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桐柏縣2025年春期期中學情調研八年級歷史注意事項:1.本卷共6頁,兩大題25小題,滿分50分,考試時間60分鐘。2.答題前請將答題卡上姓名、考號填寫清楚,答案書寫在答題卡上。一、單項選擇。(共20小題,每題1分,共20分。下列每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請將所選項字母填涂在答題卡對應欄目內)1.20世紀以來,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風雨兼程、砥礪前行,迎來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下列圖片最能體現中國人民“站起來”的是( )A B C DA.浙江嘉興南湖紅船 B.開國大典C.農民丈量分配土地 D.一五計劃成就示意圖2.七十載滄桑巨變,九萬里風鵬正舉。2021年8月19日上午,西藏各族各界干部群眾2萬多人歡聚在布達拉宮廣場,熱烈慶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習近平在賀匾上題詞:“建設美麗幸福西藏,共圓偉大復興夢想。”西藏和平解放的意義不包括( )A.鞏固了新生的國家政權 B.西藏廢除了農奴制度C.實現了各族人民大團結 D.祖國大陸獲得了統一3.某校師生開展以“傳承紅色基因”為主題的研學活動,其中一組同學準備在西寧市人民公園向市民講述志愿軍故事。以下最適合在此宣講的是( )A.飛奪瀘定橋 B.血戰臺兒莊 C.躍進大別山 D.堅守上甘嶺4.“它總結了黨過去領導土地改革的經驗和教訓、又適應建國后的新形勢確定了新政策,成為指導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據。”材料中的“它”是( )A.《中國土地法大綱》 B.《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C.《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D.《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5.如圖四幅圖片反映的共同主題是( う北京市民迎接新中國第一次普選 農民報名參加農業 生產合作社 手工業者組織的木器 生產合作社 綢布店慶祝公私合 營A.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B.鄉鎮企業的發展C.農村經濟體制的改革 D.工業布局的調整6.下表反映的是20世紀50年代我國圖書出版社發生的變化,與該變化趨勢緊密相關的是( )年份 私營出版社(家) 國營出版社(家) 國營所占總數比例(%)1950 184 27 12.81953 356 62 14.81954 290 70 19.41955 19 77 80.2A.土地改革的實施 B.工業化全面進行C.社會主義改造的開展 D.城市經濟體制改革推行7.1953-1954年,全國有1.5億余人參與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的討論,提出了118萬多條修改、補充意見和問題,幾乎涉及憲法草案每一項條款。這反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A.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B.是國家的根本大法C.借鑒了蘇聯立法經驗 D.具有社會主義性質8.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大會為少數民族代表們配備了漢語翻譯,代表們使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表決票”上也印有漢、蒙、藏、維吾爾4種文字。以上材料可以說明(自 )A.中央人民政府的正式成立 B.各族人民平等地享有民主權利C.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確立 D.西部大開發拉動邊疆經濟發展9.下表為““一五計劃”末期主要經濟指標”,這些成就說明( )指標 工業總產量 鋼產量 原煤 發電量 機床1957年比 1952年增長 增長128.5% 近3倍 增長98.5% 增長164.4% 增長17.7倍A.中國工業水平已居于世界前列 B.中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C.我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 D.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提高10.如圖是新中國成立后國民經濟發展的狀況圖,指出從③到④產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開始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B.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C.全面掀起“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D.實施“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方針11.中共八大后的十年,社會主義建設雖然發生嚴重失誤,但仍然取得顯著成就。下列成就中不屬于這一時期的是( )A.武漢、包頭兩大鋼鐵基地建成 B.大慶油田、大港油田建成C.修建了蘭新、蘭青、包蘭等鐵路 D.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12.“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具有劃時代意義,是因為其在重大歷史關頭,及時回答了黨和國家何去何從這一“歷史之問'。”這一“歷史之問”的答案是( )A.實行改革開放 B.以階級斗爭為綱 C.進行多黨合作 D.落實“兩個凡是”13.談到1984年剛上任青島電冰箱廠廠長時的狀況,張瑞敏說:“歡迎我的是53份請調報告,上班八點鐘來,九點鐘走人,十點鐘時,隨便往大院里扔一個手榴彈也炸不死人。”材料突出反映了( )A.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迫切性 B.聯產承包責任制勢在必行C.市場經濟體制的弊病所在 D.輕重工業比例嚴重失調①黨的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②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于試驗;③發展才是硬道理;④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14.“自1978年以來,中國企業有三次創業分別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1992年創業高潮點的動因是( )A.建立經濟特區 B.開放沿海城市C.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確立 D.加入世貿組織15.某同學做了資料卡片(如圖),卡片反映的是( )A.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B.科學發展觀的形成C.南方談話的主要內容D.經濟特區的建立16.在我國改革開放的道路上,有兩座城市注定大名鼎鼎。一座作為“試驗田”,在1980年率先擁抱世界;另一座雖為“舊窗口”,卻在1990年煥發出了新活力。這兩座城市分別是( )A.深圳、珠海 B.青島、汕頭 C.上海、青島 D.深圳、上海17.有學者認為,中國經濟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對外開放,讓世界進入中國:第二個階段還是對外開放,但中國開始走向世界;第三個階段依然是對外開放,中國已經開始改變世界了。“中國開始走向世界”指的是A.中美建立外交關系 B.中國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 C.香港順利回歸祖國 D.珠海等經濟特區的建立18.同學們搜集了“十一屆三中全會”“經濟體制改革”“深圳、珠海經濟特區的發展”“科學發展觀”的相關資料,由此推斷他研究的課題是( )A.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 B.社會主義工業化的起步 C.現代中國農村的巨變 D.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19.歸納和整理是學習歷史的有效方法,下列搭配正確的一項是 ( )A.中共十三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B.中共十四大--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C.中共十五大--開始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D.中共十九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20.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建設不斷取得豐碩成果,天宮遨游、蛟龍探海、天眼探空、悟空探秘、墨子傳信、大飛機一飛沖天、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這一系列重大成果,主要體現了新發展理念中的( )A.創新 B.開放 C.協調 D.共享二、非選擇題。(5小題,共30分)21.(6分)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報紙 社論摘要《人民日報》(中國) 前程無限光輝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誕生,四萬萬七千五百萬中國人民開始自己當權管理國家,我們這個古老的東方民族揭開了歷史的新的巨冊《人民論壇報》(波蘭) 這在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陣線上又打開了一個缺口;中國人民的勝利,乃是20世紀繼蘇聯十月革命和消滅希特勒法西斯主義之后的偉大事件材料二:彭德懷和部分指揮員在朝鮮成川郡檜倉(1951) 朝鮮人民軍與志愿軍 戰士從陡崖跳下追擊逃敵(1951) 朝鮮開城老百 姓慰問志愿軍(1952)(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從國內和國際兩個角度簡述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2分)(2)根據材料二,分析抗美援朝取得勝利的原因。(3分)(3)綜合上述材料,概括一個恰當的主題。(1分)22.(7分)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農業和農村的發展始終與土地政策的調整相聯系。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圖1農民正在拔除地主 圖2 農民報名入社 圖3 1949-1997年我國 圖4 小崗村農民共按立的地界碑 糧食人均產量變化圖 手印群雕(1)圖1反映的歷史事件有何意義?(2分)(2)圖2農民報名入社中的“社”指的是什么?此后我國農村土地所有制發生了什么變化?(2分)(3)圖3中1957--1962年我國人均糧食產量減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4)圖4反映的歷史事件有什么積極作用?(2分)(6分)隨著科技領域的迅速發展,2025年被視為機器人時代的正式到來,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的結合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革。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 改革開放后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歷程(部分)階段特征 概括初步探索 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中國開始了工業機器人的初步探索。這個階段的特點是從國外引進技術和設備,進行消化吸收和再創新。國家科技攻關計劃和863計劃的支持,使得中國開始發展自己的機器人技術和產業。自主研發 隨著國內科研力量的增強和技術積累的增加,中國進入了自主研發階段。這一階段,中國不僅繼續發展傳統的工業機器人,還開始涉足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等領域。新發展階段 進入21世紀,中國機器人產業迎來了黃金發展期。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鼓勵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同時,國內企業也加大了對機器人技術的投入。在這個階段,中國機器人產業不僅實現了從低端到高端的跨越,還開始積極參與國際競爭。據材料,概括改革開放后我國機器人產業發生的變化。(2分)(2)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上述變化產生的原因。(2分)(3)綜合以上材料,談談你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機器人發展歷程的認識。(2分)24.(6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沒有改革開放就不可能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確立和發展,改革開放也不可能取得重大成就并不斷向縱深推進。-摘編自《改革開放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同向共進》材料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材料三: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1)根據材料一,分析改革開放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間的關系。(2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國夢作出了哪些努力?(2分)(3)習近平主席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深刻闡述了中國夢的宏偉藍圖,強調中國夢的基本內涵是什么?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你能為中國夢的實現作出哪些努力?(2分)25.(5分)依據材料,提取關聯信息,擬定一個觀點,并結合相關史實進行闡述。(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材料:1978年以來,我國的經濟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在眾多領域跑出了中國速度,交出令世人驚嘆的中國答卷。我國城鄉就業規模持續擴大,人民收入較快增長,家庭財產穩步增加,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國經濟總量在世界上的排名由原先第11位,到2010年就躍居第2位。“天眼”望天,“蛟龍”探海,大飛機首飛、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科技支撐!······2020年11月23日,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勝利!-摘編自歐陽淞主編《寫給中學生的中國共產黨歷史》2025年春期八年級歷史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20分)1 2 3 4 5 6 7 8 9 10B B D B A C A B B D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D A A C C D B D D A二、非選擇題(共30分)21.(1)國內: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中國人民終于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1分,任意一點)國際:新中國成立,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1分)(2)中國人民志愿軍廣大指揮員的正確指揮;朝鮮人民軍與志愿軍的英勇作戰;人民群眾的支持。(3分)(3)示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1分)22.(1)意義:①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地主階級;②農民翻了身,得到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③人民政權更加鞏固;④解放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條件。(2分,一點1分)(2)農業生產合作社。(1分)變化: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或土地私有制轉變為土地公有制)。(1分)(3)運動:大躍進。(1分)(4)作用:①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解放農村生產力;②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③鄉鎮企業迅速發展,為農民致富和實現現代化開辟新路。(1點1分,任意2點)23.(1)變化:從引進技術到自主研發;從低端到高端;從國內發展到國際競爭。(1點1分,任意2點)(2)原因:國家政策的支持;科研力量的增強,技術積累的增加;企業投入的加大。(2分,任意2點)(3)認識: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機器人產業的發展,體現了中國科技實力的提升和國際競爭力的增強;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國家重視助推科技發展。(2分,任意1點即可)24(1)關系:改革開放促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形成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了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 (2分,1點1分)(2)努力:提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提出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一帶一路”建設;籌建和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加快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等等。 (2分,任意2點)(3)內涵: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1分)努力:樹立遠大理想,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宣傳黨的方針、政策、路線;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培養創新精神,提高實踐能力;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增強法治觀念,全面提高自身素質;等等。(1分)25.示例:觀點: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論述: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對內改革首先從農村開始,家庭聯產承包制的實行,使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為實現農業現代化開辟了一條新路。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增強了企業活力,使我國城鄉出現了經濟大發展的嶄新局面。對外開放上,1980年經濟特區的設立,對經濟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隨后中國逐漸形成了“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為社會經濟發展開拓了新空間,經濟迅猛發展,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國際地位不斷提高。由此可知,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應不斷深化改革,加大開放。其他觀點:改革開放加快經濟發展/增強綜合國力/提高國際地位;堅持黨的領導,深化改革開放,加快經濟發展等等。22.(1)作用:有利于抑制豪強地主,加強中央集權;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擴大了官員的選拔范圍;推動了教育的發展。(2分,每點1分,任意2點即可)(2)變化:錄取人數大幅增加;(1分) 原因:政府重視文教事業(或以文治國)(1分)(3)作用:籠絡漢族士人。(1分)局限性:八股文內容空疏,形式呆板;脫離實際,禁錮思想;被錄取后成為皇帝旨意的順從者;阻礙文化發展。(1分,任意1點即可)23.(1)原因:北方長期戰亂,社會動蕩;南方社會相對穩定;中原人口大量南遷,給南方帶去了大量勞動力;興修水利,生產技術提高。(2分,每點1分,任意2點即可)(2)原因:手工業制造實力雄厚,為海上絲路貿易提供了豐富的商品;經濟重心南移,商品生產基地靠近海港,利于海路貿易(或海路貿易成本相對較低);造船和航海技術領先世界。(2分,每點1分,任意2點即可)(3)表現:耕地面積不斷擴大;經濟作物的種植進一步發展;興修水利。(3分,每點1分)24.(1)主題:中國的印刷技術(1分)說明:我國印刷水平的提高。(1分)(2)信息北宋時期指南針開始運用在航海上。(1分)指南針的運用并不是很廣泛。(1分)(3)影響:造紙術和印刷術的外傳,促進了歐洲思想解放;火藥傳入歐洲,使封建騎士階層日益衰落;指南針的使用,為開辟新航路、進行殖民擴張提供了條件。(1分,任意1點即可)25.示例:觀點:北宋對遼和西夏的納貢求存政策,有利于雙方的和平相處。闡述:宋真宗時,遼軍大舉攻宋,之后,宋遼議和,訂立澶淵之盟,此后很長時間,遼宋之間保持著和平局面;元昊稱帝后,多次進攻北宋,雖然屢屢獲勝,但人民處于困苦之中,后來,北宋與西夏訂立宋夏和約,宋夏人民在邊界開設貿易場所,宋夏邊界貿易興旺。綜上所述,宋遼、宋夏議和符合雙方人民的利益,促進了民族間的經濟貿易發展和友好往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河南省南陽市桐柏縣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4月期中 歷史試題.docx 河南省南陽市桐柏縣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4月期中 歷史試題參考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