區域文明各具特色,交流互鑒是發展的必然。文明的交流互鑒有多種方面,比如物種、思想、文化等。(2分)文明交流互鑒促進了歷史上各文明的輝煌,如希臘文明、阿拉伯文明、中華文明、近代歐洲文明等。(2分)中國倡導平等、互鑒的文明觀。面對全球性問題,文明交流互鑒,有助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远县| 隆尧县| 鄂尔多斯市| 巴彦县| 广元市| 霍林郭勒市| 土默特右旗| 凌海市| 集贤县| 什邡市| 泰来县| 宁阳县| 高尔夫| 红桥区| 大安市| 佛山市| 绥滨县| 广宗县| 治多县| 个旧市| 虹口区| 彭泽县| 丰镇市| 高阳县| 合肥市| 新乡县| 台南市| 通河县| 新乡县| 武汉市| 横山县| 东乡族自治县| 峨边| 台北县| 康马县| 无锡市| 遂平县| 临猗县| 都昌县| 广东省| 弥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