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春季期期中教學質量監測八年級 歷史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8小題,每小題2分,共36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錯選、多選或未選均不得分。)1.“一九四九年在中國大地上發生的,不僅是一個政權代替另一個政權,而且是中華民族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變革。”這評論的是A.新中國的成立 B.一屆全國政協召開C.西藏和平解放 D.一屆全國人大召開2.開國大典前,天安門城樓東西兩側分別懸掛“中央人民政府萬歲”“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的巨幅標語。1950年國慶節前,將東側標語改為“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這一變化A.適應了經濟建設的形勢和需要 B.體現世界和平民主力量的壯大C.反映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愿望 D.宣告中華民族正走向偉大復興3. 右圖是20世紀50年代初《黑龍江日報》刊載的漫畫《把和平事業保衛到底》,該作品的寓意是A.農民實現翻身當家作主B.社會主義建設蓬勃展開C.軍民齊心捍衛國家安全D.中國國防實現了現代化4. 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政府用于水利建設的經費與民國時期水利經費最多一年相比,1950年為其18倍,1951年為42倍,1952年相當于52倍,三年中完成的土石方量相當于挖掘23條蘇伊士運河。這三年的水利建設A.打擊了國民黨反動統治 B.擴大了對外貿易的規模C.掀起了農業合作化高潮 D.促進了國民經濟的恢復5. 照片記錄了當時的社會發展情況,反映社會變遷。下列照片見證了我國解放牌汽車試制成功 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通車 新藏公路建成通車A.工業化的起步 B.社會制度的變革C.市場經濟建立 D.改革開放的深入6. 我國在1953-1957年期間,先后施工1萬多個工業項目,鋼鐵、有色冶金、煤炭、電力、機械制造等各個領域快速發展。這一發展局面有利于A.加快培養建設人才 B.滿足日常生活需要C.夯實工業發展基礎 D.推進民主政治建設7. 下面是歷史老師上課時展示的示意圖,從中可以看出農業合作化采取的步驟是A.平等互利 B.循序漸進 C.互助合作 D.行政命令8. 在會上,小華同學引用詩詞贊揚某人物:“鹽堿凈,內澇治,風沙馴……全意為人民。群眾中來去,天地共翻身。”該人物是A.黃繼光 B.邱少云 C.王進喜 D.焦裕祿9. 1956年,全國手工業工人代表、雕刻家楊士惠在獻給毛主席的喜報信中寫道:“毛主席、共產黨指出了合作化的方向,給我們開辟了光明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這突出表現了A.獲得民族獨立的自豪 B.對人民當家作主的驕傲C.實現公私合營的喜悅 D.對中國發展道路的認同10. 1956-1966年,我國電子工業從小到大、從修配到制造、從仿制到自行設計逐步地發展起來。到1965年,電子工業已經形成一個初具規模、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這反映了此階段電子工業的發展A.實現了社會主義工業化 B.具有開創性和奠基性C.改變了工業落后的面貌 D.具有原始創新引領性11. 農業部數據顯示,1949年,我國糧食產量僅為2263.6億斤,1962年開始穩定在3000億斤以上,1978年超過6000億斤,此后一路攀升,到1996年首次突破10000億斤大關。1978年后糧食產量快速增長主要得益于A.農村土地所有制發生了變化 B.對外開放政策的推動C.農村生產關系得到重大調整 D.農村經濟結構發生變化12. “對外開放是我國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一百年動搖不得。”而這盤“百年棋局”的第一步落在了A.安徽 B.海南 C.廣州 D.深圳13. 中國自古就有改革的傳統,順應時代潮流的改革,推動社會生產力發展。讀右圖漫畫,它可以詮釋中國A.深化政治體制改革B.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C.生態文明體制改革D.中國共產黨的建設制度改革14. 上海浦東開發區建立30年間,集聚全球近四萬家外資企業,首個保稅區、首家外資銀行等55個領域的諸多首創在這里誕生。這主要強調浦東開發區A.持續擴大對外開放領域 B.帶動周邊區域經濟發展C.注重科學技術自主創新 D.改變了人民的消費理念15. 正確判斷材料的用途,有助于歷史的學習與研究。右圖所示材料可用于說明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A.背景B.原因C.過程D.意義16. 截至2020年,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我國約有5575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城鎮新增就業人口超6000萬人,我國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這表明中國共產黨A.堅持為人民謀福祉 B.堅持全面從嚴治黨C.堅持全面依法治國 D.堅持全面深化改革17. 如下示意圖,可用于說明A.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的探索 B.新中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過程C.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歷程 D.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不斷發展與完善18.“2023年5月28日全球首架交付的C919客機從上海虹橋機場飛抵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由此正式進入民航市場。C919是中國首次按照國際通行適航標準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噴氣式干線客機。”材料體現了新發展理念中的A.綠色 B.創新 C.開放 D.共享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39分)19.(11分)民主法治是現代國家治理的基本特征。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共同綱領》從起草到最后通過,修改的次數不計其數。中國共產黨接受委托起草初稿,交給各方討論,形成定稿,再提交新政協籌備會常務委員會討論,直至最后通過,體現了程序的正當性。其中許多重大的政策,是中國共產黨根據中國的歷史和現實國情進行大膽創造。——摘編自《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研究》(1)依據材料一,概括《共同綱領》制定的特點,(2分)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共同綱領》在建國初期的作用。(2分)材料二 1954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大法,與《共同綱領》相比較,實現了由新民主主義的國家制度向社會主義類型的國家制度的新的飛躍。據統計,1949年9月至1954年8月,中央頒布的法律、法令、法規文件達530件,初步形成了一個包括憲法、行政組織法、刑法等眾多法律在內的法律體系。——摘編自楊火林《1949-1954年的中國政治體制》(2)根據材料二,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性質,(2分)概括新中國成立初期法制建設的成就。(2分)材料三 (1954年確立的)這一制度能夠在中國成為適宜的政治制度,是因為它體現了國家由人民當家作主的本質要求,便利人民群眾經常通過這樣的政治組織參加國家管理,行使自己的權力,從而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中國人民正是用這樣的根本政治制度來保證國家沿著社會主義的道路前進。——摘編自《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三中的“這一制度”的名稱,(1分)概述這一政治制度的優勢。(2分)20.(14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新中國誕生剛一年,就和朝鮮人民一道,用兩年零九個月的英勇激戰,迫使美國在停戰協定上簽字,使舉世為之震驚,這場戰爭使全世界重新認識了新中國。中國軍隊取得了現代化戰爭的豐富經驗,增強了戰斗力。這個勝利打破了美國軍隊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地提高了中華民族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摘編自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指出“這場戰爭”的名稱,(1分)歸納其勝利的影響。(4分)材料二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主要農產品產量表(單位:萬噸)年代 種類 1950年 1951年 1952年糧食 13213 14369 16392棉花 50.2 103.1 130.4——摘編自中國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2)根據材料二,簡述建國初我國主要農產品產量的變化趨勢,(2分)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變化的原因。(2分)材料三 在全國人民的生產建設熱情空前高漲的1954年4月,鞍鋼技術革新能手王崇倫等7名全國工業勞動模范向全國總工會發出了“開展技術革新運動”的建議書,促使全國技術革新運動蓬勃興起。王崇倫創造了萬能工具胎,可以大幅度提高勞動生產率;張明光發明了反圍盤,不僅提高了勞動生產率,而且可以杜絕職業病和燙傷事故。(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與材料描述場景相關的全國性經濟建設運動,(1分)談談你從材料中感受到的時代風貌。(2分)(4)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新中國成功發展的基本經驗。(2分)21.(14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開辟了人類文明新形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世界進入了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和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這一方位的變化,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征程的開啟,都表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創立具有必要性。——摘編自陳錫喜《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創立根據》(1)根據材料一,概括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創立的必要性。(2分)材料二 中共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2021年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實施“一帶一路”建設,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加快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摘編自《中國歷史地圖冊》(八年級下冊)(2)根據材料二,指出中共十八大以來我國取得的歷史性成就,(2分)請簡述中國式現代化的世界性意義。(2分)材料三 1978年12月,鄧小平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召開的中央工作會議上作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主題報告,明確指出“解放思想是當前的一個重要政治問題”,吹響了改革開放的時代號角。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鄧小平領導中國共產黨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把改革開放一步一步推進前進。1982年,鄧小平在黨的十二大上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重大命題,為中國的發展進步鋪就了一條光明的道路。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在鄧小平的指導下,經過幾年的艱苦努力和創造性勞動,改革開放已成為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成為中國社會的主旋律。——摘編自初中歷史教材和《鄧小平文選》等(3)根據材料三,圍繞其主題提煉一個觀點,并運用所學史實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有總結提升。8分)2025年春季期期中質量檢測八年級歷史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8小題,每小題2分,共36分)1-18 ABCDA CBDDB CDBAD ACB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39分)19.(11分)(1)特點:反復修改完善;進行充分的民主協商;程序正當;根據國情進行大膽創造。(2分,1點即可,其他可酌情得分)作用:《共同綱領》在建國初期起了臨時憲法的作用。(2分)(2)性質: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2分)成就:初步形成了一個包括憲法、行政組織法、刑法等眾多法律在內的法律體系。(2分)(3)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1分)優勢:人民當家作主;便利群眾參與國家管理,行使權力;有利于發揮人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助于保證國家沿著社會主義的道路前進。(2分,1點即可。)20. (14分)(1)名稱:抗美援朝戰爭。(1分)影響: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增強了軍隊戰斗力;提高了中華民族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4分,意思相近,2點即可,每點2分)(2)變化趨勢:逐年提高。(2分)變化原因:土地改革的完成,農民成為土地主人,激發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2分)(3)經濟建設運動:第一個五年計劃(或工業化建設)。(1分)時代風貌:中國工人階級具有強烈的主人翁意識;中國工人充滿無窮的智慧和創造力;社會主義建設呈現出火熱局面。(2分,1點即可)(4)經驗: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至上;堅持敢于斗爭;堅持開拓創新。(2分,1點即可。)21. (14分)(1)必要性: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世界進入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征程的開啟等。(2分,1點即可)(2)成就:2021年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實施“一帶一路”建設;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加快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分,每點1分,任答2點即可)意義:中國式現代化為世界現代化發展提供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2分)(3)評分標準要求等級 觀點 史實 結論一等 (8分) 觀點正確,2分 緊扣觀點,兩個史實運用正確,論證條理清晰,4分。 有總結提升,2分。二等 (6分) 觀點正確,2分 緊扣觀點,兩個史實運用正確,論證條理清晰,4分。 沒有總結;或有總結但沒有提升,不賦分。觀點正確,2分 只有一個史實運用正確,論證條理清晰,2分。 有總結提升,2分。三等 (4分) 觀點正確,2分 只有一個史實運用正確,論證條理清晰,2分。 沒有總結;或有總結但沒有提升,不賦分。觀點正確,2分 兩個史實運用都不準確,不賦分。 有總結提升,2分。四等(2分) 只有觀點且觀點正確,2分。五等(0分) 觀點錯誤,不賦分;無觀點,僅羅列史實,不賦分。【示例】觀點:鄧小平是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推動了我國的改革開放。)論述:①鄧小平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就吹響了改革開放的號角,為推進改革開放作了思想和政治準備。②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鄧小平領導中國共產黨作出了一系列推進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推動了改革開放的發展。③1982年,鄧小平在黨的十二大上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為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指明了方向。④1992年,鄧小平在南方發表一系列重要談話,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新階段。結論:綜上所述,鄧小平是名符其實的改革開放總設計師,以鄧小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創立了鄧小平理論,指導改革開放不斷深入與擴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廣西陸川縣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教學質量監測 歷史試題.docx 廣西陸川縣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教學質量監測 歷史試題參考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