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 2 3 4 5B C B A B6 7 8 9 10A B C D C11.(1)目的:鞏固中國人民革命的勝利;解放農村生產力;為新中國工業化的實現奠定基礎。(2)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3)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包干到戶,自負盈虧(4)如何做: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改革開放,并把改革引向深入;大力發展高科技,走科教興國之路;以民為本,關注民生,搞好惠民工程建設;健全民主與法制,加大反腐倡廉力度等。12.(1)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堅贊;阿沛·阿旺晉美(2)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第一個:內蒙古自治區。(3)西部大開發13.(1)一國兩制;1997、1999年(2)內容: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實質:中國內政問題。(3)國家綜合國力增強;一國兩制的運用,;海峽兩岸同根同源,統一是共同心愿,是大勢所趨。初二期末考試歷史答題卡背面(3)(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1)(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分)(考生請勿在此區域答題)-2025年度第二學期初二年級期末考試歷史學科試題注意事項:1) 滿分50分,考試時間45分鐘2)根據網上閱卷需要,本試卷中所有試題均按要求在答題卡上作答,答在本試卷上的答案無效一.選擇題(共10小題,每題2分,共20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電影《開國大典》中的鏡頭:天真可愛的孩子,喊著:“毛主席萬歲!”。飽經風霜的農民,開懷大笑。圍觀的人們,歡呼著,跳躍著,不時把帽子拋向天空……他們喜悅的原因是( )A.人民群眾徹底擺脫貧困 B.人民當家作主社會地位發生根本變化C.中國國際地位得到提高 D.新中國已得到世界各國認可2.上甘嶺戰役,3.7平方公里的山頭落下190萬發炮彈,每平方米76枚的恐怖密度下,志愿軍戰士以血肉之軀堅守陣地。材料體現了志愿軍( )A.解放思想的奮斗精神 B.自力更生的奉獻精神C.高度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D.與時俱進的改革創新精神3.“一五計劃”期間,建設有飛機制造業、汽車制造業、新式機床制造業等。而且,在建設沿海地區工業的同時,華中、西北等地區的新工業區也初步形成。這主要說明“一五計劃”( )A.加速推進航空業,注重自主研發 B.優先發展重工業,兼顧區域均衡C.民主政治加強,關注協調發展 D.大力投資制造業,完成三大改造4.《六億人民心花開》一文中寫道,“1954年,代表們走進了會場,坐上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項權利,這是中國開天辟地以來第一次”。這次會議( )A.制定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B.正確分析了當時國內的主要矛盾C.為新中國的成立做了準備 D.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5.和“1997年”“中共十五大”“指導思想”幾個關鍵詞相對應的是( )A.科學發展觀 B.鄧小平理論C.“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D.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6.某同學們以“新中國外交開創新局面”為題進行20世紀50年代外交成就的主題演講,下列四項內容,可以被選作演講素材的是( )A.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C.田中角榮訪華 D.中國特色大國外交7.1972年尼克松提到,“在一代人的歲月里,中美存在一道城墻”,“四天以來,我們之間的這道城墻已經開始拆除”。可見,中美兩國( )A.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B.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C.經濟貿易全部恢復正常 D.完全消除了意識形態分歧8.“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漬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現。……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華,深深植入當代世界,幫人類渡過一劫”。以上感動中國的頒獎詞描寫的是( )A.鄧稼先 B.袁隆平 C.屠呦呦 D.錢學森9.1956年,我國成功試制第一架噴氣式殲擊機——殲5;1971年,我國自行研制的第一艘導彈驅逐艦“濟南艦”交付海軍使用;2012年,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交接入列。上述內容反映了新中國成立后國防建設的特點是( )A.優先發展民用科技,改善人民生活 B.重點依靠外援實現軍事技術突C.防止國際沖突再次發生 D.獨立自主發展國防科技10.訂餐APP如同一位貼心廚師,隨叫隨到,讓我們盡享美食盛宴;自動購票機則是時間的守護者,讓我們告別排隊的煩惱,輕松購票,享受出行的樂趣……這些現象反映了( )A.交通運輸業推動餐飲業發展 B.人們的休閑時間逐漸增多C.科技發展改變人們生活方式 D.人們的出行方式呈現多元化二.材料題(共3小題,共30分)1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0分)材料一中國原來的土地制度極不合理……這種情況如果不加改變,中國人民革命的勝利就不能鞏固,農村生產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國的工業化就沒有實現的可能……必須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材料二1978年,此次會議在思想上:沖破了長期以來“左”傾錯誤的嚴重束縛,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政治上:作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實行歷史性決策。材料三“包字萬歲!早包早富,遲包遲富,不包永遠不能富!”——20世紀70年代末某農村關于土地內容的宣傳標語(1)根據材料一,請概括國家實行土地改革的目的(3分)。(2)根據材料二及所學知識,此次會議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什么上來?(2分)(3)材料三中標語反映出我國在農村實行什么政策?(2分)這一政策的實質是什么?(2分)(4)綜上所述,你認為中國人民應該怎樣才能圓中華民族的“復興之夢”?(1分)1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0分)材料一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局勢和西藏人民迫切渴望解放的愿望,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團經過充分協商談判,于1951年5月23日簽訂協議,西藏的歷史畫卷從此掀開了嶄新的一頁。材料二在國家的統一領導下,中國少數民族依法自主地管理本民族事務,民主地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的管理,共同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形成了各民族相互支持、相互幫助、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和諧民族關系。材料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國家十分重視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從財力、物力等方面給予支持。……2001年以來,國家共投資1000多億元用于西部建設,改善西部生態環境,確保西部經濟可持續發展。(1)請結合材料一及所學知識寫出,為西藏和平解放做出貢獻的兩位代表人物?(4分)(2)材料二中少數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事務的制度是什么?(2分)結合所學知識,寫出我國建立的第一個少數民族自治區。(2分)(3)請結合材料三及所學知識寫出,“2001年以來,國家共投資1000多億元用于西部建設”體現了我國哪一政策的實施?(2分)1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0分)材料一香港問題、澳門問題和臺灣問題都是歷史遺留下來的。解決這些問題,實現祖國統一,是包括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和祖國大陸全體同胞在內的整個中華民族的強烈愿望。材料二1949年以來,中國共產黨、中國政府、中國人民始終把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作為矢志不渝的歷史任務。我們團結臺灣同胞,推動臺海形勢從緊張對峙走向緩和改善、進而走上和平發展道路,兩岸關系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習近平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1)為解決材料一中的歷史遺留問題,鄧小平提出了哪一偉大構想使香港和澳門得以順利回歸?(2分)請分別寫出香港和澳門在哪一年回歸祖國?(2分)(2)1992年,海協會和海基會達成的重要共識內容是什么?(2分)臺灣問題的實質是什么?(2分)(3)綜上可知,實現祖國統一必然趨勢,請你分析祖國統一的有利因素(至少兩點)。(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答案.docx 答題卡.docx 試卷.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