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河北棗強中學2025學年高二年級下學期期末二考試歷史學科試題4.宋神宗時期,王安石主持變法,大臣劉摯在《論助役法分析第二疏》中稱:“二三年間,開本試題卷共12頁,38題。全卷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閻動搖,舉天地之內,無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數十百事交舉并作,欲以歲月變化天注意事項:下?!庇纱丝梢?,劉摯認為王安石變法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并將準考證號條形碼粘貼在A.加劇土地兼并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B.存在過激傾向2.選擇題的作答: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C.群眾基礎深厚黑。寫在試題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D.成效較為顯著3.非選擇題的作答:用簽字筆直接寫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域內。寫在試題卷、草5.元朝建立40余年后,恢復了科舉考試。其錄取名額和考試場次設置如下表所示。由此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可見,元朝推行科舉制旨在4.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上交。民族成分錄取名額考試場次一、選擇題:本題共34小題,每小題1.5分,共51分。在每個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蒙古人初試:75人,會試:25人2場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色目人初試:75人,會試:25人2場1.有學者指出:“周人制度之大異于商者,一日立子立嫡之制…而君位定;二日廟數之制…而典禮?。喝胀詹换橹啤売H?!痹搶W者所述周代制度漢人初試:75人,會試:25人3場A.有利于維護政治穩定南人初試:75人,會試:25人3場B.旨在宣揚統治的合法性A.維護社會公平C.凸顯神權的特殊地位B.傳播儒家文化D.開啟了血緣政治的先河C.促進民族平等2.中世紀日耳曼人認為民主應包含:關涉大家的事要得到大家的同意;國王有權對每個人D.鞏固統治秩序發號施令,但是他必須服從共同體的意志。受這一理念影響的制度設計是6.下表是19世紀英國文官制度改革關鍵節點。下述改革反映的本質是A.習慣法發展為成文法1855年接受《關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報告》,頒布首個樞密院令,試行考試錄用B.公民大會是最高權力機關C.恩賜官爵制度的推行1870年再次頒布法令,確立公開競爭考試、擇優錄用原則D.近代西方議會制度的形成1880年推行文官分級管理制度,將文官按照職責、能力和職位高低劃分為不同等級3.1946年,太行行署在全區范圍內進行千部改造整編運動,下表為1948年太行區二地委A.貴族特權向專業治理的轉變縣級主要干部成分統計。據此可知,這次整編運動B.君主立憲政體的法治完善地主、富農中農貧農C.政府行政效率得到顯著提高總數(人)人數所占比例人數所占比例人數所占比例D.政黨政治中的分權與制衡(人)(%)(人)(%)(人)(%)7.清末,在廢除科舉后實行學堂選官制度,留學生主要是由地方政府派遣或自費留學,朝廷雖有管理章程但畢競鞭長莫及,地方興辦學校的反應甚至比京師迅速。各省武備學整編前成分611829.52032.82337.7堂辦學態度極為嚴謹,其分發錄用也主要控制在各省督撫手中。據此可知,學堂選官制整編后成分子38.6公42.81748.6的實行A.適應了革命形勢發展需求A.對清廷統治構成潛在威脅B.體現了土地革命的成果B.暴露出了急功近利的弊端C.強化了蘇區民主政權建設C.為辛亥革命爆發奠定基礎D.貫徹了“三三制”原則D.與清末新政改革相輔相成歷史試題第1頁(共12頁)歷史試題第2頁(共1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