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歷史 年級下冊期中考試試題 、選擇題(每題 1 分,共 20分)1 .1949年 9 29 ,凝聚著中國共產黨 和同盟者建國理想的偉 本《共同綱領》正式通過。這 偉 本發表的意義在于( )A.起到臨時憲法的作 B.鞏固了新 的 主政權C.標志著新中國的成 D.推動社會主義制度的確 2.右圖國畫《中國 站起來了》是為新中國誕 作。“ 中國 站起來了” 的含義是( )A.中國 推翻了封建帝制,實現了 主共和B.中國 打敗了 本侵略者獲得了 族解放C.中國成為獨 主的國家, 成為國家的主 D.中國解決了溫飽問題,整體上進 康社會3.“ 對于歷盡滄桑的雪域 原來說,1951 年 5 23 是 個歷史性的轉折” 。該闡述反映的史實是( )A.開國 典 B. 藏解放C.抗美援朝 D. 地改 4.右圖中的英雄 物的壯舉反映的時代精神是( )A.嚴于律 的保密精神B. 更 的奮 精神C.英勇 畏的 命精神D.吃苦耐勞的奉獻精神5.下圖是漫畫家丁深于 1952年出版的作品《清除建設道路上的障礙》。其寓意是( )A.推翻封建專制 B.實現 族獨 C.鞏固 主政權 D.推進 業建設1學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6. 地改 后,遼寧 縣三 堡梅家村的翻身農 ,晝夜不停地拉 墊地,把 1 000 多畝鹽堿地改變為良 ,種上花 和棉花。1951 年,全國糧 產量達到 1 .4億噸, 1949年增 9%。據此可知 地改 ( )A.提 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B.提 了農 的 產積極性C.改變了中國 業落后 貌 D.為現代化建設奠定了基礎7.“ 舉國翹盼盡早建成汽 ,萬 空巷 爭看解放牌” 。中華 共和國成 初期的這 對聯反映的社會現象是( )A. 地 命熱 朝天 B.“ 躍進” 運動蓬勃開展C.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 D.“ 五” 計劃成績喜 8.據《新中國 60年》統計,“ 五” 計劃期間,東北、陜 等地區的 均 業產量的增 率, 于近代以來 業 較發達的京津、江浙地區。這反映出當時中國的( )A. 業布局得到 定程度調整 B.優先發展重 業帶來“ 煉鋼鐵”C.成功實現了社會主義 業化 D.針對 商業的改造已經順利完成9.右圖中, 年婦 的喜悅之情溢于 表,她的喜悅來 于( )A.翻身成了 地的主 B.加 了農業 產合作社C. 使當家做主的權利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 10.1953年,《 報》出現了 12次“ 共同富裕” ,主要集中在“ 向農 宣傳總路線” 專欄, 勵“ 家聯合起來, 規模 產和新的農具、農業機器,使 家能夠共同富裕” 。該現象( )A.是 公社化運動的成果 B. 的是 援抗美援朝戰爭C.適應社會主義改造的需要 D.說明我國初步實現了 業化11 .下表是北京同仁堂從 1948年到 1959年的變化情況。經過短短 年的努 ,企業 貌 改觀。導致同仁堂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會主義 業化的完成 B. 業 產合作社的建 C. 地改 推動 產 提升 D.資本主義 商業的改造2學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12.20世紀六七 年代我國 些農村吹哨上 ,農 聽到“ 頭遍哨 不買賬, 遍哨 伸頭望,三遍哨 慢慢晃。” 這 順 溜反映的實質問題是( )A.農村的 產關系不適應 產 發展 B.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C.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確 D. 追求經濟建設 速度13.1967年 8 5 ,在經受了 時間殘酷的“ 批 ” 之后,時任國家主席的劉少奇 拿憲法憤怒地抗議道:“ 憲法保障每 個公 的 身權利不受侵犯,破壞憲法的 是要受到法律的嚴厲制裁的!” 由此,我們可推知( )A.要健全社會主義 主和法制 B.要預防和反對個 崇拜C.要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 D.要堅持不懈地促進社會和諧14. 結構圖空 框內應填寫的內容是( )A.“ 兩個凡是” 針的提出 B.中共 屆三中全會的召開C.中共 的召開 D.全 平反冤假錯案15.下表為中國不同形式和內容的 地改 ,這可以 來說明我國農村( )A.農業現代化的實現 B. 產關系的調整C.市場經濟體制確 D. 地所有制的變化16.英國《 融時報》稱:20世紀 90年代,中國經濟的命運正在慢慢脫胎換 ,與國際游戲規則的共同語 益投機,漸 接軌上路。促使該時期中國同國際“ 接軌” 的事件是( )A.在海南島設 經濟特區 B.中共 四 的召開C.中國加 世界貿易組織 D.城市經濟體制改 17.1990年,上海浦東地區 產總值 60億元;2019年,這 數字已是 1 .27萬億元,增 了210倍。浦東,以占全國 1/8000的 地,創造了全國 1/80的 GDP、1/15的外貿進出 總額,浦東的變化主要得益于( )A. 改 開放的偉 決策 B.世界經濟全球化發展3學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C.先進科學技術的引進 D.上海獨特的地理位置 18.某同學搜集了“ 中共 屆三中全會”“ 深圳、珠海經濟特區的發展”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 社會主義思想” 的相關資料,由此推斷他研究的課題是( )A. 族團結和國家統 B.社會主義 業化的起步C.現代中國農村的巨變 D.建設中國特 社會主義19.黨的 以來,我國 事業持續改善,農村貧困 不斷減少,覆蓋城鄉居 的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健全。這充分體現了我國( )A.全 深化改 B.政治體制改 C.全 依法治國 D.全 從嚴治黨20..“ 銀 ,不如綠 ” ,隨著改 開放的不斷深 ,中國政府頒布了 系列法律法規 件,下表中內容的主題是( )A.建國初期忽視環境保護 B.通過 法保護 態環境C.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 D. 益完善 主管理機制 、 選擇題(每題 10分,共 30分)21. 閱讀材料,結合所學,完成問題。材料 中華 共和國成 時, 臨著嚴峻的內外形勢:外部有美國等 國家的封鎖和威脅;內部由于多年戰亂,經濟殘破,困難重重。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 ,……為 規模的經濟建設鋪平了道路。---- 年級下冊教科書(1)根據材料概括說明新中國需要應對的重 問題。(2分)材料 中國 志愿軍跨國鴨綠江 《中華 共和國 地改 法》受到 農 歡迎4學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2)材料 反映了建國初期黨和政府領導 進 的進 的重要 動。結合圖 內容和所學知識說說這兩 動的意義。(8分)22. 過渡時期(1949---1956年)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上的 個重要階段。結合材料,完成問題。材料 我國在第 個五年計劃期間,創造了許多歷史上的第 1953年,中國第 座 型露天煤礦遼寧 新海州露天煤礦建成投產。1955年,中國第 塊國產 表在天津誕 。1955年,中國第 個制造機床的 -沈陽第 機床 建成投產。1956年,新中國第 套 6000千瓦 發電機組在安徽淮南電 組裝成功。1956年,中國第 輛解放牌汽 在 春第 汽 制造 產出來。1956年,中國第 架噴 式殲擊機在沈陽試制成功。(1)材料 反映了我國的第 個五年計劃怎樣的特點?有何意義?(2分)材料 社會主義 命的 的是為了解放 產 。農業和 業由個體的所有制變為社會主義的集體所有制,私營 商業由資本主義所有制變為社會主義所有制,必然使 產 地獲得解放。這樣就為 地發展 業和農業的 產創造了社會條件。---- 澤東(1956年 次國務會議上的發 )(2)結合材料 ,談談三 改造對經濟發展的意義。材料三 我們現在賴以進 現代化建設的物質技術基礎,很 部分是這個期間(1956年 1966年)建設起來的;全國經濟 化建設等 的 量和他們的 作經驗, 部分也是在這個期間培養和積累起來的。這是這個期間黨的 作的主導 。---1981 年《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 歷史問題的決議》(3)結合材料三和所學知識,談談你對這 時期的理解和認識。(5分)23. 改 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動 。結合所學,完成問題。材料 實現四個現代化,要求 幅度地提 產 ,也就必然要求多 地改變同 產 發展不適應的 產關系和上層建筑,改變 切不適應的管理 式、活動 式和思想 式,因 是 場 泛、深刻的 命。---中共 屆三中全會公報(1)結合上述材料,說明為什么中共 屆三中全會是偉 的歷史轉折。(3分)材料 改 開放以來我國農業總產值和農 居 均可 配收 變化年份 農業總產值(億元) 農村居 均可 配收 (元)1978年 1 397 1345學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1990年 7 662.1 6862000年 24915.8 22822010年 67 763.1 62722020年 137 782.2 17 1312023年 158507.2 21 691(2)根依據上表概括說明我國農村的重 變化并說明產 這些變化主要原因。(3分)材料三 我國建國三 五年來所發 的深刻變化,已經初步顯示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但是必須指出,這種優越性還沒有得到應有的發揮。其所以如此…… 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經濟體制上形成了 種同社會 產 發展要求不相適應的僵化的模式。這種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職責不分,條塊分割,國家對企業統得過多過死,忽視商品 產、價值規律和市場的作 ,分配中平均主義嚴重。這就造成了企業缺乏應有的 主權,企業吃國家“ 鍋飯” 、職 吃企業“ 鍋飯” 的局 ,嚴重壓抑了企業和 職 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使本來應該 機盎然的社會主義經濟在很 程度上失去了活 。-----《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 的決定》(3)城市經濟體制改 的中 環節是增強企業活 。針對材料三中“ 這種模式的弊端” 我國在企業改 中,有哪些舉措?(2分)材料四 2013年、中共 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 深化改 若 重 問題的決定》,指出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 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 現代化,并對經濟體制改 、政治體制改 、 化體制改 、社會體制改 、 態 明體制改 和黨的建設制度改 進 了全 部署。(4)依據材料四說明“ 全 深化改 ” 的內涵;當前,黨和政府在深化改 、全 建成 康社會后, 開啟了怎樣的新征程?(2分)6學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歷史 年級下冊期中試題 、選擇題(每題 1 分,共 20分)1-5. ACBCC 6-10.BDACC 11---15DAABB 16-20. BADAB 、 選擇題(每題 10分,共 30分)21.(1)鞏固新 的政權;恢復發展經濟。(2分)(2)“ 中國 志愿軍跨國鴨綠江” 進 抗美援朝戰爭,經過中朝兩國 艱苦卓絕的三年戰爭最終贏得勝利。抗美援朝戰爭從勝利,抵御了帝國主義的侵略擴張,捍衛了新中國安全,保衛了中國 和平 活,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 提 了我國的國際地位。(4分)“ 《中華 共和國 地改 法》受到 農 歡迎” 說明 地改 深得 。 改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 2000多年的封建 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 成為 地的主 ; 政權更加鞏固,也 解放了農村 產 ,為國家的 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4分)22.(1)集中 量發展重 業;我國開始改變 業落后的 貌,向社會主義 業化邁進(2分)(2)三 改造使 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 產關系的變 促進 產 的進 步發展---我國的 業、農業發展迅速,經濟快速增 。(2分)(3)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在 業、和科技等領域取得了巨 成就,為以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各條戰線上涌現出 批英雄模范 物, 批社會主義建設 才也得到鍛煉;這 時期的社會主義建設也出現了 些挫折和失誤,給國家帶來了損失;這些都為以后的發展積累了經驗教訓。(6分)23.(1) 屆三中全會結束了“ 以階級 爭為綱” ,重新確 了 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治路線、組織路線,把黨和國家 作中 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 改 開放。(3分)(2)農業 產得到了 發展,農 收 有很 提 、農 活得到改善。(2分)原因:家庭聯產承包責任的實 (1 分)(3)政企分開、擴 企業經營 主權、實 按勞分配、多種分配體制并存的制度;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并存等。(任意兩點,2分)(4)內容:經濟體制改 、政治體制改 、 化體制改 、社會體制改 、 態 明體制改 和黨的建設制度改 。(1 分)新征程:到第 個 百年(建國 百周年),全 建成現代化強國。(1 分)7學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