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3-2025年中考真題銜接教材分類匯編【抗日戰爭】一、選擇題1.(2025·廣州中考·11)日軍占領的蘇南地區,在新四軍進入前,交通線上五六十里才有日軍守兵十余人;在新四軍開展游擊戰后不到一年,交通線上每三五里日軍就筑有碉堡,并增加守兵至三四十人。這反映了( ?。?br/>A.第三次長沙會戰取得了勝利 B.敵后戰場牽制和抗擊了日軍C.日軍在東北實施了殘酷的殖民統治 D.一二·九運動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答案】B【解析】材料描述蘇南地區新四軍開展游擊戰后,日軍在交通線密集筑碉堡并增兵,體現了敵后游擊戰對日軍的有效牽制,迫使日軍加強防御,這反映了敵后戰場的作用,故選B項;第三次長沙會戰是國民黨軍隊在湖南的正面戰場戰役,與材料中蘇南敵后游擊戰無關聯,排除A項;日軍在東北的殖民統治涉及偽滿洲國,但材料聚焦華東蘇南的軍事變化,與新四軍活動直接相關,排除C項;一二·九運動是1935年北平學生抗日救亡事件,屬于民眾運動,而材料反映軍事層面的日軍應對,時間內容均不符,排除D項。2.(2025·威海中考·10)1937年9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三校遷至湖南長沙,合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4月,又遷往云南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三校不斷遷徙是因為(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A.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軍 B.南京政府名義上統一全國C.日軍侵略的步步緊逼 D.第三次長沙會戰的勝利【答案】C【解析】據材料可知,1937年9月,三校遷至湖南長沙,結合所學可知,是在七七事變爆發后,北京,天津淪陷,北京、天津的高校被迫內遷。1938年,三校遷至云南,結合所學可知,1938年,隨著中北部國土的進一步淪陷,高校遷至西部地區,因此,不斷遷移的原因是日軍侵略步步緊逼,故選C項;北伐戰爭是推翻北洋軍閥統治,勝利是在1928年,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項;南京政府名義上統一全國的時間是在1928年,時間不符,與高校遷移無關,排除B項;第三次長沙會戰的勝利時間是1941年,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3.(2025·廣東中考·17)陜甘寧邊區政府1938年開始注意自給工業的建設,1940年提出“半自給”政策,1942年又實行統一的、有計劃的工業經營。這些措施( ?。?br/>A.推動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B.有利于克服邊區的困難C.鞏固了國共兩黨的合作 D.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斗志【答案】B【解析】陜甘寧邊區1938—1942年的工業建設措施,如自給、半自給和統一計劃,是針對日軍封鎖和國民黨圍困造成的經濟困難,有效保障物資供應,緩解邊區困境,故選B項;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發生于1936年,早于1938年,時間不吻合,排除A項;這些措施是中共邊區內部經濟調整,未強化國共合作,且1940年代摩擦頻發,排除C項;雖提升邊區士氣,但聚焦經濟自救,非全國性影響,排除D項。4.(2025·齊齊哈爾中考·16)歌詞往往蘊含著時代的歷史信息。下列歌詞與抗日戰爭相關的是( )A.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B.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C.我們唱著東方紅,當家做主站起來D.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答案】B【解析】“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出自《保衛黃河》,創作于1939年抗日戰爭時期,它激昂澎湃,唱出了中華兒女激昂的抗日斗志,生動體現中國人抗擊日本侵略者的英勇,故選B項;“打倒列強,除軍閥”是國民大革命時期北伐戰爭的口號,主要目標是推翻北洋軍閥統治,不是抗戰時期,排除A項;“我們唱著東方紅,當家做主站起來”描述的是新中國成立人民當家作主,并非抗日戰爭,排除C項;“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描述的是抗美援朝,與抗日戰爭無關,排除D項。5.(2025·齊齊哈爾中考·15)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高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維護團結抗戰大局。這一戰線正式建立的標志是( ?。?br/>A.九一八事變 B.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C.七七事變 D.國共合作宣言的發表【答案】D【解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的標志是1937年9月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隨后蔣介石發表談話承認共產黨合法地位,這標志著國共兩黨合作抗日局面形成,故選D項;九一八事變1931年發生,是日本侵華戰爭的起點,但此時統一戰線尚未建立,排除A項;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在1936年12月,促成了蔣介石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為國共合作奠定基礎,但并非正式建立標志,排除B項;七七事變標志著全民族抗戰開始,但不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標志,排除C項。6.(2025·深圳中考·10)1938年,我國文藝界出現了一批優秀作品,這些作品謳歌的共同時代旋律是( ?。?br/>報告文學 《臺兒莊戰場散記》《第七連》詩歌 《我的家在黑龍江》《給戰斗者》歌曲 《游擊隊之歌》《歌八百壯士》電影 《華北是我們的》《風雪太行山》A.時局艱難、變法圖強 B.內憂外患、民主共和C.民族危機、抗日救亡 D.開天辟地、當家作主【答案】C【解析】1938年正值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時期,題干中的報告文學《臺兒莊戰場散記》《第七連》描述臺兒莊戰役等抗日戰場實況,詩歌《我的家在黑龍江》《給戰斗者》抒發保衛家園的戰斗激情,歌曲《游擊隊之歌》《歌八百壯士》歌頌游擊戰和抗日英雄,電影《華北是我們的》《風雪太行山》反映敵后抗日斗爭,所有作品均聚焦民族存亡危機和全民抗日救亡主題,故選C項;時局艱難雖符合1938年背景,但變法圖強如1898年戊戌變法旨在改革內政,與材料抗日主題無關,排除A項;內憂外患可指當時局勢,但民主共和強調1912年辛亥革命建立的共和政體,1938年焦點是抗日而非民主制度運動,排除B項;開天辟地是指中共成立,當家作主是新中國成立后的事情,時間均不對應,排除D項。7.(2025·天津中考·11)同學們圍繞下圖舉辦專題故事會,可入選的是( ?。?br/>A.汀泗橋戰役 B.百團大戰 C.淮海戰役 D.上甘嶺戰役【答案】B【解析】據材料“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標識”和所學可知,百團大戰發生于1940年,是抗日戰爭中由八路軍發動的一場大規模對日作戰行動,旨在破壞日軍的交通線和據點,是抗日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該戰役直接體現了中國人民抗擊日本侵略者的英勇斗爭,符合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主題,故選B項;汀泗橋戰役是北伐戰爭中的著名戰役,屬于國共第一次合作反對北洋軍閥的戰爭,并非抗日戰爭戰役,排除A項;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的戰略決戰,和抗日戰爭無關,排除C項;上甘嶺戰役是抗美援朝戰爭中的著名戰役,發生在新中國成立后,與抗日戰爭沒有關聯,排除D項。8.(2025·河南·11)1938年5月,毛澤東指出:抗日戰爭是全民族的革命戰爭,它的勝利,離不開戰爭的政治目的——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國。由此可知,抗日戰爭( ?。?br/>A.需要得到國際援助 B.堅持國共兩黨合作C.具有雙重歷史任務 D.影響世界歷史進程【答案】C【解析】毛澤東在1938年指出抗日戰爭的政治目的包括驅逐日本帝國主義(民族獨立)和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國(社會革命),這體現了抗日戰爭既是民族解放戰爭又是民主革命的雙重歷史任務,故選C項;抗日戰爭雖獲國際援助如蘇聯支援,但毛澤東講話強調內部目標而非外部援助,排除A項;國共合作是抗戰基礎,但材料突出全民族參與而非兩黨合作,排除B項;抗日戰爭影響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但材料焦點是國內政治目的,排除D項。9.(2025·福建中考·13)1924年,周恩來擔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時年26歲;1934年,少共國際師師長蕭華率部參加長征,時年18歲;1940年前后,廣大知識青年沖破重重阻礙,奔赴延安。這共同體現出( )A.北伐戰爭的勝利 B.根據地建設如火如荼C.遵義會議的影響 D.先進青年的革命理想【答案】D【解析】周恩來1924年26歲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蕭華1934年18歲率師長征、1940年知識青年赴延安,均展現青年投身革命、追求理想的獻身精神,故選D項;北伐戰爭勝利發生于1926—1928年,1924年事件為其準備但1934和1940年事件無直接關聯,排除A項;根據地建設如火如荼在土地革命時期如井岡山,但1934年長征是撤離根據地、1940年延安雖為中心,但1924年不涉及,排除B項;遵義會議1935年召開影響長征路線,但1934年事件在其前,且與1940年無關,排除C項。10.(2025·江蘇蘇州中考·9)1936年12月17日,周恩來與張學良長談至深夜,張學良同意放蔣。18日,周恩來與楊虎城會晤,楊虎城說:“共產黨置黨派歷史深仇于不顧,以民族利益為重,對蔣介石以德報怨,令人欽佩?!热粡埜彼玖钔泄惨庖娨恢拢覠o不樂從?!敝芏鱽淼呐Γā 。?br/>A.促使張、楊發動“兵諫”扣押蔣介石B.促成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C.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D.使蔣介石放棄了反共立場【答案】B【解析】周恩來在西安事變發生后,與張學良長談使其同意釋放蔣介石,隨后楊虎城表示贊同并支持放蔣,這直接促成了事變的和平解決,故選B項;張、楊發動兵諫扣押蔣介石發生在12月12日,而周恩來努力是在17—18日調解放蔣,并非促使事變發生,排除A項;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于1937年9月國共合作宣言發表,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是促成因素而非標志事件,排除C項;蔣介石在事變后同意聯共抗日,但未放棄反共立場,如1946年國共內戰爆發,排除D項。11.(2025·云南中考·14)某?!捌纷x抗戰書信,銘記歷史使命”活動的部分展示內容如下。以下歷史人物的書信也可選入的是( )歷史人物 書信內容(摘選)張自忠 致戰友: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趙一曼 寧兒: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斗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A.黃繼光 B.雷鋒 C.邱少云 D.左權【答案】D【解析】左權是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的高級將領,其奮戰事跡與“品讀抗戰書信,銘記歷史使命”主題契合,他寫給妻子的信等體現出對國家的忠誠和抗戰決心,符合活動展示要求,故選D項;黃繼光是抗美援朝時期用胸膛堵住敵人槍眼的英雄,不在抗日戰爭時期,排除A項;雷鋒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解放軍戰士,與抗戰無關,排除B項;邱少云是抗美援朝戰爭中為了不暴露部隊任務烈火燒身的戰士,并非抗戰人物,排除C項。12.(2025·云南中考·13)1939年創作的一首陜西民歌唱道:“大腳參加自衛軍,小腳參加慰勞隊,男男女女都工作,生產勞動是第一?!边@首民歌主要反映了( )A.中國共產黨的宣傳方式多樣 B.農民積極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C.根據地把抗日與生產相結合 D.敵后戰場與正面戰場相互配合【答案】C【解析】1939年抗日戰爭時期,陜西民歌描述“大腳參加自衛軍”指民兵抗日,“小腳參加慰勞隊”支持前線,“生產勞動是第一”強調生產重要性,反映了中共在陜甘寧邊區推行大生產運動,將抗日斗爭與生產建設相結合的政策,故選C項;民歌雖涉及宣傳,但材料核心是群眾活動內容,非宣傳方式本身,僅一首民歌看不出宣傳方式多樣,排除A項;農業生產合作社是1950年代農業合作化產物,1939年尚未出現,與時間不符,排除B項;材料僅體現根據地內部生產支前,未提敵后戰場與正面戰場配合,排除D項。13.(2025·云南中考·12)圖4是1938年刊登的漫畫《救國捐》,描繪了兒童將錢幣投入到“救國捐”箱子中。漫畫反映出( ?。?br/>今朝不吃糖,將錢去救國;雖只一分錢,多少有補益。(救國捐)圖4A.工農革命運動的蓬勃發展 B.勤儉節約的社會新風尚C.全國人民團結抗戰的精神 D.人民建設新中國的熱情【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1938年刊登的漫畫《救國捐》”“描繪了兒童將錢幣投入到‘救國捐’箱子中”并結合所學可知,1938年正處于中國抗戰時期,漫畫中的兒童捐錢去救國,體現了全國人民團結抗戰的民族精神,故選C項;工農革命運動的蓬勃發展主要發生在1927年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至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前,與1938年時間不符合,排除A項;漫畫發表在1938年,重點在于喚起民眾的民族意識以團結抗戰,不是為了提倡勤儉節約的社會新風尚,排除B項;人民建設新中國出現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1938年主要任務是抗擊日本侵略者,爭取民族獨立,排除D項。14.(2024·山東青島中考·23)1940年8月,八路軍在華北廣闊的地域上發起了一場大規模戰役,他們在敵人后方扒鐵路、炸橋梁、毀公路、圍攻炮樓和據點,歷時四個多月,戰果輝煌,有力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這場戰役是( ?。?br/>A.淞滬會戰 B.平型關大捷 C.臺兒莊戰役 D.百團大戰【答案】D【解析】根據題目“1940年”、“八路軍”、“華北”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百團大戰。根據所學可知,1940年下半年,為了粉碎日軍對敵后抗日根據地的“掃蕩”和封鎖,八路軍總部在彭德懷指揮下,在華北廣闊的地域,對日軍發起一場大規模的進攻,史稱“百團大戰”,故選D項;淞滬會戰是1937年日本進攻上海挑起的戰爭,淞滬會戰打破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淞滬會戰是正面戰場的抗戰,與八路軍不符,排除A項;平型關大捷時間是1937年,與題目時間不符,排除B項;臺兒莊戰役也是正面戰場的作戰,與八路軍無關,排除C項。15.(2024·山東德州中考·10)2024年龍年春晚,《山河詩長安》的驚艷亮相讓西安成為了大眾熱議的旅游城市。20世紀30年代的西安,也曾因一次“兵諫”事件成為中外各界廣泛關注的焦點。該事件的和平解決( ?。?br/>A.掀起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高潮 B.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C.揭露了國民黨假和平真內戰的陰謀 D.打破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材料中的“20世紀30年代的西安”“兵諫”,結合所學可知,1936年,西安事變爆發,張學良、楊虎城發動“兵諫”蔣介石,最終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故選B項;1935年的一二·九運動,掀起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高潮,排除A項;1945年,為了揭露了國民黨假和平真內戰的陰謀,毛澤東毅然赴重慶參加重慶談判,排除C項;淞滬會戰歷時3個月,打破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排除D項。16.(2024·山東東營中考·12)下列關于中國軍隊抗戰的表述,對應正確的是( )A.淞滬會戰一一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B.臺兒莊戰役一一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仗C.武漢會戰一一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D.第三次長沙會戰一一日本企圖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略徹底破產【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可知,臺兒莊戰役是抗戰以來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一場勝仗,振奮了中國軍民的精神,堅定了抗戰意志和信念,故選B項;平型關大捷是全民族抗戰爆發后,中國軍隊主動對日作戰取得的第一個重大勝利,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排除A項;淞滬會戰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排除C項;武漢會戰使日本企圖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略徹底破產,排除D項。17.(2024·內蒙古興安盟、呼倫貝爾中考·7)下列餅狀圖所示信息可用于佐證( ?。?br/>A.群眾踴躍抗戰是勝利的主要原因B.中國共產黨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C.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D.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抗戰中發揮了決定作用【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信息“日本用于侵華總兵力在日本總兵中的占比”可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陸軍兵力的八成以上用在中國戰場上,中國抗日戰爭拖住了大部分日本陸軍,所以說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故選C項;題干強調的是中國戰場的地位,并非要說明抗戰勝利的原因,排除A項;中國共產黨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說法正確,但與題干主旨不符,排除B項;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抗戰最終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18.(2024·北京中考·12)如表內容是近代報紙《申報》在1928年和1939年使用“民族”“中華民族”兩詞的次數,導致這一變化的時代背景是( ?。?br/> 1928年 1939年民族 1119 2369中華民族 183 372A.二次革命和護國戰爭 B.第一次國共合作實現C.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 D.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信息在“1928年和1939年使用”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39年為抗日戰爭時期,民族矛盾上升為了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申報》在1939年使用“民族”“中華民族”的次數較1928年成倍增長,正是因為抗日戰爭的時代背景,故選C項;二次革命發生于1913年,護國戰爭發生于1915年,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項;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集團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國共合作關系開始破裂,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B項;1949年人民解放戰爭取得勝利,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19.(2024·山東棗莊中考·14)在音樂社團為抗日歌詞配曲活動中,老師呈現了詞作家田漢1938年寫的一首歌詞:將士的喊聲,震動了南部山東,榴彈擲處血光紅,敵人如鼠我如龍。保衛華中,中華民族不愿做奴隸,要做主人翁,歌詞描寫的是( )A.淞滬會戰 B.平型關大捷 C.臺兒莊大戰 D.百團大戰【答案】C【解析】據材料“抗日歌詞”“1938年”“震動了南部山東”可知,1938年發生在山東的且與抗日有關的戰役是臺兒莊大戰,臺兒莊戰役共殲敵1萬余人,是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仗,振奮了中國軍民的精神,堅定了抗戰意志和信念,與材料信息相符,故選C項;淞滬會戰發生于1937年的上海,與山東無關,排除A項;平型關大捷發生于1937年的山西,與山東無關,排除B項;百團大戰發生于1940—1941年,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項。20.(2024·山東棗莊中考·12)在主題為“中華英雄譜”的跨學科學習活動中,某小組出繞下列英雄人物查找資料、編寫劇本。四位英雄人物共同的時代擔當是( ?。?br/>趙登禹(1898—1937) 楊靖宇(1905—1940) 張自忠(1891—1940) 左權(1905—1942)A.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B.打倒列強,推翻軍閥C.團結抗日,保衛中華 D.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趙登禹、張自忠是抗日戰爭期間犧牲的國民黨將領,楊靖宇、左權是抗日戰爭期間犧牲的共產黨將領,體現了國共兩黨合作抗日的主題,符合題意,故選C項;“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是中國同盟會的革命綱領,而題干四位英雄人物都犧牲于抗日戰爭時期,排除A項;“打倒列強,推翻軍閥”是國共第一次合作進行北伐戰爭的目標,而題干四位英雄人物都犧牲于抗日戰爭時期,排除B項;抗美援朝戰爭發生在建國后的1950—1953年,而題干四位英雄人物都犧牲于抗日戰爭時期,排除D項。21.(2024·四川眉山中考·7)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后,日、偽軍加緊封鎖和進攻敵后抗日根據地。1939年2月2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開生產動員大會,毛澤東發出了“自己動手,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克服困難”的號召,要求部隊、機關、學校發展生產。隨后,各抗日根據地的生產運動廣泛開展起來,并取得了顯著成績。大生產運動( ?。?br/>A.解決了根據地農民土地問題 B.推動了抗日民主政權的建立C.適應了抗日戰爭形勢的變化 D.粉碎了日寇瘋狂的軍事進攻【答案】C【解析】據材料“自己動手,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克服困難”“各抗日根據地的生產運動廣泛開展起來”可知,面對日軍對根據地的封鎖,毛澤東號召進行大生產運動,這有助于為根據地提供物資,對抗物資封鎖,從而堅持長期抗戰,這適應了抗日戰爭形勢的變化,故選C項;抗戰時期實行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并未解決根據地農民土地問題,排除A項;大生產運動主要強調經濟發展,與抗日民主政權的建立無關,排除B項;大生產運動強調農業生產等,與軍事方面關系不大,“粉碎了日寇瘋狂的軍事進攻”過于夸大其作用,排除D項。22.(2024·河北中考·3)下面是《同胞快醒》的歌詞。該歌詞意在( ?。?br/>同胞快醒 暴日兇蠻,乘我災荒禍患,死亡離散。 違反公理,將我東北河山,任意霸占。 慘無人道,亂放無情彈。 死傷逃避,無辜多被難。 妻離子散,心傷腸斷,毫無抵抗,尚被摧殘。 同胞快醒!一齊荷槍實彈!同赴國難! 決死一戰,若不收回錦繡河山,誓不生還!A.鼓勵北伐將士,消滅軍閥 B.謳歌紅軍長征,會師陜甘C.呼吁廣大軍民,驅逐日寇 D.主張國共談判,和平建國【答案】C【解析】根據歌詞“暴日兇蠻……違反公理,將我東北河山,任意霸占”并結合所學可知,歌詞反映的是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日本侵略者侵占我國東北三省,濫殺無辜,掠奪資源,實施殘酷的殖民統治,結合所學可知,歌詞“同胞快醒!一齊荷槍實彈”“同赴國難!決死一戰,若不收回錦繡河山,誓不生還”反映了面對日軍兇殘的燒殺搶掠,呼吁中國軍民團結起來,抵抗日軍侵略,驅逐日寇,故選C項;鼓勵北伐將士,消滅軍閥是指國民大革命時期的北伐戰爭,斗爭對象是北洋軍閥,不是日軍,排除A項;謳歌紅軍長征,會師陜甘指的是1934—1936年的長征,是中共中央和紅軍的戰略轉移,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1945年的重慶談判主張國共談判,和平建國,發生在抗日戰爭勝利后,不符合“暴日兇蠻”,排除D項。23.(2024·新疆中考·8)如圖是1941年發表的漫畫。畫面是一日本侵略者,左腳已經深陷中國大陸的泥沼中難以自拔,右腳也將陷入太平洋的泥沼中。這從一個側面印證了( )A.國共團結御侮、全民族抗戰的局面開始形成B.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C.敵后戰場和正面戰場互相配合,構成抗戰整體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扭轉了戰爭形勢【答案】B【解析】據材料“1941年”“日本侵略者”“深陷中國大陸…難以自拔”,并結合所學,1941年為二戰時期,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貢獻,可知,漫畫印證了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故選B項;1937年9月,國民黨中央通訊社公開發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標志著以國共合作為主體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國共團結御侮、全民族抗戰的局面開始形成,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日軍深陷中國戰場,而不是強調敵后戰場和正面戰場互相配合,排除C項;1942年1月,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的代表在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24.(2024·天津中考·10)“你是中國人嗎?你愛中國嗎?你愿意中國好嗎?”這是1935年時任南開大學校長的張伯苓在開學典禮上提出的“愛國三問”。其時代背景是( ?。?br/>A.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B.北伐的勝利進軍C.日本加緊侵略中國 D.解放戰爭勝利前夕【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動所謂“華北自治運動”,妄圖使華北五省脫離中國版圖。1935年時任南開大學校長的張伯苓在開學典禮上提出“愛國三問”,其時代背景是日本加緊侵略中國,故選C項;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是1915年,排除A項;北伐的勝利進軍是1926年,排除B項;解放戰爭勝利前夕是1949年,排除D項。25.(2024·江西中考·11)如圖是1934年創作的漫畫《枕戈待旦——蓄志復國仇,豈分男女性》。對其解讀正確的是( ?。?br/>A.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統治 B.護國戰爭,反對復辟帝制C.團結抗日,抵御外來侵略 D.避免內戰,爭取國內和平【答案】C【解析】根據“漫畫《枕戈待旦——蓄志復國仇,豈分男女性》”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34年處于日本侵華時期,日本通過九一八事變侵占了中國東北,對華北虎視眈眈,故題干漫畫反映的是我們要團結抗日,不分男女,抵御外來侵略,故選C項;辛亥革命發生在1911年,排除A項;護國戰爭發生在1915年,排除B項;國共兩黨的內戰與材料“國仇”不符,排除D項。26.(2024·安徽中考·8)抗戰時期,“母親送兒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戰場,男女老少齊動員”。華北平原上的一戶人家寫下對聯:“萬眾一心保障國家獨立,百折不撓爭取民族解放”,橫批:“抗戰到底”。這( )A.揭開了國共兩黨聯合抗日的序幕 B.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C.反映了中華兒女血戰到底的決心 D.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母親送兒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戰場,男女老少齊動員”“萬眾一心保障國家獨立,百折不撓爭取民族解放”“抗戰到底”可知,中國人民進行的抗戰行動,充分反映了中華兒女血戰到底的決心,故選C項;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材料中沒有涉及,排除A項;《聯合國家宣言》的簽署,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淞滬會戰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D項。27.(2024·江蘇蘇州中考·9)鄧子恢主持下的華中抗日根據地由主七佃三的“三七分租”,逐漸改變為佃七主三的“倒三七分租”;為打擊農村高利貸而規定為“分半給息”,即實行一分半利息,以保護貧苦農民利益。這些舉措實施的土地政策是( )A.打土豪,分田地 B.減租減息政策C.耕者有其田 D.包產到戶【答案】B【解析】據材料“華中抗日根據地”“逐漸改變為佃七主三的‘倒三七分租’”并結合所學可知,抗日根據地地主需要減租,但農民也需要交租,這體現了當時實行團結地主的政策,結合所學可知,抗戰時期中共在根據地實行減租減息政策,這一政策有助于減輕農民負擔,但同時也給地主收租的權力,與材料信息相符,故選B項;打土豪,分田地,是將地主土地分配出去,地主是沒有收租的權力的,排除A項;解放戰爭時期,中共實行耕者有其田,但此時抗日根據地已經取消,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C項;包產到戶實行于1978年開始的改革開放時期,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28.(2024·四川廣元中考·9)抗日戰爭凝聚了全民族的力量,經過14年艱苦卓絕的抗戰,中國人民終于取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下列抗戰史實與結論之間邏輯關系正確的是( ?。?br/>選項 史實 結論① 九一八事變 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始② 西安事變 十年內戰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③ 七七事變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④ 平型關大捷 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仗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B【解析】聯系所學知識可知,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從此,十年內戰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所以②正確,故選B項;九一八事變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七七事變是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始,臺兒莊戰役是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仗,所以①③④錯誤,排除ACD項。29.(2024·吉林長春中考·15)“日軍侵占東北后,又將侵略的魔爪伸向華北,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材料表述的是一二·九運動的( ?。?br/>A.背景 B.過程 C.結果 D.影響【答案】A【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日本占領東北后,又將侵略魔爪伸向華北,1933年下半年,日本策動所謂“華北自治運動”,妄圖使華北五省脫離中國版圖,國民黨政府對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協政策,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1935年12月9日,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北平數千名學生冒著嚴寒聚集在新華門前,向國民黨當局請愿,因此題干內容體現了一二·九運動的背景,故選A項; 一二·九運動的過程主要體現在北平數千名學生冒著嚴寒聚集在新華門前,向國民黨當局請愿,并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等口號,材料內容沒有體現該運動的過程,排除B項;面對一二·九學生運動,反動軍警用大刀、水龍、木棍鎮壓手無寸鐵的青年學生,材料內容沒有涉及該運動的結果,排除C項;一二·九學生運動打擊了國民政府對日妥協的政策,促進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的到來,材料內容沒有體現該運動的影響,排除D項。30.(2024·黑龍江齊齊哈爾中考·13)捉蔣——驚天義舉;放蔣——大局為重;送蔣——重情重義。與之相關的史事是( )A.九一八事變 B.西安事變 C.七七事變 D.皖南事變【答案】B【解析】據材料“捉蔣——驚天義舉;放蔣——大局為重”并結合所學可知,張學良、楊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扣押蔣介石,實行“兵諫”,并通電全國,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這就是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西安事變發生后,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聯蔣抗日,派周恩來到西安參加談判,與各方面進行協商,經過中國共產黨和各方面的努力,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等條件,因此“捉蔣”“放蔣”“送蔣”與西安事變相關,故選B項;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在東北地區發動的,并未出現“捉蔣”等情況,排除A項;七七事變發生在北京,標志著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始,與蔣介石關系不大,排除C項;皖南事變發生于1941年,是蔣介石反共事件,與“捉蔣”等無關,排除D項。31.(2023·遼寧鞍山中考·11)1940年,為粉碎日軍對敵后抗日根據地的“掃蕩”而發動的百團大戰的領導者是( ?。?br/>A.朱德 B.彭德懷 C.左權 D.劉伯承【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為了粉碎日軍“囚籠政策”,1940年下半年,八路軍總部在彭德懷指揮下,組織了100多個團,在華北對日軍發動了一場大規模進攻,史稱“百團大戰”,有力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振奮了全國軍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故選B項;朱德元帥是百團大戰的主要設計者和發起者之一,而彭德懷是百團大戰具體的實施者和指揮者,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左權參與百團大戰,但他不是百團大戰的領導者,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劉伯承不是百團大戰的領導者,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32.(2023·四川攀枝花中考·13)日本名古屋市長河村隆之訪問南京,在與南京市政府代表團會談時,公然懷疑南京大屠殺事件的真實性,我方予以駁斥。如果由你提供證據,下列選項中最有說服力的是( ?。?br/>A.近代學者相關研究成果 B.“南京大屠殺”相關影視資料C.一位中國守軍的回憶錄 D.檔案館中保存的相關照片資料【答案】D【解析】結合所學可知,“南京大屠殺”是日本軍國主義在侵華戰爭中犯下的殘暴罪行,檔案館中保存的相關照片資料就是直接史料,鐵證如山,故選D項;近代學者相關研究成果,是二手史料,不是最有說服力的,排除A項;“南京大屠殺”相關影視資料,帶有一定的藝術加工性,不能作為最有說服力的證據,排除B項;回憶錄具有歷史的真實性,但又具有文學性,因此,一位中國守軍的回憶錄不能作為最有說服力的證據,排除C項。33.(2023·山東青島中考·23)如圖所示的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大事記(部分)中,①②③④處填寫正確的是?( )A.①七七事變 B.②九一八事變C.③平型關大捷 D.④中共七大召開【答案】C【解析】據所學可知,平型關大捷是全民族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取得的第一個勝利,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故選C項;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是九一八事變,不是七七事變,說法錯誤,排除A項;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始是七七事變,不是九一八事變,說法錯誤,排除B項;中國抗日戰爭取得最后勝利是日本政府正式簽署投降書,不是中共七大召開,說法錯誤,排除D項。34.(2023·湖北仙桃、潛江、天門、江漢中考·4)下列表述與如圖所反映的歷史事件相符的是( ?。?br/>A.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 B.標志著國共兩黨合作的正式建立C.標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D.標志著中國全民族抗戰正式開始【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解讀圖片可知,圖片反映的歷史事件是西安事變,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C項正確;中共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國民黨一大的召開標志著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建立,七七事變標志著中國全民族抗戰正式開始,均與圖片內容不符,排除A、B、D三項。35.(2023·四川甘孜藏族中考·12)據歷史學家劉大年研究,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為止,日軍出國作戰共傷病戰死287.4萬人。其中,89萬余人死于太平洋戰爭,多達198.4萬人死于中國戰場。這表明,中國戰場( ?。?br/>A.始終堅持了積極進攻的作戰策略 B.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C.是日軍對外侵略擴張的唯一戰場 D.得到盟軍援助的大量先進武器裝備【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材料“日軍出國作戰…….198.4萬人死于中國戰場”可知,二戰時期中國戰場牽制了大量的日本軍隊,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為世界性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重大貢獻,故選B項;材料中沒有涉及作戰策略的相關信息,且始終堅持積極進攻的作戰策略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根據題干材料“89萬余人死于太平洋戰爭”可知,中國戰場不是日軍對外侵略擴張的唯一戰場,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盟軍援助大量先進武器裝備的信息,排除D項。36.(2023·江蘇宿遷中考·8)“同學們大家起來,擔負起天下的興亡!”“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從長城內外到大江南北,激昂的樂章響徹中華大地,匯成時代的最強音。這里的“時代的最強音”指的是( ?。?br/>A.變法圖強 B.三民主義 C.打倒列強 D.抗日救亡【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可知,1937年,爆發七七事變,全民族抗戰開始,從長城內外到大江南北,激昂的樂章響徹中華大地,匯成時代的最強音——抗日,排除D項;戊戌變法試圖變法圖強,排除A項;三民主義是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排除B項;北伐戰爭主張打倒列強,排除C項。37.(2023·湖北宜昌中考·13)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過程中,我國取得巨大成就的指導思想是( ?。?br/>A.毛澤東思想 B.鄧小平理論C.“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學發展觀【答案】A【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社會主義革命時期指的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1956年社會主義制度確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時期是從1956年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到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前,這兩個階段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人民進行的,所以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過程中,我國取得巨大成就的指導思想是毛澤東思想,故選A項;鄧小平理論是改革開放之后不斷形成與發展的,排除B項;“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2002年召開的中共十六大上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排除C項;科學發展觀在中共十八大上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排除D項。38.(2023·湖北宜昌中考·12)如表格所列信息可用于佐證( ?。?br/>時間 1937年 1938年 1939年 1941年日本陸軍總兵力 24個師團 34個師團 41個師團 51個師團用于侵華總兵力 21個師團 32個師團 34個師團 34個師團和44個獨立旅、混成旅團用于侵華總兵力在日本陸軍總兵力中的占比 88%以上 94% 83% 80%A.全民族抗戰是抗戰勝利的重要保證B.抗戰勝利大大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C.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D.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答案】C【解析】根據表格我們可以得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時期,日本陸軍兵力的八成以上用在中國戰場上,中國抗日戰爭拖住了大部分日本陸軍,所以說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故選C項;材料沒有體現全民族抗戰是抗戰勝利的重要保證,排除A項;抗戰勝利大大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是抗戰帶來的影響,材料無法體現,排除B項;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是抗日戰爭勝利的根本原因,材料無法體現,排除D項。39.(2023·湖南邵陽中考·10)九年級6班班委會為了幫助學困生提高歷史復習效率和學習成績,將一些重要歷史事件要點化、問題化。下面是班委會針對“百團大戰”設計的學習要點,其中錯誤的是( )A.李宗仁指揮 B.發生在華北廣闊的地域C.破襲日軍交通線和摧毀敵偽據點 D.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答案】A【解析】1940年彭德懷領導百團大戰,故A項錯誤,符合題意;百團大戰在華北的廣闊地區,故B項正確,不符合題意;百團大戰為粉碎日軍對敵后根據地的“掃蕩“和封鎖,以破襲日軍交通線和摧毀敵偽據點為目標,故C項正確,不符合題意;百團大戰有力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振奮了全國軍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故D項正確,不符合題意。40.(2023·湖南衡陽中考·24)1944年,衡陽守軍在誰的帶領下,與日軍激戰47個日夜,寫下了抗戰史上悲壯的一頁( ?。?br/>A.彭德懷 B.賀龍 C.陳明仁 D.方先覺【答案】D【解析】依據所學可知,1944年,在中國的湖南省衡陽市發生的中國軍隊和侵華日軍之間震驚世界的衡陽保衛戰,這是中國抗戰史上敵我雙方傷亡最多,中國軍隊正面交戰時間最長的城市攻防戰,被譽為“東方的莫斯科保衛戰”。國民革命軍陸軍第10軍在軍長方先覺的領導下,抗擊近6倍于己的日軍,血戰了整整47天,這次戰役震動了日本朝野,直接促使東條英機內閣為之下臺,故D項正確;1940年下半年,八路軍在彭德懷的指揮下,在華北廣闊的地域,對日軍發動了一場大規模進攻,史稱”百團大戰“,排除A項;抗戰爆發后,賀龍擔任八路軍第120師師長,率部開赴晉西北抗日前線,在雁門關等地打擊日軍,排除B項;陳明仁參加了抗擊日軍的主要戰役有九江保衛戰和桂南會戰等,排除C項。41.(2023·湖南岳陽中考·10)岳陽市某校歷史興趣小組準備進行以“新民主主義革命”為主題的手抄報比賽。下列材料可入選的是( )①鴉片戰爭 ②中共“一大” ③紅軍長征 ④抗日戰爭 ⑤抗美援朝A.②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答案】B【解析】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是從1919年的五四運動開始,1949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標志著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結束。鴉片戰爭發生在1840年,故①錯誤;中共“一大”在1921年召開,故②正確;紅軍長征開始于1934年,故③正確;抗日戰爭開始于1931年,故④正確;抗美援朝開始于1950年,故⑤錯誤,選擇B項符合題意。42.(2023·四川自貢中考·8)1936年西安事變發生后,各派針對時局發表自己的看法,中國共產黨從民族大義出發,旗幟鮮明地提出了自己的主張。當時,中共的態度是( ?。?br/>A.擾亂形勢,積極救蔣 B.討伐張楊,震懾中共C.擴大事態,挑起內戰 D.和平解決,聯蔣抗日【答案】D【解析】據“1936年西安事變”可知,1936年12月,西安事變爆發,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首先提出“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來主導下,以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而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基本形成,成為由國內戰爭走向抗日民族戰爭的轉折點,故選D項;“擾亂形勢,積極救蔣”應是以宋美齡為代表的親英美派的態度,排除A項;“討伐張楊,震懾中共”應是以何應欽為代表的親日派的態度,排除B項;“擴大事態,挑起內戰”是當時日本所持的態度,排除C項。43.(2023·江蘇揚州中考·6)下圖是創作于1940年的套色木刻版畫《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它意在( ?。?br/>A.振奮抗戰士氣 B.促成國共合作 C.發起淞滬會戰 D.謀劃和平建國【答案】A【解析】據“1940年”“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可知,1940年時抗戰正處于相持階段,消極抗戰甚至投降思想影響了抗戰,抗日根據地發表的木刻版畫《堅持抗戰反對投降》當中戰士奮勇殺敵的情形,可以更好地振奮抗戰士氣,故選A項;1936年的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促成國共合作,排除B項;淞滬會戰發生在1937年8月,與材料時間“1940年”不符,排除C項;1945年抗戰勝利后才謀劃和平建國,排除D項。44.(2023·四川宜賓中考·8)下表是宜賓檔案館部分“抗戰記憶”珍貴史料,體現了當時宜賓( ?。?br/>江安·國立劇專 演出宣傳救亡圖存的戲劇,票價收入全部捐給前線中元造紙廠 保存民族工業血脈,為持久抗戰提供物資和軍需保障菜壩·軍用機場 人民踴躍捐資、自帶干糧參加搶建李莊·紅色記憶 積極主動接納內遷的同濟大學等文化科研機構A.成為抗日戰爭主戰場 B.積極參與全民族的抗戰C.建立起完整教育體系 D.文藝工作者抗戰主體【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表格信息可知,當時宜賓院校、工廠、人民群眾、村莊等從各個方面,積極配合和參與到全民族抗戰之中,有力地推動了抗戰勝利,故選B項;材料反映的是宜賓各階層積極參與抗戰,無法推斷宜賓成為抗日戰爭主戰場,排除A項;表格信息與建立教育體系無關,排除C項;材料信息中有文藝工作者、有院校、人民群眾,不能說明文藝工作者是抗戰主體,排除D項。45.(2023·四川德陽中考·6)1937年9月26日,當時擔任八路軍旅長的陳賡在他的日記中寫道,“這是紅軍參戰的第一次勝利,也是中日開戰以來最大的第一次勝利。這一勝利雖然是局部的,但在政治上的意義是無窮的”。陳賡講到的這一次“勝利”是指( )A.平型關大捷 B.淞滬會戰 C.臺兒莊戰役 D.百團大戰【答案】A【解析】據“1937年9月26日”“紅軍參戰的第一次勝利”可知,1937年的平型關大捷是全民族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第一個勝利,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故選A項;淞滬會戰時間是1937年8月13日—1937年11月12日,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排除B項;臺兒莊戰役時間是1938年3月16日,是抗戰以來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仗,排除C項;百團大戰時間是1940年8月20日至1941年1月24日,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D項。46.(2023·廣西中考·9)在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候,一面旗幟召喚著海內外的華夏兒女,同仇敵愾,筑起了中華民族抗擊日本侵略者的鋼鐵長城。這面旗幟是( ?。?br/>A.“實業救國”道路 B.“工農武裝割據”思想C.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D.和平建國方針【答案】C【解析】據“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候”“中華民族抗擊日本侵略者”可知,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日本侵略者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后,國共分別發表聲明,表明抗戰立場,并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步伐,故選C項;“實業救國”與創辦民族工業相關,排除A項;“工農武裝割據”是指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以武裝斗爭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為中心內容,以農村革命據地為戰略陣地的三者密切結合,排除B項;抗日戰爭勝利后到1946年7月,國民黨稱這段時期為 “和平建國時期”,并提出了 “和平建國”方針,排除D項。47.(2023·山西中考·7)同學們運用史論結合,論從史出的方法收集到如下論據。據此推斷他們要論述的觀點是( ?。?br/>◆楊靖宇領導東北抗日游擊隊抗擊日寇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毛澤東發表《論持久戰》 ◆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 ◆抗日根據地軍民創造地道戰等游擊戰法 ◆抗日根據地實行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中共七大召開A.國共合作是抗日戰爭勝利的根本保證B.民族覺醒是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因素C.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D.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東方主戰場【答案】C【解析】據題干中的所有論據可知,在百年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共產黨緊緊依靠人民,為中華民族作出了偉大歷史貢獻,1931年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中國共產黨派楊靖宇等人在東北組織游擊隊,開展抗日游擊戰爭;1936年,為了民族的利益,中共決定不計前嫌,提出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主張;百團大戰有力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振奮了全國軍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中共在抗日根據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權,實行減租減息的土地政策,發展生產,使根據地成為敵后游擊戰得以長期堅持并取得最后勝利的基地。中共七大,為爭取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準備了條件,并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指明了戰后的奮斗方向,中國共產黨人勇敢戰斗在抗日戰爭最前線,支撐起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希望,成為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因此推斷他們要論述的觀點是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故選C項;抗日戰爭勝利的根本保證與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相關,在題干內容中沒有涉及,排除A項;民族覺醒是抗日戰爭勝利的因素之一,排除B項;從九一八事變到日本投降,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有力支援了其他盟國,但這并非題干主旨,排除D項。48.(2023·黑龍江牡丹江中考·14)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爆發。該事變標志著( )A.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 B.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揭開了序幕C.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D.中國全民族抗戰開始【答案】D【解析】據“七七事變爆發”“該事變標志著”可知,1937年7月7日晚,駐屯北平南郊的日軍以軍事演習中一名士兵失蹤為借口,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日方的無理要求,遭到中國駐軍的拒絕,早有準備的日軍悍然炮轟我軍防地,駐盧溝橋和宛平城的中國守軍奮起抵抗,這就是“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標志著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始,D項正確;1924年國民黨一大的召開標志著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排除A項;1931年九·一八事變標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揭開了序幕,排除B項;1936年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排除C項。49.(2023·四川巴中中考·6)中國人民歷經了十四年艱苦卓絕的抗戰,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貢獻。揭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序幕的是( ?。?br/>A.九一八事變 B.一·二八事變 C.西安事變 D.七七事變【答案】A【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九一八事變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故選A項;一·二八事變又稱一·二八淞滬抗戰,是日本為了轉移國際視線,并迫使南京國民政府屈服,于1932年1月28日晚發動的進中國守軍的事件,排除B項;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從此,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排除C項;七七事變是全面抗戰的標志,排除D項。50.(2023·內蒙古通遼中考·10)1938年,在武漢各種抗日組織、抗日團體紛紛建立,抗日救亡報刊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抗日宣傳、募捐、勞軍等一系列救亡活動空前高漲,“保衛大武漢”成了全體中國人響亮的口號。據此可知,抗日戰爭( )A.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B.進入了戰略反攻階段C.激發了民眾的愛國熱情 D.正面戰場取得重大戰果【答案】C【解析】據所學可知,1938年6月,日軍集結軍隊40多萬進攻武漢,企圖迅速滅亡中國,題干所述“1938年,武漢各種抗日組織、抗日團體紛紛建立”,“抗日救亡報刊大量涌現”,“抗日救亡活動空前高漲”及“保衛大武漢”的響亮口號,突出反映了面臨亡國滅種之際的中國民眾,以極大的愛國熱情積極抵抗日本侵略的情況。可見,題干信息突出了抗日戰爭激發了民眾的愛國熱情,故選C項;抗日戰爭的勝利,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與題意不符,排除A項;1938年武漢會戰之時,處于抗日戰爭防御階段,排除B項;臺兒莊戰役是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一場勝利,排除D項。51.(2023·重慶(B卷)中考·8)下面是抗戰時期重慶的商號、百貨業、工廠數量(家)變化示意圖,其變化的主要原因是重慶?( ?。?br/>A.水陸交通便利 B.注重發揮經濟傳統優勢C.對外貿易發達 D.成為國民政府的移駐地【答案】D【解析】依據題干變化示意圖可知,向重慶政府登記的商號、重慶的百貨業、重慶的工廠從1937年開始都有大幅度的增長,結合所學可知,其變化的主要原因是重慶成為國民政府的移駐地。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陷南京。國民政府遷往重慶,把重慶作為戰時的陪都,故選D項;題干沒有體現水陸交通便利,排除A項;注重發揮經濟傳統優勢與題干不符,題干反映的有向重慶政府登記的商號、重慶的百貨業等,排除B項;題干沒有涉及對外貿易,排除C項。52.(2023·甘肅蘭州中考·16)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鼎銘文中有言:“兄弟同心,共御外辱。捐軀灑血,浩氣千云。盡掃狼煙,重振乾坤?!迸c文中“共御外辱”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br/>A.北伐戰爭 B.抗日戰爭 C.解放戰爭 D.抗美援朝【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信息“南京大屠殺”、“兄弟同心,共御外辱……重振乾坤”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題干反映的是抗日戰爭期間日軍的侵華暴行——南京大屠殺。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陷南京。日軍占領南京后6周之內,屠殺手無寸鐵的中國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達30萬人以上。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日本侵略者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后,國共分別發表聲明,表明抗戰立場,并很快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因此與文中“共御外辱”相關的歷史事件是抗日戰爭,故選B項;北伐戰爭是為了推翻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等北洋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與“共御外辱”不符,排除A項;解放戰爭是1946年6月至1950年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推翻國民黨統治、解放全中國而進行的戰爭,與“共御外辱”不符,排除C項;抗美援朝是指1950年10月,以彭德懷為司令員的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與題干材料中的“共御外辱”不符,排除D項。53.(2023·黑龍江龍東中考·8)抗日戰爭時期,敵后戰場的戰略總后方與指揮中樞是( )A.南昌 B.廣州 C.井岡山 D.延安【答案】D【解析】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后,陜甘寧邊區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為敵后戰場的戰略總后方和指揮中樞,故選D項;1927年,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也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排除A項;1938年10月,廣州、武漢淪陷后,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排除B項;國共十年內戰時期,毛澤東于1927年秋收起義失利后在井岡山創立第一個農村革命據地,排除C項。54.(2023·河南中考·12)據統計,僅1938年5—8月,經八路軍西安辦事處赴延安的知識青年就達2288人,到1938年底,赴延安的知識分子達10萬多人?!暗窖影踩ァ背蔀橐淮笈兄厩嗄旰椭R分子的共同選擇。這是因為( ?。?br/>A.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扭轉了時局 B.中國共產黨成為抗戰勝利的希望C.百團大戰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 D.中共七大為抗戰勝利準備了條件【答案】B【解析】依據題干時間1938年,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從民族大義出發,與國民黨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帶領中國人民積極抗擊日本侵略者,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為抗戰期間中共中央敵后戰場的戰略總后方,中國共產黨的威望空前提高,中國共產黨成為抗戰勝利的希望,一大批有志青年和知識分子都積極到延安去學習和工作,支持共產黨,故選B項;西安事變的時間是1936年,與題干時間不符合,排除A項;1940年,百團大戰開始,與題干時間不符合,排除C項;1945年,中共七大召開,與題干時間不符合,排除D項。55.(2023·天津中考·14)全民族抗戰爆發后,中國軍隊主動對日作戰取得的第一個重大勝利是( ?。?br/>A.平型關大捷 B.臺兒莊戰役 C.武漢會戰 D.百團大戰【答案】A【解析】據“主動對日作戰取得的第一個重大勝利”可知,1937年9月,日軍向平型關開進,八路軍第一一五師在師長林彪率領下,在平型關一帶伏擊日軍,將日軍全部殲滅,平型關大捷是全國抗戰以來中國軍隊主動出擊取得的第一個勝利,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故選A項;臺兒莊戰役是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勝利,排除B項;武漢會戰使日本企圖迅速滅亡中國的的既定戰略徹底破滅,排除C項;1940年下半年,八路軍總部在彭德懷指揮下,組織了100多個團,在華北廣闊的地域,對日軍發動了一場大規模進攻,史稱“百團大戰”,但這與題干主旨無關,排除D項。56.(2023·山東棗莊中考·10)法西斯國家發動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經歷了從局部戰爭逐漸發展到全球戰爭的過程。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協同作戰,取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下列史事按照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br/>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②珍珠港事件③九一八事變 ④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③①④② D.①③②④【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知識,正確的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是:③②①④,③九一八事變發生于1931年,標志著日本侵略中國的開始。②珍珠港事件發生于1941年12月7日,日本襲擊了美國的珍珠港海軍基地,導致美國參與二戰。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發生于1941年12月8日,即珍珠港事件后不久,美國與其他國家組建了反法西斯的聯盟。④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發生于1945年9月2日,標志著二戰的結束,B選項正確,排除A、C、D選項。57.(2023·山東臨沂中考·11)臺兒莊會戰既使英雄的臺兒莊名揚世界,被譽為中華民族揚威不屈之地;也使美麗的臺兒莊城變成一片焦土,留下的53處戰地遺址成為歷史的見證。這次“會戰”( ?。?br/>A.是抗日戰爭開始后中國軍隊取得的第一個勝利B.是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一次勝仗C.使日本企圖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略徹底破滅D.是中國軍隊對侵華日軍發動的一場大規模進攻【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可知,臺兒莊戰役共殲敵1萬余人,是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一次勝仗,振奮了中國軍民的精神,堅定了抗戰意志和信心,故選B項;平型關大捷是全民族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第一個勝利,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排除A項;武漢會戰歷時4個多月,使日本企圖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略徹底破滅,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排除C項;1940年下半年開始的百團大戰,是中國軍隊對侵華日軍發動的一場大規模進攻,有力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排除D項。58.(2023·湖南懷化中考·7)1940年,為粉碎日軍的囚籠政策,八路軍對日軍發起了一場大規模的進攻(見下圖),這一戰役振奮了全國軍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該戰役是( )A.淞滬會戰 B.百團大戰 C.徐州會戰 D.平型關大捷【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為了粉碎日軍對敵后抗日根據地的“掃蕩”和封鎖,振奮抗戰軍民的士氣。1940年下半年,八路軍總部在彭德懷指揮下,組織了100多個團,在華北廣闊的地域,對日軍發動了一場大規模進攻,史稱“百團大戰”。有力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振奮了全國軍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故選B項;1937年的淞滬會戰打破了日軍三個月內滅亡中國的迷夢,排除A項;1938年的徐州會戰予以日軍以巨大打擊,還遲滯了日軍進攻速度,為部署武漢會戰贏得了時間。使中國人民相信自己有擊敗日本的能力,排除C項;1937年的平型關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排除D項。59.(2023·四川廣安中考·6)毛澤東《論聯合政府》:抗日戰爭的經驗,給了我們和中國人民這樣一種信心:沒有中國共產黨的努力,沒有中國共產黨人做中流砥柱,中國的獨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決定性因素是( )A.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B.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相互配合、協同作戰C.中國抗戰得到全世界人民的深切同情和熱情支持D.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答案】D【解析】在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據戰爭形勢的發展變化和歷史特點,及時調整并制定了一系列正確的方針、政策及戰略、戰術,為抗日戰爭勝利指明了正確方向。中國共產黨在敵后廣泛發動和組織以農民為主力的各階層群眾,開展游擊戰爭,使大量侵華日軍陷于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為奪取抗日戰爭勝利也作出了重大貢獻,故選D項;題干強調的是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的地位,與“東方主戰場”“國共兩黨合作抗日”不一致,排除A項、B項;“中國抗戰得到全世界人民的深切同情和熱情支持”是中國抗戰勝利的客觀原因,與題意不符,排除C項。60.(2023·江蘇連云港中考·13)圖2為1938年5月某報刊上發表的一幅漫畫,該漫畫表明( ?。?br/>圖2A.東北抗日聯軍開展游擊戰爭 B.八路軍在平型關伏擊日軍C.中國軍隊同仇敵愾消滅日寇 D.第三次長沙會戰獲得勝利【答案】C【解析】提取題干關鍵信息“1938年5月”,結合所學知識,1938年5月正值中國全民族抗戰時期,漫畫中中間全副武裝、面目猙獰者為日本侵略者,左側為國民黨軍人,其余兩名分別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戰士兵和游擊隊員,此三位團結一致,奮力砍向日軍。可見,漫畫最能反映的是中國軍隊同仇敵愾消滅日寇,C項正確;漫畫沒有明確信息反映東北抗日聯軍開展游擊戰爭,排除A項;漫畫也不能反映八路軍在平型關伏擊日軍,且平型關戰役發生在1937年9月,排除B項;1941年12月,第三次長沙會戰獲得勝利,排除D項。二、非選擇題61.(2025·貴州中考·18)歷慎思同學組織歷史興趣小組開展了以下探究活動。請你參與,共同完成。(10分)篇章一 革命圣地?燈塔指引(1)觀察如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判斷下列表述是否正確。(請在正確項的括號內打“√”,錯誤項的括號內打“×”)敵后抗日根據地形勢圖(1937—1940年)陜甘寧邊區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敵后戰場的戰略總后方和指揮中樞 ___________陜甘寧邊區東邊的黃河天塹是阻止日軍渡河西犯的屏障 ___________華北地理位置舉足輕重,為兵家必爭之地 ___________篇章二 眾志成城·同仇敵愾抗日戰爭爆發后,以黃河為主題的歌曲大量出現,“黃河”成為一種符號,是國家和民族的象征。《黃河大合唱》創作于1939年,是一部大型合唱聲樂套曲,由光未然作詞、冼星海作曲,全曲共分為序曲和八個樂章,《保衛黃河》是其中傳唱最廣的樂章。《保衛黃河》歌詞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 河西山岡萬丈高,河東河北高粱熟了。 萬山叢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紗帳里游擊健兒逞英豪! 端起了土槍洋槍,揮動著大刀長矛, 保衛家鄉!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 (再循環2遍)(2)根據篇章二,仿照示例,從《保衛黃河》歌詞中任選一節并提取其中的歷史信息。(示例除外)示例:歌詞 歷史信息風在吼!馬在叫! 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 歌詞體現了中華民族危機的加劇,華夏兒女在民族危亡之時痛與怒的吶喊。篇章三 民族脊梁·中流砥柱抗日戰爭是近百年來中國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是民族解放戰爭獲取完全勝利的首要條件。——《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3)根據篇章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兩個史實并分別說明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的中流砥柱作用。【答案】(1)√;√;√。(2)歌詞 歷史信息萬山叢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紗帳里游擊健兒逞英豪! 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在敵后開展游擊戰爭,廣泛動員群眾,抗日英雄輩出,游擊戰術靈活有效打擊日軍。端起了土槍洋槍,揮動著大刀長矛,保衛家鄉!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 反映出中國人民團結一心,拿起各種武器,為保衛家鄉、保衛祖國進行堅決抵抗,展現了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抗戰決心。(3)中國共產黨促成了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使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領導八路軍、新四軍建立抗日根據地(或開辟敵后戰場),牽制了大量日軍;取得了百團大戰的勝利,振奮了全國軍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召開中共七大,為爭取抗戰的最后勝利準備了條件等。(兩個史實即可)【解析】(1)根據篇章一“敵后抗日根據地形勢圖(1937—1940年)”并結合所學可知,全面抗戰爆發后,根據國共雙方協議,1937年9月,陜甘寧革命根據地的蘇維埃政府改為陜甘寧邊區政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為敵后戰場的戰略總后方和指揮中樞。表述符合史實,正確。觀察地圖可知,陜甘寧邊區東邊的黃河天塹是阻止日軍渡河西犯的屏障,結合所學可知,表述符合史實,正確。結合所學可知,華北地處中國核心地帶,地理位置舉足輕重,為兵家必爭之地,表述符合史實,正確。(2)根據題干要求,從篇章二《保衛黃河》歌詞中任選一節并提取其中的歷史信息,以表格形式呈現。根據篇章二并結合所學可知,《保衛黃河》是《黃河大合唱》的一部分,創作于1939年,其背景是中國處于抗日戰爭時期,“黃河”成為一種符號,是國家和民族的象征,歌詞可以從中國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和保家衛國的決心與斗志、抗日軍民的英勇戰斗場景以及展現的中國人民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精神等方面分析。如:歌詞:萬山叢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紗帳里游擊健兒逞英豪!歷史信息: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在敵后開展游擊戰爭,廣泛動員群眾,抗日英雄輩出,游擊戰術靈活有效打擊日軍。或者選擇歌詞:端起了土槍洋槍,揮動著大刀長矛,保衛家鄉!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歷史信息:反映出中國人民團結一心,拿起各種武器,為保衛家鄉、保衛祖國進行堅決抵抗,展現了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抗戰決心。(3)說明:根據篇章三“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并結合所學,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提出、建立、鞏固和敵后戰場抗戰等史實可知,1936年中國共產黨促成了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國共兩黨從對峙開始走向合作抗日,使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后,中共領導八路軍、新四軍建立抗日根據地,開辟敵后戰場,牽制了大量日軍;1940年,彭德懷領導八路軍取得了百團大戰的勝利,振奮了全國軍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1945年召開中共七大,為爭取抗戰的最后勝利準備了條件等。62.(2025·四川達州中考·16)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前事不忘,后事之師。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材料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大事年表(部分)時間 事件1931年9月 九一八事變1935年8月 中國共產黨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主張1937年7月 七七事變1937年9月 國民黨中央通訊社公開發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1937年9月 平型關大捷1938年5月 毛澤東發表《論持久戰》1939年9月 德國突襲波蘭,英國、法國被迫宣戰1940年8月 八路軍打響百團大戰1941年6月 德國入侵蘇聯,蘇聯衛國戰爭開始1942年1月 26個國家的代表簽署《聯合國家宣言》1942年2月 中國遠征軍入場作戰1945年5月 德國戰敗1945年8月 日本天皇被迫宣布無條件投降1945年9月 日本政府正式簽署投降書——摘編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材料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標識(1)近代日本曾三次大規模侵略中國。甲午中日戰爭期間,在黃海海面勇擊日寇,壯烈殉國的民族英雄有哪些?(請舉一例)日本參與的第二次侵華戰爭,使中國的社會性質發生了什么變化?日本發動的哪一事件挑起了第三次侵華戰爭?(2)根據材料一中的表格,分別找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以及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標志性事件。(3)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認識。(4)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取得完全勝利的決定性因素。并簡要說明中國戰場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歷史地位。【答案】(1)民族英雄:鄧世昌。社會性質變化: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事件:九一八事變。(2)標志:1937年9月,國民黨中央通訊社公開發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標志:1942年1月,26個國家的代表簽署《聯合國家宣言》。(3)認識: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是正義戰勝邪惡、光明戰勝黑暗的偉大勝利。中國抗戰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為世界勝利作出巨大犧牲與貢獻;這場戰爭警示后人要銘記歷史、捍衛和平,反對侵略與戰爭暴行,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環境。(4)決定性因素: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歷史地位: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抗戰牽制大量日軍,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巨大貢獻,支援了其他反法西斯戰場,推動了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形成與發展。【解析】(1)民族英雄: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甲午中日戰爭中,致遠艦管帶鄧世昌在艦身嚴重受損、彈藥將近之際,下令開足馬力,沖向日艦,不幸被敵人炮彈擊中,200名將士壯烈殉國。社會性質: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日本第二次侵華指八國聯軍侵華,簽訂《辛丑條約》,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事件: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挑起了第三次侵華戰爭。(2)標志事件: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以及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標志性事件分別是1937年9月,國民黨中央通訊社公開發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以及1942年1月,26個國家的代表簽署《聯合國家宣言》。(3)認識:根據材料二及所學知識可知,從是什么、怎么做角度回答,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是正義戰勝邪惡、光明戰勝黑暗的偉大勝利。中國抗戰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世界勝利作出巨大犧牲與貢獻;這場戰爭警示后人要銘記歷史、捍衛和平,反對侵略與戰爭暴行,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環境。(4)決定性因素:結合上述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在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領導敵后戰場抗戰等方面中國共產黨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是全民族抗戰取得勝利的決定性因素。歷史地位:結合上述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抗戰牽制大量日軍,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巨大貢獻,支援了其他反法西斯戰場,推動了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形成與發展。63.(2025·四川成都中考·17)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如圖所示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分布圖(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舉出一處新石器時代黃河流域的文化遺存,并指出這一時期黃河流域文化遺存分布的特點。材料二如表所示1937年 國共兩黨代表在黃河邊同祭黃帝,毛澤東親撰《祭黃帝陵文》。文中寫道:“民族陣線,救國良方,四萬萬眾,堅決抵抗。”1938年 《民族詩壇》發表詩歌《黃河》。詩中寫道:“黃河!你這中華民族的母親,現在你再也不能安睡,東方吹動了號角,殺聲震變了天地。”1939年 詩人光未然在《黃河頌》中寫道:“??!黃河!……我們民族的偉大精神,將要在你的哺育下發揚滋長!”《黃河大合唱》在延安首演,“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的歌聲激起熱烈反響,迅速傳唱到各根據地和抗日前線。——據楊素云《黃河檔案中的“母親河”意象與“民族象征”意蘊》等整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國共兩黨代表在黃河邊同祭黃帝”的歷史背景,并概括這一時期“黃河”所承載的民族精神。材料三黃河文化是人民群眾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在“物”的層面,包括承載黃河文化的歷史文物、考古遺址、古建筑群等;在“精神”層面,包括黃河歷史凝練的民族精神、價值理念、生活習俗、手工技藝、戲曲文藝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摘自袁紅英《弘揚黃河文化,鑄牢中華民族的根和魂》(3)綜合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請你為傳承和弘揚黃河文化提出兩條合理化建議。【答案】(1)文化遺存:半坡遺址;特點:分布廣泛,呈多元一體趨勢。(2)歷史背景:日本全面侵華,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國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民族精神:團結抗戰、自強不息、愛國主義。(3)建議:保護黃河文物遺址,開發黃河文化旅游;舉辦黃河文化節,傳承手工技藝;利用媒體宣傳黃河精神。【解析】(1)文化遺存:根據所學分析圖片可知,半坡遺址位于陜西西安,距今約6000年,屬于新石器時代黃河流域的文化遺存。特點:根據圖片可知,新石器時代,黃河流域分布有較多的文化遺存,如半坡遺址、陶寺遺址、大汶口遺址等,這表明這一時期黃河流域文化遺存分布的特點是分布廣泛;結合所學可知,這一時期的文化遺存呈多元一體趨勢。(2)歷史背景:根據材料二中的“”1937年“民族陣線,救國良方,四萬萬眾,堅決抵抗”,結合所學可知,1937年7月7日,日寇發動盧溝橋事變,日本全面侵華,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在這一歷史背景下,國共兩黨實現了第二次合作,建立起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這正是“國共兩黨代表在黃河邊同祭黃帝”的歷史背景。民族精神:根據材料二中的“民族陣線,救國良方,四萬萬眾,堅決抵抗”可知,國共兩黨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團結抗日,共御外辱,這體現的是團結抗戰精神;從“你這中華民族的母親,現在你再也不能安睡”“東方吹動了號角,殺聲震變了天地”“我們民族的偉大精神,將要在你的哺育下發揚滋長”“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可以感受到當時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御外辱的愛國主義精神,因此這一時期“黃河”所承載的民族精神還有自強不息、愛國主義。(3)建議:本小問為開放性題目,觀點正確,言之有理即可,如保護黃河文物遺址,開發黃河文化旅游;舉辦黃河文化節,傳承手工技藝;利用媒體宣傳黃河精神等。64.(2024·江蘇徐州中考·15)奮斗歷程請完成:(1)任務一:確定主題。據時間軸為板報確定一個主題,并寫出“”標記的時間所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和地點。(2分)(2)任務二:選配插圖。根據指示,從以下兩幅地圖中選擇一幅作為插圖,并簡述該地圖所示事件的個過程。(4分)(3)任務三:撰寫解說詞。選取板報中兩個史實,說明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發揮的中流砥柱作用。(4分)【答案】(1)任務一:主題: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程。圖片地點及歷史事件:1921年:上海(中共一大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成立)。1927年:南昌(南昌起義爆發,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1945年:延安(中共七大召開,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1949年:北京(開國大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2)任務二:選擇插圖:第一幅地圖(北伐戰爭)。簡述過程:北伐戰爭是由中國國民黨領導下的國民政府以國民革命軍為主力,蔣介石為總司令于1926年至1928年間發動的統一戰爭。1926年7月9日,國民政府成立國民革命軍從廣東起兵,在連克長沙、武漢、南京、上海等地以后,國民政府內部因對中國共產黨的不同態度而一度分裂,汪精衛和蔣介石決裂,北伐陷于停頓。寧漢合流后,國民革命軍繼續北伐,并在西北的馮玉祥和山西的閻錫山加入下,于1928年攻克北京,致使北洋奉系的張作霖撤往東北并被日本刺殺于皇姑屯,其子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至此北伐完成,中國實現了形式上的統一。(3)選擇:國共合作宣言的發表和百團大戰。解說詞:1937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將《中國共產黨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送交國民黨。8月中旬,蔣介石被迫同意將陜北的中央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8月22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發布命令,將紅軍改編為八路軍,任命朱德為總指揮、彭德懷為副總指揮。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23日,蔣介石發表談話,指出團結御侮的必要,事實上承認了中國共產黨在全國的合法地位。國共合作宣言和蔣介石談話的發表,標志著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的正式形成。第二次國共合作受到全國各族人民、各民主黨派和愛國民主人士的熱烈歡迎,推動了全民族抗日統一戰線的發展。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中八路軍在華北地區發動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略性進攻戰役。在這次戰役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華北敵后抗日軍民,齊心協力,前仆后繼,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奮戰,充分表現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戰斗精神。百團大戰嚴重地破壞了日軍在華北的主要交通線,收復了被日軍占領的部分地區,給了侵華日軍以強有力的打擊。百團大戰對堅持抗戰、遏制當時國民黨頑固派妥協投降暗流、爭取時局好轉起了積極作用,進一步鼓舞了全國人民奪取抗戰勝利的信心,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的聲威。由此可見,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解析】(1)主題:據圖示信息可知,1919年五四運動的爆發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奠定了階級基礎等,1921年中共成立,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等都與中共有關,因此可得出主題: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程。圖片地點及歷史事件:據圖片信息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召開,圖片信息為上海中共一大召開地點,而中共一大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成立。1927年:結合所學可知,1927年南昌起義爆發,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因此該地點為南昌。1945年:結合所學可知,1945年中共七大召開,其召開地在延安,而中共七大召開,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1949年:結合所學可知,1949年新中國成立,成立地點在北京,而開國大典的舉辦標志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2)任務二:首先,選擇插圖,結合所學可知,1926年北伐開始,與圖示時間信息相符,因此選擇第一幅地圖(北伐戰爭)。其次,簡述過程,結合所學北伐戰爭的知識可知,北伐戰爭是由中國國民黨領導下的國民政府以國民革命軍為主力,蔣介石為總司令于1926年至1928年間發動的統一戰爭,1926年7月9日,國民政府成立國民革命軍從廣東起兵,在連克長沙、武漢、南京、上海等地以后,國民政府內部因對中國共產黨的不同態度而一度分裂,汪精衛和蔣介石決裂,北伐陷于停頓。寧漢合流后,國民革命軍繼續北伐,并在西北的馮玉祥和山西的閻錫山加入下,于1928年攻克北京,致使北洋奉系的張作霖撤往東北并被日本刺殺于皇姑屯,其子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至此北伐完成,中國實現了形式上的統一。(3)首先,選擇史實,強調選擇能體現中國共產黨中流砥柱作用的史實,如選擇國共合作宣言的發表和百團大戰。其次,撰寫解說詞,從選擇的史事出發,強調中國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作用,如結合所學國共合作宣言的發表的知識可知,1937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將《中國共產黨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送交國民黨,8月中旬,蔣介石被迫同意將陜北的中央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8月22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發布命令,將紅軍改編為八路軍,任命朱德為總指揮、彭德懷為副總指揮,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23日,蔣介石發表談話,指出團結御侮的必要,事實上承認了中國共產黨在全國的合法地位,國共合作宣言和蔣介石談話的發表,標志著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的正式形成,第二次國共合作受到全國各族人民、各民主黨派和愛國民主人士的熱烈歡迎,推動了全民族抗日統一戰線的發展。結合所學百團大戰可知,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中八路軍在華北地區發動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略性進攻戰役,在這次戰役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華北敵后抗日軍民,齊心協力,前仆后繼,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奮戰,充分表現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戰斗精神,百團大戰嚴重地破壞了日軍在華北的主要交通線,收復了被日軍占領的部分地區,給了侵華日軍以強有力的打擊,百團大戰對堅持抗戰、遏制當時國民黨頑固派妥協投降暗流、爭取時局好轉起了積極作用,進一步鼓舞了全國人民奪取抗戰勝利的信心,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的聲威。最后總結,如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65.(2024·山東聊城中考·28)在棗宜會戰中,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__________上將壯烈殉國;在反“掃蕩”作戰中,八路軍副參謀長__________將軍血灑疆場。【答案】張自忠;左權。【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棗宜會戰中,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上將壯烈殉國;在反“掃蕩”作戰中,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將軍血灑疆場。66.(2024·四川自貢中考·19)某歷史興趣小組以“四史”教育為主題,設計了以下學習任務,請你參與。(16分)任務一【梳理歷程——建構時空觀念】材料一1919年的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1921年以來,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救亡圖存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艱辛探索。——摘編自《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等近代中國革命和建設年代(1)請填寫年代尺上①②處內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概括近現代中國人民的歷史任務。任務二【辨析史料——形成歷史解釋】材料二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人沿著一條獨特的道路,引導中國革命走向復興并逐步贏得勝利。——摘自《中國共產黨簡史》北伐戰爭“鐵軍”盾牌 ① 《會師井岡》(中國畫) ② 《發動百團精兵大戰》號外 ③ 開國紀念郵票 ④(2)根據史料類型,將上述圖片材料進行分類。(填序號)一手史料(指在歷史事件發生時的直接記錄、遺物、遺跡等)二手史料(指后人運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詮釋)(3)任選一幅圖片并解讀信息,指出其在近代中國革命中的作用。任務三【史論結合——闡釋歷史觀點】材料三1953—1976年,中國共產黨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具有開創性、奠基性意義。——摘編自《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等知識圖譜(1953——1976)(4)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分析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談談你對這一時期探索“具有開創性、奠基性意義”的理解。(史論結合,言之成理)【答案】(1)內容:①是抗日戰爭時期。②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歷史任務: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進而轉向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最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2)一手史料:①③;二手史料:②④。(3)圖片①:北伐戰爭中,葉挺率領的北伐軍先鋒第四軍獨立團,經過浴血奮戰,連克汀泗橋、賀勝橋,為其所在軍隊贏得“鐵軍”的稱號。北伐戰爭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也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侵略勢力。圖片②: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的部分軍隊和湖南的工農武裝,與毛澤東率領的工農革命軍在井岡山會師,兩軍會師后,改編為工農紅軍第四軍,這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支堅強的隊伍。井岡山會師,壯大了井岡山的革命武裝力量,對鞏固擴大全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推動全國革命事業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圖片③:為了粉碎敵人的“囚籠”政策,1940年8月至次年1月,八路軍在彭德懷等指揮下,先后共出動100多個團約20萬人,在華北2000多千米的戰線上,向日軍發動大規模攻擊,主要目標是破壞敵人交通線,摧毀日偽軍據點,史稱“百團大戰”。百團大戰歷時數月,戰果輝煌,有力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振奮了全國軍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圖片④: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等國家領導人登上天安門城樓,首都軍民齊集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開國典禮,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斗爭,終于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4)原因: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為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前提條件;建設成就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統一領導和規劃;中國注重對外關系的調整,通過與蘇聯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合作,以及后來與西方國家關系的改善,中國獲得了一定的外部支持和發展空間;國家重視科技和教育,培養了一大批科技人才,推動了科技進步和創新;中國重點發展重工業,建立了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通過土地改革和農業合作化運動,農村生產力得到釋放,農業生產逐步恢復和發展;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號召下,積極參與社會主義建設,發揮了巨大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理解:這一時期,毛澤東思想得到了豐富和發展;中國共產黨提出了許多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理論觀點,如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正確處理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各種關系等。這一時期的巨大成就有:通過實施一系列五年計劃,中國建立了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為后來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科技領域,中國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如原子彈、氫彈的成功爆炸和人造衛星的發射,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和科技實力。通過土地改革和農業合作化,農村生產力得到解放,農業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為國家工業化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在教育、衛生、文化等方面,國家投入大量資源,提高了人民的文化素質和健康水平,促進了社會事業的全面發展。在外交方面,中國堅持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求同存異”方針;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實現了中美、中日關系正常化,與越來越多的國家建立外交關系,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些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不僅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還具有開創性、奠基性意義。它們為中國后來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指導和實踐參考。【解析】(1)內容:根據圖示可知,①的時間段是1931年至1945年,結合所學可知,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局部抗戰開始。1945年8月15日,日軍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簽署投降書,抗戰勝利結束,因此①是抗日戰爭時期。②是1978年以后,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歷史任務:根據所學可知,近現代以來,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進而轉向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最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我國最主要的歷史任務。(2)一手史料:①“鐵軍”盾牌是北伐戰爭時期的歷史見證,③報紙號外直接記錄了百團大戰的史實,①③都是歷史事件發生當時的記錄,屬于一手史料;二手史料:②創作的中國畫反映的井岡山會師,④發行的郵票是為了紀念新中國成立,都不是與歷史事件同時發生的,②④屬于二手史料。(3)作用:任選一張圖片,具體介紹反映的歷史事件的過程,最后論證其影響。例如圖片①:北伐戰爭中,葉挺率領的北伐軍先鋒第四軍獨立團,經過浴血奮戰,連克汀泗橋、賀勝橋,為其所在軍隊贏得“鐵軍”的稱號。北伐戰爭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也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侵略勢力。 圖片②: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的部分軍隊和湖南的工農武裝,與毛澤東率領的工農革命軍在井岡山會師,兩軍會師后,改編為工農紅軍第四軍,這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支堅強的隊伍。井岡山會師,壯大了井岡山的革命武裝力量,對鞏固擴大全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推動全國革命事業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圖片③:為了粉碎敵人的“囚籠”政策,1940年8月至次年1月,八路軍在彭德懷等指揮下,先后共出動100多個團約20萬人,在華北2000多千米的戰線上,向日軍發動大規模攻擊,主要目標是破壞敵人交通線,摧毀日偽軍據點,史稱“百團大戰”。百團大戰歷時數月,戰果輝煌,有力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振奮了全國軍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 圖片④: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等國家領導人登上天安門城樓,首都軍民齊集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開2023-2025年中考真題銜接教材分類匯編【抗日戰爭】一、選擇題1.(2025·廣州中考·11)日軍占領的蘇南地區,在新四軍進入前,交通線上五六十里才有日軍守兵十余人;在新四軍開展游擊戰后不到一年,交通線上每三五里日軍就筑有碉堡,并增加守兵至三四十人。這反映了( ?。?br/>A.第三次長沙會戰取得了勝利 B.敵后戰場牽制和抗擊了日軍C.日軍在東北實施了殘酷的殖民統治 D.一二·九運動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2.(2025·威海中考·10)1937年9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三校遷至湖南長沙,合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4月,又遷往云南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三校不斷遷徙是因為(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A.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軍 B.南京政府名義上統一全國C.日軍侵略的步步緊逼 D.第三次長沙會戰的勝利3.(2025·廣東中考·17)陜甘寧邊區政府1938年開始注意自給工業的建設,1940年提出“半自給”政策,1942年又實行統一的、有計劃的工業經營。這些措施( ?。?br/>A.推動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B.有利于克服邊區的困難C.鞏固了國共兩黨的合作 D.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斗志4.(2025·齊齊哈爾中考·16)歌詞往往蘊含著時代的歷史信息。下列歌詞與抗日戰爭相關的是( )A.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B.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C.我們唱著東方紅,當家做主站起來D.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5.(2025·齊齊哈爾中考·15)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高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維護團結抗戰大局。這一戰線正式建立的標志是( )A.九一八事變 B.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C.七七事變 D.國共合作宣言的發表6.(2025·深圳中考·10)1938年,我國文藝界出現了一批優秀作品,這些作品謳歌的共同時代旋律是( ?。?br/>報告文學 《臺兒莊戰場散記》《第七連》詩歌 《我的家在黑龍江》《給戰斗者》歌曲 《游擊隊之歌》《歌八百壯士》電影 《華北是我們的》《風雪太行山》A.時局艱難、變法圖強 B.內憂外患、民主共和C.民族危機、抗日救亡 D.開天辟地、當家作主7.(2025·天津中考·11)同學們圍繞下圖舉辦專題故事會,可入選的是( ?。?br/>A.汀泗橋戰役 B.百團大戰 C.淮海戰役 D.上甘嶺戰役8.(2025·河南·11)1938年5月,毛澤東指出:抗日戰爭是全民族的革命戰爭,它的勝利,離不開戰爭的政治目的——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國。由此可知,抗日戰爭( ?。?br/>A.需要得到國際援助 B.堅持國共兩黨合作C.具有雙重歷史任務 D.影響世界歷史進程9.(2025·福建中考·13)1924年,周恩來擔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時年26歲;1934年,少共國際師師長蕭華率部參加長征,時年18歲;1940年前后,廣大知識青年沖破重重阻礙,奔赴延安。這共同體現出( ?。?br/>A.北伐戰爭的勝利 B.根據地建設如火如荼C.遵義會議的影響 D.先進青年的革命理想10.(2025·江蘇蘇州中考·9)1936年12月17日,周恩來與張學良長談至深夜,張學良同意放蔣。18日,周恩來與楊虎城會晤,楊虎城說:“共產黨置黨派歷史深仇于不顧,以民族利益為重,對蔣介石以德報怨,令人欽佩。……既然張副司令同中共意見一致,我無不樂從。”周恩來的努力( ?。?br/>A.促使張、楊發動“兵諫”扣押蔣介石B.促成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C.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D.使蔣介石放棄了反共立場11.(2025·云南中考·14)某?!捌纷x抗戰書信,銘記歷史使命”活動的部分展示內容如下。以下歷史人物的書信也可選入的是( ?。?br/>歷史人物 書信內容(摘選)張自忠 致戰友: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趙一曼 寧兒: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斗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A.黃繼光 B.雷鋒 C.邱少云 D.左權12.(2025·云南中考·13)1939年創作的一首陜西民歌唱道:“大腳參加自衛軍,小腳參加慰勞隊,男男女女都工作,生產勞動是第一?!边@首民歌主要反映了( ?。?br/>A.中國共產黨的宣傳方式多樣 B.農民積極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C.根據地把抗日與生產相結合 D.敵后戰場與正面戰場相互配合13.(2025·云南中考·12)圖4是1938年刊登的漫畫《救國捐》,描繪了兒童將錢幣投入到“救國捐”箱子中。漫畫反映出( ?。?br/>今朝不吃糖,將錢去救國;雖只一分錢,多少有補益。(救國捐)圖4A.工農革命運動的蓬勃發展 B.勤儉節約的社會新風尚C.全國人民團結抗戰的精神 D.人民建設新中國的熱情14.(2024·山東青島中考·23)1940年8月,八路軍在華北廣闊的地域上發起了一場大規模戰役,他們在敵人后方扒鐵路、炸橋梁、毀公路、圍攻炮樓和據點,歷時四個多月,戰果輝煌,有力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這場戰役是( ?。?br/>A.淞滬會戰 B.平型關大捷 C.臺兒莊戰役 D.百團大戰15.(2024·山東德州中考·10)2024年龍年春晚,《山河詩長安》的驚艷亮相讓西安成為了大眾熱議的旅游城市。20世紀30年代的西安,也曾因一次“兵諫”事件成為中外各界廣泛關注的焦點。該事件的和平解決( )A.掀起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高潮 B.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C.揭露了國民黨假和平真內戰的陰謀 D.打破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16.(2024·山東東營中考·12)下列關于中國軍隊抗戰的表述,對應正確的是( ?。?br/>A.淞滬會戰一一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B.臺兒莊戰役一一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仗C.武漢會戰一一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D.第三次長沙會戰一一日本企圖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略徹底破產17.(2024·內蒙古興安盟、呼倫貝爾中考·7)下列餅狀圖所示信息可用于佐證( ?。?br/>A.群眾踴躍抗戰是勝利的主要原因B.中國共產黨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C.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D.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抗戰中發揮了決定作用18.(2024·北京中考·12)如表內容是近代報紙《申報》在1928年和1939年使用“民族”“中華民族”兩詞的次數,導致這一變化的時代背景是( ?。?br/> 1928年 1939年民族 1119 2369中華民族 183 372A.二次革命和護國戰爭 B.第一次國共合作實現C.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 D.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19.(2024·山東棗莊中考·14)在音樂社團為抗日歌詞配曲活動中,老師呈現了詞作家田漢1938年寫的一首歌詞:將士的喊聲,震動了南部山東,榴彈擲處血光紅,敵人如鼠我如龍。保衛華中,中華民族不愿做奴隸,要做主人翁,歌詞描寫的是( ?。?br/>A.淞滬會戰 B.平型關大捷 C.臺兒莊大戰 D.百團大戰20.(2024·山東棗莊中考·12)在主題為“中華英雄譜”的跨學科學習活動中,某小組出繞下列英雄人物查找資料、編寫劇本。四位英雄人物共同的時代擔當是( ?。?br/>趙登禹(1898—1937) 楊靖宇(1905—1940) 張自忠(1891—1940) 左權(1905—1942)A.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B.打倒列強,推翻軍閥C.團結抗日,保衛中華 D.抗美援朝,保家衛國21.(2024·四川眉山中考·7)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后,日、偽軍加緊封鎖和進攻敵后抗日根據地。1939年2月2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開生產動員大會,毛澤東發出了“自己動手,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克服困難”的號召,要求部隊、機關、學校發展生產。隨后,各抗日根據地的生產運動廣泛開展起來,并取得了顯著成績。大生產運動( ?。?br/>A.解決了根據地農民土地問題 B.推動了抗日民主政權的建立C.適應了抗日戰爭形勢的變化 D.粉碎了日寇瘋狂的軍事進攻22.(2024·河北中考·3)下面是《同胞快醒》的歌詞。該歌詞意在( ?。?br/>同胞快醒 暴日兇蠻,乘我災荒禍患,死亡離散。 違反公理,將我東北河山,任意霸占。 慘無人道,亂放無情彈。 死傷逃避,無辜多被難。 妻離子散,心傷腸斷,毫無抵抗,尚被摧殘。 同胞快醒!一齊荷槍實彈!同赴國難! 決死一戰,若不收回錦繡河山,誓不生還!A.鼓勵北伐將士,消滅軍閥 B.謳歌紅軍長征,會師陜甘C.呼吁廣大軍民,驅逐日寇 D.主張國共談判,和平建國23.(2024·新疆中考·8)如圖是1941年發表的漫畫。畫面是一日本侵略者,左腳已經深陷中國大陸的泥沼中難以自拔,右腳也將陷入太平洋的泥沼中。這從一個側面印證了( ?。?br/>A.國共團結御侮、全民族抗戰的局面開始形成B.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C.敵后戰場和正面戰場互相配合,構成抗戰整體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扭轉了戰爭形勢24.(2024·天津中考·10)“你是中國人嗎?你愛中國嗎?你愿意中國好嗎?”這是1935年時任南開大學校長的張伯苓在開學典禮上提出的“愛國三問”。其時代背景是( )A.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B.北伐的勝利進軍C.日本加緊侵略中國 D.解放戰爭勝利前夕25.(2024·江西中考·11)如圖是1934年創作的漫畫《枕戈待旦——蓄志復國仇,豈分男女性》。對其解讀正確的是( ?。?br/>A.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統治 B.護國戰爭,反對復辟帝制C.團結抗日,抵御外來侵略 D.避免內戰,爭取國內和平26.(2024·安徽中考·8)抗戰時期,“母親送兒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戰場,男女老少齊動員”。華北平原上的一戶人家寫下對聯:“萬眾一心保障國家獨立,百折不撓爭取民族解放”,橫批:“抗戰到底”。這( ?。?br/>A.揭開了國共兩黨聯合抗日的序幕 B.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C.反映了中華兒女血戰到底的決心 D.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27.(2024·江蘇蘇州中考·9)鄧子恢主持下的華中抗日根據地由主七佃三的“三七分租”,逐漸改變為佃七主三的“倒三七分租”;為打擊農村高利貸而規定為“分半給息”,即實行一分半利息,以保護貧苦農民利益。這些舉措實施的土地政策是( )A.打土豪,分田地 B.減租減息政策C.耕者有其田 D.包產到戶28.(2024·四川廣元中考·9)抗日戰爭凝聚了全民族的力量,經過14年艱苦卓絕的抗戰,中國人民終于取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下列抗戰史實與結論之間邏輯關系正確的是( )選項 史實 結論① 九一八事變 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始② 西安事變 十年內戰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③ 七七事變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④ 平型關大捷 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仗A.① B.② C.③ D.④29.(2024·吉林長春中考·15)“日軍侵占東北后,又將侵略的魔爪伸向華北,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材料表述的是一二·九運動的( ?。?br/>A.背景 B.過程 C.結果 D.影響30.(2024·黑龍江齊齊哈爾中考·13)捉蔣——驚天義舉;放蔣——大局為重;送蔣——重情重義。與之相關的史事是( ?。?br/>A.九一八事變 B.西安事變 C.七七事變 D.皖南事變31.(2023·遼寧鞍山中考·11)1940年,為粉碎日軍對敵后抗日根據地的“掃蕩”而發動的百團大戰的領導者是( )A.朱德 B.彭德懷 C.左權 D.劉伯承32.(2023·四川攀枝花中考·13)日本名古屋市長河村隆之訪問南京,在與南京市政府代表團會談時,公然懷疑南京大屠殺事件的真實性,我方予以駁斥。如果由你提供證據,下列選項中最有說服力的是( ?。?br/>A.近代學者相關研究成果 B.“南京大屠殺”相關影視資料C.一位中國守軍的回憶錄 D.檔案館中保存的相關照片資料33.(2023·山東青島中考·23)如圖所示的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大事記(部分)中,①②③④處填寫正確的是?( ?。?br/>A.①七七事變 B.②九一八事變C.③平型關大捷 D.④中共七大召開34.(2023·湖北仙桃、潛江、天門、江漢中考·4)下列表述與如圖所反映的歷史事件相符的是( ?。?br/>A.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 B.標志著國共兩黨合作的正式建立C.標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D.標志著中國全民族抗戰正式開始35.(2023·四川甘孜藏族中考·12)據歷史學家劉大年研究,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為止,日軍出國作戰共傷病戰死287.4萬人。其中,89萬余人死于太平洋戰爭,多達198.4萬人死于中國戰場。這表明,中國戰場( ?。?br/>A.始終堅持了積極進攻的作戰策略 B.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C.是日軍對外侵略擴張的唯一戰場 D.得到盟軍援助的大量先進武器裝備36.(2023·江蘇宿遷中考·8)“同學們大家起來,擔負起天下的興亡!”“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從長城內外到大江南北,激昂的樂章響徹中華大地,匯成時代的最強音。這里的“時代的最強音”指的是( ?。?br/>A.變法圖強 B.三民主義 C.打倒列強 D.抗日救亡37.(2023·湖北宜昌中考·13)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過程中,我國取得巨大成就的指導思想是( ?。?br/>A.毛澤東思想 B.鄧小平理論C.“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學發展觀38.(2023·湖北宜昌中考·12)如表格所列信息可用于佐證( ?。?br/>時間 1937年 1938年 1939年 1941年日本陸軍總兵力 24個師團 34個師團 41個師團 51個師團用于侵華總兵力 21個師團 32個師團 34個師團 34個師團和44個獨立旅、混成旅團用于侵華總兵力在日本陸軍總兵力中的占比 88%以上 94% 83% 80%A.全民族抗戰是抗戰勝利的重要保證B.抗戰勝利大大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C.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D.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39.(2023·湖南邵陽中考·10)九年級6班班委會為了幫助學困生提高歷史復習效率和學習成績,將一些重要歷史事件要點化、問題化。下面是班委會針對“百團大戰”設計的學習要點,其中錯誤的是( )A.李宗仁指揮 B.發生在華北廣闊的地域C.破襲日軍交通線和摧毀敵偽據點 D.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40.(2023·湖南衡陽中考·24)1944年,衡陽守軍在誰的帶領下,與日軍激戰47個日夜,寫下了抗戰史上悲壯的一頁( )A.彭德懷 B.賀龍 C.陳明仁 D.方先覺41.(2023·湖南岳陽中考·10)岳陽市某校歷史興趣小組準備進行以“新民主主義革命”為主題的手抄報比賽。下列材料可入選的是( ?。?br/>①鴉片戰爭 ②中共“一大” ③紅軍長征 ④抗日戰爭 ⑤抗美援朝A.②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42.(2023·四川自貢中考·8)1936年西安事變發生后,各派針對時局發表自己的看法,中國共產黨從民族大義出發,旗幟鮮明地提出了自己的主張。當時,中共的態度是( )A.擾亂形勢,積極救蔣 B.討伐張楊,震懾中共C.擴大事態,挑起內戰 D.和平解決,聯蔣抗日43.(2023·江蘇揚州中考·6)下圖是創作于1940年的套色木刻版畫《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它意在( ?。?br/>A.振奮抗戰士氣 B.促成國共合作 C.發起淞滬會戰 D.謀劃和平建國44.(2023·四川宜賓中考·8)下表是宜賓檔案館部分“抗戰記憶”珍貴史料,體現了當時宜賓( )江安·國立劇專 演出宣傳救亡圖存的戲劇,票價收入全部捐給前線中元造紙廠 保存民族工業血脈,為持久抗戰提供物資和軍需保障菜壩·軍用機場 人民踴躍捐資、自帶干糧參加搶建李莊·紅色記憶 積極主動接納內遷的同濟大學等文化科研機構A.成為抗日戰爭主戰場 B.積極參與全民族的抗戰C.建立起完整教育體系 D.文藝工作者抗戰主體45.(2023·四川德陽中考·6)1937年9月26日,當時擔任八路軍旅長的陳賡在他的日記中寫道,“這是紅軍參戰的第一次勝利,也是中日開戰以來最大的第一次勝利。這一勝利雖然是局部的,但在政治上的意義是無窮的”。陳賡講到的這一次“勝利”是指( ?。?br/>A.平型關大捷 B.淞滬會戰 C.臺兒莊戰役 D.百團大戰46.(2023·廣西中考·9)在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候,一面旗幟召喚著海內外的華夏兒女,同仇敵愾,筑起了中華民族抗擊日本侵略者的鋼鐵長城。這面旗幟是( ?。?br/>A.“實業救國”道路 B.“工農武裝割據”思想C.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D.和平建國方針47.(2023·山西中考·7)同學們運用史論結合,論從史出的方法收集到如下論據。據此推斷他們要論述的觀點是( ?。?br/>◆楊靖宇領導東北抗日游擊隊抗擊日寇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毛澤東發表《論持久戰》 ◆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 ◆抗日根據地軍民創造地道戰等游擊戰法 ◆抗日根據地實行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中共七大召開A.國共合作是抗日戰爭勝利的根本保證B.民族覺醒是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因素C.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D.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東方主戰場48.(2023·黑龍江牡丹江中考·14)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爆發。該事變標志著( )A.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 B.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揭開了序幕C.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D.中國全民族抗戰開始49.(2023·四川巴中中考·6)中國人民歷經了十四年艱苦卓絕的抗戰,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貢獻。揭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序幕的是( ?。?br/>A.九一八事變 B.一·二八事變 C.西安事變 D.七七事變50.(2023·內蒙古通遼中考·10)1938年,在武漢各種抗日組織、抗日團體紛紛建立,抗日救亡報刊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抗日宣傳、募捐、勞軍等一系列救亡活動空前高漲,“保衛大武漢”成了全體中國人響亮的口號。據此可知,抗日戰爭( ?。?br/>A.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B.進入了戰略反攻階段C.激發了民眾的愛國熱情 D.正面戰場取得重大戰果51.(2023·重慶(B卷)中考·8)下面是抗戰時期重慶的商號、百貨業、工廠數量(家)變化示意圖,其變化的主要原因是重慶?( )A.水陸交通便利 B.注重發揮經濟傳統優勢C.對外貿易發達 D.成為國民政府的移駐地52.(2023·甘肅蘭州中考·16)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鼎銘文中有言:“兄弟同心,共御外辱。捐軀灑血,浩氣千云。盡掃狼煙,重振乾坤?!迸c文中“共御外辱”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br/>A.北伐戰爭 B.抗日戰爭 C.解放戰爭 D.抗美援朝53.(2023·黑龍江龍東中考·8)抗日戰爭時期,敵后戰場的戰略總后方與指揮中樞是( ?。?br/>A.南昌 B.廣州 C.井岡山 D.延安54.(2023·河南中考·12)據統計,僅1938年5—8月,經八路軍西安辦事處赴延安的知識青年就達2288人,到1938年底,赴延安的知識分子達10萬多人?!暗窖影踩ァ背蔀橐淮笈兄厩嗄旰椭R分子的共同選擇。這是因為( )A.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扭轉了時局 B.中國共產黨成為抗戰勝利的希望C.百團大戰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 D.中共七大為抗戰勝利準備了條件55.(2023·天津中考·14)全民族抗戰爆發后,中國軍隊主動對日作戰取得的第一個重大勝利是( )A.平型關大捷 B.臺兒莊戰役 C.武漢會戰 D.百團大戰56.(2023·山東棗莊中考·10)法西斯國家發動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經歷了從局部戰爭逐漸發展到全球戰爭的過程。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協同作戰,取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下列史事按照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②珍珠港事件③九一八事變 ④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③①④② D.①③②④57.(2023·山東臨沂中考·11)臺兒莊會戰既使英雄的臺兒莊名揚世界,被譽為中華民族揚威不屈之地;也使美麗的臺兒莊城變成一片焦土,留下的53處戰地遺址成為歷史的見證。這次“會戰”( ?。?br/>A.是抗日戰爭開始后中國軍隊取得的第一個勝利B.是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一次勝仗C.使日本企圖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略徹底破滅D.是中國軍隊對侵華日軍發動的一場大規模進攻58.(2023·湖南懷化中考·7)1940年,為粉碎日軍的囚籠政策,八路軍對日軍發起了一場大規模的進攻(見下圖),這一戰役振奮了全國軍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該戰役是( ?。?br/>A.淞滬會戰 B.百團大戰 C.徐州會戰 D.平型關大捷59.(2023·四川廣安中考·6)毛澤東《論聯合政府》:抗日戰爭的經驗,給了我們和中國人民這樣一種信心:沒有中國共產黨的努力,沒有中國共產黨人做中流砥柱,中國的獨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谷諔馉幦〉脛倮臎Q定性因素是( )A.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B.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相互配合、協同作戰C.中國抗戰得到全世界人民的深切同情和熱情支持D.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60.(2023·江蘇連云港中考·13)圖2為1938年5月某報刊上發表的一幅漫畫,該漫畫表明( ?。?br/>圖2A.東北抗日聯軍開展游擊戰爭 B.八路軍在平型關伏擊日軍C.中國軍隊同仇敵愾消滅日寇 D.第三次長沙會戰獲得勝利二、非選擇題61.(2025·貴州中考·18)歷慎思同學組織歷史興趣小組開展了以下探究活動。請你參與,共同完成。(10分)篇章一 革命圣地?燈塔指引(1)觀察如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判斷下列表述是否正確。(請在正確項的括號內打“√”,錯誤項的括號內打“×”)敵后抗日根據地形勢圖(1937—1940年)陜甘寧邊區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敵后戰場的戰略總后方和指揮中樞 ___________陜甘寧邊區東邊的黃河天塹是阻止日軍渡河西犯的屏障 ___________華北地理位置舉足輕重,為兵家必爭之地 ___________篇章二 眾志成城·同仇敵愾抗日戰爭爆發后,以黃河為主題的歌曲大量出現,“黃河”成為一種符號,是國家和民族的象征。《黃河大合唱》創作于1939年,是一部大型合唱聲樂套曲,由光未然作詞、冼星海作曲,全曲共分為序曲和八個樂章,《保衛黃河》是其中傳唱最廣的樂章。《保衛黃河》歌詞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 河西山岡萬丈高,河東河北高粱熟了。 萬山叢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紗帳里游擊健兒逞英豪! 端起了土槍洋槍,揮動著大刀長矛, 保衛家鄉!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 (再循環2遍)(2)根據篇章二,仿照示例,從《保衛黃河》歌詞中任選一節并提取其中的歷史信息。(示例除外)示例:歌詞 歷史信息風在吼!馬在叫! 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 歌詞體現了中華民族危機的加劇,華夏兒女在民族危亡之時痛與怒的吶喊。篇章三 民族脊梁·中流砥柱抗日戰爭是近百年來中國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是民族解放戰爭獲取完全勝利的首要條件。——《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3)根據篇章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兩個史實并分別說明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的中流砥柱作用。62.(2025·四川達州中考·16)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前事不忘,后事之師。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材料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大事年表(部分)時間 事件1931年9月 九一八事變1935年8月 中國共產黨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主張1937年7月 七七事變1937年9月 國民黨中央通訊社公開發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1937年9月 平型關大捷1938年5月 毛澤東發表《論持久戰》1939年9月 德國突襲波蘭,英國、法國被迫宣戰1940年8月 八路軍打響百團大戰1941年6月 德國入侵蘇聯,蘇聯衛國戰爭開始1942年1月 26個國家的代表簽署《聯合國家宣言》1942年2月 中國遠征軍入場作戰1945年5月 德國戰敗1945年8月 日本天皇被迫宣布無條件投降1945年9月 日本政府正式簽署投降書——摘編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材料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標識(1)近代日本曾三次大規模侵略中國。甲午中日戰爭期間,在黃海海面勇擊日寇,壯烈殉國的民族英雄有哪些?(請舉一例)日本參與的第二次侵華戰爭,使中國的社會性質發生了什么變化?日本發動的哪一事件挑起了第三次侵華戰爭?(2)根據材料一中的表格,分別找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以及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標志性事件。(3)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認識。(4)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取得完全勝利的決定性因素。并簡要說明中國戰場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歷史地位。63.(2025·四川成都中考·17)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如圖所示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分布圖(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舉出一處新石器時代黃河流域的文化遺存,并指出這一時期黃河流域文化遺存分布的特點。材料二如表所示1937年 國共兩黨代表在黃河邊同祭黃帝,毛澤東親撰《祭黃帝陵文》。文中寫道:“民族陣線,救國良方,四萬萬眾,堅決抵抗。”1938年 《民族詩壇》發表詩歌《黃河》。詩中寫道:“黃河!你這中華民族的母親,現在你再也不能安睡,東方吹動了號角,殺聲震變了天地?!?br/>1939年 詩人光未然在《黃河頌》中寫道:“?。↑S河!……我們民族的偉大精神,將要在你的哺育下發揚滋長!”《黃河大合唱》在延安首演,“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的歌聲激起熱烈反響,迅速傳唱到各根據地和抗日前線。——據楊素云《黃河檔案中的“母親河”意象與“民族象征”意蘊》等整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國共兩黨代表在黃河邊同祭黃帝”的歷史背景,并概括這一時期“黃河”所承載的民族精神。材料三黃河文化是人民群眾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在“物”的層面,包括承載黃河文化的歷史文物、考古遺址、古建筑群等;在“精神”層面,包括黃河歷史凝練的民族精神、價值理念、生活習俗、手工技藝、戲曲文藝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摘自袁紅英《弘揚黃河文化,鑄牢中華民族的根和魂》(3)綜合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請你為傳承和弘揚黃河文化提出兩條合理化建議。64.(2024·江蘇徐州中考·15)奮斗歷程請完成:(1)任務一:確定主題。據時間軸為板報確定一個主題,并寫出“”標記的時間所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和地點。(2分)(2)任務二:選配插圖。根據指示,從以下兩幅地圖中選擇一幅作為插圖,并簡述該地圖所示事件的個過程。(4分)(3)任務三:撰寫解說詞。選取板報中兩個史實,說明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發揮的中流砥柱作用。(4分)65.(2024·山東聊城中考·28)在棗宜會戰中,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__________上將壯烈殉國;在反“掃蕩”作戰中,八路軍副參謀長__________將軍血灑疆場。66.(2024·四川自貢中考·19)某歷史興趣小組以“四史”教育為主題,設計了以下學習任務,請你參與。(16分)任務一【梳理歷程——建構時空觀念】材料一1919年的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1921年以來,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救亡圖存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艱辛探索。——摘編自《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等近代中國革命和建設年代(1)請填寫年代尺上①②處內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概括近現代中國人民的歷史任務。任務二【辨析史料——形成歷史解釋】材料二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人沿著一條獨特的道路,引導中國革命走向復興并逐步贏得勝利。——摘自《中國共產黨簡史》北伐戰爭“鐵軍”盾牌 ① 《會師井岡》(中國畫) ② 《發動百團精兵大戰》號外 ③ 開國紀念郵票 ④(2)根據史料類型,將上述圖片材料進行分類。(填序號)一手史料(指在歷史事件發生時的直接記錄、遺物、遺跡等)二手史料(指后人運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詮釋)(3)任選一幅圖片并解讀信息,指出其在近代中國革命中的作用。任務三【史論結合——闡釋歷史觀點】材料三1953—1976年,中國共產黨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具有開創性、奠基性意義。——摘編自《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等知識圖譜(1953——1976)(4)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分析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談談你對這一時期探索“具有開創性、奠基性意義”的理解。(史論結合,言之成理)67.(2024·江蘇常州中考·16)某校開展“傳承民族氣節,崇尚英雄氣概”為主題的抗日戰爭圖片展。請你參與活動并根據要求完成任務。(1)任務一:英烈介紹篇。圖一至圖三的歷史人物是十四年抗戰中的英雄楷模,請你分別介紹他們的英雄事跡(注:每個人物事跡不超過30字)。(2)任務二:讀圖學史篇。爭取抗戰勝利的過程中,中國人民在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都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請你分別為圖四、圖五的兩幅地圖命名。(3)任務三:學史感悟篇??谷諔馉幨墙詠碇袊嗣穹纯雇鈹橙肭值谝淮稳〉猛耆珓倮拿褡褰夥哦窢?。請根據以上圖片并結合所學分析抗戰勝利的最主要原因。68.(2024·廣東中考·32)一脈相承的桑梓情懷與報國理想,讓無數學子把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1937年,出現了中國近代留學史上規模最大、情景最為壯觀的一次回國潮。當時正值戰火紛飛,交通阻隔,留學生們不惜犧牲個人學業,輾轉千山萬水,想方設法回到祖國。為籌措旅費,有的多方借貸,甚至變賣衣服和留學用具。他們不計較個人得失,奔赴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摘編自王奇生《留學與救國》材料二如表為20世紀70—80年代初中國公派留學生統計概況(部分)。1972年底至1978年底 1978年9月底至1981年底所學領域 人數 比例 所學領域 人數 比例語言學科 1451人 93.7% 語言學科 1150人 15.4%自然科學 97人 6.3% 自然科學 6039人 81.0% 其他 267人 3.6%——摘編自章開沅、余子俠《中國人留學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937年中國留學生回國潮發生的歷史背景,以及其體現的時代精神。(2)根據材料二,概括20世紀70—80年代初中國公派留學生情況的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產生變化的原因。69.(2023·山東青島中考·44)我們黨領導的革命、建設、改革偉大實踐,是一個持續奮斗的歷史過程,是一項救國、興國、強國,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完整事業。閱讀下列材料,完成相關問題。(10分)【挽民族危機,擔救國使命】材料一在這場民族解放戰爭中,中國共產黨同日本侵略者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領導的人民抗日武裝對敵作戰12.5萬次,消滅日軍52.7萬人,繳獲各種槍支69.4萬余支,各種炮1800余門。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是民族解放戰爭獲得完全勝利的首要條件。廣大共產黨員在戰爭中表現出的在一切艱難困苦面前無所畏懼的英雄主義精神,為人民利益貢獻出一切的自我犧牲精神,有力地提高了全民族抗戰的覺悟程度和組織程度,為民族精神的振奮和民族素質的提高注入了新的活力。——摘編自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著《中國共產黨歷史》【促國家發展,履興國責任】材料二來自人民群眾的聲音1952年的《姚灣鄉頒發土地證的工作報告》記載:“十里鋪農民領證時主動向毛主席像鞠躬,貧農方桂文說:‘大紅契到手,土地到家,真翻了身!’?!?1956年1月30日,李墨林以農民代表的身份列席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屆第二次全體會議,并代表全國實現農業合作化的農民,向毛主席報喜,把印有金色雙喜字的報喜信,雙手奉獻上去說:“我們代表全國五億農民向您報喜。”(1)材料一反映了中國共產黨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哪些貢獻?(2)材料二中“來自人民群眾的聲音”反映了黨和國家對農村先后采取了什么措施?(3)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櫛風沐雨,肩負使命,不斷追求強國夢。請你結合所學歷史知識,以“走改革之路,建強國大業”為主題,寫一篇不少于200字的歷史小論文。要求:題目自擬,觀點明確,重點突出,史論結合,條理清晰,富有文采。70.(2023·湖北仙桃、潛江、天門、江漢中考·14)以大歷史觀觀之,人類每一次偉大覺醒都伴隨人類社會偉大革命,人類社會每一次偉大革命都會推動人類社會實現偉大進步。近現代中華民族意識覺醒就匯聚成為中華民族的力量之源,接續推動著中國社會的不斷進步。(9分)【民族意識朦朧覺醒】材料一鴉片戰爭的慘敗,驚醒了林則徐、魏源等愛國知識分子,他們首先“睜眼看世界”,探索新知,尋求變革,拉開了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帷幕,越來越多的人漸漸從“天朝上國”的夢幻中醒來……——摘自王亮《近代“民族覺醒”視域下的“家國情懷”》(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指出,魏源的思想主張是什么?受魏源思想的影響,此后出現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洋務思想,一批先進的中國人開展了向西方學習的洋務運動。洋務運動在我國歷史上地位是怎樣的?【民族意識初步覺醒】材料二A組 在上海,梁啟超任《時務報》主編;在天津,嚴復等主持《國聞報》,影響較大。B組 1905年孫中山、黃興等人在日本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創辦《民報》。C組 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后改名為《新青年》,李大釗、魯迅、胡適等人成為主要撰稿人。——摘編自統編版《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2)請從材料二的A.B.C組材料中任選一組,結合所學分析,促使他們“思想覺醒”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并簡述其所開展的活動在思想層面對中國社會產生的影響。【民族意識覺醒升華】材料三五四運動前后,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從實際教訓中認識到帝國主義列強聯合壓迫中國人民的實質,這是社會主義思想在中國進一步傳播的直接原因……研究和宣傳社會主義,逐漸成為進步思想界的主流,許多原來有著不同經歷的先進知識分子,經過深思熟慮和反復思考,通過不同的途徑,走上馬克思主義的道路。——摘自《中國共產黨簡史》(3)根據材料三分析,在這個時期出現的“民族意識覺醒升華”指的是什么?【民族意識空前覺醒】材料四抗日戰爭的勝利,在中國近代歷史上所占的地位實在太重要了。以往,中國對外國資本帝國主義侵略者的歷次反抗戰爭,沒有一次不是以中國的失敗而告終,使多少愛國志士為此抱恨終天。這次抗戰卻完全不同了。它是一百多年來中國人反對外來侵略者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從而成為中華民族從衰敗走向復興的重要樞紐。由于中國抗日戰爭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的巨大貢獻,受到了國際社會的肯定和尊重,中國的國際地位有了很大提高。——摘自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4)根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簡要說明抗日戰爭的勝利對中華民族復興的重大意義。【民族意識偉大覺醒】材料五從遭受民族恥辱的那一天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與探索現代化道路內在地聯系在一起,中華民族的現代覺醒歸根到底是實現現代化。黨的二十大在建黨百年再出發之際,以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任務為底蘊,提出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使命任務,發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號召,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又一次偉大覺醒。——摘自齊衛平《中國式現代化創舉體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覺醒》(5)根據材料五指出,中華民族的“又一次偉大覺醒”指的是什么?71.(2023·江蘇宿遷中考·21)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民主革命,是矗立于世界革命史上的一座不朽的豐碑。閱讀材料,回答問題。(8分)材料一在建黨的思想理論準備中,《共產黨宣言》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920年2月,陳望道為翻譯《共產黨宣言》,秘密回到浙江義烏自己家中。他在潛心翻譯時,把粽子蘸著墨汁吃掉卻渾然不覺,還說:“夠甜,夠甜的了!”“真理的味道非常甜”。——《中國共產黨簡史》材料二1927年9月19日,秋收起義受挫后,起義部隊先后退至文家市。當晚,前委召開會議,討論部隊的進軍方向。毛澤東分析了敵強我弱的客觀形勢,指出目前攻占中心城市在事實上已不可能。經過討論,否定了師長余灑度“取瀏陽直攻長沙”的主張,決定部隊沿羅霄山脈南下,到蓮花、寧岡一帶敵人統治力量比較薄弱的地區去,進行土地革命,開展游擊戰爭。——陳旭麓《五四后的三十年》材料三西安事變消息傳出后,國內輿論多認為,一旦訴諸武力,中國可能陷于紛爭割據的局面,給日本以可乘之機。12月13日,中共中央召開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討論如何處置西安事變問題……,17日,周恩來等作為中共代表乘機抵達西安,與張、楊等人緊急磋商,并表示只要蔣介石改變內戰政策,決心抗日,中共就愿與他合作。——《中國近代史》(1)材料一中“真理”指的是哪一學說?(1分)(2)概括材料二中起義部隊進軍方向由長沙轉至“蓮花、寧岡一帶”的原因。(2分)并據此指出毛澤東開辟了哪一革命新道路?(1分)(3)材料三中中共對解決西安事變采取了怎樣的主張?(1分)(4)結合以上問題,請歸納中國共產黨在近代中國艱難嚴酷的環境中,能夠從弱小并領導革命取得勝利的關鍵所在。(3分)72.(2023·江蘇泰州中考·27)某班歷史探究小組繪制了一份“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世界與中國”時間軸。(9分)材料世界史發展進程 中國抗戰進程部分大事記1929年經濟大危機爆發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 1933年歐洲戰爭策源地形成 1936年亞洲戰爭策源地形成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 1939年9月德國突襲波蘭 1942年1月《聯合國家宣言》簽署 1944年6月盟軍在諾曼底登陸 1945年2月雅爾塔會議 1945年5月德國戰敗 1945年8月,美國投放原子彈; 蘇聯對日宣戰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 1935年8月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主張 1937年9月第二次國共合作 1937年9月平型關大捷 1938年3月臺兒莊戰役 1938年5—6月毛澤東發表《論持久戰》 1940年下半年百團大戰 1942年2月中國遠征軍進入緬甸作戰 1945年4—6月中共七大(1)從中國抗戰進程指出,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的作用,并舉一例進行實證。(3分)(2)從世界史發展進程看,經濟大危機是怎樣引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性質。(3分)(3)選擇材料中相互關聯的事件,圍繞“合作”擬定一個觀點,加以闡述。(3分)(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73.(2023·山東聊城中考·26)(1)__________年,衛溫率軍隊到達夷洲;__________年,鄭成功收復臺灣。(2)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__________主持變法;1069年,宋神宗任用__________主持變法。(3)《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中國同盟會的機關報;《____________________》和北京大學是新文化運動最為重要的陣地。(4)1945年,中國共產黨第__________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2012年,中國共產黨第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5)第一次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水平,人類進入“__________時代”;隨著互聯網在全球的迅速普及,人類社會開始進入“__________時代”。74.(2023·山東濰坊中考·27)青年理想遠大、信念堅定,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無堅不摧的前進動力。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8分)材料一五四運動中部分愛國青年的主要活動姓名 年齡 城市 主要活動鄧中夏 25 北京 任北京學生聯合會總務千事,參與火燒趙家樓等行動。王盡美 21 濟南 帶領山東學生聯合會積極響應北京學生愛國運動,組織勵新學會,主編《勵新》刊物。毛澤東 26 長沙 改組湖南學生聯合會,創辦《湘江評論》,發表《民眾的大聯合》等文章。周恩來 21 天津 創辦《天津學生聯合公報》,成立覺悟社等。——摘編自《中國共產黨黨史》(1)據材料一,概括五四運動中愛國青年的主要表現。(6分)材料二詩人何其芳描述:“延安的城門成天開著,成天有從各個方向走過來的青年,背著行李,燃燒著希望,走進這城門。”延安成為當時中國最革命、最進步的地方,它猶如一座燈塔,指引著千千萬萬追求進步的愛國青年前來尋找光明。——摘編自《為什么數萬青年奔赴延安》(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愛國青年奔赴延安的原因。(6分)材料三1956年,胡耀邦在總結全國青年工作時說:“去冬今春,全國就有7000萬農村青年參加了積肥運動,積肥8000多億斤。在同一時期,全國還有十幾萬名男女青年到邊疆去參加建設工作。在工廠礦山企業和交通運輸部門有了9500個青年先進班組,在基本建設里有了7500個青年突擊隊,他們常常超過一般任務定額,有的甚至達到五六倍。”——摘編自《百年黨史大事記》(3)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對當時“青年工作”的認識。(6分)75.(2023·遼寧錦州中考·18)一百多年以來,中國共產黨創造了讓中國人民引以為豪的輝煌歷史。閱讀圖示?;卮饐栴}。(1)圖示中“開天辟地、煥然一新”指的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哪次重要會議?這次會議的開幕地點在哪里?(2)圖示中“英勇抗日”階段,1940年八路軍發動了哪場大規模戰役?這場戰役的指揮者是誰?(3)圖示中1945年召開的哪次會議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指明方向”?在這次會議上確立的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是什么?(4)圖示中“偉大轉折”指的是中國共產競歷史上哪次重要會議?后來,我國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而實施的制度是什么?(5)2017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召開,在這次大會上確立的中國共產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是什么?(6)通過以上的學習,談一談中國共產黨和新中國的關系。76.(2023·四川樂山中考·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從中國共產黨建立的開天辟地,到新中國成立的改天換地,到改革開放的翻天覆地,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走過千山萬水,創造了足以讓中國人民引以為豪的輝煌歷史。中國共產黨歷史上重要事件示意圖(部分)(1)寫出材料中“千山萬水”的起點。(2)選擇材料中相互關聯的事件,結合所學自定一個觀點,并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晰)77.(2023·山東東營中考·2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一中的報刊主要宣傳的觀點及作用。材料二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后的吼聲。起來!起來!起來!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河西山岡萬丈高,河東河北高粱熟了。萬山叢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紗帳里,游擊健兒遙英豪!端起了土槍洋槍,揮動著大刀長矛,保衛家鄉!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兩首歌曲創作的時期及體現的時代主題。材料三 (3)根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兩部影視作品都取材于哪一重大歷史事件?這一事件有何歷史意義。78.(2023·黑龍江哈爾濱中考·24)中國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爭史。經過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的不懈奮斗,最終由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少先隊員和共青團員代表向黨發出“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錚錚誓言。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探究一 民族傷痛下面表格是某同學制作的《近代列強侵華戰爭情況簡表(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初)》,請你將它補充完整。戰爭名稱 時間 簽訂條約 隨著列強侵略的加劇,中國逐步淪為③社會。① 1840—1842年 《南京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6—1860年 《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甲午中日戰爭 1894—1895年 ②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900年 《辛丑條約》(1)表格中①②③三處應填寫的內容分別是什么?探究二 不懈探索(2)根據思維導圖,歸納中國早期近代化探索的特點。探究三 英勇抗爭(3)1940年下半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在敵后戰場發動了哪次大規模戰役?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取得完全勝利的決定性因素是什么?探究四 偉大復興(4)時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脈相承。結合上述內容,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你認為怎樣才能實現“強國有我”的誓言?79.(2023·黑龍江齊齊哈爾中考·28)材料一 自九一八事變以來,中國便獨自抵抗日本法西斯的侵略,直到太平洋戰爭爆發。中國的抗日戰爭與美英在太平洋對日作戰密切地聯系起來,中國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所抗擊的日軍兵力,遠遠超過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投入的兵力總和。 (9分)——《中外歷史綱要》材料二1942年1月,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的代表在華盛頓……簽字國保證使用自己的全部軍事和經濟資源,對德、日、意及其仆從國作戰,相互合作,決不單獨同敵人停戰議和。以后又有21個國家在宣言上簽字。——《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材料三兩次世界大戰和冷戰是影響20世紀國際格局演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因素。這些事件無不集中反映了大國和大國集團之間的力量對比變化。這一歷史時段的國際格局經歷了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摘編自徐藍《20世紀國際格局的演變——一種宏觀論述》(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寫出九一八事變標志著什么?全民族抗戰爆發后中國軍隊主動對日作戰取得的第一個重大勝利是什么?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仗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宣言”指的是哪部文件?(1分)該文件的簽署標志著什么?(1分)為共同抗擊法西斯,美、英盟軍開辟歐洲第二戰場的軍事行動是什么?(1分)(3)依據材料三指出“影響20世紀國際格局演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因素”有哪些?(2分)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世界政治格局是什么?(1分)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發展趨勢如何?(1分)(4)世界人民共同維護的時代主題是什么?(1分)(5)綜上所述,請你談一談對戰爭或國際形勢的認識。(1分)80.(2023·四川南充中考·23)20世紀爆發的兩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了極大的災難,也給人類帶來更多的啟示。根據所學知識,探究下列問題。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一位德國大臣說:“皇上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國的霸權,以有利于德國?!币晃挥饨淮蟪颊f:“真正決定我國外交政策的,是海上霸權的問題?!?br/>(1)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談談你對第一次世界大戰性質的認識。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建立的國際新秩序是什么?材料二羅斯福高度贊揚蘇聯軍隊在反法西斯戰爭中作出的巨大貢獻,把發生在蘇聯的一次勝利稱為二戰的轉折點。斯大林也曾盛贊美英兩國一起完成的一次計劃周密、規模宏大的登陸戰役。(2)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揭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序幕事件是什么?材料中的“轉折點”“登陸戰役”分別指什么?材料三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 八路軍在平型關伏擊日軍 彭德懷在前線 周恩來為“皖南事變”題詞(3)以上圖片見證了中國抗日戰爭的歷程,結合所學知識確定一個觀點,并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論述清楚)【答案與解析】一、選擇題1.【答案】B【解析】材料描述蘇南地區新四軍開展游擊戰后,日軍在交通線密集筑碉堡并增兵,體現了敵后游擊戰對日軍的有效牽制,迫使日軍加強防御,這反映了敵后戰場的作用,故選B項;第三次長沙會戰是國民黨軍隊在湖南的正面戰場戰役,與材料中蘇南敵后游擊戰無關聯,排除A項;日軍在東北的殖民統治涉及偽滿洲國,但材料聚焦華東蘇南的軍事變化,與新四軍活動直接相關,排除C項;一二·九運動是1935年北平學生抗日救亡事件,屬于民眾運動,而材料反映軍事層面的日軍應對,時間內容均不符,排除D項。2.【答案】C【解析】據材料可知,1937年9月,三校遷至湖南長沙,結合所學可知,是在七七事變爆發后,北京,天津淪陷,北京、天津的高校被迫內遷。1938年,三校遷至云南,結合所學可知,1938年,隨著中北部國土的進一步淪陷,高校遷至西部地區,因此,不斷遷移的原因是日軍侵略步步緊逼,故選C項;北伐戰爭是推翻北洋軍閥統治,勝利是在1928年,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項;南京政府名義上統一全國的時間是在1928年,時間不符,與高校遷移無關,排除B項;第三次長沙會戰的勝利時間是1941年,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3.【答案】B【解析】陜甘寧邊區1938—1942年的工業建設措施,如自給、半自給和統一計劃,是針對日軍封鎖和國民黨圍困造成的經濟困難,有效保障物資供應,緩解邊區困境,故選B項;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發生于1936年,早于1938年,時間不吻合,排除A項;這些措施是中共邊區內部經濟調整,未強化國共合作,且1940年代摩擦頻發,排除C項;雖提升邊區士氣,但聚焦經濟自救,非全國性影響,排除D項。4.【答案】B【解析】“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出自《保衛黃河》,創作于1939年抗日戰爭時期,它激昂澎湃,唱出了中華兒女激昂的抗日斗志,生動體現中國人抗擊日本侵略者的英勇,故選B項;“打倒列強,除軍閥”是國民大革命時期北伐戰爭的口號,主要目標是推翻北洋軍閥統治,不是抗戰時期,排除A項;“我們唱著東方紅,當家做主站起來”描述的是新中國成立人民當家作主,并非抗日戰爭,排除C項;“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描述的是抗美援朝,與抗日戰爭無關,排除D項。5.【答案】D【解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的標志是1937年9月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隨后蔣介石發表談話承認共產黨合法地位,這標志著國共兩黨合作抗日局面形成,故選D項;九一八事變1931年發生,是日本侵華戰爭的起點,但此時統一戰線尚未建立,排除A項;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在1936年12月,促成了蔣介石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為國共合作奠定基礎,但并非正式建立標志,排除B項;七七事變標志著全民族抗戰開始,但不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標志,排除C項。6.【答案】C【解析】1938年正值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時期,題干中的報告文學《臺兒莊戰場散記》《第七連》描述臺兒莊戰役等抗日戰場實況,詩歌《我的家在黑龍江》《給戰斗者》抒發保衛家園的戰斗激情,歌曲《游擊隊之歌》《歌八百壯士》歌頌游擊戰和抗日英雄,電影《華北是我們的》《風雪太行山》反映敵后抗日斗爭,所有作品均聚焦民族存亡危機和全民抗日救亡主題,故選C項;時局艱難雖符合1938年背景,但變法圖強如1898年戊戌變法旨在改革內政,與材料抗日主題無關,排除A項;內憂外患可指當時局勢,但民主共和強調1912年辛亥革命建立的共和政體,1938年焦點是抗日而非民主制度運動,排除B項;開天辟地是指中共成立,當家作主是新中國成立后的事情,時間均不對應,排除D項。7.【答案】B【解析】據材料“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標識”和所學可知,百團大戰發生于1940年,是抗日戰爭中由八路軍發動的一場大規模對日作戰行動,旨在破壞日軍的交通線和據點,是抗日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該戰役直接體現了中國人民抗擊日本侵略者的英勇斗爭,符合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主題,故選B項;汀泗橋戰役是北伐戰爭中的著名戰役,屬于國共第一次合作反對北洋軍閥的戰爭,并非抗日戰爭戰役,排除A項;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的戰略決戰,和抗日戰爭無關,排除C項;上甘嶺戰役是抗美援朝戰爭中的著名戰役,發生在新中國成立后,與抗日戰爭沒有關聯,排除D項。8.【答案】C【解析】毛澤東在1938年指出抗日戰爭的政治目的包括驅逐日本帝國主義(民族獨立)和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國(社會革命),這體現了抗日戰爭既是民族解放戰爭又是民主革命的雙重歷史任務,故選C項;抗日戰爭雖獲國際援助如蘇聯支援,但毛澤東講話強調內部目標而非外部援助,排除A項;國共合作是抗戰基礎,但材料突出全民族參與而非兩黨合作,排除B項;抗日戰爭影響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但材料焦點是國內政治目的,排除D項。9.【答案】D【解析】周恩來1924年26歲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蕭華1934年18歲率師長征、1940年知識青年赴延安,均展現青年投身革命、追求理想的獻身精神,故選D項;北伐戰爭勝利發生于1926—1928年,1924年事件為其準備但1934和1940年事件無直接關聯,排除A項;根據地建設如火如荼在土地革命時期如井岡山,但1934年長征是撤離根據地、1940年延安雖為中心,但1924年不涉及,排除B項;遵義會議1935年召開影響長征路線,但1934年事件在其前,且與1940年無關,排除C項。10.【答案】B【解析】周恩來在西安事變發生后,與張學良長談使其同意釋放蔣介石,隨后楊虎城表示贊同并支持放蔣,這直接促成了事變的和平解決,故選B項;張、楊發動兵諫扣押蔣介石發生在12月12日,而周恩來努力是在17—18日調解放蔣,并非促使事變發生,排除A項;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于1937年9月國共合作宣言發表,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是促成因素而非標志事件,排除C項;蔣介石在事變后同意聯共抗日,但未放棄反共立場,如1946年國共內戰爆發,排除D項。11.【答案】D【解析】左權是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的高級將領,其奮戰事跡與“品讀抗戰書信,銘記歷史使命”主題契合,他寫給妻子的信等體現出對國家的忠誠和抗戰決心,符合活動展示要求,故選D項;黃繼光是抗美援朝時期用胸膛堵住敵人槍眼的英雄,不在抗日戰爭時期,排除A項;雷鋒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解放軍戰士,與抗戰無關,排除B項;邱少云是抗美援朝戰爭中為了不暴露部隊任務烈火燒身的戰士,并非抗戰人物,排除C項。12.【答案】C【解析】1939年抗日戰爭時期,陜西民歌描述“大腳參加自衛軍”指民兵抗日,“小腳參加慰勞隊”支持前線,“生產勞動是第一”強調生產重要性,反映了中共在陜甘寧邊區推行大生產運動,將抗日斗爭與生產建設相結合的政策,故選C項;民歌雖涉及宣傳,但材料核心是群眾活動內容,非宣傳方式本身,僅一首民歌看不出宣傳方式多樣,排除A項;農業生產合作社是1950年代農業合作化產物,1939年尚未出現,與時間不符,排除B項;材料僅體現根據地內部生產支前,未提敵后戰場與正面戰場配合,排除D項。13.【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1938年刊登的漫畫《救國捐》”“描繪了兒童將錢幣投入到‘救國捐’箱子中”并結合所學可知,1938年正處于中國抗戰時期,漫畫中的兒童捐錢去救國,體現了全國人民團結抗戰的民族精神,故選C項;工農革命運動的蓬勃發展主要發生在1927年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至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前,與1938年時間不符合,排除A項;漫畫發表在1938年,重點在于喚起民眾的民族意識以團結抗戰,不是為了提倡勤儉節約的社會新風尚,排除B項;人民建設新中國出現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1938年主要任務是抗擊日本侵略者,爭取民族獨立,排除D項。14.【答案】D【解析】根據題目“1940年”、“八路軍”、“華北”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百團大戰。根據所學可知,1940年下半年,為了粉碎日軍對敵后抗日根據地的“掃蕩”和封鎖,八路軍總部在彭德懷指揮下,在華北廣闊的地域,對日軍發起一場大規模的進攻,史稱“百團大戰”,故選D項;淞滬會戰是1937年日本進攻上海挑起的戰爭,淞滬會戰打破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淞滬會戰是正面戰場的抗戰,與八路軍不符,排除A項;平型關大捷時間是1937年,與題目時間不符,排除B項;臺兒莊戰役也是正面戰場的作戰,與八路軍無關,排除C項。15.【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材料中的“20世紀30年代的西安”“兵諫”,結合所學可知,1936年,西安事變爆發,張學良、楊虎城發動“兵諫”蔣介石,最終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故選B項;1935年的一二·九運動,掀起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高潮,排除A項;1945年,為了揭露了國民黨假和平真內戰的陰謀,毛澤東毅然赴重慶參加重慶談判,排除C項;淞滬會戰歷時3個月,打破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排除D項。16.【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可知,臺兒莊戰役是抗戰以來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一場勝仗,振奮了中國軍民的精神,堅定了抗戰意志和信念,故選B項;平型關大捷是全民族抗戰爆發后,中國軍隊主動對日作戰取得的第一個重大勝利,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排除A項;淞滬會戰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排除C項;武漢會戰使日本企圖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略徹底破產,排除D項。17.【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信息“日本用于侵華總兵力在日本總兵中的占比”可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陸軍兵力的八成以上用在中國戰場上,中國抗日戰爭拖住了大部分日本陸軍,所以說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故選C項;題干強調的是中國戰場的地位,并非要說明抗戰勝利的原因,排除A項;中國共產黨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說法正確,但與題干主旨不符,排除B項;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抗戰最終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18.【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信息在“1928年和1939年使用”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39年為抗日戰爭時期,民族矛盾上升為了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申報》在1939年使用“民族”“中華民族”的次數較1928年成倍增長,正是因為抗日戰爭的時代背景,故選C項;二次革命發生于1913年,護國戰爭發生于1915年,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項;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集團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國共合作關系開始破裂,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B項;1949年人民解放戰爭取得勝利,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19.【答案】C【解析】據材料“抗日歌詞”“1938年”“震動了南部山東”可知,1938年發生在山東的且與抗日有關的戰役是臺兒莊大戰,臺兒莊戰役共殲敵1萬余人,是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仗,振奮了中國軍民的精神,堅定了抗戰意志和信念,與材料信息相符,故選C項;淞滬會戰發生于1937年的上海,與山東無關,排除A項;平型關大捷發生于1937年的山西,與山東無關,排除B項;百團大戰發生于1940—1941年,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項。20.【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趙登禹、張自忠是抗日戰爭期間犧牲的國民黨將領,楊靖宇、左權是抗日戰爭期間犧牲的共產黨將領,體現了國共兩黨合作抗日的主題,符合題意,故選C項;“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是中國同盟會的革命綱領,而題干四位英雄人物都犧牲于抗日戰爭時期,排除A項;“打倒列強,推翻軍閥”是國共第一次合作進行北伐戰爭的目標,而題干四位英雄人物都犧牲于抗日戰爭時期,排除B項;抗美援朝戰爭發生在建國后的1950—1953年,而題干四位英雄人物都犧牲于抗日戰爭時期,排除D項。21.【答案】C【解析】據材料“自己動手,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克服困難”“各抗日根據地的生產運動廣泛開展起來”可知,面對日軍對根據地的封鎖,毛澤東號召進行大生產運動,這有助于為根據地提供物資,對抗物資封鎖,從而堅持長期抗戰,這適應了抗日戰爭形勢的變化,故選C項;抗戰時期實行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并未解決根據地農民土地問題,排除A項;大生產運動主要強調經濟發展,與抗日民主政權的建立無關,排除B項;大生產運動強調農業生產等,與軍事方面關系不大,“粉碎了日寇瘋狂的軍事進攻”過于夸大其作用,排除D項。22.【答案】C【解析】根據歌詞“暴日兇蠻……違反公理,將我東北河山,任意霸占”并結合所學可知,歌詞反映的是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日本侵略者侵占我國東北三省,濫殺無辜,掠奪資源,實施殘酷的殖民統治,結合所學可知,歌詞“同胞快醒!一齊荷槍實彈”“同赴國難!決死一戰,若不收回錦繡河山,誓不生還”反映了面對日軍兇殘的燒殺搶掠,呼吁中國軍民團結起來,抵抗日軍侵略,驅逐日寇,故選C項;鼓勵北伐將士,消滅軍閥是指國民大革命時期的北伐戰爭,斗爭對象是北洋軍閥,不是日軍,排除A項;謳歌紅軍長征,會師陜甘指的是1934—1936年的長征,是中共中央和紅軍的戰略轉移,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1945年的重慶談判主張國共談判,和平建國,發生在抗日戰爭勝利后,不符合“暴日兇蠻”,排除D項。23.【答案】B【解析】據材料“1941年”“日本侵略者”“深陷中國大陸…難以自拔”,并結合所學,1941年為二戰時期,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貢獻,可知,漫畫印證了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故選B項;1937年9月,國民黨中央通訊社公開發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標志著以國共合作為主體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國共團結御侮、全民族抗戰的局面開始形成,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日軍深陷中國戰場,而不是強調敵后戰場和正面戰場互相配合,排除C項;1942年1月,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的代表在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24.【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動所謂“華北自治運動”,妄圖使華北五省脫離中國版圖。1935年時任南開大學校長的張伯苓在開學典禮上提出“愛國三問”,其時代背景是日本加緊侵略中國,故選C項;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是1915年,排除A項;北伐的勝利進軍是1926年,排除B項;解放戰爭勝利前夕是1949年,排除D項。25.【答案】C【解析】根據“漫畫《枕戈待旦——蓄志復國仇,豈分男女性》”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34年處于日本侵華時期,日本通過九一八事變侵占了中國東北,對華北虎視眈眈,故題干漫畫反映的是我們要團結抗日,不分男女,抵御外來侵略,故選C項;辛亥革命發生在1911年,排除A項;護國戰爭發生在1915年,排除B項;國共兩黨的內戰與材料“國仇”不符,排除D項。26.【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母親送兒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戰場,男女老少齊動員”“萬眾一心保障國家獨立,百折不撓爭取民族解放”“抗戰到底”可知,中國人民進行的抗戰行動,充分反映了中華兒女血戰到底的決心,故選C項;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材料中沒有涉及,排除A項;《聯合國家宣言》的簽署,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淞滬會戰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D項。27.【答案】B【解析】據材料“華中抗日根據地”“逐漸改變為佃七主三的‘倒三七分租’”并結合所學可知,抗日根據地地主需要減租,但農民也需要交租,這體現了當時實行團結地主的政策,結合所學可知,抗戰時期中共在根據地實行減租減息政策,這一政策有助于減輕農民負擔,但同時也給地主收租的權力,與材料信息相符,故選B項;打土豪,分田地,是將地主土地分配出去,地主是沒有收租的權力的,排除A項;解放戰爭時期,中共實行耕者有其田,但此時抗日根據地已經取消,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C項;包產到戶實行于1978年開始的改革開放時期,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28.【答案】B【解析】聯系所學知識可知,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從此,十年內戰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所以②正確,故選B項;九一八事變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七七事變是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始,臺兒莊戰役是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仗,所以①③④錯誤,排除ACD項。29.【答案】A【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日本占領東北后,又將侵略魔爪伸向華北,1933年下半年,日本策動所謂“華北自治運動”,妄圖使華北五省脫離中國版圖,國民黨政府對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協政策,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1935年12月9日,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北平數千名學生冒著嚴寒聚集在新華門前,向國民黨當局請愿,因此題干內容體現了一二·九運動的背景,故選A項; 一二·九運動的過程主要體現在北平數千名學生冒著嚴寒聚集在新華門前,向國民黨當局請愿,并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等口號,材料內容沒有體現該運動的過程,排除B項;面對一二·九學生運動,反動軍警用大刀、水龍、木棍鎮壓手無寸鐵的青年學生,材料內容沒有涉及該運動的結果,排除C項;一二·九學生運動打擊了國民政府對日妥協的政策,促進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的到來,材料內容沒有體現該運動的影響,排除D項。30.【答案】B【解析】據材料“捉蔣——驚天義舉;放蔣——大局為重”并結合所學可知,張學良、楊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扣押蔣介石,實行“兵諫”,并通電全國,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這就是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西安事變發生后,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聯蔣抗日,派周恩來到西安參加談判,與各方面進行協商,經過中國共產黨和各方面的努力,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等條件,因此“捉蔣”“放蔣”“送蔣”與西安事變相關,故選B項;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在東北地區發動的,并未出現“捉蔣”等情況,排除A項;七七事變發生在北京,標志著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始,與蔣介石關系不大,排除C項;皖南事變發生于1941年,是蔣介石反共事件,與“捉蔣”等無關,排除D項。31.【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為了粉碎日軍“囚籠政策”,1940年下半年,八路軍總部在彭德懷指揮下,組織了100多個團,在華北對日軍發動了一場大規模進攻,史稱“百團大戰”,有力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振奮了全國軍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故選B項;朱德元帥是百團大戰的主要設計者和發起者之一,而彭德懷是百團大戰具體的實施者和指揮者,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左權參與百團大戰,但他不是百團大戰的領導者,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劉伯承不是百團大戰的領導者,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32.【答案】D【解析】結合所學可知,“南京大屠殺”是日本軍國主義在侵華戰爭中犯下的殘暴罪行,檔案館中保存的相關照片資料就是直接史料,鐵證如山,故選D項;近代學者相關研究成果,是二手史料,不是最有說服力的,排除A項;“南京大屠殺”相關影視資料,帶有一定的藝術加工性,不能作為最有說服力的證據,排除B項;回憶錄具有歷史的真實性,但又具有文學性,因此,一位中國守軍的回憶錄不能作為最有說服力的證據,排除C項。33.【答案】C【解析】據所學可知,平型關大捷是全民族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取得的第一個勝利,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故選C項;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是九一八事變,不是七七事變,說法錯誤,排除A項;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始是七七事變,不是九一八事變,說法錯誤,排除B項;中國抗日戰爭取得最后勝利是日本政府正式簽署投降書,不是中共七大召開,說法錯誤,排除D項。34.【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解讀圖片可知,圖片反映的歷史事件是西安事變,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C項正確;中共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國民黨一大的召開標志著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建立,七七事變標志著中國全民族抗戰正式開始,均與圖片內容不符,排除A、B、D三項。35.【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材料“日軍出國作戰…….198.4萬人死于中國戰場”可知,二戰時期中國戰場牽制了大量的日本軍隊,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為世界性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重大貢獻,故選B項;材料中沒有涉及作戰策略的相關信息,且始終堅持積極進攻的作戰策略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根據題干材料“89萬余人死于太平洋戰爭”可知,中國戰場不是日軍對外侵略擴張的唯一戰場,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盟軍援助大量先進武器裝備的信息,排除D項。36.【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可知,1937年,爆發七七事變,全民族抗戰開始,從長城內外到大江南北,激昂的樂章響徹中華大地,匯成時代的最強音——抗日,排除D項;戊戌變法試圖變法圖強,排除A項;三民主義是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排除B項;北伐戰爭主張打倒列強,排除C項。37.【答案】A【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社會主義革命時期指的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1956年社會主義制度確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時期是從1956年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到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前,這兩個階段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人民進行的,所以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過程中,我國取得巨大成就的指導思想是毛澤東思想,故選A項;鄧小平理論是改革開放之后不斷形成與發展的,排除B項;“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2002年召開的中共十六大上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排除C項;科學發展觀在中共十八大上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排除D項。38.【答案】C【解析】根據表格我們可以得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時期,日本陸軍兵力的八成以上用在中國戰場上,中國抗日戰爭拖住了大部分日本陸軍,所以說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故選C項;材料沒有體現全民族抗戰是抗戰勝利的重要保證,排除A項;抗戰勝利大大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是抗戰帶來的影響,材料無法體現,排除B項;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是抗日戰爭勝利的根本原因,材料無法體現,排除D項。39.【答案】A【解析】1940年彭德懷領導百團大戰,故A項錯誤,符合題意;百團大戰在華北的廣闊地區,故B項正確,不符合題意;百團大戰為粉碎日軍對敵后根據地的“掃蕩“和封鎖,以破襲日軍交通線和摧毀敵偽據點為目標,故C項正確,不符合題意;百團大戰有力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振奮了全國軍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故D項正確,不符合題意。40.【答案】D【解析】依據所學可知,1944年,在中國的湖南省衡陽市發生的中國軍隊和侵華日軍之間震驚世界的衡陽保衛戰,這是中國抗戰史上敵我雙方傷亡最多,中國軍隊正面交戰時間最長的城市攻防戰,被譽為“東方的莫斯科保衛戰”。國民革命軍陸軍第10軍在軍長方先覺的領導下,抗擊近6倍于己的日軍,血戰了整整47天,這次戰役震動了日本朝野,直接促使東條英機內閣為之下臺,故D項正確;1940年下半年,八路軍在彭德懷的指揮下,在華北廣闊的地域,對日軍發動了一場大規模進攻,史稱”百團大戰“,排除A項;抗戰爆發后,賀龍擔任八路軍第120師師長,率部開赴晉西北抗日前線,在雁門關等地打擊日軍,排除B項;陳明仁參加了抗擊日軍的主要戰役有九江保衛戰和桂南會戰等,排除C項。41.【答案】B【解析】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是從1919年的五四運動開始,1949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標志著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結束。鴉片戰爭發生在1840年,故①錯誤;中共“一大”在1921年召開,故②正確;紅軍長征開始于1934年,故③正確;抗日戰爭開始于1931年,故④正確;抗美援朝開始于1950年,故⑤錯誤,選擇B項符合題意。42.【答案】D【解析】據“1936年西安事變”可知,1936年12月,西安事變爆發,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首先提出“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來主導下,以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而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基本形成,成為由國內戰爭走向抗日民族戰爭的轉折點,故選D項;“擾亂形勢,積極救蔣”應是以宋美齡為代表的親英美派的態度,排除A項;“討伐張楊,震懾中共”應是以何應欽為代表的親日派的態度,排除B項;“擴大事態,挑起內戰”是當時日本所持的態度,排除C項。43.【答案】A【解析】據“1940年”“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可知,1940年時抗戰正處于相持階段,消極抗戰甚至投降思想影響了抗戰,抗日根據地發表的木刻版畫《堅持抗戰反對投降》當中戰士奮勇殺敵的情形,可以更好地振奮抗戰士氣,故選A項;1936年的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促成國共合作,排除B項;淞滬會戰發生在1937年8月,與材料時間“1940年”不符,排除C項;1945年抗戰勝利后才謀劃和平建國,排除D項。44.【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表格信息可知,當時宜賓院校、工廠、人民群眾、村莊等從各個方面,積極配合和參與到全民族抗戰之中,有力地推動了抗戰勝利,故選B項;材料反映的是宜賓各階層積極參與抗戰,無法推斷宜賓成為抗日戰爭主戰場,排除A項;表格信息與建立教育體系無關,排除C項;材料信息中有文藝工作者、有院校、人民群眾,不能說明文藝工作者是抗戰主體,排除D項。45.【答案】A【解析】據“1937年9月26日”“紅軍參戰的第一次勝利”可知,1937年的平型關大捷是全民族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第一個勝利,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故選A項;淞滬會戰時間是1937年8月13日—1937年11月12日,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排除B項;臺兒莊戰役時間是1938年3月16日,是抗戰以來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仗,排除C項;百團大戰時間是1940年8月20日至1941年1月24日,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D項。46.【答案】C【解析】據“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候”“中華民族抗擊日本侵略者”可知,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日本侵略者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后,國共分別發表聲明,表明抗戰立場,并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步伐,故選C項;“實業救國”與創辦民族工業相關,排除A項;“工農武裝割據”是指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以武裝斗爭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為中心內容,以農村革命據地為戰略陣地的三者密切結合,排除B項;抗日戰爭勝利后到1946年7月,國民黨稱這段時期為 “和平建國時期”,并提出了 “和平建國”方針,排除D項。47.【答案】C【解析】據題干中的所有論據可知,在百年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共產黨緊緊依靠人民,為中華民族作出了偉大歷史貢獻,1931年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中國共產黨派楊靖宇等人在東北組織游擊隊,開展抗日游擊戰爭;1936年,為了民族的利益,中共決定不計前嫌,提出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主張;百團大戰有力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振奮了全國軍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中共在抗日根據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權,實行減租減息的土地政策,發展生產,使根據地成為敵后游擊戰得以長期堅持并取得最后勝利的基地。中共七大,為爭取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準備了條件,并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指明了戰后的奮斗方向,中國共產黨人勇敢戰斗在抗日戰爭最前線,支撐起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希望,成為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因此推斷他們要論述的觀點是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故選C項;抗日戰爭勝利的根本保證與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相關,在題干內容中沒有涉及,排除A項;民族覺醒是抗日戰爭勝利的因素之一,排除B項;從九一八事變到日本投降,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有力支援了其他盟國,但這并非題干主旨,排除D項。48.【答案】D【解析】據“七七事變爆發”“該事變標志著”可知,1937年7月7日晚,駐屯北平南郊的日軍以軍事演習中一名士兵失蹤為借口,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日方的無理要求,遭到中國駐軍的拒絕,早有準備的日軍悍然炮轟我軍防地,駐盧溝橋和宛平城的中國守軍奮起抵抗,這就是“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標志著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始,D項正確;1924年國民黨一大的召開標志著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排除A項;1931年九·一八事變標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揭開了序幕,排除B項;1936年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排除C項。49.【答案】A【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九一八事變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故選A項;一·二八事變又稱一·二八淞滬抗戰,是日本為了轉移國際視線,并迫使南京國民政府屈服,于1932年1月28日晚發動的進中國守軍的事件,排除B項;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從此,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排除C項;七七事變是全面抗戰的標志,排除D項。50.【答案】C【解析】據所學可知,1938年6月,日軍集結軍隊40多萬進攻武漢,企圖迅速滅亡中國,題干所述“1938年,武漢各種抗日組織、抗日團體紛紛建立”,“抗日救亡報刊大量涌現”,“抗日救亡活動空前高漲”及“保衛大武漢”的響亮口號,突出反映了面臨亡國滅種之際的中國民眾,以極大的愛國熱情積極抵抗日本侵略的情況。可見,題干信息突出了抗日戰爭激發了民眾的愛國熱情,故選C項;抗日戰爭的勝利,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與題意不符,排除A項;1938年武漢會戰之時,處于抗日戰爭防御階段,排除B項;臺兒莊戰役是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一場勝利,排除D項。51.【答案】D【解析】依據題干變化示意圖可知,向重慶政府登記的商號、重慶的百貨業、重慶的工廠從1937年開始都有大幅度的增長,結合所學可知,其變化的主要原因是重慶成為國民政府的移駐地。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陷南京。國民政府遷往重慶,把重慶作為戰時的陪都,故選D項;題干沒有體現水陸交通便利,排除A項;注重發揮經濟傳統優勢與題干不符,題干反映的有向重慶政府登記的商號、重慶的百貨業等,排除B項;題干沒有涉及對外貿易,排除C項。52.【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信息“南京大屠殺”、“兄弟同心,共御外辱……重振乾坤”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題干反映的是抗日戰爭期間日軍的侵華暴行——南京大屠殺。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陷南京。日軍占領南京后6周之內,屠殺手無寸鐵的中國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達30萬人以上。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日本侵略者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后,國共分別發表聲明,表明抗戰立場,并很快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因此與文中“共御外辱”相關的歷史事件是抗日戰爭,故選B項;北伐戰爭是為了推翻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等北洋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與“共御外辱”不符,排除A項;解放戰爭是1946年6月至1950年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推翻國民黨統治、解放全中國而進行的戰爭,與“共御外辱”不符,排除C項;抗美援朝是指1950年10月,以彭德懷為司令員的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與題干材料中的“共御外辱”不符,排除D項。53.【答案】D【解析】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后,陜甘寧邊區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為敵后戰場的戰略總后方和指揮中樞,故選D項;1927年,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也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排除A項;1938年10月,廣州、武漢淪陷后,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排除B項;國共十年內戰時期,毛澤東于1927年秋收起義失利后在井岡山創立第一個農村革命據地,排除C項。54.【答案】B【解析】依據題干時間1938年,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從民族大義出發,與國民黨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帶領中國人民積極抗擊日本侵略者,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為抗戰期間中共中央敵后戰場的戰略總后方,中國共產黨的威望空前提高,中國共產黨成為抗戰勝利的希望,一大批有志青年和知識分子都積極到延安去學習和工作,支持共產黨,故選B項;西安事變的時間是1936年,與題干時間不符合,排除A項;1940年,百團大戰開始,與題干時間不符合,排除C項;1945年,中共七大召開,與題干時間不符合,排除D項。55.【答案】A【解析】據“主動對日作戰取得的第一個重大勝利”可知,1937年9月,日軍向平型關開進,八路軍第一一五師在師長林彪率領下,在平型關一帶伏擊日軍,將日軍全部殲滅,平型關大捷是全國抗戰以來中國軍隊主動出擊取得的第一個勝利,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故選A項;臺兒莊戰役是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勝利,排除B項;武漢會戰使日本企圖迅速滅亡中國的的既定戰略徹底破滅,排除C項;1940年下半年,八路軍總部在彭德懷指揮下,組織了100多個團,在華北廣闊的地域,對日軍發動了一場大規模進攻,史稱“百團大戰”,但這與題干主旨無關,排除D項。56.【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知識,正確的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是:③②①④,③九一八事變發生于1931年,標志著日本侵略中國的開始。②珍珠港事件發生于1941年12月7日,日本襲擊了美國的珍珠港海軍基地,導致美國參與二戰。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發生于1941年12月8日,即珍珠港事件后不久,美國與其他國家組建了反法西斯的聯盟。④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發生于1945年9月2日,標志著二戰的結束,B選項正確,排除A、C、D選項。57.【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可知,臺兒莊戰役共殲敵1萬余人,是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一次勝仗,振奮了中國軍民的精神,堅定了抗戰意志和信心,故選B項;平型關大捷是全民族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第一個勝利,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排除A項;武漢會戰歷時4個多月,使日本企圖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略徹底破滅,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排除C項;1940年下半年開始的百團大戰,是中國軍隊對侵華日軍發動的一場大規模進攻,有力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排除D項。58.【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為了粉碎日軍對敵后抗日根據地的“掃蕩”和封鎖,振奮抗戰軍民的士氣。1940年下半年,八路軍總部在彭德懷指揮下,組織了100多個團,在華北廣闊的地域,對日軍發動了一場大規模進攻,史稱“百團大戰”。有力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振奮了全國軍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故選B項;1937年的淞滬會戰打破了日軍三個月內滅亡中國的迷夢,排除A項;1938年的徐州會戰予以日軍以巨大打擊,還遲滯了日軍進攻速度,為部署武漢會戰贏得了時間。使中國人民相信自己有擊敗日本的能力,排除C項;1937年的平型關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排除D項。59.【答案】D【解析】在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據戰爭形勢的發展變化和歷史特點,及時調整并制定了一系列正確的方針、政策及戰略、戰術,為抗日戰爭勝利指明了正確方向。中國共產黨在敵后廣泛發動和組織以農民為主力的各階層群眾,開展游擊戰爭,使大量侵華日軍陷于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為奪取抗日戰爭勝利也作出了重大貢獻,故選D項;題干強調的是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的地位,與“東方主戰場”“國共兩黨合作抗日”不一致,排除A項、B項;“中國抗戰得到全世界人民的深切同情和熱情支持”是中國抗戰勝利的客觀原因,與題意不符,排除C項。60.【答案】C【解析】提取題干關鍵信息“1938年5月”,結合所學知識,1938年5月正值中國全民族抗戰時期,漫畫中中間全副武裝、面目猙獰者為日本侵略者,左側為國民黨軍人,其余兩名分別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戰士兵和游擊隊員,此三位團結一致,奮力砍向日軍。可見,漫畫最能反映的是中國軍隊同仇敵愾消滅日寇,C項正確;漫畫沒有明確信息反映東北抗日聯軍開展游擊戰爭,排除A項;漫畫也不能反映八路軍在平型關伏擊日軍,且平型關戰役發生在1937年9月,排除B項;1941年12月,第三次長沙會戰獲得勝利,排除D項。二、非選擇題61.【答案】(1)√;√;√。(2)歌詞 歷史信息萬山叢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紗帳里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3-2025年中考真題銜接教材分類匯編 解析:抗日戰爭(含解析)學生版.docx 2023-2025年中考真題銜接教材分類匯編 解析:抗日戰爭(含解析)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