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歷史學科秘密★啟用前2025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中考)試題卷文科綜合歷史注意事項:1.本卷為道德與法治學科、歷史學科合卷,全卷共8頁,共36小題,滿分130分,其中道德與法治學科70分,歷史學科60分。答題時間120分鐘,考試形式為閉卷。2.本卷由第I卷(選擇題)和第II卷(非選擇題)組成。第1-12小題為道德與法治學科試題,第13-32小題為歷史學科試題,第33-36小題為道德與法治學科試題。3.本卷是此次考試的試題部分,不能用來答題。答題請按要求在《答題卡》相對應的題號內完成,在試卷上答題視為無效。第I卷(選擇題 共52分)一、選擇題:本大題第1-12小題為道德與法治學科選擇題,其中第1-8小題,每小題2分,第9-12小題,每小題3分,共28分;第13-24小題為歷史學科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4分。下列各題的備選答案中,只有一項是正確或符合題意的答案。1. 考古發掘的成果是研究和了解古代社會的重要依據。下列考古發現可用于了解我國原始農業發展的是( )A. 北京人遺址出土的各類石器 B. 山頂洞人使用的骨針和裝飾品C. 河姆渡遺址出土的炭化稻谷 D. 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青銅面具【答案】C【解析】【詳解】據題干“我國原始農業發展”和所學知識可知,原始農業出現于新石器時代,以農作物種植和家畜飼養為標志,河姆渡遺址處于新石器時代,出土炭化稻谷,直接證明長江流域已種植水稻,符合原始農業特征,C項正確;北京人處于舊石器時代,使用打制石器,以采集狩獵為生,無農業活動,排除A項;山頂洞人處于舊石器時代晚期,使用骨針和裝飾品,仍屬采集狩獵階段,排除B項;三星堆青銅面具是商周時期,屬于青銅文明,晚于原始農業階段,排除D項。故選C項。2. 歷慎思同學的單元筆記中記述了“赤壁之戰”“北魏孝文帝改革”“賈思勰撰寫《齊民要術》”等史事。據此判斷該單元講述的是( )A. 夏商周時期 B.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C. 隋唐時期 D. 遼宋夏金元時期【答案】B【解析】【詳解】據題干“‘赤壁之戰’‘北魏孝文帝改革’‘賈思勰撰寫《齊民要術》’”和所學知識可知,赤壁之戰發生于東漢末年,為三國鼎立奠定基礎,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北朝時期鮮卑族推行的漢化改革,賈思勰所著的《齊民要術》,是北朝農書,三個史事都處于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B項正確;夏商周早于秦漢,與事件無關,排除A項;隋唐在南北朝之后,排除C項;遼宋夏金元更晚,排除D項。故選B項。3. 如圖中的農具“如紡車,以細竹為之,車骨之末,縛以竹筒,旋轉時低則舀水,高則瀉水。”據此推測圖中農業工具的用途是( )筒車示意圖A. 灌溉農田 B. 開墾土地 C. 拔秧插秧 D. 開溝播種【答案】A【解析】【詳解】據題干“如紡車,以細竹為之,車骨之末,縛以竹筒,旋轉時低則舀水,高則瀉水”和所學知識可知,唐朝時創制的用于農業生產的灌溉工具是筒車,筒車可隨水自由轉動,竹筒把水由低處汲到高處,便于灌溉,A項正確;開墾土地的工具應該是犁,如唐朝曲轅犁,排除B項;拔秧插秧工具是宋朝的秧馬,排除C項;開溝播種的工具是西漢的耬車,排除D項。故選A項。4. 契丹族生活在我國遼河上游和灤河上游。916年,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政權,被尊為遼太祖。916年處于( )A. 8世紀初 B. 9世紀初 C. 10世紀初 D. 11世紀初【答案】C【解析】【詳解】據題干“916年”和所學知識可知,根據世紀計算方法,將年份除以100后向上取整,916年屬于10世紀(901-1000年),其初期為901-930年左右,故916年屬于10世紀初,C項正確;8世紀初對于701-730年,排除A項;9世紀初對應801-830年,排除B項;11世紀初對應1001年后,排除D項。故選C項。5. 某歷史興趣小組以“近代化的探索”為主題對相關史事進行梳理,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A. 興辦江南機器制造總局→公車上書→武昌起義→創辦《青年雜志》B. 武昌起義→創辦《青年雜志》→公車上書→興辦江南機器制造總局C. 公車上書→興辦江南機器制造總局→創辦《青年雜志》→武昌起義D. 創辦《青年雜志》→興辦江南機器制造總局→武昌起義→公車上書【答案】A【解析】【詳解】據題干“近代化探索”、“時間先后”和所學知識可知,江南機器制造總局建于1865年,是洋務運動期間創辦的軍事企業,公車上書開始于1895年,是維新變法開端,武昌起義爆發于1911年,辛亥革命的開端,1915年陳獨秀創辦《青年雜志》,標志新文化運動開始,按時間順序排序,興辦江南機器制造總局→公車上書→武昌起義→創辦《青年雜志》符合題意,A項正確;武昌起義(1911年)晚于公車上書(1895年)和興辦江南機器制造總局(1865年),創辦《青年雜志》(1915年)是最后,排除B項;公車上書(1895年)晚于興辦江南機器制造總局(1865年),排除C項;創辦《青年雜志》(1915年)是最晚的,興辦江南機器制造總局(1865年)最早,排除D項。故選A項。6. 如圖反映了我國建國初期重工業、輕工業部分行業產量變化,出現這一變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B.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C. “一五”計劃的完成 D.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題干“我國建國初期重工業、輕工業部分行業產量變化”可知,我國的重工業從1952年的135萬噸上升到1957年的535萬噸,輕工業從1952年的38.3億米上升到50.5億米,說明重工業、輕工業產量大幅增長,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一五”計劃優先發展重工業,1957年“一五”計劃完成,推動了建國初期重工業、輕工業產量大幅增長,C項正確;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主要是變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為農民土地所有制,解放農村生產力,促進農業發展,與工業產量變化無關,排除A項;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為國內經濟建設贏得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并非直接推動工業產量變化的主要因素,排除B項;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實現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轉變,主要是在生產關系層面變革,與工業產量增長的直接關聯小,排除D項。故選C項。7. 下列 處應填寫的人物分別是( )1960年, 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多次立功受獎。他以公而忘私、助人為樂的共產主義風格和言行一致的工作作風,成為全國人民學習的榜樣。 1962年, 任河南蘭考縣委書記,為了改變當地的落后面貌,雖然身患重病,仍頑強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被人民稱頌為“黨的好干部”。A. 王進喜 雷鋒 B. 雷鋒 焦裕祿 C. 王進喜 焦裕祿 D. 雷鋒 鄧稼先【答案】B【解析】【詳解】據題干“中國人民解放軍,公而忘私、助人為樂”、“河南蘭考縣委書記,被人民稱頌為‘黨的好干部’”和所學知識可知,雷鋒是解放軍戰士,以無私奉獻聞名,符合第一空,焦裕祿是蘭考縣委書記,帶病工作直至去世,符合第二空,B項正確;王進喜是大慶石油工人,被稱為“鐵人”,排除A項、C項;鄧稼先是科學家,與地方干部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8. “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解決了中國社會主義農村體制的重大問題,從而使中國農業生產擺脫了長期停滯的困境,帶動了整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材料反映了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 )A. 背景 B. 過程 C. 性質 D. 意義【答案】D【解析】【詳解】據題干“解決了中國社會主義農村體制的重大問題,從而使中國農業生產擺脫了長期停滯的困境,帶動了整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和所學知識可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推動包干到戶,自負盈虧,極大的提高了農民生產積極性,解放農村生產力,題干中的“解決了”“擺脫了困境”“帶動了”等表述均指向政策實施后的積極影響,屬于其歷史意義,D項正確;背景指政策實施前的條件,材料未提及,排除A項;過程涉及具體步驟,材料未展開敘述,排除B項;性質需說明政策本質,材料未涉及,排除C項。故選D項。9. 如圖中的內容反映的共同主題是( )“遼寧艦” 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 殲——20戰機A. 我國的國防建設 B. 我國的外交成就C. 我國的文化事業發展 D. 我國的社會生活變遷【答案】A【解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遼寧艦”(海軍裝備)、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戰略威懾力量)、殲—20戰機(空軍裝備)均屬于我國國防軍事領域的內容,共同反映了我國的國防建設主題,A項正確;外交成就主要表現在出席萬隆會議、中美關系正常化、中日建交等方面,與題意不符,排除B項;文化事業發展主要體現在歌曲、小說、電影、電視劇等多個藝術領域,與題意不符,排除C項;社會生活變遷主要體現在風俗變化、交通等方面,與題意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10. 歷史史實是指歷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觀敘述。歷史解釋是對史實的分析或評判。下列各項中屬于歷史史實的是( )A. 莊園法庭維護了領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領主的特權B. 《羅馬民法大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隸的地位,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C. 孝德天皇時期,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一系列改革D. 阿拉伯人為保存和傳播古代文化、溝通東西方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答案】C【解析】【詳解】據題干“歷史史實”和所學知識可知,歷史史實是客觀陳述,歷史解釋是主觀分析,“孝德天皇時期,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一系列改革”,是敘述孝德天皇仿效唐朝改革的事實,未添加評價,屬于史實,C項正確;“莊園法庭維護了領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領主的特權”,這是對莊園法庭的評價,屬于歷史解釋,排除A項;“《羅馬民法大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隸的地位,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這是《羅馬民法大全》的歷史意義,屬于歷史解釋,排除B項;“阿拉伯人為保存和傳播古代文化、溝通東西方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這是阿拉伯人的歷史貢獻,屬于歷史解釋,排除D項。故選C項。11. 下列材料可用于研究( )林肯說:“一幢裂開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這個政府不能永遠維持半奴隸和半自由的狀態。我不期望聯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確希望它停止分裂。”A. 彼得一世改革 B. 法國大革命 C. 美國南北戰爭 D. 日本明治維新【答案】C【解析】【詳解】據題干“林肯”、“一幢裂開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和所學知識可知,林肯作為美國總統,在南北戰爭前主張維護國家統一并反對奴隸制擴張,其“裂開的房子”演說直接指向南北矛盾,后他領導美國南北戰爭,維護國家統一,C項正確;彼得一世改革是俄國近代化改革,與奴隸制無關,排除A項;法國大革命涉及法國反封建,而非美國,排除B項;日本明治維新是日本近代化改革,與林肯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12. 1945年2月美、英、蘇三國首腦召開會議。此次會議召開的主要目的是為協調盟軍行動,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后勝利。該會議是( )A 巴黎和會 B. 華盛頓會議 C. 慕尼黑會議 D. 雅爾塔會議【答案】D【解析】【詳解】據題干“1945年2月美、英、蘇三國首腦召開會議”、“協調盟軍行動,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后勝利”和所學知識可知,1945年2月,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召開了雅爾塔會議,核心議題為協調對德作戰及戰后安排,D項正確;1919年巴黎和會召開,是一戰后協約國與戰敗國談判,與二戰無關,排除A項;1921年華盛頓會議召開,討論一戰后海軍軍備及亞太問題,時間不符,排除B項;1938年慕尼黑會議召開,英法德意討論割讓蘇臺德區,屬綏靖政策,與盟軍合作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第II卷(非選擇題 共78分)歷史(共36分)二、填空題:本大題共5小題,第25-29小題,每空1分,共5分。13. 【民本思想 開創治世】西漢建立之初,統治者采取休養生息政策到文帝、景帝統治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發展,人口增長,人民生活安定,史稱“____________”。【答案】文景之治【解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漢建立之初,統治者采取休養生息政策。到文帝、景帝統治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發展,人口增長,人民生活安定,史稱“文景之治”,這是我國封建社會第一個盛世局面。14. 【生死攸關 偉大轉折】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貴州召開的____________,在極端危急的歷史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答案】遵義會議【解析】【詳解】根據所學紅軍長征和遵義會議的知識可知,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集中全力解決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左”的錯誤,肯定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選舉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軍事最高指揮權,遵義會議開始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15. 【大河流域 文明搖籃】大河流域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史明辨同學暑假研學計劃從中國出發,自東向西考察四大文明古國,追尋大河流域的遺跡。他的線路將會先后經過:黃河、長江流域→印度河流域→____________流域→尼羅河流域。【答案】兩河【解析】【詳解】根據所學古巴比倫和古代亞非文明的知識可知,黃河流域位于東亞,中華文明發源于此,是四大文明古國中位于最東邊的文明;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現在印度河流域,其在兩河流域以東,黃河流域以西;兩河是指西亞的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兩河流域大體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為中心的狹長地帶,其在古埃及以東,印度河流域以西;古埃及位于非洲東北角,世界上最長的河流尼羅河貫穿埃及南北,位于四大文明古國最西邊,故自東向西考察會經過黃河長江流域、印度河流域、兩河流域、尼羅河流域。16. 【王權有限 王在法下】請將表格中____________處補充完整。時間:1689年法律文件: 《 》 條款:凡未經議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力……除經議會同意外,平時在本王國內征募或維持常備軍,皆屬違法……【答案】權利法案【解析】【詳解】根據所學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權利法案》的知識可知,1688年英國爆發“光榮革命”,1689年議會通過《權利法案》,旨在限制國王權力,確立“王在法下”的原則,該法案明確規定,國王未經議會同意不得廢除法律、征稅或維持常備軍,從而削弱了君主專制,強化了議會的權力。17. 【革命導師 開創歷史】1917年二月革命后,____________領導布爾什維克黨發動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答案】列寧【解析】【詳解】根據所學十月革命的知識可知,1917年11月7日,以列寧為領導的布爾什維克武裝力量向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宮發起總攻,推翻了臨時政府,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因發生在俄歷1917年10月25日(公歷11月7日),故稱“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時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推動了國際無產階級革命運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三、綜合問答題:本大題共1小題,第30小題,共10分。18. 歷慎思同學組織歷史興趣小組開展了以下探究活動。請你參與,共同完成。篇章一 革命圣地 燈塔指引)(1)觀察如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判斷下列表述是否正確。(請在正確項的括號內打“正確”,錯誤項的括號內打“錯誤”)陜甘寧邊區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敵后戰場的戰略總后方和指揮中樞 ( )陜甘寧邊區東邊的黃河天塹是阻止日軍渡河西犯的屏障 ( )華北地理位置舉足輕重,為兵家必爭之地 ( )抗日戰爭爆發后,以黃河為主題的歌曲大量出現。“黃河”成為一種符號,是國家和民族的象征。《黃河大合唱》創作于1939年,是一部大型合唱聲樂套曲,由光未然作詞、冼星海作曲,全曲共分為序曲和八個樂章,《保衛黃河》是其中傳唱最廣的樂章。《保衛黃河》歌詞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 河西山岡萬丈高,河東河北高粱熟了。 萬山叢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紗帳里游擊健兒逞英豪! 端起了土槍洋槍,揮動著大刀長矛, 保衛家鄉!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 (再循環2遍)(2)根據篇章二,仿照示例,從《保衛黃河》歌詞中任選一節并提取其中的歷史信息。(示例除外)示例:歌詞 歷史信息風在吼!馬在叫! 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 歌詞體現了中華民族危機的加劇,華夏兒女在民族危亡之時痛與怒的吶喊。抗日戰爭是近百年來中國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是民族解放戰爭獲取完全勝利的首要條件。——《中國共產黨歷史 第一卷》(3)根據篇章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兩個史實并分別說明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的中流砥柱作用。【答案】(1) ①. 正確 ②. 錯誤 ③. 正確(2)示例:歌詞:萬山叢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紗帳里游擊健兒逞英豪!歷史信息:體現了在抗日戰爭中,廣大抗日英雄在山區等地形中積極開展游擊戰爭,展現出英勇無畏的抗爭精神,反映出敵后抗日根據地游擊戰爭的廣泛開展。(3)史實一:1937年七七事變后,中國共產黨積極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說明:中國共產黨率先提出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奠定基礎。七七事變后,又積極促成國共兩黨再次合作,實現了全民族抗戰,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凝聚了強大力量,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史實二:中國共產黨領導八路軍、新四軍深入敵后,開展游擊戰爭,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說明:敵后抗日根據地的建立,使日軍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戰場的作戰,在戰略上牽制了大量日軍,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解析】【小問1詳解】①:陜甘寧邊區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在抗日戰爭時期確實是敵后戰場的戰略總后方和指揮中樞,為全國抗戰提供了重要的領導和支持,所以該表述正確。②:陜甘寧邊區東邊的黃河在一定程度上是天然屏障,但日軍曾多次試圖西犯,黃河完全阻止日軍渡河,所以說黃河天塹是阻止日軍渡河西犯的屏障這種表述不準確,該表述錯誤。③:華北地區地理位置重要,在軍事、經濟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是兵家必爭之地,該表述正確。【小問2詳解】示例:根據題干要求可選歌詞“萬山叢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紗帳里游擊健兒逞英豪!”,然后圍繞歌詞,結合抗日游擊隊的知識分析其蘊含的歷史信息,該歌詞體現了在抗日戰爭中,廣大抗日英雄在山區等地形中積極開展游擊戰爭,展現出英勇無畏的抗爭精神,反映出敵后抗日根據地游擊戰爭的廣泛開展。【小問3詳解】史實一:結合所學抗日戰爭的史實,可舉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進行分析說明,例如1937年七七事變后,中國共產黨積極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中國共產黨率先提出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奠定基礎。七七事變后,又積極促成國共兩黨再次合作,實現了全民族抗戰,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凝聚了強大力量,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史實二:結合所學抗日戰爭的史實,可舉例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的史實進行分析說明,例如中國共產黨領導八路軍、新四軍深入敵后,開展游擊戰爭,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說明:敵后抗日根據地的建立,使日軍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戰場的作戰,在戰略上牽制了大量日軍,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四、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第31小題11分,第32小題10分,共21分。19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洪武十五年(1382年),設貴州都司……永樂十一年(1413年)設置貴州布政司……永樂十二年,設置貴州按察司。——《明史 職官》(注:三司長官均由中央任命,其中布政使為一省最高行政長官。)材料二明朝政府在貴州民族聚居區的基層管理主要依靠土官,亦稱土司。清朝在雍正時期,大量土司被裁革,在其地分別設置府、廳、州、縣。 清朝沿襲明制設貴州布政使司,并將原屬湖廣的鎮遠等六衛、原屬四川的威寧府和遵義府、原屬廣西的紅水河以北之地劃歸貴州。 明朝經營貴州,以軍戶移民為主,多數定居在衛所及大通道沿線。清朝以民戶定居為主,深入到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形成漢移民與少數民族交錯雜居的局面。 清政府推行一系列政策,有組織地推行移民墾荒,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貴州新增開墾土地共256101畝,糧食總產量大幅度提高。 明朝政府在元朝的基礎上,對貴州境內的驛道加以整治,進一步把黔北、黔東、黔南、黔西南和黔西北連接起來,逐漸形成以貴陽為中心的交通網絡,并納入全國的驛道網絡。 明朝對發展貴州教育非常重視。一方面中央官學對貴州土司子弟給予特殊照顧;另一方面,中央在貴州建立地方官學,除府、州、縣學和社學外,還有專為少數民族地區設立的宣慰司學、衛學等。 清朝隨著學校教育的深入發展,貴州各地讀書應試之人日益增多。——摘編自白鋼主編《中國政治制度通史》、葛劍雄主編《中國人口史》、《貴州教育史》等(1)史料是我們了解歷史的重要依據,按表現形式可分為:文獻史料、實物史料、圖像史料和口述史料等。指出材料一的史料類型,并概括該史料記述的史實。(2)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明清時期加強貴州治理的措施。(3)綜上所述,談一談明清時期對貴州的治理有什么重要歷史意義。【答案】(1)史料類型:文獻史料。史實:明朝在貴州設立都指揮使司、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由中央直接管轄。(2)措施:改土歸流,調整行政區劃;移民墾荒,發展農業;整治驛道,完善交通網絡;推廣官學,促進文化發展。(3)歷史意義:加強了中央對貴州的管轄;促進了貴州經濟、文化發展和民族交融;鞏固了統一多民族國家。【解析】【小問1詳解】史料類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文獻(文字)史料:指一切以文字形式記錄史實的資料,如官私史書、文書檔案、地方史志、傳記譜牒,文集日記、野史筆記、報刊、雜志、信件等。實物史料:指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各種物件,如遺跡、遺址、出土文物等。口述史料:指神話、傳說、故事、史詩,遺訓、回憶錄、對話錄、采訪記、座談錄音等。因此材料一“《明史 職官》”屬于文獻史料。 史實:根據材料一“設貴州都司……永樂十一年(1413年)設置貴州布政司……永樂十二年,設置貴州按察司”可知,反映的史實是明朝在貴州設立都指揮使司、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由中央直接管轄。【小問2詳解】措施:根據材料二“清朝在雍正時期,大量土司被裁革,在其地分別設置府、廳、州、縣”可得出,改土歸流,調整行政區劃;根據材料二“清政府推行一系列政策,有組織地推行移民墾荒,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貴州新增開墾土地共256101畝,糧食總產量大幅度提高”可得出,移民墾荒,發展農業;根據材料二“對貴州境內的驛道加以整治,進一步把黔北、黔東、黔南、黔西南和黔西北連接起來,逐漸形成以貴陽為中心的交通網絡”可得出,整治驛道,完善交通網絡;根據材料二“中央在貴州建立地方官學,除府、州、縣學和社學外,還有專為少數民族地區設立的宣慰司學、衛學等”可得出,推廣官學,促進文化發展。故措施:改土歸流,調整行政區劃;移民墾荒,發展農業;整治驛道,完善交通網絡;推廣官學,促進文化發展。【小問3詳解】歷史意義:根據材料二“清朝在雍正時期,大量土司被裁革,在其地分別設置府、廳、州、縣”可得出,加強了中央對貴州的管轄;根據材料二“貴州新增開墾土地共256101畝,糧食總產量大幅度提高”“貴州各地讀書應試之人日益增多”和“形成漢移民與少數民族交錯雜居的局面”可得出,促進了貴州經濟、文化發展和民族交融;再結合所學明清時期對貴州地區的管理可得出,鞏固了統一多民族國家。故歷史意義:加強了中央對貴州的管轄;促進了貴州經濟、文化發展和民族交融;鞏固了統一多民族國家。20.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經濟全球化大事記(部分)①15世紀后: a 和早期殖民掠奪,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創造了重要的條件②第一次工業革命后;交通運輸發生革命性的變革,逐漸形成了全球性的交通網絡,世界市場開始形成。③第二次工業革命后;資本主義從自由競爭階段進入到 b ,國際貿易的規模大幅增長,世界市場最終形成④20世紀90年代 c 結束后:國際投資迅速增長,跨國公司的影響日益增大,生產活動的全球化趨勢明顯⑤21世紀以來:隨著以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一輪科學技術的發展,經濟全球化成為強勁的時代潮流——摘編自《全球化時代》等材料二中國作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要加速自身的發展,必須躋身于經濟全球化的潮流之中,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但前提是必須具有足夠的思想和精神準備,正視自身所擁有的優勢和不足……才能以較少的代價獲得較大的收益。——周春明著《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的戰略選擇》(2000年)材料三2025年4月2日,美國對歐盟、英國等貿易伙伴加征10%“最低基準關稅”,對與美國貿易逆差最大的國家和地區征收不同的、更高的“對等關稅”。 4月9日,美國宣布進一步提高對中國的對等關稅,總關稅達145%。 ——摘選自中國新聞網 面對“建設一個什么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的重大課題,新時代中國給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時代答案……國際格局在變,不變的是中國對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擔當盡責、對公正合理國際秩序的不懈追求。乘歷史大勢而上,走人間正道致遠。 ——人民網《光明之路 正義之路》(1)將下列的內容放入材料一中a、b、c三處合適位置。冷戰 新航路的開辟 壟斷階段(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說我國2001年躋身經濟全球化潮流的重要舉措,并列舉當時我國所擁有的“優勢”和“不足”。(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談一談美國“加征關稅”的實質以及中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性。【答案】(1)a:新航路的開辟b:壟斷階段c:冷戰 (2)舉措: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優勢:改革開放后經濟快速發展、勞動力資源豐富、市場潛力大不足:科技水平相對落后、產業結構不夠完善、國際競爭經驗不足(3)實質:貿易保護主義,阻礙經濟全球化重要性:推動國際合作,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促進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應對全球性挑戰【解析】【小問1詳解】a:根據材料一“15世紀后”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5世紀后,新航路的開辟 打破世界孤立狀態,為世界市場形成創造條件,對應a處。b:根據材料一 “第二次工業革命后”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工業革命后,資本主義從自由競爭進入 壟斷階段 ,國際貿易規模等擴大,世界市場最終形成,對應b處。c:根據材料一“ 20世紀90年代”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91年,蘇聯解體,標志著冷戰結束,國際投資、跨國公司等推動經濟全球化,對應c處。【小問2詳解】重要舉措:根據所學知識可知,2001年中國加入 世界貿易組織(WTO),這是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關鍵步驟,推動中國參與全球貿易體系。優勢: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改革開放后經濟快速發展,積累了一定經濟基礎;勞動力資源豐富,利于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國內市場潛力大,為經濟增長提供支撐。不足: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科技水平與發達國家有差距,創新能力待提升;產業結構以傳統產業為主,高端產業、新興產業占比低;在國際競爭中,面臨貿易壁壘、規則話語權不足等挑戰,國際競爭經驗相對缺乏。小問3詳解】實質: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美國實施貿易保護主義,借“貿易逆差”等借口,通過加征關稅限制中國商品進入美國市場,試圖維護自身經濟利益,阻礙經濟全球化進程,是典型的 逆經濟全球化行為。重要性:根據材料“不變的是中國對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擔當盡責、對公正合理國際秩序的不懈追求”可知,推動國際合作,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為解決全球性問題提供中國智慧和方案;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助力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等單邊主義行為,維護多邊貿易體制,保障全球經濟穩定發展;現中國作為大國對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擔當,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推動各國共享發展機遇,實現互利共贏。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歷史學科秘密★啟用前2025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中考)試題卷文科綜合歷史注意事項:1.本卷為道德與法治學科、歷史學科合卷,全卷共8頁,共36小題,滿分130分,其中道德與法治學科70分,歷史學科60分。答題時間120分鐘,考試形式為閉卷。2.本卷由第I卷(選擇題)和第II卷(非選擇題)組成。第1-12小題為道德與法治學科試題,第13-32小題為歷史學科試題,第33-36小題為道德與法治學科試題。3.本卷是此次考試的試題部分,不能用來答題。答題請按要求在《答題卡》相對應的題號內完成,在試卷上答題視為無效。第I卷(選擇題 共52分)一、選擇題:本大題第1-12小題為道德與法治學科選擇題,其中第1-8小題,每小題2分,第9-12小題,每小題3分,共28分;第13-24小題為歷史學科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4分。下列各題的備選答案中,只有一項是正確或符合題意的答案。1. 考古發掘的成果是研究和了解古代社會的重要依據。下列考古發現可用于了解我國原始農業發展的是( )A. 北京人遺址出土的各類石器 B. 山頂洞人使用的骨針和裝飾品C. 河姆渡遺址出土的炭化稻谷 D. 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青銅面具2. 歷慎思同學的單元筆記中記述了“赤壁之戰”“北魏孝文帝改革”“賈思勰撰寫《齊民要術》”等史事。據此判斷該單元講述的是( )A. 夏商周時期 B.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C. 隋唐時期 D. 遼宋夏金元時期3. 如圖中的農具“如紡車,以細竹為之,車骨之末,縛以竹筒,旋轉時低則舀水,高則瀉水。”據此推測圖中農業工具的用途是( )筒車示意圖A. 灌溉農田 B. 開墾土地 C. 拔秧插秧 D. 開溝播種4. 契丹族生活在我國遼河上游和灤河上游。916年,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政權,被尊為遼太祖。916年處于( )A. 8世紀初 B. 9世紀初 C. 10世紀初 D. 11世紀初5. 某歷史興趣小組以“近代化的探索”為主題對相關史事進行梳理,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A. 興辦江南機器制造總局→公車上書→武昌起義→創辦《青年雜志》B. 武昌起義→創辦《青年雜志》→公車上書→興辦江南機器制造總局C. 公車上書→興辦江南機器制造總局→創辦《青年雜志》→武昌起義D. 創辦《青年雜志》→興辦江南機器制造總局→武昌起義→公車上書6. 如圖反映了我國建國初期重工業、輕工業部分行業產量變化,出現這一變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B.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C. “一五”計劃的完成 D.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7. 下列 處應填寫的人物分別是( )1960年, 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多次立功受獎。他以公而忘私、助人為樂的共產主義風格和言行一致的工作作風,成為全國人民學習的榜樣。 1962年, 任河南蘭考縣委書記,為了改變當地的落后面貌,雖然身患重病,仍頑強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被人民稱頌為“黨的好干部”。A. 王進喜 雷鋒 B. 雷鋒 焦裕祿 C. 王進喜 焦裕祿 D. 雷鋒 鄧稼先8. “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解決了中國社會主義農村體制的重大問題,從而使中國農業生產擺脫了長期停滯的困境,帶動了整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材料反映了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 )A. 背景 B. 過程 C. 性質 D. 意義9. 如圖中的內容反映的共同主題是( )“遼寧艦” 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 殲——20戰機A. 我國的國防建設 B. 我國的外交成就C. 我國的文化事業發展 D. 我國的社會生活變遷10. 歷史史實是指歷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觀敘述。歷史解釋是對史實的分析或評判。下列各項中屬于歷史史實的是( )A. 莊園法庭維護了領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領主的特權B. 《羅馬民法大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隸的地位,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C. 孝德天皇時期,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一系列改革D. 阿拉伯人為保存和傳播古代文化、溝通東西方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11. 下列材料可用于研究( )林肯說:“一幢裂開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這個政府不能永遠維持半奴隸和半自由的狀態。我不期望聯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確希望它停止分裂。”A. 彼得一世改革 B. 法國大革命 C. 美國南北戰爭 D. 日本明治維新12. 1945年2月美、英、蘇三國首腦召開會議。此次會議召開主要目的是為協調盟軍行動,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后勝利。該會議是( )A. 巴黎和會 B. 華盛頓會議 C. 慕尼黑會議 D. 雅爾塔會議第II卷(非選擇題 共78分)歷史(共36分)二、填空題:本大題共5小題,第25-29小題,每空1分,共5分。13. 【民本思想 開創治世】西漢建立之初,統治者采取休養生息政策到文帝、景帝統治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發展,人口增長,人民生活安定,史稱“____________”。14. 【生死攸關 偉大轉折】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貴州召開的____________,在極端危急的歷史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15. 【大河流域 文明搖籃】大河流域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史明辨同學暑假研學計劃從中國出發,自東向西考察四大文明古國,追尋大河流域的遺跡。他的線路將會先后經過:黃河、長江流域→印度河流域→____________流域→尼羅河流域。16. 【王權有限 王在法下】請將表格中____________處補充完整。時間:1689年法律文件: 《 》 條款:凡未經議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力……除經議會同意外,平時在本王國內征募或維持常備軍,皆屬違法……17. 【革命導師 開創歷史】1917年二月革命后,____________領導布爾什維克黨發動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三、綜合問答題:本大題共1小題,第30小題,共10分。18. 歷慎思同學組織歷史興趣小組開展了以下探究活動請你參與,共同完成。篇章一 革命圣地 燈塔指引)(1)觀察如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判斷下列表述是否正確。(請在正確項的括號內打“正確”,錯誤項的括號內打“錯誤”)陜甘寧邊區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敵后戰場的戰略總后方和指揮中樞 ( )陜甘寧邊區東邊的黃河天塹是阻止日軍渡河西犯的屏障 ( )華北地理位置舉足輕重,為兵家必爭之地 ( )抗日戰爭爆發后,以黃河為主題的歌曲大量出現。“黃河”成為一種符號,是國家和民族的象征。《黃河大合唱》創作于1939年,是一部大型合唱聲樂套曲,由光未然作詞、冼星海作曲,全曲共分為序曲和八個樂章,《保衛黃河》是其中傳唱最廣的樂章。《保衛黃河》歌詞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 河西山岡萬丈高,河東河北高粱熟了。 萬山叢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紗帳里游擊健兒逞英豪! 端起了土槍洋槍,揮動著大刀長矛, 保衛家鄉!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 (再循環2遍)(2)根據篇章二,仿照示例,從《保衛黃河》歌詞中任選一節并提取其中的歷史信息。(示例除外)示例:歌詞 歷史信息風吼!馬在叫! 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 歌詞體現了中華民族危機的加劇,華夏兒女在民族危亡之時痛與怒的吶喊。抗日戰爭是近百年來中國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是民族解放戰爭獲取完全勝利的首要條件。——《中國共產黨歷史 第一卷》(3)根據篇章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兩個史實并分別說明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的中流砥柱作用。四、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第31小題11分,第32小題10分,共21分。19.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洪武十五年(1382年),設貴州都司……永樂十一年(1413年)設置貴州布政司……永樂十二年,設置貴州按察司。——《明史 職官》(注:三司長官均由中央任命,其中布政使為一省最高行政長官。)材料二明朝政府在貴州民族聚居區的基層管理主要依靠土官,亦稱土司。清朝在雍正時期,大量土司被裁革,在其地分別設置府、廳、州、縣。 清朝沿襲明制設貴州布政使司,并將原屬湖廣的鎮遠等六衛、原屬四川的威寧府和遵義府、原屬廣西的紅水河以北之地劃歸貴州。 明朝經營貴州,以軍戶移民為主,多數定居在衛所及大通道沿線。清朝以民戶定居為主,深入到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形成漢移民與少數民族交錯雜居的局面。 清政府推行一系列政策,有組織地推行移民墾荒,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貴州新增開墾土地共256101畝,糧食總產量大幅度提高。 明朝政府在元朝的基礎上,對貴州境內的驛道加以整治,進一步把黔北、黔東、黔南、黔西南和黔西北連接起來,逐漸形成以貴陽為中心的交通網絡,并納入全國的驛道網絡。 明朝對發展貴州教育非常重視。一方面中央官學對貴州土司子弟給予特殊照顧;另一方面,中央在貴州建立地方官學,除府、州、縣學和社學外,還有專為少數民族地區設立的宣慰司學、衛學等。 清朝隨著學校教育的深入發展,貴州各地讀書應試之人日益增多。——摘編自白鋼主編《中國政治制度通史》、葛劍雄主編《中國人口史》、《貴州教育史》等(1)史料是我們了解歷史的重要依據,按表現形式可分為:文獻史料、實物史料、圖像史料和口述史料等。指出材料一的史料類型,并概括該史料記述的史實。(2)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明清時期加強貴州治理的措施。(3)綜上所述,談一談明清時期對貴州的治理有什么重要歷史意義。20.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經濟全球化大事記(部分)①15世紀后: a 和早期殖民掠奪,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創造了重要的條件②第一次工業革命后;交通運輸發生革命性的變革,逐漸形成了全球性的交通網絡,世界市場開始形成。③第二次工業革命后;資本主義從自由競爭階段進入到 b ,國際貿易的規模大幅增長,世界市場最終形成④20世紀90年代 c 結束后:國際投資迅速增長,跨國公司的影響日益增大,生產活動的全球化趨勢明顯⑤21世紀以來:隨著以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一輪科學技術的發展,經濟全球化成為強勁的時代潮流——摘編自《全球化時代》等材料二中國作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要加速自身的發展,必須躋身于經濟全球化的潮流之中,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但前提是必須具有足夠的思想和精神準備,正視自身所擁有的優勢和不足……才能以較少的代價獲得較大的收益。——周春明著《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的戰略選擇》(2000年)材料三2025年4月2日,美國對歐盟、英國等貿易伙伴加征10%“最低基準關稅”,對與美國貿易逆差最大的國家和地區征收不同的、更高的“對等關稅”。 4月9日,美國宣布進一步提高對中國的對等關稅,總關稅達145%。 ——摘選自中國新聞網 面對“建設一個什么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的重大課題,新時代中國給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時代答案……國際格局在變,不變的是中國對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擔當盡責、對公正合理國際秩序的不懈追求。乘歷史大勢而上,走人間正道致遠。 ——人民網《光明之路 正義之路》(1)將下列的內容放入材料一中a、b、c三處合適位置。冷戰 新航路的開辟 壟斷階段(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說我國2001年躋身經濟全球化潮流重要舉措,并列舉當時我國所擁有的“優勢”和“不足”。(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談一談美國“加征關稅”的實質以及中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性。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年貴州省貴陽市中考歷史真題(原卷版).docx 2025年貴州省貴陽市中考歷史真題(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