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1張PPT)人性的覺醒——文藝復興靈魂的救贖——宗教改革認知的重塑——科學革命人權的解放——啟蒙運動“思想解放是社會變革的先導”歐洲思想解放歷程:14-16世紀,歐洲處于“人”和“世界”被發現的時代。——布克哈特第四單元 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中外歷史綱要》(下)一輪復習課程標準:通過了解資產階級革命的歷史淵源,認識資產階級革命的發生和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實現,認識資本主義制度確立的歷史意義。第9課 “理性王國”的實踐——資產階級革命與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概念解釋1.資產階級革命所謂資產階級革命,是指由資產階級領導的反對封建社會制度的革命。它的歷史使命就是推翻封建統治,為發展資本主義掃清道路,其實質就是以資本主義剝削制度取代封建剝削制度。2.資本主義制度資本主義制度以資本家占有生產資料和雇傭勞動為基礎,實質是資本剝削雇傭勞動的制度。為了維護自身利益,資產階級建立起適合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政治制度。資本主義國家主要實行君主立憲制和共和制,資本主義國家大多形成兩黨制或多黨制,代表資產階級不同利益集團的政黨,通過定期選舉輪流執政。一、英、美、法資產階級革命英國革命:馬斯頓荒原戰役美國革命:約克鎮大捷法國革命:奧斯特里茨戰役你對革命有何認識?英國革命:處死查理一世法國革命:處死路易十六法國革命:處死羅伯斯庇爾你對革命有何認識?一、英、美、法資產階級革命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地處大西洋沿岸的英國抓住了新航路開辟所帶來的歷史機遇,海外貿易迅速擴大,國內資本主義得到迅速發展。英國貴族不顧農民反對,掀起了大規模的“圈地運動”,他們采用資本主義的方式經營農業,因而被稱為新貴族。其經濟實力迅速增強。(查理一世)實行產品專賣制度,使得大量的工商業開始停滯,失業人數劇增。史料研讀一、英、美、法資產階級革命國王創造法律,而非法律創造國王,國王是上帝派到世間的最高權威,有無限的權力。議論上帝是瀆神,議論君主是叛逆,我的政府不許議論。—— 詹姆斯一世分析英國發生資產階級革命的原因。1640年長期議會1642年內戰1649年共和國1653年克倫威爾獨裁1660年王朝復辟1680年代恢復天主教1688年光榮革命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進程動態感知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一、英、美、法資產階級革命1688年:光榮革命1688年,議會寫信給詹姆士二世的女婿——荷蘭執政威廉,邀請他回來保護英國人民的自由、財產等權利。威廉接受后,率15000名遠征軍在英國南部登陸,詹姆士二世倉惶逃走,瑪麗和威廉兵不血刃地進入倫敦,共同成為英國國王,這場政變由于沒有發生流血沖突,被英國人所津津樂道,史稱“光榮革命”。這場革命最終還是以保留國王的形式結束了,請問,英國革命成功了嗎?何以見得?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一、英、美、法資產階級革命1、凡未經議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力。4、凡未經議會準許,借口國王特權,為國王而征收,或供國王使用而征收金錢,超出議會準許之時限或方式者,皆為非法。6、除經議會同意外,平時在本王國內征募或維持常備軍,皆屬違法。——《權利法案》法案的頒布有何目的?對國王的哪些權利作出了限制?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一、英、美、法資產階級革命按照本法可以繼承王位、堅持同羅馬教會交往者……均無資格按前舉法令宣誓加冕。當今國王和丹麥安娜公主死后且無后嗣時,為保障我們的宗教、法律和自由,制訂更詳明的規定是必要的和必不可少的。這應當由國王陛下商得貴族院和平民院議員的同意,以國王的權力加以規定。——《王位繼承法》法案的頒布有何目的?對國王的哪些權利作出了限制?君主立憲制—是指君主權力受到憲法制約和限制的共和政體表面保留了國王,通過比較,指出君主立憲制的新特點?君主專制 君主立憲制王權至上專制人治議會至上法治民主是在曲折的革命過程中,英國人民用傳統與變革相互融合的方式,把新的內容裝進傳統外殼,從而創造性地制定出一種新的現代國家制度。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一、英、美、法資產階級革命2、美國獨立戰爭“無代表,不征稅”——征稅法案妨礙北美人民的自由,而且大英帝國的議會沒有他們選出的議員,法案引發殖民地人民的不滿。分析美國獨立戰爭發生的原因。首先是1763年時(英國政府)宣布禁止向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移民?!缓?,是施行一系列財政措施,公布了“糖稅法”、“駐兵法”、“印花稅法”和“湯森稅法”;其目的是為了將英國繁重的稅收負擔的一部分轉嫁到美利堅殖民者上。——《全球通史》一、英、美、法資產階級革命??!熱愛人類的人們!敢于不僅反對暴政、也反對暴君的人們,站出來吧!舊世界的每一處都有著重重壓迫。自由在世界各地受到驅趕……英國對自由發出了離開的警告。——托馬斯·潘恩《常識》我們認為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為了保障這些權利,人類才在他們之間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當權力,是經被治理者的同意而產生的。……但是,當追逐同一目標的一連串濫用職權和強取豪奪發生,證明政府企圖把人民置于專制統治之下時,那么人民就有權利,也有義務推翻這個政府,并為他們未來的安全建立新的保障。——《獨立宣言》根據材料分析美國宣布獨立的理由。2、美國獨立戰爭一、英、美、法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精神的象征——自由女神像2、美國獨立戰爭一、英、美、法資產階級革命材料二 與此同時,隨著美國革命走向成功,上至議會,下至城堡開始有人討論“人的權利。”——瑪麗·普拉特·帕米利《法國簡史》(1)背景材料一 “是伏爾泰、盧梭滅亡了法國!”——路易十六①根本原因:法國封建制度嚴重阻礙資本主義發展,力量日益壯大的資產階級迫切要求擺脫封建專制統治和等級制度的束縛。②思想:啟蒙思想的影響③外因:受美國獨立戰爭的影響3、法國大革命一、英、美、法資產階級革命(2)閱讀材料,概述法國大革命的過程1789年7月14日,法國民眾攻占象征專制的巴士底獄,法國大革命由此爆發。革命猛烈沖擊了專制制度,資產階級控制的制憲議會逐漸掌握了政權。8月,議會頒布了《人權與公民權宣言》,即《人權宣言》,明確提出了人權、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權和保護私有財產等原則。1791年,議會頒布憲法,確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但是,革命遭到內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進攻,斗爭異常激烈,國家處于內憂外患之中。1799年,拿破侖發動軍事政變,建立軍事獨裁統治。拿破侖的統治維護了大革命所確立的資本主義經濟制度,但他實行帝制,率領法軍入侵一些歐洲國家。1815年,在歐洲各國的聯合進攻下拿破侖帝國覆滅。然而,法國大革命也沉重打擊了歐洲其他國家的封建制度,革命的原則隨著拿破侖的軍隊傳播到歐洲各地。3、法國大革命一、英、美、法資產階級革命①1789年7月法國民眾攻占巴士底獄,大革命爆發資產階級控制的制憲會議掌握了政權②1789年8月議會頒布了《人權宣言》③1791年議會頒布憲法確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④1799年拿破侖發動軍事政變,建立軍事獨裁統治;實行帝制;入侵一些歐洲國家⑤1804年,頒布《法國民法典》⑥1815年拿破侖帝國覆滅(歐洲各國聯合)明確提出了人權、自由、平等、法制和保護私有財產等原則。維護了大革命所確立的資本主義經濟制度;恩格斯說,這部法典“總括了革命的全部法規,在法律上承認了整個這種完全改變了的秩序?!笔且徊俊暗湫偷馁Y產階級社會的法典”。——《馬克思恩格斯全集》(2)過程3、法國大革命一、英、美、法資產階級革命這場革命(法國大革命)的效果就是摧毀若干世紀以來絕對統治歐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稱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簡單、以人人地位平等為基礎的社會政治秩序。——[法]托克維爾《舊制度與大革命》①推翻法國封建專制統治;②為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掃清障礙;③沉重打擊了歐洲封建勢力,鼓舞了資產階級革命斗志。根據材料分析法國大革命的意義。3、法國大革命一、英、美、法資產階級革命1.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建立2.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建立(1)背景:資產階級革命的成功(2)特征:以資本家占有生產資料和雇傭勞動為基礎(3)實質:資本剝削雇傭勞動的制度。(1)政治理念:啟蒙思想----天賦人權、平等、自由、法治、權力制衡……(4)早期資本主義經濟思想:重商主義(認為貴金屬如金銀等是國家財富的象征;主張政府應控制國家的經濟,以便損害和削弱競爭對手的實力,增強本國的實力)工業革命后的經濟思想:自由主義(主張市場調節,反對國家干預經濟,提出自由放任的經濟原則,張自由貿易、自由競爭、自由經營。)(3)資本主義政黨制度:資本主義國家大多形成兩黨制或多黨制,代表資產階級不同利益集團的政黨,通過定期選舉輪流執政。(2)政治制度的類型①君主立憲制:英國是其代表②共和制:美國、法國是其代表。二、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凡未經議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或停止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力。凡未經議會準許,借口國王特權,為國王而征收,或供國王使用而征收金錢,超出議會準許之時限或方式者,皆為非法。設立審理宗教事務之欽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類指令與法庭,皆為非法而有害。除經議會同意外,平時在本王國內征募或維持常備軍,皆屬違法。議會議員之選舉應是自由的。議會內之演說自由、辯論或議事之自由,不應在議會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彈劾或詢問。為申雪一切訴冤,并為修正,加強與維護法律起見,議會應時常集會。——《權利法案》內容:(1)從立法、財政、軍事、司法等方面限制國王的權力(2)確立議會在選舉、言論、集會等方面的權力原則:(1)法律至上(2)議會至上1、君主立憲制確立----《權利法案》 1689年立法由國王轉移到議會立法權征稅權軍事權司法權1701年《王位繼承法》對王權做了進一步的具體限制,并且把包括王位繼承和任命法官等重大問題的決定權都掌握在議會手里。二、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1)光榮革命前:國王的最高咨詢機構內閣。2)光榮革命后: 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根據《王位繼承法》,德國漢諾威選帝侯登上王位,即喬治一世。他不熟悉英語,對英國事務也不感興趣,甚至不出席內閣會議而讓大臣們去料理國事,于是國王不參加內閣會議成為慣例。3)18世紀20年代,財政大臣、下議院多數黨領袖沃波爾主持內閣會議,內閣制度開始形成。4)18世紀中期,責任內閣制形成并得以完善。喬治一世沃波爾2. 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完善----責任內閣制的形成行政由國王向內閣轉移二、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英國君主立憲制上院下院選民多數黨組閣任命負責監督形式任命立法權行政權英王議會內閣首相國王:國家的象征,“統而不治”議會:國家的權力中心,擁有立法權、財政權和行政監督權。首相:國家的最高行政首腦,擁有行政權。首相與內閣共進退。中央與地方聯邦制原則:美國為聯邦制國家,聯邦政府擁有最高權力,各州政府擁有一定自治權分權制衡原則人民主權原則:總統和議會議員都由選舉產生不足之處:如承認奴隸制的存在,不承認婦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公民權利等。3、美國共和制的確立——1787年憲法二、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4.法國共和制的初步確立19世紀,法國經歷了共和制和君主制的多次反復,最后確立了共和制度。一 政治動蕩,政權變更頻繁二 共和之路艱難、曲折特點:、二、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5.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相似性(2)政黨制度(1)形成兩黨制(英、美)或者多黨制(法)(2)特點:①是議會斗爭的產物;②代表資產階級不同利益集團;③通過定期選舉輪流執政。(1)實行代議制即公民通過選舉代表,組成議會行使國家權力的制度,是一種間接民主的形式。二、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1)背景材料 19世紀,隨著俄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農奴制日益成為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桎梏。與此同時,長期在農奴制壓迫下生活的廣大人民為了擺脫被奴役的地位,掀起了大規模反對農奴制的革命斗爭。1853-1856年,落后的俄國與工業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英法之間進行了克里米亞戰爭,在這場戰爭中俄國遭到慘敗,充分暴露了政府的無能和農奴制度的腐朽,也使俄國統治者猛然驚醒,他們意識到只有廢除農奴制,盡快發展本主義工業,才能使俄國走上強大的道路。——人民版《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俄國1861年改革結合以下材料,分析俄國沙皇政府面臨著怎樣的“空前危機”?①根本原因:農奴制阻礙資本主義的發展;②階級矛盾尖銳;③克里木戰爭的戰敗。三、資本主義的擴展第一條 農奴對地主的財產和人身依附永久性地取消……第二條 農民和解放的農奴享有農村自由等級的人身權和財產權。第四條 農民從地主那里取得土地,必須以勞務或現金方式贖買。——“二一九法令”(1861年)①廢除農奴制:②其他改革:E.刺激工業發展的措施A.實行地方自治和地方選舉B.實施統一的司法制度D.實行義務兵役制C.教育改革農奴獲得人身自由,可以通過贖買得到土地。(2)內容1.俄國1861年改革三、資本主義的擴展材料二 這次改革是按照農奴主利益進行的,因此,農奴制度廢除的很不徹底改革后,沙皇政權基本原封不動,大部分的土地還是掌握在貴族地主手里,保存了貴族地主大土地占有制……——張興儀《淺談一八六一年俄國農奴制改革》②局限:沒有觸及沙皇專制制度,保留了大量農奴制殘余。【課堂思考】閱讀材料,分析俄國改革的歷史意義與局限?①意義:是一場自上而下的改革(性質),促進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材料一 “1861年以后,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是這樣的迅速,只用數十年的工夫就完成了歐洲某些國家整整幾個世紀才能完成的轉變”。——列寧1.俄國1861年改革三、資本主義的擴展1783年英國承認美國獨立時的領土1803年從法購得1810-1819取自西班牙1842-1846取自英國1845吞并1848年從墨西哥奪取1853年從墨西哥購得(1)原因:①美國獨立后,政治版圖迅速擴張;2.美國內戰北部資本主義工商業經濟(資本主義制度美國北部新興的工業城市和動力織布機廠②北方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需要更多的市場、原料和勞動力;三、資本主義的擴展2.美國內戰美國南部種植園經濟(奴隸制度)拍賣黑人奴隸的廣告③南方種植園經濟的發展使得南北雙方在關稅、西部領土建州、奴隸制上矛盾尖銳。三、資本主義的擴展2.美國內戰《宅地法》規定:“凡是美國公民,只要交10美元手續費,就可以在美國西部得到一塊土地,連續耕種5年后,這塊土地就成為他的私有財產”。(2)過程:① 1861年,美國內戰爆發;②頒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隸宣言》,贏得民眾支持;北方軍隊由防轉攻。最終擊敗南方分裂勢力。③最終北方擊敗了南方分裂勢力,1865年,內戰結束。自1863年1月2日起,凡當時仍在叛亂的任何一個州或地區,其境內所有奴隸都應永遠獲得自由。——《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劉緒貽、楊生茂主編《美國 通史》第3卷三、資本主義的擴展2.美國內戰在南北戰爭以后的幾十年中,美國經歷了最驚人的經濟發展?!罱K結果是美國經濟在19世紀后半葉以當時所不能比擬的速度突飛猛進:1860年,美國在世界工業國家中排在第四位,而到1894年時卻躍居首位。——斯塔夫理阿諾斯《全球通史》(3)影響①積極影響:A.聯邦政府的勝利維護了美國的國家統一;B.基本解決了農民的土地問題,在法律上承認了黑人的公民權利,進一步完善了美國的資本主義制度;C.為美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掃清了障礙。②局限:黑人仍備受歧視。三、資本主義的擴展2.美國內戰3.意大利統一19世紀中期,意大利和徳意志都處于分裂狀態。意大利通過革命和反侵略戰爭,于1861年建立意大利王國,實行君主立憲制。以后意大利又先后從奧地利和法國手中收復失地,1870年實現了國家統一。閱讀材料,掌握意大利改革的背景、方式、政體、結果。(1)背景:① 19 世紀中期,意大利處于分裂狀態。②根本原因:意大利分裂狀態阻礙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2)過程:①1861 年建立意大利王國。②意大利又先后從奧地利和法國手中收復失地,1871 年實現了國家統一。(3)政體:實行君主立憲制。三、資本主義的擴展3.德意志的統一材料 1648年,德意志分裂成314個大大小小的邦國……1814年,由38個邦國組成的德意志邦聯成立,但各邦依然擁有著獨立的主權。除了混亂的貨幣,邦國之間還設立了重重關卡,收取繁重的關稅,從柏林到瑞士,現在不過幾個小時的車程,但在19世紀初,從柏林到瑞士卻要經過10個邦國,辦10次手續,換10次貨幣,交10次關稅,沿途繳納的關稅,甚至超過了所運貨物的值?!?br/>——《大國崛起》解說詞(1)背景:結合材料,分析19世紀德意志統一的背景?國家分裂越嚴重阻礙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三、資本主義的擴展(2)過程②王朝戰爭:1864-1871年,普魯士先后擊敗丹麥、奧地利和法國,統一了除奧地利以外的德意志。①普魯士起用俾斯麥,決心武力統一德意志。俾斯麥當代的重大問題不是通過演說與多數人的決議所能解決的,而是要用鐵和血。(3) 成立帝國:1871年,德意志帝國成立,實行君主立憲制。普 魯 士德意志帝國第十一條 聯邦的主席職位屬于普魯士國王,普魯士國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稱?;实墼趪H關系上為帝國的代表,以帝國的名義宣戰與媾和,同外國締結同盟及其他條約,委派并接受使節……第十二條 聯邦議會與帝國議會的召集、開會、延會、閉會之權屬于皇帝……第十七條 建議并公布帝國法律及監督其執行之權屬于皇帝……第十八條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們宣誓效忠帝國,并在必要情況下,命令他們退職……——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根據史料結合所學知識,比較英德君主立憲制的異同。 德 國 英 國相同 不同 國家元首 政府首腦 議會 【課堂探究】國家元首都是君主,實行世襲制并任期終身,議會擁有立法權,內閣掌握行政權。國王,沒有實權,國家的象征,統而不治。皇帝,擁有行政、外交、軍事、立法權,具有專制主義色彩由皇帝任免,向皇帝負責。皇帝控制議會下議院多數黨領袖擔任首相進行組閣,向議會負責。國家權力中心,擁有最高立法權。積極:聯邦制和君主立憲制的確立是德國歷史上的重大進步,鞏固了國家的統一,促進了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局限:德意志帝國實際上是一個半專制的君主立憲國家。帝國國會對帝國政府沒有任何監督權,普魯士的專制主義和軍國主義傳統在帝國中得以延續(不徹底不完善的資產階級代議制)。4、德意志的統一三、資本主義的擴展(1)背景:①19世紀中期,面臨淪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機。②1868年推翻幕府統治。4.日本明治維新(2)內容:①加強中央集權,廢除封建等級制度;②推行“富國強兵”“殖產興業”“文明開化”三大政策;③仿效西方國家制定憲法。第一條 大日本帝國由萬世一系之天皇統治。第三條 天皇神圣不可侵犯。第四條 天皇為國之元首,總攬統治權,并依此憲法之條規行使之。第六條 天皇裁可法律,命公布與執行。第七條 天皇召集帝國議會,命其開會、閉會、停會及解散眾議院。第十一條 天皇統率陸海軍。——1889年《大日本帝國憲法》憲法肯定了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和統攬一切的地位,議會、內閣、軍部相互牽制,成為天皇權力的代行機構。▲1853年佩里來航“富國強兵”“殖產興業”和“文明開化”被譽為明治維新運動的三大政策。其中,“富國強兵”是明治維新的總目標,是為了防止和抵抗外國入侵,同時也是為了對內加強鎮壓、對外侵略擴張?!爸钞a興業”是明治政府為發展資本主義制度而制定的重大經濟政策,基本內容是運用國家政權的力量,通過各種政策直至動用國庫資金,大力扶植資本主義的成長?!拔拿鏖_化”是明治政府在19世紀70-80年代采取的學習西方科學技術、文化教育、思想風尚以至生活方式,為封建落后的日本迅速變成先進資本主義國家的一項社會變革運動。①使日本擺脫了族危機,迅速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實現了富國強兵,開始躋身資本主義強國之列。②保留了大量封建勢力,軍國主義色彩濃厚,很快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3)影響在與西方列強進行競爭的過程中,實力不足的壟斷資本便與擁有極大權力的軍閥集團相互勾結,通過軍事手段為國內壟斷資本獲取生存與發展空間,加速壟斷資本的發展。三井、三菱、住友、安田這些財閥控制的工業、運輸業為日本軍國主義發動對外戰爭提供了物質基礎;軍國主義者發動侵略戰爭,則使壟斷資本家得到源源不斷的軍事訂貨,從戰爭中大發橫財,加速壟斷資本的發展和國民經濟軍事化。——人民版《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師用書4.日本明治維新三、資本主義的擴展資產階級革命法國英國1688“光榮革命”1689《權利法案》1701《王位繼承法》君主立憲政體共和政體1775-17831776《獨立宣言》《1787憲法》1789-1815《人權宣言》《民法典》《1791憲法》17—18世紀的革命與制度建立19世紀的擴展資產階級壯大、思想解放經濟政治制度確立工業革命知識小結18611865187018711868沙俄農奴制改革美國內戰結束日本明治維新意大利完成統一德意志帝國建立美國經濟上:工業化,全球化政治上:民主化,法治化如何從人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待資本主義?材料一 資產階級,由于一切生產工具的迅速改進,由于交通的極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蠻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來了。它的商品的低廉價格,是它用來摧毀一切萬里長城、征服野蠻人最頑強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們不想滅亡的話——采用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它迫使它們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謂的文明,即變成資產者?!Y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馬克思 恩格斯《共產黨宣言》材料二 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都流著血和骯臟的東西。……一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會非常膽壯起來。只要有10%的利潤,它就會到處被人使用;有20%,就會活潑起來;有50%,就會引起積極的冒險;有100%,就會使人不顧一切法律;有300%,就會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絞首的危險。如果動亂和紛爭會帶來利潤,它就會鼓勵它們。——馬克思《資本論》第二十四章總結Part One與封建制度相比,資本主義制度是巨大的歷史進步。Part Two資本主義制度作為一種社會形態,必然滅亡。未來就在我們腳下。Part Three資本主義制度仍是剝削制度。其在全球的擴張仍帶有掠奪性。第四單元 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