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1張PPT)第一單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第3課 土地改革播放《土地改革》2.教學目標:1.課標要求:知道土地改革運動鞏固了政權,為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創造了條件。1)知識與能力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理解土地改革順利完成的原因和重要意義; 通過分析土地改革的原因,認識到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唯物史觀、時空觀念)2)過程與方法:根據土地改革的原因推導土地改革的意義,加強學生對史料的解讀,加深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并提升歷史解釋的水平。(唯物史觀、史料實證、歷史解釋)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土地改革,理解其對人民民主政權的鞏固,認識到黨的政策綱領在逐漸走向成熟,中國共產黨是真的為了農民的利益而不懈奮斗。(歷史解釋、家國情懷)補充: 1.土地改革的歷史:李自成:“均田免糧”洪秀全“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孫中山: “平均地權”土地革命時期中共提出“打土豪,分田地”抗日戰爭時中共實行減租減息土地政策1947年,人民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土地法大綱》,實行“耕者有其田”2.土地改革的背景新中國成立之前:新中國成立后:東北華北等老解放區已經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占全國人口3億多的新解放區還沒進行土地改革。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實施(1950-1952年底)閱讀教材P13-14,識記土地改革的時間、內容、意義的基本史實;1.土地改革的原因(背景)1)新中國成立時,占全國3億多人口的新解放區還沒有進行土地改革,農村存在著大量無地和少地的農民。材料一: 新中國成立前農村形勢成分 占農村人口比例 占有土地的比例地主 不足10% 70-80%農民 90% 20-30%結合上表,說一說農民窮苦生活的根源在哪里 封建土地所有制嚴重阻礙農村經濟和中國社會的發展4)農民迫切要求進行土地改革,獲得土地5)國家工業化的客觀要求6)發展社會生產力,進一步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2)土地占有情況嚴重不均衡,嚴重阻礙農村經濟和中國社會的發展(根本原因)3) 廣大農民迫切要求進行土地改革,獲得土地(直接原因)材料二:為什么要進行這種改革呢?簡單地說,就是因為中國原來的土地制度極不合理……這就是我們民族被侵略、被壓迫、窮困及落后的根源……這種情況如果不加以改變,中國人民革命的勝利就不能鞏固,農村生產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國的工業化就沒有實現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勝利的基本果實。——劉少奇《關于土地改革問題的報告》根據材料說說為什么要進行土地改革?農民有何訴求?此次土地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封建土地制度嚴重阻礙農村經濟和中國社會的發展。新解放地區的廣大農民迫切要求進行土地改革,獲得土地。解放農村生產力,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辟道路。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目的:補充:1.貧農是指那些只有較少土地(約為中農土地的一半或一半不到)、部分或大部分租用其他土地所有者的土地耕作,并交納地租的農民。2.雇農是最窮的,窮到一無所有,只能給別人打工,被別人雇傭。介于貧農和富農之間的農民。一般占有土地,擁有一部分牲畜和勞動工具,生活來源靠自己勞動。如果有輕微剝削(剝削收入占全部收入的25%以下)就成為富裕中農(又稱上中農)。如果出賣部分勞動力受輕微剝削的則是下中農。3.富農是以雇工為主,自己參加勞動。富農與地主有分別,富農自己勞動,地主自己不勞動。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3. 土地改革的內容:1)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2)1950年冬,新解放區分批進行土地改革,沒收地主的土地,分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耕種;同時也分給地主一份,讓他們自己耕種,在勞動中改造自己。2. 土地改革的依據:4.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與農民的土地所有制的異同項目 封建剝削土地所有制 農民土地所有制所有權分配形式是否有剝削相同點 地主占有絕大部分土地農民占有土地勞動成果大部分歸地主所有勞動成果歸農民所有地主剝削農民不存在剝削都是土地私有制注意:只改變土地所有權,沒有改變土地性質,二者都是私有制。5.土地改革的過程:農民分到地主耕牛、工具農民正在拔除地主立的界碑斗地主燒地契量土地進行合理分土地(1)沒收地主的土地,分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耕種;(2)同時也分給地主一份,讓他們自己耕種,在勞動中改造自己;(3)注意保護富農經濟,在政治上中立富農地主:剝削者自食其力的勞動者消滅了地主階級為有利于恢復和發展生產,這次土地改革注意保存富農經濟,在政治上中立富農,與過去的土改政策有所不同。這樣做可以使中農放心,他們的利益不會受到損害,也有利于穩定城市中的民族資產階級,孤立地主階級,減少土地改革中的阻力,從而有利于發展生產。相關史事閱讀相關史事找出土地改革的特點,說說這樣做的目的是?特點:保存富農經濟,政治上中立富農目的:減少改革阻力,促進生產恢復和發展P14材料研讀結合這段文字,思考:為什么要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1)新中國成立后,新解放區廣大農民迫切要求進行土地改革;2)封建土地制度嚴重阻礙了農村經濟和中國社會的發展;3)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要實現人民真正當家作主,就要廢除封建土地制度,讓農民真正成為土地的主人,是國家建設的需要。6. 土地改革的結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區外,全國大陸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農民真正獲得了解放。7.西藏地區的民主改革相關史事P15全國約有3500萬人口的少數民族地區,中央人民政府決定分別不同情況,用更長的時間,采取適合少數民族的特點和有利于民族團結的政策,來完成民主改革的任務。1959年,西藏地區進行了民主改革,中心任務是把封建農奴主土地所有制改變為農民土地所有制,徹底消滅封建農奴制度,建立人民民主政權。經過民主改革,百萬農奴翻身當家做主。1959年8月10日,農奴將烏拉差役、高利貸、賣身等文契投入熊熊烈火。西藏百萬農奴和奴隸從此獲得翻身解放,成為國家的主人和西藏的主人。二、土地改革的意義閱讀材料,從土地所有制、農民地位、國家發展三個方面歸納土地改革的意義。材料一:土地改革就是沒收地主階級的土地,分配給無地少地的農民。這樣,當做一個階級來說,就是社會上廢除了地主這一階級……這誠然是中國歷史上幾千年來一次最大最徹底的改革。 ——劉少奇《關于土地改革問題的報告》材料二:“過去頭頂地主的天,腳踏地主的地,現在都成我們的了。”農民們還高興的唱到“分了地、出了氣、翻了身、見了天。” ——《中國的土地改革》材料三:據統計,1952年全國農業生產總值比1949年增長48.3%,糧食產量增長44.8%,棉花增長193.4%,油料增長168.1%。農業經濟的大發展,從根本上解決了工業化建設需要的原料、資金、勞動力,以及工業品銷售市場的問題。1)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2)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3)人民政權更加鞏固,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材料四:時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書記的陶魯笳說:“農民得到了土地,我們的黨就得到了農民的擁護。全國農民擁護的事情,那個時候,沒有辦不成的。所以說,這是一次最徹底的最全面的最成功的一次土地改革。”材料五:毛澤東也曾興奮地說:“我為新中國數萬萬農民獲得翻身的機會和國家獲得工業化的基本條件而表示高興表示慶賀。”材料六:在屬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獲。這就是勞動農民翻身做主人的感覺。土地改革解放了農村的生產力,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1951年,中國糧食產量達到14000萬噸,比1949年增長了26.9%。徹底摧毀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為國家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農民翻身成為土地的主人三、梳理中共在近現代史進行的土地改革,認識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時期 內容 意義國共十年對峙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新中國成立初期時期打土豪、分田地、廢除封建剝削和債務調動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鞏固和發展了農村革命根據地。實行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即減輕了了農民的負擔,提高農民抗日和生產的積極性,又有利于團結地主中的開明分子,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一致抗日。制定《中國土地法大綱》解放區無地少地的農民分到土地,激發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哦積極性,成為解放戰爭迅速取得勝利的一個可靠保證。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徹底廢除了2000多年的封建剝削土地制度,農民成了土地的主人,生產力得到解放,為農業生產和國家工業化開辟道路。四、土地改革與抗美援朝之間的關系1.抗美援朝戰爭,為土地改革的開展創造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2. 土地改革運動的進行,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戰爭。五、新中國成立初期鞏固政權的措施:1)西藏和平解放,完成了祖國大陸的統一;2) 抗美援朝,為我國國內經濟建設贏得了和平穩定的環境;3) 土地改革,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農村生產力,為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六、課堂小結土地改革1.原因2.過程3.意義封建土地制度嚴重阻礙了農村經濟和中國社會的發展。(根本原因)時間:1950-1952年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法律:內容: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1.徹底摧毀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制度)2.農民翻身成為土地的主人。(農民地位)3.鞏固了人民政權,解放了農村生產力,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國家發展)P16課后活動1.√√Х√2. 在新中國成立前,武漢市喻橋鄉貧農陳友漢家里的土地很少,,沒有耕牛、農具,每年只收350千克谷,一年之中吃野菜、麥皮、雜糧達8個月之久,全家一年只吃2千克油、3.5千克鹽。土地改革后,他家有田地15畝多,農具齊全,全年有米吃。1953年,他家收谷1600千克,一年能吃24千克油、14千克鹽。想一想,土地改革給農民帶來了什么變化?答:農民分到了土地成為了土地的主人,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了,糧食產量增加了,農民收入也大大提高了。鞏固訓練1. 從太平天國的《天朝田畝制度》到孫中山先生的“耕者有其田”,中國農民擁有土地的千年夢想都沒有實現。 “耕者有其田”的普遍實現是在( )A.新中國成立之際 B.《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頒布后C.《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法》頒布后 D.辛亥革命成功后B2.《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頒布后,對中國社會所產生的巨大影響不包括( )A.中國人民從此成為國家的主人 B.使中國的農民真正獲得了解放C.徹底摧毀了我國封建土地制度 D.大大解放了我國的農村生產力A3.辛亥革命從政治上廢除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那么從經濟上廢除兩千多年封建土地制度的是( )A.土地改革 B.抗美援朝 C.新中國成立 D.減租減息A鞏固訓練BC4.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在新解放區進行土地改革,它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農民獲得土地后,掀起恢復和發展生產的熱潮。1951年,全國糧食產量達到1.4億噸,比1949年增長26.9%。這從本質上反映了( )A.新中國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 B.生產關系的變革對生產力的推動C.土地改革促進了國家工業化建設 D.農民得到解放,成為土地的主人5.1949年12月4日,毛澤東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在會上,毛澤東就土地改革和財經工作發表講話,他說:“土地改革是中國人民民主革命繼軍事斗爭以后的第二場決戰。”這是因為( )A.土地改革為抗美援朝戰爭提供物質條件B.土地改革真正實現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C.土地改革廢除了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D.土地改革是鞏固政權和恢復經濟的關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