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學 科 歷史 課 題 社會生活的變遷學習目標 可操作、易落實 1.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人民生活發生變化、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狀況。 2.知道改革開放前后人們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發生的變化。 3.分析人民生活發生變化的原因。 4.培養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情感,樹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的信念。學習重難點 與考點、易錯點 準確、具體 改革開放后人們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變化的史實;了解經濟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能夠分析社會生活變遷的原因。學習準備 精心規劃 教師:教材、教案、課件、實物材料。 學生:教材、學案。課前預習 明確任務、要求 1.預習課本; 2.尋找老物件并了解背后的故事。教 與 學 過 程 圍繞核心問題設計教學模塊,要求科學、適量、易操作 個人復備學 生 活 動 教 師 助 學新課導入 學生觀察漫畫,并嘗試從中獲取信息。 新知講解 歲月留痕:老物件里的時光密碼 觀察出示的兩組照片,結合書本內容,完成探究一表格的填寫。 學生舉手發言,說一說自己觀察到的信息。 幾位同學分享老照片中的故事。 學生分小組,根據教師提供的材料,從中獲取信息,并完成探究二表格的填寫。 小組派代表發言,其他小組同學根據相關材料進行補充。 學生思考生活中的“大件”反映了什么樣的社會現實。 學生思考實物(糧票)和圖像(老照片)有何史料價值。 (二)時光解碼:變遷背后的歷史動因 結合之前的分析,學生思考是什么在推動社會生活發生變遷? (三)展望新程:未來生活的美好暢想 學生創作“未來明信片”,選取部分優秀作品進行展示。 一、新課導入 【出示漫畫】《三代人趕集》 【教師】他們的趕集方式有何不同?是什么帶來了三代人趕集方式的變化?今天就讓我們一同通過老物件來感受社會生活的變遷。 二 、新知講解 (一)歲月留痕:老物件里的時光密碼 1.新中國成立前后社會生活的變化 【出示兩組老照片】觀察這兩組老照片,從衣、食等方面入手,你可以獲取到哪些信息?結合書本97頁的內容,完成學案的探究一:新中國成立前后人們的生活有何變化? 【過渡】根據同學們的發言,可以看出新中國成立后人民生活發生了根本變化。而改革開放后,人民的生活更是得到明顯改善。 2.改革開放前后社會生活的變化 【教師】改革開放前后,大概是家中長輩的童年或是青年時代。課前,老師讓大家收集家中的老照片、老物件。今天,有幾位同學想給大家分享自己家中老照片的故事。 【學生活動】老照片中的故事 【過渡】從幾位同學的分享中不難看出時代變遷之大,那么改革開放前后人們的社會生活究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學生活動】學生分小組,根據教師提供的材料,從不同角度獲取信息,并完成探究二:改革開放前后人們的生活有何變化? 依次分析食、衣、住等領域的變化。 【教師提問】有沒有同學聽說過“四大件”?你知道這是什么嗎? 【出示圖片】不同年代生活中的“大件” 【教師說明】六七十年代的“四大件”總價在百元,八十年代的“老三樣”總價在千元,而二十一世紀的“新三樣”總價動輒萬元。 【教師提問】這反映了什么? 【出示圖表】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的消費支出也發生了變化。 【延伸】恩格爾系數: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費總支出比重。(恩格爾系數越小,意味著更多的收入用于非必需品消費,例如娛樂等。) 【過渡】除了上述日常生活的變遷,交通和通信也是日新月異。 【出示圖片】分析交通的變遷 【播放視頻】了解通信的變遷 【總結】出示表格 【延伸】這些結論我們大多是通過實物和圖像得出的。這些老物件有何史料價值呢? (二)時光解碼:變遷背后的歷史動因 【小組討論】結合之前的分析,學生前后左右4人為一組,討論是什么在推動社會生活發生變遷?完成探究三:我國社會生活發生巨大變化的原因有哪些?(教師適當進行引導) (三)展望新程:未來生活的美好暢想 【教師】生活在當下,你體會到的社會生活是怎樣的?未來的中國又會是怎樣的呢?我們又該如何做才能使美好的未來成為現實呢? 【學生活動】創制“未來明信片” 請你想象2050年的中國是什么樣的,繪制“未來明信片”,并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說明。 提示:可以從衣、食、住、行、用、通信等角度思考;說明簡潔扼要,50字左右即可。 三、課堂小結 從建國初到21世紀,七十多年滄桑巨變。變的是生活方式,始終不變的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一代代奮進的中國人在黨的領導下,在不同時代開辟出獨屬中國人的精彩華章。今天,站在新的歷史節點上,我們也應牢記個人使命,與國家發展同頻共振,來譜寫更精彩的篇章!板書設計 呈現核心內容,要求規范、有條理作業設計 有梯度,分層次,精準,適量 分層作業: 1.基礎作業:制作家庭老照片對比圖,配文說明變遷; 2.實踐作業:采訪長輩完成“口述史小報”,記錄一件物品(如縫紉機、手機)的家族故事; 3.挑戰作業:用AI工具生成“2125年社會生活場景圖”,撰寫科幻微小說。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