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甘肅省酒泉市肅北蒙古族自治縣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期末測試卷(考試時間:60分鐘 試卷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計40分)1.史料是歷史研究的重要素材。下列最適用于研究“古代埃及”的第一手史料是( )A.百家講壇《古埃及文明失落之謎》 B.歷史遺跡吉薩金字塔群C.出土的《漢謨拉比法典》石柱 D.歷史著作《古代埃及史》2.古埃及文明、古代西亞文明、古印度文明、中國文明都位于大河流域。究其原因,相關區域適合( )A.農業耕作 B.游牧生活 C.海外貿易 D.發展手工業3.某歷史興趣小組在開展研究性學習時收集了亞歷山大東征、大化改新等素材。該小組研究的主題應是( )A.東西方文化的起源 B.文明的沖突與互鑒 C.世界市場初步形成 D.西方對東方的侵略4.伯里克利主政時期,雅典公民大會的主要職能是( )A.決定重大事務 B.發展文化事業 C.選舉政府官員 D.任命法庭人員5.封君在長子晉封騎士、長女出嫁時,常舉行比武會、封臣須到會為場面增色。封臣若受到他人攻打,封君有義務以武力保護。這反映出( )A.封君與封臣間有嚴格等級性 B.莊園是中世紀鄉村的典型組織C.封君與封臣權利和義務交織 D.封建制度以土地的封賜為紐帶6.歷史史實是指歷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觀敘述。歷史解釋是對史實的分析或評判。下列各項中屬于歷史史實的是( )A.莊園法庭維護了領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領主的特權B.《羅馬民法大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隸的地位,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C.孝德天皇時期,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一系列改革D.阿拉伯人為保存和傳播古代文化、溝通東西方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7.中世紀晚期,工商業者進入英國的最高法院和稅務法庭、法國的財政和司法機構任職,甚至還有的在一些國家擔任了除財政、司法大臣以外的顧問和國家各部大臣。這反映出當時西歐( )A.封建貴族勢力強大 B.文藝復興運動興起 C.市民階層力量壯大 D.封君封臣制度強化8.辣椒不是中國的原產作物,它原產于南美洲。1493年辣椒傳入西班牙,隨后在16世紀中葉風靡整個歐洲 16世紀末辣椒開始傳入中國。辣椒傳入中國后,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主要的辛辣調味品和蔬菜,大大改變了飲食結構。上述材料反映辣椒在世界廣泛傳播的背景是( )A.鄭和下西洋 B.絲綢之路 C.新航路開辟 D.世界經濟全球化9.學者王希曾說:“談判”和妥協是美國這一文件的中心內容。是“原則與妥協”的對立和統一。它是一個多元利益相互妥協的產物,在許多關鍵性的、重大問題上往往著眼于對現實利益的承認、尊重,并使之通過政治妥協進一步解決。這里的“它”指的是( )A.《獨立宣言》 B.1787年憲法 C.《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D.《宅地法》10.從一個“幽靈”的出場開始,隨之轉向遼闊恢弘的世界場景:新大陸的發現,運河的開拓;然后再伴著隆隆的機車輪聲,轉回到歐洲大工業時代的工廠——通紅的火爐、轟鳴的機器、揮汗如雨的工人、剝削壓迫和階級斗爭。這部波瀾壯闊交響樂風格的著作是( )A.《獨立宣言》 B.《人權宣言》 C.《英雄交響曲》 D.《共產黨宣言》11.小明同學在學習世界史時,復習到以下歷史上的著名人物:玻利瓦爾、章西女王、甘地。這些人物是( )A.“發現”美洲大陸的航海家 B.領導社會主義運動的革命家C.引領啟蒙運動的思想家 D.領導民族解放運動的英雄人物12.學習世界近代史相關內容時,某同學制作了一個圖片合集,里面有《貴族宣讀“解放”農奴的法令》《林肯在戰場上》《明治維新時期的課堂》。該同學學習的內容是( )A.資本主義制度的產生 B.殖民體系的建立 C.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 D.資本主義的曙光13.“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科學技術的新突破推動了生產力的飛躍。電力的廣泛使用、新交通工具的出現、化學工業的興起,使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與此同時,資本和生產日益集中,大型企業通過控制生產和市場形成壟斷,深刻改變了社會經濟結構。”材料中的“資本和生產日益集中……”反映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是( )A.內燃機的使用推動了工廠制度的普及 B.推動資本主義逐步進入帝國主義階段C.手工工場被機器化大生產取代 D.資本輸出成為對外經濟侵略的主要方式14.提出進化論的觀點,打破了千百年來的神創論,在生物科學領域掀起了一場偉大革命的著作是( )A.《哈姆雷特》 B.《物種起源》 C.《高老頭》 D.《復活》15.《大國崛起》解說詞:“1917年11月7日,震撼世界的十月革命爆發。以此為起點,這個占世界陸地面積近五分之一的國家,開始了一次對20世紀的歷史產生深刻影響的偉大實踐。”這里的“偉大實踐”指的是( )A.結束了沙皇俄國專制統治 B.建立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C.誕生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D.壯大了國際上社會主義力量16.甘地發動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動員了廣大群眾,沉重打擊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同時,甘地為防止爆發革命,控制了群眾的斗爭方式,甘地該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保證資產階級對運動的領導權 B.防止過激行為激怒英國殖民局C.增強印度人民自尊心和自信心 D.打擊印度民族主義者囂張氣焰17.美國總統羅斯福曾說過,資本主義制度就像一棵出現枯枝爛葉的樹一樣,激進分子說:“把它砍倒。”保守分子說:“不要動它。”我則采取折衷的辦法:“讓我們把它修剪一下,這樣我們既不會失去老樹干,也不會失去新枝。”材料反映了羅斯福新政的實質是( )A.鞏固資產階級統治 B.資本主義制度的徹底革新C.維護資本主義制度 D.資本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18.1942年1月,26個國家代表簽署《聯合國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1944年6月,美、英等盟軍成功登陸法國諾曼底;1945年2月,雅爾塔會議召開,協調了盟軍行動。上述材料共同反映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A.反法西斯國家團結合作 B.戰爭的正義性C.盟軍軍事實力逐漸強大 D.正確戰略戰術19.二戰結束后,美國和蘇聯在國家戰略、國家利益、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上的對立和沖突,使它們從戰時盟友變成冷戰對手,逐漸形成兩極格局。兩極格局在軍事上的表現為( )A.三國同盟與三國協約 B.杜魯門主義和馬歇爾計劃C.巴黎和會與國聯建立 D.“北約”和“華約”對峙20.2023年度全球互聯網連接情況報告顯示,歐洲、獨聯體和美洲有約90%的人口為互聯網用戶,而非洲只有37%的人口為互聯網用戶。導致這一現象的根源是( )A.政治制度的差異 B.文明交流不充分 C.文化傳統的不同 D.經濟發展不平衡二、非選擇題(3小題,共計60分)21.我國與一衣帶水的鄰邦日本自古至今都有著密切的交流。閱讀材料,完成解答。(16分)材料一 中古時期,日本在亞洲拜認了第一位老師,向老師學習……后來,日本就向他的第一位老師發動侵略戰爭,同老師簽訂了不平等條約,收錢占地。————陳冰在《作坊里的日本》(1)材料一中日本拜的老師是哪個國家?(2分)由此日本的社會性質發生了怎樣的轉變?(2分)材料二 在相當程度上,日本的國家制度就是德意志帝國在東方的翻版。可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德國依靠經濟軍事實力在弱肉強食的國際政治中成為新興的軍事強國的榜樣作用,也影響日本走上了軍事擴張、武裝侵略的軍國主義道路,給亞洲鄰國造成了巨大的災難。————馬國川《巖倉使團的歐美行:求知識于世界,助日本強國力》(2)據材料二及所學知識,寫出日本在這次學習過程中進行的改革名稱及影響。(4分)材料三 日本主觀臆斷國際社會安全環境日趨嚴峻,危及日本國家安全,因而謀求以“新時代現實主義外交”之名增強自身防衛實力,突破“和平憲法”的束縛。……從“新時代現實主義外交”的成因來看,其并非新的執政理念,而是貫徹了日本自民黨執政以來的保守主義路線,其實質仍是改變基于和平憲法的“戰后體制”,以“積極和平主義”的價值旗號,在地區乃至全球范圍內謀求主導權,實現其政治、軍事大國目標。————呂耀東《日本“新時代現實主義外交”理念源流及其政策取向》(3)根據材料三,總結日本“新時代現實主義外交”的實質。(4分)(4)綜上所述,從國家發展的角度談談你在日本學習他國的歷史中總結的經驗教訓。(4分)22.資本主義發展既是經濟的,也是政治和思想的。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20分)材料一 英國13、14世紀的普通農民正是通過“勞動”,以及歲歲月月并非驚天動地的抗爭,逐漸創造著使封建關系日益削弱的條件,同時逐漸產生了擺脫農奴制束縛的要求,而且擁有了必要的力量去逐漸擺脫套在自己身上的農奴制枷鎖。——摘編自侯建新《現代化第一基石——農民個人力量與中世紀晚期社會變遷》(1)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指出英國農民“逐漸創造著使封建關系日益削弱的條件”在生產組織形式上具體表現?(2分)這對于歐洲的社會轉型產生了什么影響?(4分)材料二 盡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國永遠地分隔開來,但三國的革命作為資產階級革命,不僅有一定聯系,還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17世紀和18世紀發生于大西洋兩岸的這三個偉大事件,最大的公約數是關于“權利”的訴求或“人權”的伸張。——摘編自《世界史·以文明演進為線索》(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請分別簡述英、美兩國為“權利”訴求或“人權”伸張所進行的制度創新。(4分)并概括“三國革命”體現的17--18世紀歐美歷史發展的時代主題。(2分)材料三 “革命”(revolution)一詞原意為“旋轉…轉一圈后回歸”,在政治上表示政府組成人員的更替。法國大革命之后,這一詞匯變成了“通過武力從根本上變更政治體制”的意思。此次革命高舉與過去制度訣別的普遍性理念,從而超出了一國的政變,波及其他國家。——摘編自【日】福井憲彥《近代歐洲的霸權》(3)閱讀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你如何理解法國大革命“高舉與過去制度訣別的普遍性理念,從而超出了一國的政變,波及其他國家”。(4分)材料四 雖然在人類歷史長河中,資本主義率先打破了封建勢力的束縛,推動了社會生產力實現了革命性的飛躍。但是,資本主義形態給世界帶來更多暴力和不安,給人類社會及其生存環境帶來前所未有的矛盾和災難。 ——摘編自人民資訊《資本主義形態對人類社會的影響:貢獻及弊端》(4)根據材料四,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哪些歷史事件“推動了社會生產力實現了革命性的飛躍”。(4分)23.材料分析題: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5分)材料一 不同時期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陸地(南極洲除外)面積的比例(%)變化圖百分比(1)根據材料一,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陸地(南極洲除外)面積++的比例增長最快的是哪一時期(用序號表示)?(2分)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原因。(2分)材料二 在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運動中,涌現出一系列杰出人物。(2)將材料二中4位人物,按他們參與世界史上重大活動的時間先后排序(填寫序號)。(2分)選擇其中一位人物,仿照示例為其撰寫小傳。(3分)示例:納賽爾,埃及政治家,領導“自由軍官組織”發動起義,推翻了英國扶持的封建王朝。建國后,他宣布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極大地維護了埃及的民族利益和國家主權。材料三 1763年以前,歐洲諸強國僅在亞洲和非洲擁有少數立足點,它們主要的占有地是在南北美洲。1763年以后,成百萬的歐洲人移居南北美洲,并填補了那些相對空曠的地區……雖然向美洲種植園提供的奴隸約在1200萬至2000萬人之間,但非洲損失的人口據估計卻是這一人數的4倍。——摘編自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3)結合材料三和所學知識,概括二戰后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取得勝利的原因。(4分)(4)綜合上述材料,結合世界殖民體系從形成到崩潰的歷程,概括民族解放運動的特性。(2分)2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9分)材料請從材料中選擇相互關聯的事件(兩個或兩個以上),結合所學知識,闡述“世界各國人民只有團結協作才能贏得和平”的觀點。(要求:史論結合,條理清楚)甘肅省酒泉市肅北蒙古族自治縣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期末測試卷答案選擇題(每題2分,共計40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A B A C C C C B D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D C B B C A D A D D二、非選擇題(共3大題,共計60分)21.(1)國家:中國(唐朝);社會性質轉變:從奴隸制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大化改新推動日本封建化進程)。(2)改革名稱:明治維新;影響:使日本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實現富國強兵;但保留封建殘余,為軍國主義擴張埋下隱患。(3)實質:突破和平憲法束縛,謀求政治和軍事大國地位。(4)經驗教訓:學習他國需結合國情,避免盲目模仿;改革應注重社會公平,防止極端化;和平發展是根本,警惕軍國主義復活。22.(1)租地農場,推動歐洲由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轉變(或有利于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2)制度創新:英國:通過《權利法案》確立君主立憲制,限制王權,議會至上。(答到“君主立憲制”給1分)美國通過1787年憲法建立聯邦制民主共和制,實行三權分立(答到“民主共和制”給分)。時代主題:資本主義制度初步確立或資產階級革命時代(3)法國大革命推翻了君主專制,提倡自由、平等、博愛等思想。法國大革命的影響不僅僅局限于法國國內,其理念和成果迅速傳播到歐洲其他國家,甚至影響到全球,推動了歐洲乃至世界范圍內的民主化進程(其理念對世界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美國獨立戰爭(任答一點)(4)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答兩點)23.(1)時期:①。原因:新航路開辟后世界開始聯成一個整體,歐洲開始了早期的殖民擴張。(2)排序:③①②④。華盛頓:美國政治家,美國獨立戰爭領導人,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取得了民族獨立。建國后,組織制定了1887年憲法,憲法依據分權制衡原則設計了一個聯邦制共和國。(3)原因:二戰削弱宗主國實力;殖民地人民為贏得獨立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奮斗;亞非拉人民相互支持,團結協作,共同反抗殖民統治。(4)特性:具有長期性、艱巨性、廣泛性、團結性24.觀點;世界各國人民只有團結協作才能贏得和平闡述:日本偷襲珍珠港,法西斯國家侵略擴張達到最大規模。美國、英國、蘇聯、中國等26國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結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各國相互支持,協同作戰,逐漸扭轉了戰爭的形勢。(4分)英美盟軍在諾曼底登陸,開辟歐洲第二戰場。美蘇英三國首腦在雅爾塔召開會議,會后蘇聯承諾在歐洲戰事結束后的三個月內參加對日作戰,最終取得了戰爭的勝利。(4分)由此可見,只有世界各國人民團結協作,才能戰勝法西斯,贏得和平。(1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甘肅省酒泉市肅北蒙古族自治縣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期末測試卷.docx 甘肅省酒泉市肅北蒙古族自治縣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期末測試卷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