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68張PPT)第十二章 機械振動 機械波第2講 機械波素養目標 1.通過觀察,認識波的特征.能區別橫波和縱波.能用圖像描述橫波.理解波速、波長和頻率的關系.(物理觀念) 2.通過實驗,認識波的反射、折射、干涉及衍射現象.(物理觀念) 3.通過實驗,認識多普勒效應.能解釋多普勒效應產生的原因.能列舉多普勒效應的應用實例.(物理觀念) 4.掌握振動圖像和波的圖像的求解方法.(科學思維)A. 0 B. 0.1 mC. -0.1 m D. 0.2 mBADA. 該波的波長為1.2 mB. 該波的波速為2 m/sC. 該波沿x軸正方向傳播D. t=0.1 s時刻,x=0處的質點位于平衡位置波源 傳播介質 形式 能量 遷移 波源 零 垂直 波峰 波谷 同一直線 密部 平衡位置 位移 平衡位置 相同 介質 振動頻率 λf 深化2 波的傳播方向與質點振動方向的互判方法項目 內容 圖像“上下坡”法 沿波的傳播方向,“上坡”時質點向下振動,“下坡”時質點向上振動“同側”法 波形圖上某點表示傳播方向和振動方向的箭頭在圖線同側項目 內容 圖像“微平移”法 將波形圖沿傳播方向進行微小平移,再由x軸上某一位置的兩波形曲線上的點來判定思維模型 會用簡諧運動的規律輔助機械振動圖像和波的圖像,解決生活中與機械振動、機械波相關問題.A. 該時刻速度沿y軸正方向B. 該時刻加速度沿y軸正方向ABA. 該波沿x軸負方向傳播B. 該波的傳播速度為10 m/sC. t=0.1 s時,質點Q的速度和加速度均最大D. 在任意0.1 s內,質點Q通過的路程均為4 cmBD深化 振動圖像和波的圖像的比較項目 振動圖像 波的圖像研究對象 某一振動質點 沿傳播方向的所有質點研究內容 某一質點的位移隨時間的變化規律 某時刻所有質點的空間分布規律圖線物理意義 某一質點在各時刻的位移 某時刻各質點的位移圖線變化 已有圖形不變 圖像隨時間沿傳播方向平移項目 振動圖像 波的圖像質點振動方向的確定方法 重復下一時刻的振動 重復前一質點的振動一個完整曲線占橫坐標的距離 表示一個周期 表示一個波長思維模型 用簡諧運動的規律輔助機械振動和波動圖像解決機械振動、機械波綜合問題.角度1 根據波的圖像確定質點的振動圖像A B C DD解析:0~t1完成兩次全振動會產生兩個完整的波形,t1時刻波形圖如圖所示角度2 振動圖像和波的圖像的綜合應用甲 乙A. 1 m B. 2 mC. 7 m D. 12 mB考題4 (2023·全國甲卷)分別沿x軸正向和負向傳播的兩列簡諧橫波P、Q的振動方向相同,振幅均為5 cm,波長均為8 m,波速均為4 m/s.t=0時刻,P波剛好傳播到坐標原點,該處的質點將自平衡位置向下振動;Q波剛好傳到x=10 m處,該處的質點將自平衡位置向上振動.經過一段時間后,兩列波相遇.(1)在給出的坐標圖上分別畫出P、Q兩列波在t=2.5 s時刻的波形圖(P波用虛線,Q波用實線);答案:(1)見解析圖 解析:(1)根據Δx=vt得Δx=4×2.5 m=10 m可知t=2.5 s時P波剛好傳播到x=10 m處,Q波剛好傳播到x=0處,根據“上下坡”法可得波形圖如圖所示.(2)求出圖示范圍內的介質中,因兩列波干涉而振動振幅最大和振幅最小的平衡位置.答案:(2)見解析解得振幅最小的平衡位置有x=1 m、x=5 m、x=9 m.深化1 造成波動問題多解的三大因素周期性 (1)時間周期性:時間間隔Δt與周期T的周期性關系不明確.(2)空間周期性:波傳播距離Δx與波長λ的關系不明確雙向性 (1)傳播方向雙向性:波的傳播方向不確定.(2)振動方向雙向性:質點振動方向不確定波形的隱含性 在波動問題中,往往只給出完整波形的一部分,或給出幾個特殊點,而其余信息均處于隱含狀態,這樣波形就有多種情況,形成波動問題的多解性深化2 解決波的多解問題的思路(1)解決周期性多解問題時,常采用從特殊到一般的思維方法,即找出一個周期內滿足條件的關系Δt或Δx,若此關系為時間,則t=nT+Δt(n=0,1,2,…);若此關系為距離,則x=nλ+Δx(n=0,1,2,…).(2)解決雙向性多解問題時,養成全面思考的習慣,熟知波有向正、負(或左、右)兩方向傳播的可能,質點有向上、向下(或向左、向右)兩方向振動的可能.AA. x軸正方向1.5 m/sB. x軸正方向2.5 m/sC. x軸負方向1.5 m/sD. x軸負方向3.5 m/sA四、波的干涉、衍射和多普勒效應A. 兩列波的波長為2 mB. 兩列波的起振方向均沿x正方向C. S1和S2在平面內不能產生干涉現象D. 兩列波的振幅分別為3 cm和1 cmB解析:由題圖可知S1和S2振動產生的兩列波傳播到M點的時間間隔Δt=3 s,可得兩列可得兩列波的波長λ=4 m,A錯誤.由于M點到兩個波源的距離之差為半波長的奇數倍,且M點是振動減弱點,可得兩波源振動步調相同;由振動圖像可知,最先傳播到M點的波起振方向沿x正方向,B正確.由于振動步調相同,且頻率相同,S1和S2在平面內能產生干涉現象,C錯誤.由振動圖像可知,最先傳播到M點的這列波振幅為3 cm,后傳播到M點的這列波振幅為2 cm,D錯誤.AA. 振動減弱;d=4.725 mmB. 振動加強;d=4.725 mmC. 振動減弱;d=9.45 mmD. 振動加強;d=9.45 mm1. 波的干涉和衍射項目 波的干涉 波的衍射條件 兩列波的頻率必須 相同 明顯條件:障礙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長 小 或 相差不多 現象 形成加強區和減弱區相互隔開的穩定的 干涉圖樣 波能夠 繞過障礙物 或孔繼續向前傳播相同 小 相差不多 干涉圖樣 繞過障礙物 相對運動 頻率 不變 變化 深化1 波的干涉現象中加強點、減弱點的兩種判斷方法(1)公式法(2)圖像法(2)多普勒效應的兩種情況思維模型 用波的疊加理論解釋生活中的干涉現象.BDA. t=0時刻N點向下振動,波速為20 m/sB. 從t=0.05 s到t=0.20 s,質點M通過的路程大于15 cmC. t=0.45 s時,質點N的位移為0D. 足夠長時間后,O、Q之間有5個振動加強點(不包括O、Q兩點)AA. 波通過孔A,發生明顯的衍射現象B. 波通過孔B,不發生衍射現象C. 波遇到障礙物C,發生明顯的衍射現象D. 波遇到障礙物D,不發生衍射現象解析:當孔、縫、障礙物的寬度與波長差不多或者比波長還小時,就能夠發生明顯的衍射現象,這是發生明顯衍射的條件.觀察題圖,孔B和障礙物C尺寸明顯大于波長,不會發生明顯衍射現象,但仍然有衍射現象,只是不明顯,不易觀察;孔A和障礙物D尺寸小于和接近波長,會發生明顯衍射現象.故A正確,B、C、D錯誤.A. 雷雨天看到閃電后,稍過一會兒才能聽到雷聲B. 超聲波被血管中的血流反射后,探測器接收到的超聲波頻率發生變化C. 觀察者聽到遠去的列車發出的汽笛聲,音調會變低D. 同一聲源發出的聲波,在空氣和水中傳播的速度不同BC解析:雷雨天看到閃電后,稍過一會兒才能聽到雷聲,這是由于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比聲波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大,選項A不符合題意;超聲波被血管中血流反射后,探測器接收到的超聲波頻率發生變化,是多普勒效應,選項B符合題意;觀察者聽到遠去的列車發出的汽笛聲,音調會變低,是多普勒效應,選項C符合題意;同一聲源發出的聲波,在空氣和水中的傳播速度不同,可知聲速與介質有關,不是多普勒效應,選項D不符合題意.限時跟蹤檢測A級·基礎對點練題組一 機械波及其圖像A. 繩波沿x軸的負方向傳播B. t時刻M的加速度比N的加速度小C. t時刻M的速度比N的速度小D. M的振幅比N的振幅大B1234567891011解析:此時繩上質點M向上振動,根據波形平移法可知,繩波沿x軸的正方向傳播,A錯誤;離平衡位置越遠,質點的加速度越大,所以t時刻M的加速度比N的加速度小,B正確;離平衡位置越遠,質點振動的速度越小,所以t時刻M的速度比N的速度大,C錯誤;M的振幅等于N的振幅,D錯誤.1234567891011A. 振源振動的頻率為0.4 HzB. t0時刻,質點Q的速度大小為10 m/s,沿x軸正方向C. t0時刻,質點P的加速度減小而速度增大D. 質點P在t0之后的0.1 s內通過的路程為10 cmC12345678910111234567891011題組二 振動圖像和波的圖像的綜合應用A B C DA12345678910111234567891011圖(a) 圖(b)A. 波沿x軸正方向傳播B. 該列波的傳播速度為10 m/sC. 質點P的平衡位置位于x=4.5 mD. 質點P從t=0.25 s到t=0.45 s過程運動的路程為9 mD12345678910111234567891011題組三 波的多解問題A. 該波的周期是5 sB. 該波的波速是3 m/sC. 4 s時P質點向上振動D. 4 s時Q質點向上振動C1234567891011A B C DA12345678910111234567891011題組四 波的干涉、衍射和多普勒效應A. 兩列波會同時到達P點B. 兩列波在P點疊加過程中,其最大位移等于A1+A2C. 兩列波都通過P點后波形會變得完全相同AD12345678910111234567891011A. 水槽中形成的水波波長為4 cmB. 兩個振動片同時停止擊打水面,水面上的水波立即消失C. Q點的振動始終加強D. 垂直QS1在水槽中放置寬4 cm的障礙物(如圖中虛線所示),在障礙物后面還可以觀察到明顯的水波干涉圖樣C12345678910111234567891011B級·能力提升練A. 該波沿x軸負方向傳播B. t=15 s時,質點a處于波峰位置C. t=5 s時,質點b振動的速度方向與回復力方向相同BD12345678910111234567891011A. 兩列波的起振方向相同B. 兩列波的波速v=0.8 m/sD. 以O點為圓心、5λ為半徑的圓周上有10個加強點BD12345678910111234567891011123456789101111. 位于水面上O點的波源上下振動,形成在xOy水面上傳播的簡諧波,波面為圓.波源從平衡位置向上起振,t1=0時刻,第一象限內第一次出現如圖甲所示的波面分布,其中實線表示波峰,虛線表示相鄰的波谷,A處質點的振動圖像如圖乙所示,z軸正方向垂直水面向上.求:甲 乙(1)該波在水面上傳播速度的大小;答案:(1)2 m/s 12345678910111234567891011答案:(2)5 cm123456789101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