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 題 第13課 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 教 師教學目標 2022年新課標:知道“一國兩制”對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意義。 基于2022年新課標設置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1、通過地圖和對應時間軸展示港澳被侵占的過程,引導學生回顧中國古代史和近代史所學的內容,總結香港問題和澳門問題的性質和由來,培養學生的初步歸納能力。(時空觀念,歷史解釋) 2、引導學生分析“一國兩制”的含義;通過中英兩國艱難的談判,感知港澳問題解決的不易;通過分析史料,理解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的原因和意義,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通過了解港澳現狀,認識“一國兩制”方針的正確性。(唯物史觀,史料實證,家國情懷) 3、通過了解近代中國香港和澳門被殖民者侵占到我國成功地對香港和澳門恢復行使主權的歷程,認識到只有強大的國家才能實現祖國統一,進而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家國情懷)教學 重難點 1.重點:“一國兩制”、港澳回歸的基本史實。 2.難點:“一國兩制”背景、內涵和作用,港澳回歸的主要原因和歷史意義。教學方法 1.教學方法:講授法、問答法、任務驅動法、史料分析指導。 2.學習方法:觀察法、討論法、自主學習法、材料分析法、情境體驗法。學情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八年級學生。通過以往的學習,他們已經了解了香港、澳門之前是被誰侵略的,但是對于港澳是如何回歸以及回歸的歷史意義缺乏了解;八年級學生也具備了初步進行歷史學習的能力,能夠多維度考察歷史問題,善于利用合作探究和小組交流的形式歸納概括出問題的答案。同時,學生也明白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的心之所向,這些都為學生學習本節課打下了良好的知識、能力和情感價值觀基礎。教學過程新課導入 圖片導入:港幣和澳幣 教師引導:香港和澳門都屬于中國,為什么他們可以有并流通自己的貨幣?我們從今天的課文中找找答案 二、新課講授 (一)陰——百年分離話滄桑 香港、澳門問題的由來(講授的過程中結合歷史地圖與相關時間軸進行梳理講解) 教師展示歷史地圖與相關時間,并引導學生回憶簡單的知識點。 1、香港問題的由來 教師引導得出:香港問題是歷史遺留的中國與英國關于香港地區領土主權的爭端問題。 2、澳門問題的由來 教師引導得出:澳門問題是歷史遺留的中國與葡萄牙關于澳門地區領土主權的爭端問題。 教師過渡:港澳問題都屬于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新中國建立到改革開放,我們的統一是有缺陷的——香港、澳門、臺灣都沒有得到統一,所有我們的統一僅僅是大陸的統一。接下來,我們要不要完成統一呢? (二)晴——一國兩制明方向 1、中國政府曾多次努力試圖收復失地,但結果…… 教師引導得出:落后就要挨打,弱國無外交。發展才是硬道理,國力強盛是外交的后盾! 2、新中國成立后香港問題再次被提上日程,到底該如何解決這些歷史遺留問題呢? 教師引導思考:實現國家統一的方式有哪些?(或者說解決領土主權爭端的方式、手段有哪些?) 學生回答不同的方案:武力(非和平)/外交談判(和平) 教師引導分析:(1)戰爭方式可能會導致——①有傷于兩地的血脈親情;②不利于香港澳門的繁榮穩定;③影響中英、中葡關系的正常發展。 (2)和平解決可以帶來——利于港澳的正常發展,更符合人民的心愿。 教師從多角度引導學生思考:戰爭的代價、過程、結果難以預料;和平統一需要進行長時間的外交談判,我們從國家、民族利益的角度出發,但也要顧及英國、香港地區的利益和實際情況。但相比之下,只要和平統一的希望還存在,外交談判不失為最佳選項。 史料展示:(當時的領導人是怎么想的呢?會不會跟我們想的一樣?) 材料一:非和平的方式,或者說武力解決問題,總是不好的。怎樣用和平方式解決問題呢?這必須充分照顧到香港和臺灣的歷史和實際情況。 ——1984年鄧小平會見英國外交大臣杰弗里·豪的對話 材料二:我們的政策是實行“一個國家,兩種制度”,具體說,就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十億人口的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臺灣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鄧小平文選》 教師總結:于是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一國兩制”的方針。既保證了中國對香港地區的行使主權,又兼顧了各方的利益,最終實現了香港回歸。 教師補充并過渡:我們現在說的“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現在實際解決的是香港和澳門問題,但是最先提出來是針對臺灣問題。也是下一課的內容。接下來要詳細解析一下這個方針。 3、“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的基本概況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完成導學案探究一: (1)“一國兩制”構想提出的根本出發點是什么? (2)“一國”和“兩制”的關系是什么?你能用圖畫的方式畫出來嗎?(提示:圖畫需要體現“一國”、“兩制”的地區、制度以及“一國”與“兩制”的關系。) 教師展示并講解:簡單的說,“一國兩制”就是一個國家,兩種制度。具體來講,“一國兩制”就是在祖國統一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同時在臺灣、香港、澳門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 教師強調:“一國兩制”考慮到香港的歷史和現實情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有利于港澳臺地區的穩定、繁榮和發展,為香港、澳門回歸祖國開辟了途徑。 教師過渡:接下來就是將方案付諸實踐。 (三)圓——港澳回歸雪國恥 1、學生表演歷史小劇場:《鄧公與鐵娘子的較量》 通過歷史小劇場帶給學生一種浸入式的體驗,感受中國收回香港的決心和底氣。 2、展示材料和時間梳理從中英、中葡談判到收回主權的過程 教師強調香港回歸時間: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教師通過播放視頻帶領學生重溫香港回歸時刻。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導學案探究二: 材料一:1965-1985年國內生產總值 材料二: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 材料三:主要是我們這個國家這幾年發展起來了,是個興旺發達的國家,有力量的國家,而且是個值得信任的國家…當然,香港問題能夠解決好,還是由于“一國兩制”的根本方針或者說戰略搞對了,也是中英雙方共同努力的結果。——鄧小平 (1984年10月22日)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香港和澳門為何能順利回歸祖國懷抱? 教師總結得出:(1)根本原因:中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不斷提高;(2)“一國兩制”方針的正確指導;…… 閱讀課本P65的相關史事,找出“一國兩制”下香港的“變”與“不變”。 教師總結:將來(課本的時間點下)香港回歸后可以有以下的不變:香港的現行社會、經濟制度不變,法律基本不變,生活方式不變,香港自由港的地位和國際貿易、金融中心的地位不變。北京除了派軍隊外,不向香港特區派干部。 教師強調澳門回歸時間: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教師過渡:收回香港、澳門的行使主權對中國人來講意味著什么? 6、教師展示文字材料,引導學生分析歸納港澳回歸的歷史意義 材料一:“主權交接儀式的一整天都在下雨,但是我相信天下所有中國人都會覺得,這是為中國人洗刷恥辱的一場雨。” ——錢其琛《中國輝煌外交》 材料二:香港、澳門問題得以順利解決,使海峽兩岸的人民對和平解決臺灣問題增加了信心和希望。 ——錢其琛《中國輝煌外交》 材料三:香港回歸中國之際,阿根廷總統梅內姆表示要仿效香港的“一國兩制”方式與英國和平解決馬島主權問題。 教師總結:(1)標志著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我們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重要一步。(3)為國際和平解決爭端創立了典范。 教師過渡:同學們可以做一個預測,港澳回歸之后會怎么樣?(會越來越好?還是越來越差?) 7、香港和澳門回歸后持續繁榮、穩定(本節內容是新加內容,只要引導學生去直觀感受即可) 港澳回歸后,堅持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全力支持香港、澳門經濟社會發展。如逐步開放內地居民個人赴港澳游......香港、澳門呈現與內地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教師過渡:但可惜的是,祖國還沒有實現完全統一。 缺——盼早統一衛土疆 臺灣問題的由來 將臺灣島比作“China”這個單詞上的那一點,“少了這一點,就不是完整的中國!”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為下一課《第14課 海峽兩岸的交往》做好鋪墊。 教師總結 回顧總結本節課主要內容,我們一起了解了祖國統一大業進程中的“陰晴圓缺”,回顧了香港、澳門、臺灣問題的由來,學習了 “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提出和含義,講到了香港、澳門回歸的歷程及意義,也強調了解決臺灣問題的底氣與信心。國家的完全統一是民族復興的重要標志,早日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事關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需要我們每一位炎黃子孫共同努力!板書設計作業設計 選做作業:(下列作業二選一) 對比經濟特區、民族區域自治與特別行政區。 請你仿照香港和澳門,為臺灣統一后設立的特別行政區,設計一個區徽。 閱讀作業:展示圖片,引導學生根據課本69頁“知識拓展”認識香港與澳門的區旗、區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