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考試高 一 歷 史注意事項:1.本試卷考試時間為 75 分鐘,滿分 100 分。2.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3.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 2B 鉛筆把答題卡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修改,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題標號;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相應區域內,超出答題區域或寫在本試卷上無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 有學者指出:古代埃及人認為生命是宇宙的一部分,因而也是永恒的、善的,人的死亡只是到達永生的必經之路。埃及的神明也是宇宙秩序的一部分。這種和諧的人神關系與古代埃及自然地理環境有關,尼羅河定期的洪水泛濫,就如旭日東升和夕陽西下一般,古代埃及人生活得更有秩序,更有規律。他揭示出A. 尼羅河孕育埃及宗教觀B. 自然環境塑造文明特質C. 太陽崇拜決定生死觀念D. 宇宙秩序影響政治制度2. 公元前3世紀,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為銘記征略,敕建了三十余根紀念碑式的圓柱,分布于帝國邊境或重要地點。石柱上刻有銘文宣揚仁愛和非暴力思想,主張建立以慈悲和智慧為基礎的社會。由此可知,阿育王旨在A. 塑造民眾政治認同B. 宣揚君權神授C. 維護社會等級秩序D. 推行行省制度3. 在中世紀,法國君主通過環行全國來宣示王權與主權,借助環法之旅開闊視野、精進學業也是法國手工業學徒培養的慣例。1903年,法國《汽車報》舉辦了首屆環法自行車賽,其后演變為法國的一大盛事,并促進了自行車、旅游與房地產市場的增長。這反映了A. 體育賽事促進經濟發展B. 歷史傳統的現代轉化C. 文化傳承推動科技進步D. 社會生活的全面轉型4. 1594年,荷蘭王國派遣航海家威廉·巴倫支開啟探險之旅,試圖打通經北冰洋到達中國的貿易航線,他三年三次勇闖冰海,雖然未能開通新航路,但在世界探險史上留下了一段悲壯的史詩。1609年,荷蘭東印度公司雇傭哈德遜再次試圖打通西北航路,到達了今天的加拿大附近。荷蘭致力于開辟北冰洋航線緣于A. 北美大陸資源豐富B. 殖民強國對東西航道的壟斷C. 三角貿易利益刺激D. 北冰洋航道距離短利潤豐厚5.達·芬奇認為“凡是不由經驗即一切可靠性之父所產生的科學,凡是不以明顯的經驗來結束的科學,也就是說,凡是在開端、中途和終結這三個階段上都沒有通過任何一個感官的科學,都是空洞的、極端錯誤的”。這一認識A.蘊含鮮明的人文主義精神 B.開啟了歐洲理性主義的傳統C.推動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 D.是近代科學革命的重大成果6. 1215年大憲章開篇詞強調約翰王“在坎特伯雷大主教(等貴族)……及其他忠實臣民之建議下”進行昭告;1225年大憲章開篇則表述為亨利三世“出于自覺之善意,特授予大主教、主教、修道院院長、伯爵、男爵以及朕之王國所有臣民如下諸多權利”。這一變化反映出A. 王權與教權的斗爭趨于緩和B. 貴族政治影響力的持續增強C. 國王權力來源觀念發生轉變D. 英國君主立憲制度基本確立7.在《德意志帝國憲法》框架內,普魯士擁有絕對控制權,普魯士國王就是帝國的世襲皇帝,普魯士首相擔任帝國首相并主導聯邦會議。雖然帝國會議推行普選制,但是缺少責任內閣,無法對帝國發展產生直接而重要的影響。由此可推知,德意志帝國A.君主立憲制尚未建立 B.聯邦結構具有相對穩定性C.皇帝的權力不受制約 D.政治體制蘊含著專制色彩8.有學者描述19世紀初的英國,肉曾是一種稀罕物,現在它與土豆一起變成了工匠餐桌上的主食。從礦井里產出的煤炭并不是全部送去供給熔爐和蒸汽機,對歸家的人來說,暖烘烘的爐邊和熱乎乎的飯菜,其重要性一點兒也不小。該描述表明工業革命A.加劇了社會的貧富分化 B.提升了工匠的社會地位C.改善了民眾的生活水平 D.惡化了工人的居住條件9.十九世紀德國著名國際工人運動活動家弗里德里希·列斯納在1898年所著《1848年前后》一書中指出:從巴黎到布魯塞爾,馬克思始終積極參與許多工人團體的活動,在馬克思身上,嗅不到一點空想家的氣味……常被工人們親切地稱為“馬克思老爹”。材料作者旨在說明A.馬克思批判否定了空想社會主義 B.馬克思注重社會理論與實踐結合C.馬克思完成了空想到科學的轉變 D.馬克思與空想社會主義毫無關聯10. 到1894年,美國的工業產出已經躍升至全球首位。進入20世紀,德國在化學工業和電氣工業等領域的表現尤為搶眼,化工產品在世界市場上占據重要份額,電氣設備也大量出口;其經濟實力不僅超越了法國,甚至超過了英國,僅次于美國。這一現象反映了此時期A. 經濟發展不平衡性加劇B. 美德兩國壟斷國際貿易C. 歐洲傳統強國已被取代D. 壟斷組織削弱國際競爭11.下表為蘇聯個別年份人均消費表(單位:盧布)。對此表的正確解讀是年份 全體人均 農場人均 非農場人均1930 1225 - -1934 1233 840 18551935 1334 949 18751937 1546 1154 2058A. 當時新經濟政策對農業影響有限B. 斯大林模式正式確立后成效明顯C.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局限性凸顯D. 國家工業化戰略實施的必然結果12. 如圖為1942年德國幽默周刊《滑稽報》第6期的封面。該畫面意在揭示戴著寫有“南美洲”帽子的女郎問:“富蘭克林,你背后藏著什么?”羅斯?;卮穑骸拔覀兊挠喕榻渲??!?br/>A. 歐洲在拉美的統治遭到削弱B. 美洲集體防御體系正在強化C. 美國在拉美延續其霸權戰略D. 羅斯福新政影響進一步擴大13. 20世紀50年代,美國政府資助爵士樂隊赴歐洲、非洲及亞洲巡演,宣傳其“自由即興”的音樂風格。國務卿杜勒斯稱:“爵士樂是‘美國生活方式’的象征,能有效對抗極權主義的文化侵蝕?!敝醒肭閳缶置孛苤С执祟惢顒?,并協調媒體將爵士樂塑造為“民主之聲”。上述現象表明A. 爵士樂受到各國民眾普遍歡迎B. 音樂創作蘊含著意識形態的對抗C. 美國政府推動音樂文化多元化D. 政府借助文化輸出滲透冷戰思維14.20世紀70年代中期,瑞典商業企業的85%、制造業企業的94%仍屬于私人所有。同時,政府將學校、醫院等社會服務部門交予國家管理,并建立了龐大的社會保險和社會服務機構。這體現了A.資本主義經濟機制的調整B.國家對經濟的全面干預C.社會不平等問題得到解決D.人們生產積極性的提高15.下圖所示為20世紀 60年代以來世界經濟增長情況。該圖反映出這一時期A. 國際直接投資增長率決定世界經濟增長率B. 經濟增長與國際貿易增長始終同步C. 經濟全球化推動世界經濟整體呈增長趨勢D. 新興市場國家對世界經濟貢獻巨大16.2015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通過《巴黎協定》,確立了“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要求發達國家承擔更多減排義務,同時尊重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需求,并為氣候脆弱國家提供資金技術支持。該協定A. 推動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合作制度化B. 實現了清潔能源技術的全球平等轉讓C. 標志著全球經濟可持續發展模式的確立D. 消除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分歧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在中世紀的歐洲,城市的興起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城市是一個獨立的經濟單位,它根植于商品經濟的發展,是生產和流通的中心。因此,它能給城市居民帶來較大的經濟收益,刺激了城市居民對物質和精神的追求。在此背景下,首先從自治城市開始,教育發生重大變化。——摘編自石廣盛《試論中世紀歐洲大學興起的原因》等材料二 中世紀早期,歐洲僅有教會學校,教會幾乎壟斷了文化教育、宗教教義是整個中世紀歐洲教育的核心內容,人們從童年起就接受著宗教教育,到了中世紀中期,由于各種世俗教育的興起和發展,特別是世俗學校的興起和發展,人們開始擺脫對宗教的依賴,爭取自由選擇接受教育的權利。首先是青少年學生開始接受更多的自由教育;其次是女性兒童也逐漸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解放。11世紀到13世紀,歐洲大學誕生了。公元1404年,帕多瓦大學被威尼斯接管,威尼斯反對教皇,因此允許學者提出非正統見解。中世紀末期的新氣象是講授自然科學知識的大學建立和發展。——摘編自張曉丹《試論中世紀歐洲大學的興起》等(1)根據材料一,分析中世紀歐洲教育領域發生變化的原因。(6分)(2)根據材料二,簡析中世紀歐洲教育領域變化的影響。(8分)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一戰結束后英印矛盾空前激化。甘地提出在“非暴力”原則指導下,“不與惡魔政府合作”的政治綱領。他用自己的威信和影響力,將千千萬萬群眾組織在一起。1920 年,甘地修改了國大黨的綱領,明確寫入“用一切和平與合法手段取得印度自治”的目標。為此他先后領導了三次全國規模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一生曾15次被捕,18次絕食。但甘地的“自治”存在著與英國殖民當局妥協的幻想。他的思想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摘編自王釗《試分析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的形成及其實踐》材料二 二戰后英國政要就宣稱:掠奪“非洲的財富就可以使英國重新成為世界上的政治經濟領導力量之一。”1947年,恩克魯瑪指出:“現在有兩種方法可以實現自治,一個是用武裝革命的方法,另一個是利用合乎憲法和法律范圍之內的罷工、抵制和不合作,就像甘地曾在印度所運用的那樣……我贊成采用后一個方法?!彼麚渭蛹{民族主義政黨總書記時號召:“要讓每一個男男女女都加入到各種政治組織和農會、工會,青年運動中去?!倍骺唆敩敳粌H接受了加維的“非洲人的非洲”的哲學思想,而且,提出了自己關于“非暴力積極行動”的主張,為加納的獨立多次被捕。他指出:“我們的國家是我們自己的,只有在完全自治的情況下,我們才可能發展我們的國家?!?955 年召開的亞非會議標志著帝國主義主宰亞非國家命運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恩克魯瑪出席了這次盛會。1957年,他領導加納成為非洲第一個獲得獨立的國家,并任第一屆政府總理。——摘編自車效梅《從甘地到恩克魯瑪看二十世紀民族解放運動的軌跡》(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甘地領導的民族解放運動的特點。(6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加納民族解放運動勝利的原因。(6分)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近年來,國內外學術界和媒體對“全球南方”的興趣和關注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全球南方”并非單純的地理概念或經濟概念,而是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基于相似歷史境遇、現實發展階段、共同發展目標、相同政治訴求而形成的身份認同。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的背景下,“全球南方”熱潮的涌現是廣大發展中國家在世界政治變遷中的整體性覺醒?!叭蚰戏健钡尼绕鸩皇且环N偶然現象,而是發展中國家群體性崛起的必然結果。——整理自江時學《如何認識“全球南方”》等材料二 目前,全球南方占世界經濟比重已提升到40%以上,正在深刻改寫世界政治經濟 文化版圖。它已不再是“沉默的大多數”,而是國際秩序變革的關鍵力量。面對世界政治格局 “陣營化”趨勢,“全球南方”國家作為一支新的政治力量加速崛起,給撲朔迷離的世界走勢帶來了新的轉機和希望:推動國際秩序的變革,促進全球力量中心逐漸向南方轉移,實現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和包容的方向發展;加快全球發展模式的多元化,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更為靈活和可行的發展選擇;增強全球治理的包容性和有效性,推動國際規則的修訂和完善,以確保國際秩序更好地反映各國的利益和關切。——摘編自《全球南方在崛起》(1)根據材料一指出“全球南方”的內涵,并結合所學分析“全球南方”崛起的背景。(6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全球南方”崛起的影響。(8分)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當代西方著名經濟學家J.A.熊彼特(1883- 1950)曾給資本主義做出這樣的結論:“資本主義不僅沒有靜止,也絕不會靜止?!泵绹匿撹F大王安德魯·卡內基也說:“當鋼鐵制造商停止發展時,它便開始衰退,因此我們必須保持發展?!笨梢姡B續不斷的變革與發展是資本主義生命力及資本主義本質特征的體現。——馬克垚《世界文明史》馬克思恩格斯通過對現代社會的經濟規律,即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的分析,得出了一個科學的結論: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Y本主義必然滅亡的原因在于其內在的基本矛盾,即 生產社會化和 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這種矛盾導致資本主義經濟周期性地發生 經濟危機,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此外,資本主義制度下, 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日益尖銳,無產階級通過 革命聯合起來,最終導致資產階級的滅亡。——摘編自《馬克思恩格斯選集》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任選一個角度自擬論題,運用近現代相關史實加以論述。(要求:論題明確,持論有據,邏輯嚴密,表述清晰)高一歷史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計48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答案 B A B B A C D C題號 9 10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B A D C D A C A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17、(14分)(1)原因:①工商業發展的推動;②城市興起;③城市自治運動的影響;④市民階層的需要。(每點2分,任答三點,共6分)(2)影響:①推動了教育的普及和發展,提高了民眾的文化素質;②為近代科學的興起創造了條件;③沖擊了天主教統治地位;④有利于資本主義產生與發展;⑤推動了文藝復興運動發生。(每點2分,任答四點,共8分)18(12分)(1)①持續時間長;②規模大;③具有明顯階段性特征;④首創“非暴力不合作”思想。(每點2分,任答三點,共6分)(2)①二戰后世界形勢發生巨大變化,英國的國際地位下降;②民族解放運動開展,世界殖民體系趨于崩潰;③恩克魯瑪個人因素(每點2分,共6分)19(14分)(1)內涵:①相似的身份認同;②整體性(群體性)崛起。(每點1分,共2分)背景:①世界多極化趨勢;②經濟全球化和科技不斷發展;③冷戰后相對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④發展中國家共同的發展目標和加強合作的現實需求。(每點1分,共4分)(2)影響:①提升了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②有利于南方國家的合作;③改變了國際政治經濟格局(推動了世界多極化發展);④推動了全球治理體系的改善和完善;⑤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穩定;⑥有利于構建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⑦客觀上加劇了西方發達國家對“全球南方”的爭奪。(8分,其中積極影響任意三點6分,消極影響2分)(12分)示例1論題:資本主義制度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并非靜止,而是不斷變化的。(2分)論述:在新航路開辟之后,伴隨著全球市場的開始形成,商業貿易與殖民擴展成為此階段的主要特征,重商主義流行,資本主義獲得快速發展。進入工業革命時代,蒸汽機為代表科技進步帶動生產力發展,資本主義更加重視工業,亞當·斯密倡導的自由主義成為這一階段的特征。20世紀30年代初,受大危機的影響,資本主義反思自由放任政策的弊端,羅斯福新政以國家干預經濟為新的發展模式。20世紀70年代以后,伴隨著滯脹現象的出現,資本主義持續自我調整,適度減少政府干預,探索新的發展模式。(8分)綜上所述,資本主義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呈現不同的發展特點。伴隨生產力的不斷進步和時代的不斷發展,資本主義制度一直不斷變化。(2分)示例2論題:資本主義社會自身矛盾重重,決定其必然滅亡的歷史命運。(2分)論述:資本主義制度自形成以來,形成了多種矛盾。生產社會化與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之間的矛盾是其基本矛盾,在社會經濟領域具體表現在消費上是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與勞動人民購買力相對縮小的矛盾;如1929年經濟大危機和2008年的次貸危機,都是資本主義制度固有矛盾的表現。在政治領域,資產階級剝削壓迫無產階級,引發19世紀三四十年代三大工人運動、巴黎公社運動,進入現代之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經常性出現罷工游行,證實了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階級矛盾并未解決,并愈演愈烈。(8分)綜上所述,資本主義社會的固有矛盾,無法通過自身調整來解決,伴隨歷史發展必然被無產階級領導的社會主義所取代。(2分)(示例僅作參考,不作為唯一標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給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