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福州一中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第四學段模塊考試高二歷史期末考試卷(完卷75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有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答案填寫在答題卷上。)1.紅山文化時期的墓葬形式多樣,包括土坑墓、石室墓和木棺墓等。其中,石室墓和木棺墓通常具有更高的防腐與保護功能,而土坑墓則是最常見的形式,通常呈現為簡單的土坑,葬者直接埋入地下。這反映出,當時A.早期國家形成B.階層分化明顯C.社會分工發展D.社會矛盾尖銳2.東漢時期,民間立碑之風大盛,故吏和門生各自為府主或業師立碑,地方豪族則參加長吏的立碑活動,所立碑刻包括紀事碑、功德碑、墓碑等。魏晉時期,國家推行碑禁政策,禁止“門生、故吏這樣的非血緣性政治團體不經朝廷批準擅自立碑”。這一變化反映了A.傳統社會秩序遭到破壞B,統治者意圖加強集權C.士族專權態勢日益顯現D.地方豪強勢力已消解3.宋代官吏考核制度中,磨勘法與考課法并行。據學者研究,磨勘法以資歷為升遷基準,需逐級審查官員歷紙(檔案文書),而考課法則標榜“以德行、勞效、治事為三科核驗政績”。這兩種制度的設計反映宋代A.政治風氣因循守舊B.行政效率低下C.官員考核標準嚴格D.權力分割過細4.至元年間,元朝政府調配大批蒙古人、漢人及南宋軍民到嶺北行省鑿井開渠。該地區手工業、農牧業和漁獵業相結合,“數十年來,婚嫁耕植,比于土著;羊牛馬駝之屬,射獵貿易之利,自金山、瀚海沿邊諸塞,蒙被涵煦,咸安樂富庶”。以上材料反映了A·元朝的統治促進了邊疆的開發B.南北方的經濟差距進一步擴大C.對不同民族采取差別對待政策D.全國戶口分布格局發生了改變5.表1為明代社會經濟史部分最新研究成果。據表1可知表1研究單位研究路徑研究成果香港中文運用NER技術從7.8萬條發現正統年間華北戶均人口下降速度較江南快大學黃冊記錄中提取人口數據2.3倍中國社會通過圖神經網絡,整合《東還原月港(福建漳州)貿易的17個核心節,點科學院西洋考》與沉船芳古數據證明1567一1582年日本白銀輸入量占明朝貸幣浙江大學建立“隆萬銀流”模型增量的53%A.技術突破推動史學研究量化B,隆萬年間日本對華貿易逆差擴大C.正統年間全國人口總量下降D.明朝后期對外貿易以東南亞為主6.元代大都官匠為40萬。明代隆慶三年(1569年),官匠數目為13367名。清前期,在工部和宮內長期造作的官匠最多時統計,總共為3544名。從上述變化可推知,情前期第1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