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7張PPT)第三章 牛頓運動定律第1講 牛頓運動定律常設情境 ①生活實踐類:交通安全、體育運動、娛樂活動、如汽車剎車、飛機起飛、滑雪、滑草等.②學習探索類:加速度測量、連接體問題、傳送帶問題、板塊模型問題等.素養目標 1.知道慣性、牛頓運動定律、單位制的內容.(物理觀念) 2.掌握轉換研究對象法的應用技巧.(科學思維) 3.能應用“理想實驗”探究物理規律.(科學思維)一、對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A. 緩慢起動時,兩只行李箱一定相對車子向后運動B. 急剎車時,行李箱a一定相對車子向前運動C. 緩慢轉彎時,兩只行李箱一定相對車子向外側運動D. 急轉彎時,行李箱b一定相對車子向內側運動B勻速直線運動靜止改變維持改變加速度慣性慣性定律勻速直線運動靜止固有無關質量質量質量深化1 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1)提出慣性的概念:牛頓第一定律指出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固有屬性.(2)揭示力的本質: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而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深化2 慣性的兩種表現形式(1)物體在不受外力或所受的合外力為零時,慣性表現為使物體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不變(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2)物體受到的合外力不為零時,慣性表現為抗拒運動狀態改變的能力.慣性大,物體的運動狀態較難改變;慣性小,物體的運動狀態容易改變.深化3 牛頓第一定律與牛頓第二定律的關系(1)牛頓第一定律不是實驗定律,它是以伽利略的“理想實驗”為基礎,經過科學抽象、歸納推理而總結出來的;牛頓第二定律是通過探究加速度與力和質量的關系得出的.(2)牛頓第一定律不是牛頓第二定律的特例,而是不受任何外力的理想情況.A. 亞里士多德認為,必須有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的運動狀態才會改變B. 伽利略通過“理想實驗”得出結論:如果物體不受力,它將以這一速度永遠運動下去C. 笛卡兒指出,如果運動中的物體沒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將繼續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線運動,既不會停下來,也不會偏離原來的方向D. 牛頓認為,物體都具有保持原來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的性質BCD解析:亞里士多德認為,必須有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才能運動,故A錯誤;伽利略通過“理想實驗”得出結論: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如果物體不受力,它將以這一速度永遠運動下去,故B正確;笛卡兒指出,如果運動中的物體沒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將繼續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線運動,既不會停下來,也不會偏離原來的方向,故C正確;牛頓認為物體都具有保持原來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的性質,故D正確.故選B、C、D.A. 牛頓第一定律是依靠實驗事實,直接歸納總結得出的B. 根據牛頓第一定律可知,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C. 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物體的質量越大,慣性越大D. 物體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時有慣性,加速時沒有慣性解析:牛頓第一定律是牛頓在伽利略等前人實驗的基礎上,根據邏輯推理得出的,是以實驗為基礎,但又不是完全通過實驗得出,A錯誤;根據牛頓第一定律可知,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B錯誤;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慣性的大小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與物體的運動狀態、是否受力等因素沒有關系,物體的質量越大,慣性越大,C正確,D錯誤.CA. 在線的A端慢慢向下增加拉力,結果CD線被拉斷B. 在線的A端慢慢向下增加拉力,結果AB線被拉斷C. 在線的A端突然向下猛力一拉,結果AB線被拉斷D. 在線的A端突然向下猛力一拉,結果CD線被拉斷AC解析:緩慢增加拉力時,CD上的力較大,故CD先斷;快速猛力一拉,重球慣性較大,速度變化慢,CD上的拉力瞬間幾乎沒變,故AB先斷,所以選項A、C正確.AA. 該同學是在利用羽毛球的慣性B. 該同學無法取出羽毛球C. 羽毛球會從筒的下端出來D. 羽毛球筒向下運動過程中,羽毛球受到向上的摩擦力才會從上端出來解析:用力F擊打羽毛球筒的上端時,球筒會在力的作用下向下運動,而羽毛球由于慣性而保持靜止,所以羽毛球會從筒的上端出來,故A正確,B、C錯誤;球筒向下運動,羽毛球相對于球筒向上運動,所以羽毛球受到向下的摩擦力,故D錯誤.二、對牛頓第二定律的理解A作用力質量作用力F=ma加速度深化1 對牛頓第二定律的理解深化2 合力、加速度、速度之間的決定關系(1)不管速度是大是小,或是零,只要合力不為零,物體就有加速度.(3)合力與速度同向時,物體做加速運動;合力與速度反向時,物體做減速運動.直觀情境 物體水平向右加速運動Fcos θ-f=ma 物體沿斜面上滑mgsin θ+f=maCA. 顧客始終受到三個力的作用B. 扶梯對顧客的支持力始終等于mgC. 加速階段扶梯對顧客的摩擦力大小為macos θ,方向水平向右D. 顧客對扶梯作用力的方向先沿扶梯向下,再豎直向下解析:顧客加速過程中,受力如圖所示,由牛頓第二定律知,水平方向有Ff=macos θ,Ff方向水平向右,豎直方向有FN-mg=masin θ,則FN>mg,選項B錯誤,C正確.在勻速運動過程中,顧客僅受重力和支持力,且二力平衡;加速階段,顧客受到的合力方向沿扶梯向上,而顧客受到的扶梯的作用力不是沿扶梯向上,根據牛頓第三定律可知,顧客對扶梯的作用力方向也不沿扶梯向下,選項A、D錯誤.B解析:上升過程,對排球由牛頓第二定律得mg+f=ma上,下落過程,對排球由牛頓第二定律得mg-f=ma下,則上升過程中排球的加速度較大,又v-t圖像斜率的絕對值表示加速度大小,所以上升過程圖像斜率的絕對值要比下降過程圖像斜率的絕對值大,A、D錯誤;由于有空氣阻力存在,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排球回到原出發點時的速度大小v末<v0,B可能正確,C錯誤.C. gB三、力學單位制A. kg·m·s-1 B. kg·m·s-2C. Pa·m2 D. J·m-1B基本單位長度質量基本物理量深化 國際單位制中的基本單位kgsmA. 常數,沒有單位A限時跟蹤檢測A級·基礎對點練題組一 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A. 小球由靜止開始釋放,“沖”上對接的斜面B. 沒有摩擦,小球上升到原來釋放時的高度C. 減小斜面的傾角θ,小球仍然到達原來的高度D. 繼續減小斜面的傾角θ,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沿水平面永遠運動下去A12345678910解析:小球由靜止開始釋放,“沖”上對接的斜面,這是事實,故A正確;因為生活中沒有無摩擦的軌道,所以小球上升到原來釋放時的高度為推理,故B錯誤;減小斜面的傾角θ,小球仍然到達原來的高度是在B項的基礎上進一步推理,故C錯誤;繼續減小斜面的傾角θ,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沿水平面永遠運動下去,這是在C項的基礎上繼續推理得出的結論,故D錯誤.12345678910A. 太空中處于失重狀態的物體沒有慣性B. “安全帶,生命帶,前排后排都要系”.系好安全帶可以防止因人的慣性而造成的傷害C. “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是因為“強弩”的慣性減小了D. 戰斗機作戰前拋掉副油箱,是為了增大戰斗機的慣性解析:慣性只與質量有關,所以太空中處于失重狀態的物體具有慣性,A錯誤;系好安全帶可以防止因人的慣性而造成的傷害,B正確;“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是因為“強弩”的速度減小了,慣性不變,C錯誤;戰斗機作戰前拋掉副油箱,是為了減小戰斗機的慣性,增加靈活性,D錯誤.B12345678910A. F B. 2F C. 3F D. 4F解析:設列車的質量為m,加速度大小為a,當列車的速率為v時,牽引力大小為F,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得F-kv=ma,即F=kv+ma;當列車的速率為3v時,牽引力大小為F'=3kv+ma,即F<F'<3F. 故B正確.B12345678910B1234567891012345678910A. 汽車的質量B. 汽車的輪胎與地面的動摩擦因數C. 汽車所受的摩擦力D. 汽車所受的支持力B12345678910A. kg B. N C. W D. J解析:kg是質量的單位,是基本單位,A正確;N是力的單位,是導出單位,B錯誤;W是功率單位,是導出單位,C錯誤;J是能量單位,是導出單位,D錯誤.故選A.A12345678910A. 力kg·m2/s2 B. 電荷量A·sC. 功N·m D. 電場強度V/mB12345678910B級·能力提升練A. 0.35mg B. 0.3mgC. 0.23mg D. 0.2mgD12345678910A. 地鐵列車一定在向右加速運動,加速度大小為gtan θB. 中學生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向右D. 細繩和輕桿對小球的作用力方向不同C123456789101234567891010. 一根不可伸縮的輕繩跨過輕質的定滑輪,一端掛一吊椅,另一端被坐在吊椅上的運動員拉住,如圖所示.設運動員質量為65 kg,吊椅的質量為15 kg,不計定滑輪與繩子間的摩擦,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當運動員與吊椅一起以a=1 m/s2的加速度上升時,試求:(1)運動員豎直向下拉繩的力的大小;答案:(1)440 N解析:(1)設運動員和吊椅的質量分別為M和m,繩拉運動員的力為F. 以運動員和吊椅整體為研究對象,受到重力的大小為(M+m)g,向上的拉力為2F,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2F-(M+m)g=(M+m)a解得F=440 N根據牛頓第三定律,運動員拉繩的力的大小為440 N,方向豎直向下.12345678910(2)運動員對吊椅的壓力.答案:(2)275 N,方向豎直向下解析:(2)以運動員為研究對象,運動員受到三個力的作用,重力Mg、繩的拉力F、吊椅對運動員的支持力FN. 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F+FN-Mg=Ma,解得FN=275 N根據牛頓第三定律,運動員對吊椅的壓力大小為275 N,方向豎直向下.12345678910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