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64張PPT)第五章 機械能第3講 機械能守恒定律素養(yǎng)目標 1.知道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的概念.(物理觀念) 2.知道重力做功的特點、機械能守恒的條件.(物理觀念) 3.掌握重力勢能、彈性勢能的計算和機械能守恒的判斷方法.(科學思維) 4.掌握機械能守恒定律的三種表達形式及其應用.(科學思維)一、對機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CA. 物體在C點所受合力為零B. 物體在C點的速度為零C. 物體在C點的向心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D. 物體在A點時彈簧的彈性勢能等于物體在C點的動能A. 火箭的機械能不變B. 火箭所受的合力不變C. 火箭所受的重力做正功D. 火箭的動能隨時間均勻減小BC1. 重力做功與重力勢能(2)重力勢能路徑高度差機械能mgh地球有關無關減小增大Ep1-Ep2-ΔEp2. 彈性勢能彈性形變減小增加-ΔEp3. 機械能守恒定律動能勢能保持不變 Ek1+Ep1重力彈力深化1 對機械能守恒條件的理解(1)只受重力作用,例如做平拋運動的物體機械能守恒.(2)除重力外,物體還受其他力,但其他力不做功.(3)除重力外,其他力做功的代數(shù)和為零,那么系統(tǒng)的機械能守恒.深化2 判斷機械能守恒的三種方法定義法 利用機械能的定義直接判斷,分析物體或系統(tǒng)的動能和勢能的和是否變化,若不變,則機械能守恒做功法 若物體或系統(tǒng)只有重力或系統(tǒng)內彈力做功,或有其他力做功,但其他力做功的代數(shù)和為零,則機械能守恒轉化法 若物體或系統(tǒng)中只有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化而無機械能與其他形式能的轉化,則機械能守恒CA. 從A點到C點過程中,人的加速度一直減小B. B點為彈性輕繩處于原長的位置C. 從A點到B點過程中,彈性輕繩的彈性勢能一直在減小D. 從B點到C點過程中,人的機械能保持不變解析:B點人的速度最大,則加速度為零,由受力分析易得,在B點,彈性輕繩的彈力大小等于人的重力大小,故此時彈性輕繩處于伸長狀態(tài),彈性輕繩處于原長狀態(tài)的位置在B、O之間,但由題意無法確定是在C點之上還是之下,故從B到C過程,無法判斷彈性輕繩是否一直做正功,人的機械能可能一直增大,也可能先增大后不變,A、B、D錯誤.從A到B過程,彈性輕繩處于伸長狀態(tài),彈力一直對人做正功,彈性勢能一直減小,C正確.故選C.甲 乙 丙 丁A. 甲圖中,物體A將彈簧壓縮的過程中,A機械能守恒B. 乙圖中,A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物體B沿光滑斜面下滑,物體B機械能守恒C. 丙圖中,不計任何阻力和定滑輪質量時,A加速下落、B加速上升過程中,A、B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D. 丁圖中,小球在豎直平面內來回擺動(不計空氣阻力),小球的機械能守恒CD解析:甲圖中物體A的重力和彈簧彈力做功,物體A和彈簧組成的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但物體A機械能不守恒,A錯誤;乙圖中物體B除受重力外,還受A的支持力,A的支持力對B做負功,B的機械能減小,B的機械能不守恒,但從能量轉化角度看,A、B組成的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B錯誤;丙圖中繩子張力對A做負功,對B做正功,代數(shù)和為零,A、B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C正確;丁圖中小球在豎直平面內來回擺動過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機械能守恒,D正確.二、單物體的機械能守恒問題二、單物體的機械能守恒問題ADA. 小球從B到C的過程中,對軌道的壓力逐漸增大B. 小球從A到C的過程中,重力的功率始終保持不變D. 若小球初速度v0增大,小球有可能從B點脫離軌道深化1 機械能守恒表達式深化2 應用機械能守恒定律解題的一般步驟A. P=5 J B. P=50 JC. P=500 J D. P=5 000 J解析:根據機械能守恒定律可知Ek=mgh≈5 000 J,故選D.DA. 下落過程中該體驗者的機械能守恒C三、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定律的應用三、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定律的應用BCDA. 物體P和Q的質量之比為1∶3考題5 (2020·江蘇卷)如圖所示,鼓形輪的半徑為R,可繞固定的光滑水平軸O轉動.在輪上沿相互垂直的直徑方向固定四根直桿,桿上分別固定有質量為m的小球,球與O的距離均為2R. 在輪上繞有長繩,繩上懸掛著質量為M的重物.重物由靜止下落,帶動鼓形輪轉動.重物落地后鼓形輪勻速轉動,轉動的角速度為ω.繩與輪之間無相對滑動,忽略鼓形輪、直桿和長繩的質量,不計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為g.求:(1)重物落地后,小球線速度的大小v;答案:(1)2ωR解析:(1)由線速度v=ωr,得v=2ωR.(2)重物落地后一小球轉到水平位置A,此時該球受到桿的作用力的大小F;解析:(2)該小球所受向心力F向=2mω2R設F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α,則Fcos α=F向Fsin α=mg(3)重物下落的高度h.深化1 解決多物體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的注意點(1)對多個物體組成的系統(tǒng),要注意判斷物體運動過程中系統(tǒng)的機械能是否守恒.(2)注意尋找用繩或桿相連接的物體間的速度關系和位移關系.(3)列機械能守恒方程時,一般選用ΔEk=-ΔEp或ΔEA=-ΔEB的形式.深化2 幾種實際情景分析特點 常規(guī)模型 分析速率相等注意分析各個物體在豎直方向的高度變化角速度相等①桿對物體的力并不總是沿桿的方向,桿能對物體做功,單個物體機械能不守恒.②由v=ωr知,v與r成正比特點 常規(guī)模型 分析關聯(lián)速度兩物體速度的關聯(lián)實質:沿繩(或沿桿)方向的分速度大小相等BDA. 2RCDA. 桿對B球做正功B. B球的機械能守恒角度4 關聯(lián)速度的機械能守恒ADA. A、C運動的加速度大小之比為4∶3B. A、C運動的加速度大小之比為4∶1角度5 輕彈簧連接的機械能守恒A限時跟蹤檢測A級·基礎對點練題組一 對機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A. 電梯勻速下降B. 物體由光滑斜面頂端滑到斜面底端C. 物體沿著斜面勻速下滑D. 拉著物體沿光滑斜面勻速上升B12345678910解析:電梯勻速下降,說明電梯處于受力平衡狀態(tài)并不是只有重力做功,機械能不守恒,所以A錯誤;物體在光滑斜面上,受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但是支持力的方向和物體位移的方向垂直,支持力不做功,只有重力做功,機械能守恒,所以B正確;物體沿著斜面勻速下滑,物體處于受力平衡狀態(tài),摩擦力和重力都要做功,機械能不守恒,所以C錯誤;拉著物體沿光滑斜面勻速上升,物體處于受力平衡狀態(tài),拉力和重力都要做功,機械能不守恒,所以D錯誤.12345678910A. 彈簧彈性勢能一直增加B. 桿下端剛觸地時人的動能最大C. 人的重力勢能一直減小D. 人的機械能保持不變解析:落地前,重力勢能減少,動能增加,彈性勢能不變,A錯誤;落地后,重力勢能減少,彈性勢能增加,動能先增加后減小,C正確,B、D錯誤.C12345678910題組二 單個物體機械能守恒問題 A. 小球經過Q時的速率比經過Q'時的速率大B. 小球經過Q時的向心加速度比經過Q'時的向心加速度大C. 小球經過Q時受到軌道的支持力比經過Q'時受到軌道的支持力大D. 小球經過Q時重力的功率比經過Q'時重力的功率大A1234567891012345678910D. h=2lC1234567891012345678910A. 經過位置B時小球的動能最大B. 在AB段小球機械能先增大后減小C. 在AB段小球機械能一直增大D. 在BC段小球機械能守恒CD12345678910解析:從A到B的過程中小球先加速后減速,當小球加速度為零,即處于彈力與重力大小相等的位置時,速度最大,動能最大,該位置位于AB之間,不在B點,故A錯誤;小球從A到B的過程中,小球只受重力和彈力作用,由題意知彈簧一直表現(xiàn)為支持力,與小球運動方向相同,所以彈簧做正功,則小球的機械能一直增大,小球在BC段只受重力作用,小球機械能守恒,故C、D正確,B錯誤.12345678910A. 在a球上升的過程中,a球的機械能始終是增加的B. 在a球上升的過程中,系統(tǒng)的機械能守恒D. 從釋放b球開始,a球能上升的最大高度為1.6hCD1234567891012345678910A1234567891012345678910B級·能力提升練A. 滑塊在b點時動量最大B. 滑塊從a點到c點的過程中,彈簧彈力的總沖量為零D1234567891012345678910A123456789101234567891010. 如圖所示,傾角為37°的斜面與一豎直光滑圓軌道相切于A點,軌道半徑R=1 m,將滑塊由B點無初速度釋放,滑塊恰能運動到圓周的C點,OC水平,OD豎直,xAB=2 m,滑塊可視為質點,取g=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1)滑塊在斜面上第一次下滑到A點的時間;答案:(1)1 s12345678910(2)若滑塊能從D點拋出,滑塊仍從斜面上無初速度釋放,釋放點至少應距A點多遠?答案:(2)5.75 m12345678910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