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考試七年級歷史試卷說明:容題前,務必將自已的姓名、學號等填寫在容短卷規定的位置上。考生必須在答題卷上按規定作答:凡在試卷、草稿紙上作答的,其答案一體無效。全卷共6頁,考武時問60分鐘,滿分70分。一、單選題(每小題2分,共34分)1,隋朝大運河開通后,南北方的方言、民間習俗在沿線交融,例如南方的茶葉遠銷北方,北方飲茶風氣日益興盛。這體現了大運河()A.維護國家政治的穩定B.帶動沿河城市的繁榮C.推動經濟重心的南移D.促進南北方文化交流2.近代著名學者陳寅格把唐詩當作史料,開創了詩文證史的歷史研究新方法。以下唐詩,說明了此時(出處原文杜甫《憶昔》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陸龜蒙《秘色越器》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張籍《賈客樂》金陵向西賈客多,船中生長樂風波。A.統治階級沉迷奢侈享受B.社會經濟得到發展C.民族交往豐富社會生活D.社會風氣開放包容3.“方鎮相望于內地,…天子顧力不能制,則忍恥含垢,因而撫之,謂之姑息之政。”這反映了安史之亂后()A.經濟衰退,朝廷稅收減少B.民族矛盾,少數民族入侵C,藩鎮割據,中央權威衰落D.文化調零,詩人嘲諷朝政4,有學者考證,莫高窟第220窟前壁門上方的說佛法圖和日本法隆寺的觀音壁畫,應該是根據同一個底稿畫出來的畫,一幅被畫工攜往莫高窟,一幅被遣唐使帶回奈良。這體現了()A.唐朝與日本的文化交流B.唐朝科技水平高度發達C.日本成為唐朝的藩屬國D.佛教傳播引發社會問題5,北宋歐陽修曾記載:“(通判)嘗與知州爭權,每云:‘我是監郡,朝廷使我監汝。’舉動為其所制。”這一現象反映了()A.地方官員權力相互制約B.北宋中央監察體系嚴密C.北宋施行崇文抑武方針D.地方行政秩序高效穩定七年級歷史試卷第1頁,共6頁6.以下選項中,最能體現我國古代在邊疆民族地區施行“因俗而治”的治理政策的是()A,唐朝在吐蕃地區設置安西都護府,派遣漢人官員管轄B.西夏仿照中原王朝鑄造金屬貨幣,學習中原先進文化C.宋朝允許阿拉伯商人在泉州港依照伊斯蘭教法處理內部糾紛D.西藏高僧八思巴被尊為元朝帝師,協助朝廷管理西藏事務7.以下是兩宋南北經濟數據對比,從表中可以得知()經濟指標南方占比北方占比來源人口63%37%北宋元豐年間統計墾田面積69%31%北宋熙寧年間數據賦稅收入81%19%南宋時期宋金對比A.南方是北宋的經濟中心B.經濟重心南移逐步完成C.自然條件決定經濟發展D.南宋賦稅收入遠超北宋8.右圖是兩晉南北朝至北宋時期入仕群體中寒門子弟所占比例折線圖,這反映了科舉制的作用是()50%45,16%/A.加強中央集權制度40%30%24.59%6B.強化君主專制制度20%15%17.2%C.促進社會階層流動10%√4%D.提升官僚隊伍素質0%西晉東晉隋唐北宋9.在“中國古代地方行政機構”的項目式學習中,某小組成員抽到的朝代為元朝,他們應該聚焦的機構是()A.中書省B.宜政院C.行中書省D.樞密院10.2008年,中國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入選第二批國家非遺名錄,它最早可追溯至唐朝,宋代時水密隔艙技術已十分成熟,明清時期鄭成功和施瑯進一步運用水密隔艙技術制造和修理戰船。這說明()A.中國古代科技不斷發展創新B.中國古代對外交往始終繁榮C.中國古代航海技術領先世界D.水密隔艙制造技藝停滯不前11.繪畫往往能夠反映時代特征。通過以下圖片的對比,正確的解讀是()明萬歷《出醬入蹕圖》明萬歷《饑民圖說》描繪萬歷皇帝出京謁陵掃翠和巡視的盛況描繪萬歷時期大批饑民逃難場景七年級歷史試卷第2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