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2張PPT)第七單元 人民解放戰爭第20課 國民黨挑起內戰結構圖解核心問題 知道重慶談判,理解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了解全面內戰的爆發、中共中央轉戰陜北等史事夯基礎 新知預習 01毛澤東雙十協定政治協商會議重慶談判和平建國1946中原解放區運動戰有生力量陜北山東陜北彭德懷陜北孟良崮山東破重難 素養解讀 02歷史聯系 西安事變談判與重慶談判的比較項目 西安事變談判 重慶談判背景 日本加緊侵華,民族危機加深,西安事變爆發 抗日戰爭勝利時間 1936年12月 1945年8—10月中國共產 黨代表 周恩來 毛澤東、周恩來等結果 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等條件 國共雙方達成和平建國的“雙十協定”落實 情況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開啟第二次國共合作 蔣介石違背“雙十協定”,發動全面內戰相同點 都發生在國共兩黨之間;中國共產黨都作出了很大努力 認識 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精評價 課堂檢測 03基礎達標知識點一 重慶談判1.抗戰勝利后,中國民盟在《在抗戰勝利聲中的緊急呼吁》中號召:“我們堅決地要求民主”;在《中國民主同盟綱領》中主張:“民主國家以人民為主人”;中國民進在《中國民主促進會對于時局的宣言》中強調:“只有人民有力量,國家才有力量”。這些言論( )A.推動抗戰走向勝利 B.反映當時人民心聲C.助推國共北平談判 D.得到國民黨的支持B2.(2025汕頭期末)1945年8月,毛澤東離開延安前說:“由于有我們的力量,全國的人心,蔣介石自己的困難,外國的干預四個條件,這次去是可以解決一些問題的?!睋伺袛?毛澤東此行的目的地是( )A.重慶 B.南京C.西安 D.廣州A3.20世紀40年代中期,毛澤東在分析當時國內的形勢時說:“第一中國要和平,第二中國要民主?!睘闋幦”M快實現這一目標,中國共產黨( )A.召開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B.簽署“雙十協定”C.掀起反饑餓、反內戰運動D.探索新的革命道路B4.漫畫《倒騎驢客》又名《張果老向著民主唱,背著民主跑》(如圖),發表在1946年5月的《聯合畫報》上。這幅漫畫把國民黨反動派比喻成倒騎驢的“張果老”,該漫畫折射出當時( )A.孫中山堅持斗爭,民主共和深入人心B.袁世凱倒行逆施,政黨政治名存實亡C.國民黨一黨專政,和平民主希望渺茫D.民主制人心所向,主權在民初衷依舊C知識點二 國民黨發動內戰5.1946年6月26日,國民黨軍隊進攻中原解放區,其后又在晉南、蘇北、魯西南、膠東等地,向解放區展開大規模進攻。這意味著( )A.戰略決戰的開始 B.國共和談目標達成C.全面內戰的爆發 D.渡江戰役即將打響C6.教材素材改編 人民解放戰爭爆發后,面對下表中的實際情況,毛澤東提出的著名論斷是( )D黨派 總兵力 武器裝備 統治區人口國民黨 430萬人 良好 約3.39億共產黨 127萬人 老舊 約1.36億A.“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自己動手,豐衣足食”D.“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知識點三 解放區軍民的自衛反擊7.(2025汕尾期末)1946年6月至10月,膠東我軍主力部隊奮起自衛還擊,發起膠濟路阻擊戰。阻擊戰歷時3個多月,共殲敵1萬余人。材料中的“自衛還擊”( )A.意在粉碎國民黨軍隊的全面進攻B.有力配合了孟良崮戰役C.揭開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D.有利于華北全境的解放A8.人民解放戰爭初期,國民黨軍隊憑借兵力上和裝備上的絕對優勢,向晉冀魯豫、晉察冀、華東、東北、中原等各解放區發動全面進攻。人民解放軍依靠抗戰前后的布局,貫徹中共中央、毛澤東制定的作戰方式。材料中的“作戰方式”主要是指( )A.破襲戰 B.陣地戰C.運動戰 D.地道戰C9.1947年3月開始,彭德懷指揮西北野戰軍采取“蘑菇戰術”,先后取得了青化砭、沙家店等戰役的勝利。這一勝利( )A.加速了國民黨重點進攻戰略的破產B.使當地農村階級關系發生徹底改變C.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D.標志全國戰略決戰的時機已經成熟A10.某歷史題材的小說講述了人民解放軍在山東與國民黨軍隊展開殊死搏殺,最終在解放區人民的支援下,消滅國民黨軍精銳主力整編第七十四師的故事。該小說參照的創作背景是( )A.百團大戰 B.淞滬會戰C.孟良崮戰役 D.轉戰陜北C11.教材素材改編 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劉胡蘭的生命鐘擺永遠停在了1947年1月12日,大義凜然走向國民黨反動派鍘刀的她還不到15歲。毛澤東曾為她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劉胡蘭“死也不屈服”的英雄誓言,彰顯了共產黨員( )A.無私的國際主義精神 B.信仰如柱的可貴風采C.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 D.團結抗敵的民族氣魄B綜合探究12.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面臨著兩種命運、兩個前途的決戰。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2分)材料一抗日戰爭勝利后,各群眾在平毀碉堡1946年,上海群眾舉行反內戰游行材料二 1945年,關于重慶談判的報道情況。《中央日報》(國民黨機關報) 大約30篇。毛澤東抵渝前,有《美報再責中共不應存心搗亂》《蔣主席三電毛澤東促行》等報道,關于蔣介石發電報三邀毛澤東一事有報道五六則之多。毛澤東抵渝后,除發表國共兩黨代表人會晤協商的消息外,對毛澤東及中國共產黨的報道幾乎沒有,并且新聞稿多是敘述性、簡短性的報道,排在要聞版中不重要的位置。著重強調蔣介石的領導核心地位,報道中多用“政府與中共代表”“政府與中共會談”等表述《新華日報》 (共產黨機關報) 不下60篇。《應蔣主席之邀商團結大計 毛澤東同志將來渝》等從8月16日開始著手報道。毛澤東在渝期間,《建立和平團結民主的新中國 歡迎毛澤東先生》《蔣主席前晚歡宴毛澤東同志 國共領袖昨日晤談》等報道集中于毛澤東一行人抵渝引發的熱烈反響、國共兩黨代表談判的進展情況以及毛澤東在渝期間的活動這三方面——許愛超《多方媒體視角下的重慶談判研究》(1)根據材料一、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重慶談判的背景。導致兩份機關報對談判的報道不一致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4分)答案:①背景:抗日戰爭勝利后,全國人民渴望和平;國民黨為發動內戰爭取時間。(2分)②主要因素:政治立場不同。(2分)(2)小明同學通過分析表格得出結論:毛澤東冒著生命危險參加重慶談判是沒有必要的。你是否同意這一觀點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理由。(8分)答案:(示例一)同意。(2分)理由:蔣介石邀請毛澤東到重慶談判是為發動內戰爭取時間,同時想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強加給中國共產黨。從國民黨《中央日報》對中國共產黨的消極報道、極力凸顯蔣介石的領導地位可以看出,蔣介石政府缺少誠意,堅持獨裁。并且,重慶談判后不久,蔣介石便撕毀協議,發動內戰,致使全國人民“和平民主建國”的愿望破滅。因此,我同意小明的觀點。(6分)(示例二)不同意。(2分)理由:從《新華日報》中可以看出,中國共產黨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和平作出了巨大的努力,毛澤東赴重慶談判一是體現中國共產黨盡一切可能爭取和平的誠意,二是為了戳穿蔣介石假和平、真內戰的陰謀。經過談判,國共雙方簽署了“雙十協定”,確定了避免內戰、和平建國的方針,為中國實現民主統一、和平建國帶來了一線曙光。因此,我不同意小明的觀點。(6分)(任選一個角度作答,史論結合、條理清晰即可)(共24張PPT)第21課 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結構圖解核心問題 了解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解放區的土地改革,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中共七屆二中全會,知道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覆滅和人民解放戰爭迅速勝利的主要原因,以及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意義夯基礎 新知預習 01減租減息中國土地法大綱耕者有其田人力物力劉伯承鄧小平戰略進攻遼沈淮海平津徐州北平東北華北主力南京臺灣西柏坡城市工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破重難 素養解讀 02新課標 學業要求 一、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時期的土地政策演變認識:中國共產黨善于根據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制定恰當的土地政策,調動各方面的生產、革命的積極性;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國共產黨善于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歷史聯系 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名稱的演變精評價 課堂檢測 03基礎達標知識點一 解放區土地改革1.1947年,《人民翻身興家立業》《兒童勞軍》《參軍圖》等年畫,深受解放區人民喜愛。這主要是因為解放區( )A.實行減租減息 B.開展土地改革C.完成民主建設 D.轉入戰略反攻B2.(2025廣州期末)1947年,東北解放區各村的墻壁上到處都寫上了大標語:“翻身不忘恩,好漢去當兵!”“保田保家,保衛勝利果實!”人民解放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實行的土地政策是( )A.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B.“打土豪,分田地”,開展土地革命C.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D.沒收地主土地,實行耕者有其田D3.毛澤東說:“我們的解放戰爭,主要是靠這一億六千萬人民打勝的。有了土地改革這個勝利,才有了打倒蔣介石的勝利?!边@說明土地改革( )A.激發了農民的革命積極性B.使農村階級關系發生根本變化C.徹底摧毀了封建土地制度D.為國家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A4.新教材 變化點應用 右圖中的紙幣發行于1949年5月,是中國貨幣史上面額最大(60億元)的紙幣。按當時上海一石米的價格計算,這張紙幣只能買到大約77粒大米。這一局面的出現反映了( )A.國民經濟的繁榮發展B.解放區的穩定被破壞C.上海經濟地位的衰落D.國統區經濟趨于崩潰D知識點二 三大戰役和南京解放5.周恩來總理曾對一次軍事行動作了一個形象的比喻:黃河是蔣介石的“外壕”,隴海路是他的“鐵絲網”,長江是他的“內壕”,而我們已經過了“鐵絲網”,打到他的“內壕”了。這一軍事行動是( )A.躍進大別山 B.平津戰役C.遼沈戰役 D.渡江戰役A6.(2025梅州期末)1948年12月30日,新華社發表了毛澤東的新年獻詞,文中提出:“中國人民將要在偉大的解放戰爭中獲得最后勝利,這一點,現在甚至我們的敵人也不懷疑了。”這一結論主要是基于( )A.三大戰役順利進行B.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制定了黨的奮斗目標C.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D.躍進大別山揭開了戰略進攻的序幕A7.教材素材改編 毛澤東詩句“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⒕猃埍P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反映的歷史事件( )A.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B.表明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C.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D.宣告了國民黨反動統治覆滅D知識點三 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意義8.新民主主義革命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精神財富,如“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其中與“西柏坡精神”相關的重要會議是( )A.中共一大 B.遵義會議C.中共七大 D.中共七屆二中全會D9.毛澤東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的報告中指出:“二中全會是城市工作會議,是歷史轉變點?!逼渲械摹皻v史轉變點”是指( )A.民族解放斗爭取得了完全勝利B.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C.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向城市D.開始籌建新中國的工作C10.先進的理論始終引領著中國人民前進的步伐。中共一大以來,對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具有決定性意義的理論是( )A.馬克思主義B.毛澤東思想C.列寧主義D.鄧小平理論B綜合探究11.有一種情懷叫人民,有一種力量叫群眾。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2分)材料一 人民群眾英勇參軍筑成抗擊日本侵略的“血肉長城”。從九一八事變起,日本侵略者對中國進行了14年之久的武裝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劫難。為反抗日本侵略、保家衛國,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中國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其他愛國人士積極投入抗日洪流,各族各界熱血青年踴躍參軍、參戰。中國人民以自己的血肉之軀筑成了捍衛祖國的鋼鐵長城,以巨大民族犧牲支撐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李志峰《人民群眾是抗日戰爭勝利最深厚的偉力》材料二圖一 宣傳《中國土地法大綱》圖二 淮海戰役中支前的民工(1)根據材料一,概括中國人民取得抗日戰爭勝利的主要原因。(4分)答案:人民群眾踴躍參軍,為抗戰提供源源不斷的兵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推動全民族抗戰;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社會各階層空前團結,積極投身于抗戰。(答出兩點即可,4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以“人民的力量”為主題,擬一個觀點,并用史實進行論述或說明。(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晰)(8分)答案:(示例)觀點:人民的力量是戰爭勝利的源泉。(2分)論述:①人民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頒布《中國土地法大綱》,在解放區進行土地改革。廣大農民分得土地、房屋、農具、耕畜等。解放區的土地改革,激發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翻身農民踴躍參軍參戰,為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②1948年11月,中原野戰軍與華東野戰軍在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等指揮下,發起淮海戰役,戰役期間,人民解放軍得到了人民群眾的有力支援,歷經兩個多月緊張艱苦的戰斗,淮海戰役取得勝利,解放了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廣大地區。綜上可知,有了人民群眾的擁戴和支持,人民解放戰爭最終獲得了勝利,國民黨反動統治覆滅。(6分)(共28張PPT)第七單元總結提升大單元 體系建構 01時空坐標單元大概念脈絡——核心內容自填重慶談判劉鄧大軍躍進大別山南京解放新課標 要點鏈接 02新課標 教學提示 要點一 毛澤東的革命貢獻要點二 近代國共關系的演變認識:①國共兩黨的階級性質不同,是國共兩黨之間矛盾斗爭直至對立的根本原因;②國共關系的變化對近代中國的歷史進程產生了重大影響,國共兩黨合則兩利,分則兩傷,國共兩黨應以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為重,為實現祖國統一大業而共同奮斗。合作探究編者按:教師可深度利用“時空坐標”“單元大概念脈絡”“新課標 要點鏈接”,設置更多種類的探究性題目,以鞏固單元所學。合作探究【探究設問】 研讀上述要點,自擬觀點,選取兩個或兩個以上史實進行論述。答案:(示例)觀點:毛澤東是推動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引路人。合作探究論述:1927年,毛澤東率領起義部隊開始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辟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毛澤東倡導和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發表《論持久戰》,增強了全國人民堅持抗戰必勝的決心和信心。毛澤東帶領中國人民經過長期的革命斗爭,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贏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合作探究綜上,毛澤東為中華民族、中國人民建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勛,是領導中國人民徹底改變自己命運和國家面貌的一代偉人。練典題 聚焦粵考 031.(2025佛山期末)毛澤東參加重慶談判,下飛機伊始,作了如下表態:國內政治上、軍事上所存在的各項迫切問題,應在和平、民主、團結的基礎上加以合理解決。毛澤東的表態( )A.體現了和平民主的愿望B.促進了國共合作形成C.推動著和平建國的實現D.拉開了重慶談判序幕A2.(2025陽江模擬)1946年1月至5月,國民黨軍隊在晉冀魯豫解放區周圍修筑碉堡2 104座,在中原解放區周圍的豫南、鄂北地區修筑碉堡6 000座以上。其目的是( )A.增強抗日實力 B.開始戰略反攻C.計劃和平建國 D.為內戰做準備D3.(2025汕頭期末)“中共中央……運籌于山峁溝壑,決勝于千里之外,推動中國革命形勢發生歷史性轉折……粉碎了蔣介石進攻延安和陜甘寧邊區的企圖,消耗和重創了胡宗南集團。”材料評述的是( )A.百團大戰 B.中共中央轉戰陜北C.三大戰役 D.劉鄧大軍躍進大別山B4.(2024廣州)1947年,鄧穎超同志參加了在西柏坡召開的全國土地會議。會后,她深入河北農村搞土改蹲點,開展調查研究。下列與鄧穎超同志開展調研工作直接相關的文件是( )A.《中國土地法大綱》B.《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C.《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D.《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A5.(2022廣州)1948年,解放區的農民群眾在“參軍保田”的口號下,將糧食、被服等送上前線,大批青壯年農民踴躍參加人民軍隊,農民的革命積極性高漲。這是因為( )A.三民主義的提出 B.《天朝田畝制度》頒布C.土地改革的進行 D.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C6.(2023深圳)彭德懷在躍進大別山時說:“我們吸引的敵人越多,其他戰區的兄弟部隊和包圍圈就更加順利?!边@體現了( )A.振奮抗日信心 B.消滅敵軍主力C.牽制敵軍部隊 D.進攻長江以南C7./史實辨析類 2022廣東/ 下列歷史圖像記錄的重大事件是( )C人民解放軍沖向錦州城垣農民用小車往前線運送物資人民解放軍向天津守軍發起猛攻A.平型關大捷 B.躍進大別山C.三大戰役 D.渡江戰役8.(2023廣州)1949年國民黨敗退之際,廣州人民群眾積極開展護廠護校斗爭,保護城市公共設施,還日夜趕制五星紅旗。這表明,廣州人民( )A.熱切期盼解放 B.提倡文學革命C.聲援南昌起義 D.支持抗美援朝A9.(2025佛山適應性檢測)1948—1949年,中國共產黨在東北解放區恢復了340多家大型企業和2 430家中小型企業;除此之外,1948年東北地區谷類作物收成創下了歷史最高紀錄——1 600萬噸小麥和黑麥。這些成就的取得( )A.宣告遼沈戰役取得勝利B.彰顯了中國共產黨建設智慧C.助推土地改革順利開始D.表明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完成B10.(2025廣州模擬)中共七屆二中全會認為召集政治協商會議和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一切條件,均已成熟。據此可知,中共七屆二中全會( )A.體現依法治國的原則B.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C.謀劃新中國建設方略D.奠定了解放戰爭勝利的基礎C11.(2025佛山期末)歷史遺跡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某班圍繞“廣東歷史遺跡里的近代中國”分組實地考察并搜集了以下材料,準備形成考察報告。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組別 遺跡 簡介第一組 鴉片戰爭博物館 1839年6月,林則徐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收繳的鴉片。1985年,政府為了更好地收集、研究鴉片戰爭歷史的文物資料,保護鴉片戰爭遺址,向人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設館名“鴉片戰爭博物館”第二組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 1911年4月,同盟會發動廣州起義失敗,100多人殉難,潘達微先生將收殮的72具遺骸合葬此地。后經不斷擴建,成為今日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第三組 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 1926年,毛澤東主辦的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在番禺學宮開辦。從當年的5月到9月,來自全國20個省區的327人在番禺學宮接受了學習。農講所學員后來成為農民運動和武裝起義的骨干力量第四組 廣州解放紀念石像 廣州解放紀念石像由潘鶴、梁明誠于1979年設計塑造,1980年建成。像座正面鐫刻著新中國成立后首任廣州市市長葉劍英的題字:“一九四九年十月十四日廣州解放紀念”,四角分別刻有“一切權力屬于人民”的印文(1)結合所學知識,綜合分析上述歷史遺跡的史料價值。(4分)答案:上述歷史遺跡藏有大量歷史文物,對研究中國近代革命具有一定史料價值,但大多為后人修建,在研究相關歷史時需結合其他材料共同印證。(4分)(2)在第二、三、四組中任選一組,參考示例,幫該小組撰寫一份簡要的考察報告。(要求:標題清晰,結合材料信息簡要說明考察內容,結論明確)(8分)(示例)關于鴉片戰爭博物館的考察報告考察內容:我們小組考察了鴉片戰爭博物館,該館是為了紀念林則徐虎門銷煙和鴉片戰爭而修建的。博物館坐落于虎門銷煙和鴉片戰爭舊址上,館內收藏了大量有關林則徐和鴉片戰爭的文物,保存了珍貴的歷史資料,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答案:(示例)關于廣州解放紀念石像的考察報告考察內容:我們小組考察了廣州解放紀念石像。該石像旨在紀念1949年10月14日廣州解放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廣州解放是人民解放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結束了國民黨在廣州的統治,標志著廣州乃至華南地區的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紀念石像不僅是一座藝術雕塑,更是廣州解放歷史的象征,承載著深厚的革命精神和愛國主義教育意義。(任選一例作答,8分)謝謝觀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20課 國民黨挑起內戰.pptx 第21課 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pptx 第七單元總結提升.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