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80張PPT)第七章 靜電場第3講 電容器 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素養(yǎng)目標 1.能夠理解電容和電容器的基本概念.(物理觀念) 2.能夠運用靜電力、電場強度等力學(xué)概念研究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加速和偏轉(zhuǎn)的運動問題.(物理觀念) 3.平行板電容器的動態(tài)分析.(科學(xué)思維) 4.解決帶電粒子在電場中運動的一般步驟與方法.(科學(xué)思維)一、觀察電容器的充電和放電現(xiàn)象BA. 充電過程中,電流表的示數(shù)逐漸增大后趨于穩(wěn)定B. 充電過程中,電壓表的示數(shù)迅速增大后趨于穩(wěn)定C. 放電過程中,電流表的示數(shù)均勻減小至零D. 放電過程中,電壓表的示數(shù)均勻減小至零解析:電容器充電時,電壓隨時間變化的關(guān)系如圖1所示,則充電過程中,電壓表的示數(shù)迅速增大后趨于穩(wěn)定,對應(yīng)電流表的示數(shù)逐漸減小到零,A錯誤,B正確.電容器放電時,電流隨時間變化的關(guān)系如圖2所示,則放電過程中,電流表的示數(shù)逐漸減小到零,對應(yīng)電壓表的示數(shù)逐漸減小到零,C、D錯誤.1. 實驗原理(1)電容器的充電過程失去正獲得負等量大減小(2)電容器的放電過程中和大減小2. 實驗步驟(1)按圖連接好電路.(2)把單刀雙擲開關(guān)S打在上面,使觸點1和觸點2連通,觀察電容器的充電現(xiàn)象,并將結(jié)果記錄在表格中.(3)將單刀雙擲開關(guān)S打在下面,使觸點3和觸點2連通,觀察電容器的放電現(xiàn)象,并將結(jié)果記錄在表格中.(4)記錄好實驗結(jié)果,關(guān)閉電源.3. 注意事項(1)電流表要選用小量程的靈敏電流計.(2)要選擇大容量的電容器.(3)實驗要在干燥的環(huán)境中進行.深化 電容器充、放電過程I-t圖像形狀的決定因素(1)圖像面積:根據(jù)Q=CU可知圖像的面積由電容器充電結(jié)束或放電開始時其兩極板間的電勢差和電容器的電容決定.角度1 教材原型實驗例1 在“觀察電容器的充、放電現(xiàn)象”實驗中,所用器材如下:電池、電容器、電阻箱、定值電阻、小燈泡、多用電表、電流表、停表、單刀雙擲開關(guān)以及導(dǎo)線若干. (1)用多用電表的電壓擋檢測電池的電壓.檢測時,紅表筆應(yīng)該與電池的解析:(1)多用電表紅表筆流入電流,黑表筆流出電流,故電流表紅表筆應(yīng)該與電池的正極接觸.正極A. 迅速變亮,然后亮度趨于穩(wěn)定B. 亮度逐漸增大,然后趨于穩(wěn)定C. 迅速變亮,然后亮度逐漸減小至熄滅解析:(2)電容器充電完成后,開始時兩極板電荷量較多,電勢差較大,當開關(guān)S與“2”端相接時,形成閉合回路,小燈泡迅速變亮;隨著時間的積累,兩極板電荷量變少,電勢差變小,流過小燈泡的電流減小,直至兩極板電荷量為零,則無電流流過小燈泡,即小燈泡熄滅,故選C.C解析:(3)開始充電時兩極板不帶電,兩極板電勢差為零,設(shè)電源內(nèi)阻為r,則開始充電時有E=I(R+r),由圖像可知開始充電時實線的電流較小,故電路中的電阻較大,因此電阻箱阻值為R2;圖像的物理意義為充電過程中電流隨時間的變化圖線,故曲線與坐標軸所圍面積等于該次充電完成后電容器上的電荷量.R2電荷量角度2 實驗拓展與創(chuàng)新B解析:閉合開關(guān)S瞬間,對電容器充電,通過R2的電流逐漸減小,則通過R1的電流逐漸增加,電容器充電結(jié)束,通過R1的電流達到最大,并保持不變.故選B.二、電容器的動態(tài)分析DA. 極板間電勢差減小B. 電容器的電容增大C. 極板間電場強度增大D. 電容器儲存能量增大電荷量QC= C= 深化1 兩類典型問題(1)電容器始終與恒壓電源相連,電容器兩極板間的電勢差U保持不變.(2)電容器充電后與電源斷開,電容器兩極板所帶的電荷量Q保持不變.深化2 動態(tài)分析思路CA. 若僅將A板上移一些,則靜電計指針的張角不變B. 若僅將B板下移一些,則油滴向下運動C. 若斷開S,且僅將B板下移一些,則油滴的電勢能增大D. 若斷開S,且僅在A、P間插入玻璃板,則電容器電容變大角度2 帶電量不變時的動態(tài)分析A. θ增大,E增大 B. θ增大,Ep不變C. θ減小,Ep增大 D. θ減小,E不變DDA. 若上極板略微下移,帶電油滴仍保持靜止B. 若下極板略微上移,則P點電勢保持不變C. 若上極板略微左移與下極板平行錯開,則帶電油滴仍保持靜止D. 若下極板略微右移與上極板平行錯開,則帶電油滴在P點的電勢能降低三、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直線運動三、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直線運動考題3 (2020·天津卷)多反射飛行時間質(zhì)譜儀是一種測量離子質(zhì)量的新型實驗儀器,其基本原理如圖所示,從離子源A處飄出的離子初速度不計,經(jīng)電壓為U的勻強電場加速后射入質(zhì)量分析器.質(zhì)量分析器由兩個反射區(qū)和長為l的漂移管(無場區(qū)域)構(gòu)成,開始時反射區(qū)1、2均未加電場,當離子第一次進入漂移管時,兩反射區(qū)開始加上電場強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勻強電場,其電場強度足夠大,使得進入反射區(qū)的離子能夠反射回漂移管.離子在質(zhì)量分析器中經(jīng)多次往復(fù)即將進入反射區(qū)2時,撤去反射區(qū)的電場,離子打在熒光屏B上被探測到,可測得離子從A到B的總飛行時間.設(shè)實驗所用離子的電荷量均為q,不計離子重力.(1)求質(zhì)量為m的離子第一次通過漂移管所用的時間T1;解析:(2)根據(jù)動能定理,有qU-qEx=0 ④(2)反射區(qū)加上電場,電場強度大小為E,求離子能進入反射區(qū)的最大距離x;(3)已知質(zhì)量為m0的離子總飛行時間為t0,待測離子的總飛行時間為t1,兩種離子在質(zhì)量分析器中反射相同次數(shù),求待測離子質(zhì)量m1.通過⑤式可知,離子在反射區(qū)的電場中運動路程是與離子本身無關(guān)的,所以不同離子在兩反射區(qū)運動的總路程相等,設(shè)為L1,在漂移管的總路程設(shè)為L2,根據(jù)題目條件可知,離子在漂移管速度大小恒為v,設(shè)離子的總飛行時間為t總,有聯(lián)立①⑥⑦式,得 深化1 對帶電粒子進行受力分析時應(yīng)注意的問題(1)要掌握靜電力的特點.靜電力的大小和方向不僅跟電場強度的大小和方向有關(guān),還跟帶電粒子的電性和電荷量有關(guān).(2)是否考慮重力依據(jù)情況而定.基本粒子:如電子、質(zhì)子、α粒子、離子等除有特殊說明或明確的暗示外,一般不考慮重力(但不能忽略質(zhì)量).帶電顆粒:如液滴、油滴、塵埃、小球等,除有特殊說明或明確的暗示外,一般都不能忽略重力.深化2 做直線運動的條件(1)粒子所受合外力F合=0,粒子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2)粒子所受合外力F合≠0且與初速度共線,帶電粒子將做加速直線運動或減速直線運動.深化3 解決問題的方法(1)用動力學(xué)觀點分析(2)用功能觀點分析②非勻強電場中:W電=qU,W電+W其他=Ek2-Ek1.角度1 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直線運動CA. 金屬板A、B組成的平行板電容器的電容C不變B. 金屬板A、B間的電壓減小C. 甲、乙兩電子在板間運動時的加速度相同D. 乙電子運動到O點的速率為2v0A四、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偏轉(zhuǎn)四、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偏轉(zhuǎn)考題4 (2023·北京卷)某種負離子空氣凈化原理如圖所示.由空氣和帶負電的灰塵顆粒物(視為小球)組成的混合氣流進入由一對平行金屬板構(gòu)成的收集器.在收集器中,空氣和帶電顆粒沿板方向的速度v0保持不變.在勻強電場作用下,帶電顆粒打到金屬板上被收集.已知金屬板長度為L,間距為d.不考慮重力影響和顆粒間相互作用.(1)若不計空氣阻力,質(zhì)量為m、電荷量為-q的顆粒恰好全部被收集,求兩金屬板間的電壓U1.(2)若計空氣阻力,顆粒所受阻力與其相對于空氣的速度v方向相反,大小為f=krv,其中r為顆粒的半徑,k為常量.假設(shè)顆粒在金屬板間經(jīng)極短時間加速達到最大速度.a.半徑為R、電荷量為-q的顆粒恰好全部被收集,求兩金屬板間的電壓U2.b.已知顆粒的電荷量與其半徑的平方成正比.進入收集器的均勻混合氣流包含了直徑為10 μm和2.5 μm的兩種顆粒,若10 μm的顆粒恰好100%被收集,求2.5 μm的顆粒被收集的百分比.(一)帶電粒子在勻強電場中的偏轉(zhuǎn)1. 條件:以速度v0垂直于電場線方向飛入勻強電場,僅受電場力.3. 處理方法:運動的分解.類平拋勻速直線勻加速直線(二)示波器的工作原理直觀情境電子槍信號電壓掃描電壓中心周期深化1 常用公式歸納設(shè)粒子帶電荷量為q,質(zhì)量為m,兩平行金屬板間的電壓為U,板長為l,板間距離為d(忽略重力影響),則有:深化2 兩個重要結(jié)論(1)不同的帶電粒子從靜止開始經(jīng)過同一電場加速后再從同一偏轉(zhuǎn)電場射出時,偏移量和偏轉(zhuǎn)角總是相同的.(2)粒子經(jīng)電場偏轉(zhuǎn)后射出,速度的反向延長線與初速度延長線的交點O為粒子水平位移的中點,即O到偏轉(zhuǎn)電場邊緣的距離為偏轉(zhuǎn)極板長度的一半.A. 偏轉(zhuǎn)電壓 B. 偏轉(zhuǎn)的角度C. 射出電場速度 D. 電場中運動的時間BD角度2 示波器工作原理B. 打在熒光屏?xí)r,動能大小為11eU限時跟蹤檢測A級·基礎(chǔ)對點練題組一 觀察電容器的充電和放電現(xiàn)象A12345678910解析:閉合開關(guān)S1后,電容器充電,電容器電壓與電源電壓差值越來越小,則通過傳感器的電流越來越小,充電完成后,電容器電壓等于電源電壓,此時電路中的電流為零;再閉合開關(guān)S2,因為電容器的電壓大于R2兩端的電壓,電容器放電,電容器的電壓與R2兩端的電壓差值越來越小,則通過傳感器的電流越來越小,放電電流方向與開始充電時的電流方向相反,當電容器的電壓等于R2兩端的電壓時,電路中的電流為零,A正確.12345678910DA. 電容器放電時電子由b向a通過電阻RB. 電容器放電過程中電阻R兩端電壓逐漸增大C. 將電阻R換成阻值更大的電阻,放電時間變短D. 電容器充電結(jié)束所帶電荷量約為5×10-3 C12345678910解析:開關(guān)S接1時電源給電容器充電后上極板帶正電,開關(guān)S接2時,電容器放電,電流由極板正極流過電阻R到負極板,而電子的移動方向與電流方向相反,則電子由a向b通過電阻R,故A錯誤;電容器放電過程中電流逐漸減小,根據(jù)歐姆定律可知電阻R兩端電壓逐漸減小,故B錯誤;由q=It可知,I-t圖像中曲線與橫軸圍成的面積即電容器充電結(jié)束時所帶電荷量,若R增大,總電荷量q不變,則對電流阻礙作用增大,即電流減小,故放電時間會變長,故C錯誤;I-t圖像中格數(shù)割補后約為1.3格,則電荷量約為q≈2×10-3×2×1.3 C≈5.2×10-3 C,故D正確.12345678910A. 電容器電容變小B. 極板間電場強度變大C. 極板間電壓變小D. 靜電計指針張角越大,風力越大C題組二 電容器的動態(tài)分析1234567891012345678910A. 油滴帶正電荷B. 將上極板向上移動一小段距離,電容器的電容減小C. 上極板向左平移一小段距離,油滴向上運動D. 斷開開關(guān)S,將上極板向下平移一小段距離,P點電勢升高B1234567891012345678910A. 帶電粒子獲得的加速度變小B. 帶電粒子到達負極板的時間變短C. 帶電粒子到達負極板時的速度變小D. 加速全過程靜電力對帶電粒子的沖量變小B1234567891012345678910A. 帶電粒子將始終向同一個方向運動B. 2 s末帶電粒子回到原出發(fā)點C. 3 s末帶電粒子的速度為0D. 0~3 s,電場力做的總功為0CD1234567891012345678910圖1A題組四 帶電粒子在電場中偏轉(zhuǎn)圖212345678910解析:由題圖2及題意可知,電極Y、Y'之間所加的電壓UY按余弦規(guī)律變化,即在YY'方向偏轉(zhuǎn)位移在正、負最大值之間變化;電極X、X'之間所加的電壓UX如題圖2中的虛線,即在XX'方向偏轉(zhuǎn)位移在負、正最大值之間變化,在t=0時刻,Y極板電壓為正且最大,X極板電壓為負且最大,UY與UX的頻率相同,因此在熒光屏上呈現(xiàn)出來的圖形應(yīng)該是A,A正確.12345678910B級·能力提升練A. A、B在電場中運動的時間之比為1∶4B. A、B運動的加速度大小之比為1∶2C. A、B的質(zhì)量之比為1∶8D. A、B均帶負電C1234567891012345678910A. E1=E0,方向與E0相同B. E1=2E0,方向與E0相反C. E2=3E0,方向與E0相反D. E2=4E0,方向與E0相反C123456789101234567891010. (2025·安徽皖江名校聯(lián)考)某同學(xué)按如圖所示的電路圖連接電路,利用電流傳感器和電壓傳感器研究電容器的充、放電情況.實驗時,先將開關(guān)S與“1”端相連,待電路穩(wěn)定后,將開關(guān)擲向“2”端,傳感器將信息傳入計算機,屏幕上可以顯示出電流、電壓隨時間變化的i-t圖線、u-t圖線.12345678910CB12345678910解析:(1)當開關(guān)與“1”端相連時,電容器處于充電過程中,電容器兩端電壓越來越大,電源與電容器間電勢差越來越小,電路中電流剛開始時最大,而后逐漸減小,電容器充電會越來越慢,電壓增加得也就越來越慢,最終電容器電壓等于電源電動勢,電壓最大,電流為零,故C正確;當開關(guān)與“2”端相連時,電容器放電,開始時兩極板間電勢差最大,電路中電流最大,隨著電容器電壓降低,電路中電流減小,放電速度也越來越慢,最終電流為零,故B正確.12345678910A. 剛開始充電時充電電流最大B. 剛開始充電時充電電流最小C. 充電結(jié)束時電壓為零D. 充電電流跟兩極電壓成正比解析:(2)根據(jù)(1)分析可知只有A正確.A1234567891012345678910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yù)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