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7張PPT)第三單元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第8課 中國同盟會結構圖解核心問題 了解孫中山等民主革命先行者早年的革命活動夯基礎 新知預習 01專制統治興中會振興中華資產階級革命民主共和華興會孫中山1905創立民國民報資產階級革命政黨指導思想民族民權民生破重難 素養解讀 02唯物史觀 辯證視角評價三民主義1.積極性:三民主義是孫中山對同盟會政治綱領的闡述和概括,是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革命綱領,是孫中山領導民族民主革命的指導思想。它表達了資產階級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的利益與要求,反映了中國人民要求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共同愿望。2.局限性:三民主義沒有明確的反帝要求,也沒有從根本上廢除封建土地制度。這是中國民族資產階級軟弱性的表現,也決定了資產階級革命派不可能徹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精評價 課堂檢測 03基礎達標知識點一 孫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動1.創設歷史情境 右面內容為某校八年級(2)班正在排練的一部歷史劇的目錄,該劇講述的歷史人物是( )A.林則徐 B.左宗棠C.孫中山 D.梁啟超C2.(2025廣州期中)1895年,一位渴望“振興中華”的愛國青年加入了某革命組織,在加入這一組織時他鄭重宣誓:“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他加入的是( )A.強學會 B.興中會 C.華興會 D.中國同盟會B知識點二 中國同盟會與三民主義3.學史方法 比較法 孫中山組織廣州起義失敗后,“舉國輿論莫不目予輩為亂臣賊子、大逆不道”,1900年惠州起義失敗后,“則鮮聞一般人之惡聲相加”。導致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革命有了廣泛的群眾基礎 B.革命時機和條件已經成熟C.清王朝的統治已不得人心 D.民主共和觀念已深入人心C4.20世紀初,隨著一批新興知識分子的產生,各種進步書籍紛紛涌現(如圖),其宣傳的主流思想應當是( )A.忠君愛國的思想 B.“變者天下之公理也”C.資產階級革命思想 D.“師夷之長技以制夷”C5.(2025惠州階段練習)《劍橋中國晚清史》載:“1905年8月,經過十年零星的和不協作的行動之后,運動的各個山頭都聯合組成了一個單一的反清組織,它變成了在以后幾年間革命派所認為的真正奪權的工具。”材料中聯合組成的“反清組織”是( )A.光復會 B.義和團 C.同盟會 D.華興會C6.報紙和雜志具有反映和引導社會輿論的功能。1905年11月26日,《民報》在日本東京創刊,創刊詞主要宣揚的是( )C《民報》創刊號 今者中國以千年專制之毒而不解,異種殘之,外邦逼之,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殆不可以須臾緩。而民生主義,歐美所慮積重難返者,中國獨受病未深,而去之易。——《民報》創刊詞A.自強求富 B.扶清滅洋C.三民主義 D.救亡圖存知識點三 革命志士的奮斗7.(2025茂名階段練習)自中國同盟會成立后,同盟會會員劉道一、徐錫麟、黃興等人陸續發動了萍瀏醴起義、安慶起義、黃花崗起義等。這反映出同盟會的建立( )A.大大推動了革命形勢的發展B.使現代化探索由變法轉為革命C.徹底終結了清王朝的腐朽統治D.使三民主義由理想變為現實A8.黃花崗起義“軍事上雖失敗了,心理上則大成功,因為革命精神從此深入國民的腦際”。這表明該起義( )A.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斗志B.開革命黨人進行武裝斗爭的先河C.嚴重瓦解了清政府的思想基礎D.顯示了民族資產階級的政治力量A綜合探究9.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0分)材料一 康有為在《應詔統籌全局折》中指出變法的必要:“變法而強,守舊而亡”“能變則全,不變則亡,全變則強,小變仍亡”。他建議光緒皇帝效法日本,推行新政。 《同盟會宣言》:“凡為國民,皆平等以有參政權。大總統由國民公舉,議會以國民公舉之議員構成之,制定中華民國憲法,人人共享。敢有帝制自為者,天下共擊之。”材料二 在這個重要時刻,我們在這里隆重集會,緬懷孫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驅的歷史功勛,就是要學習和弘揚他們為振興中華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激勵和團結海內外全體中華兒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共同奮斗。——習近平《在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康有為和孫中山為挽救民族危亡所選擇道路的異同。(6分)答案:①相同點:都主張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2分)②不同點:康有為主張維新變法,實行君主立憲制;孫中山主張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4分)(2)根據材料二,結合史實談談你怎樣理解孫中山等革命先驅為振興中華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4分)答案:孫中山先生為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統治,從甲午中日戰爭時期就開始從事武裝反清斗爭,屢敗屢起,百折不撓。他先后建立了興中會和中國同盟會,并提出三民主義,使民族民主革命成為波濤洶涌的時代潮流。(4分)(共18張PPT)第10課 帝制復辟與軍閥割據結構圖解核心問題 知道民國初期北洋軍閥的統治夯基礎 新知預習 01國民黨中華民國約法總統制無限期連任二十一條討袁檄文蔡鍔直系皖系奉系軍閥割據紛爭破重難 素養解讀 02時空觀念 一、圖示法展示袁世凱復辟帝制與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反袁斗爭歷史解釋 二、北洋軍閥的概念及割據局面出現的原因1.概念北洋軍閥:民國軍閥勢力之一,由袁世凱掌權后的北洋新軍主要將領組成。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分裂,各領導人以軍隊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勢力范圍,他們在名義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領導。在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北京政府又有北洋軍閥政府(簡稱“北洋政府”)的稱呼。2.割據局面出現的原因(1)根本原因: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2)直接原因:各派軍閥爭奪地盤和鞏固政權。(3)外部原因:帝國主義分而治之的侵略政策。精評價 課堂檢測 03基礎達標知識點一 帝制復辟1.(2025肇慶期中)1914年,袁世凱廢除《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中華民國約法》,改內閣制為總統制。袁世凱修改的目的是( )A.成為正式大總統 B.為復辟帝制鋪墊C.進一步完善約法 D.鞏固民國的統治B2.為實現皇帝夢,換取某帝國主義國家的支持,袁世凱于“中華民國四年五月”接受了該國提出的旨在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的大部分內容。這個提出“二十一條”的國家是( )A.美國 B.俄國 C.日本 D.德國C知識點二 護國戰爭3.1915年12月末,西南邊陲的古城昆明以“一隅而天下先”的氣概,首舉反袁護國的旗幟,宣告云南獨立,明確提出“與全國人民竭力擁護共和國體”,以蔡鍔、李烈鈞為護國第一、第二軍總司令,統兵出征,進行武裝討袁。這一事件被稱為( )A.保路運動 B.二次革命C.護國戰爭 D.護法運動C4.1916年《申報》評論:“庚子以來,主張自治之潮流膨脹全國,然袁氏于此未能有充分之讓步,以為施行帝政,可為國家幸福,結果中途病死,晚節不保。”材料認為袁世凱復辟失敗的原因是( )A.民主共和成為時代共識 B.二次革命起兵反袁C.護國戰爭取得節節勝利 D.軍閥割據不得人心A知識點三 軍閥割據5.(2025江門期末)《申報》時評欄目曾這樣評述:“今之時局,略似春秋戰國時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對于各省,猶東周之對于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猶諸侯相侵伐也。”這反映的時局是( )A.民主發展之路艱難曲折 B.北洋軍閥割據混戰C.資產階級內部爭權奪利 D.帝國主義在華矛盾加劇B6.(2025中山期中)“戰后,勝者控制政權、財權,擴充地盤,收編敗軍殘部,于是小軍閥就成為大軍閥。前臺打仗的,是各派大小軍閥;后臺牽線的,是各帝國主義;受盡災難的,則是中國人民。”這說明軍閥混戰( )A.有助于推動社會變革 B.阻礙民族獨立的實現C.加劇帝國主義的侵略 D.給中國人民帶來災難D7.新教材 變化點應用 孫中山在《臨時大總統宣言書》中表示:“中華民國締造之始……建設之事,更不容緩。”此外,他多次明確指出:“亟當振興實業,改良商貨,方于國計民生有所裨益。”這說明南京臨時政府( )A.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統治 B.擺脫了外國資本主義的控制C.鼓勵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 D.為民族工業的發展掃清障礙C8.新教材 變化點應用 1915年,民族企業家榮氏兄弟抓住機遇,創建了“申新”紡織廠,該廠投產后獲利連年增加。1916年為2萬元,1917年為12萬元,1918年為22萬元,1919年猛增至104萬元。材料中“機遇”指的是( )A.政府鼓勵實業 B.民眾抵制洋貨C.列強忙于一戰 D.外商利潤刺激C綜合探究9.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0分)材料一 自北洋派欲以武力宰制全國,演成國內之大戰亂。此派人本君主時代產物,其腦筋思想與民主政治絕不相容。從前統轄于一皇帝之下,猶可以威權名分,束縛馳驟(奔馳),使服屬于一尊。自國體變革,天下為公,此輩乃如游騎無歸,不可羈軛(束縛);適當時有一小站練兵之袁世凱,出而率此一班差官馬弁,猶可不至潰裂,然已不如從前之令行禁止矣。迨袁氏既死,主領無人,其中比較有勢力者,則徐世昌、段祺瑞、馮國璋三人。以資格論則徐勝,以實力論則馮、段勝,而成三頭政治之奇觀。——《戊午周報·北洋系最近分裂狀況》材料二 帝國主義和國內買辦豪紳階級支持著的各派新舊軍閥,從民國元年以來,相互間進行著連續不斷的戰爭,這是半殖民地中國的特征之一……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有兩種,即地方的農業經濟(不是統一的資本主義經濟)和帝國主義劃分勢力范圍的分裂剝削政策。——《毛澤東選集》(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作者關于北洋軍閥割據局面形成的觀點。(不得照抄原文)并指出其觀點存在的局限性。(6分)答案:①觀點:軍閥堅持封建專制思想,反對民主政治;清朝被推翻,地方無中央管控;袁世凱死后,群龍無首。(答出兩點即可,4分)②局限性:這種觀點只看到形成軍閥割據的表面現象,沒有真正看到深刻的社會根源。(2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毛澤東所提出的造成軍閥割據的原因。(4分)答案:①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支持;②當時中國分散的農業經濟;③帝國主義分而治之的政策。(答出兩點即可,4分)(共27張PPT)第三單元總結提升大單元 體系建構 01時空坐標單元大概念脈絡—— 核心內容自填三民主義辛亥革命君主專制制度合作探究編者按:教師可深度利用“時空坐標”“單元大概念脈絡”“新課標 要點鏈接”,設置更多種類的探究性題目,以鞏固單元所學。【探究設問】 結合史實,說明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曲折發展。合作探究答案:(示例)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黨人通過不懈斗爭,終于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建立了亞洲第一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合作探究但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之后,袁世凱妄圖復辟帝制,遭到全國人民的反對,最終他在絕望中死去。中國陷入軍閥割據紛爭的動亂之中,百姓苦不堪言。綜上可知,中國早期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發展充滿了艱難性和曲折性。新課標 要點鏈接 02新課標 教學提示 要點 比較分析近代歷史上洋務派、維新派、革命派的救亡圖存探索派別 地主階級洋務派 資產階級維新派 資產階級革命派時代背景 隨著列強侵略,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民族危機日益加深目標 救亡圖存,實現民族獨立、國家富強代表人物 奕?、曾國 藩、李鴻章、 左宗棠、張之洞等 康有為、梁啟超、嚴復等 孫中山等主張 利用西方先進技術,強兵富國,維護清王朝統治 變法圖強,實行君主立憲制 推翻清王朝的統治,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實踐活動 洋務運動 戊戌變法 辛亥革命影響 都推動了近代中國的現代化探索開啟了近代中國的現代化,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是近代中國政治現代化的開端,促進了思想啟蒙和民族意識的覺醒 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拉開了中國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局限性 地主階級、資產階級的救國探索,均沒有改變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道路練典題 聚焦粵考 031.(2025深圳模擬)表格歸納是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幫助學生將學習到的信息整理并歸納。下表是某校學生整理的中國近代某一歷史人物事跡,根據表格內容可推斷出該人物是( )A.袁世凱B.李大釗C.孫中山D.張之洞C時間 人物事跡1894年 北上天津,上書李鴻章,提出變法自強等多項改革建議,遭到冷遇1894年 在檀香山聯合華僑,成立興中會,號召“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1895年 聯絡陸皓東等人準備在廣州發動武裝起義,建立革命據點1905年 聯合興中會、華興會等革命團體的成員,在日本東京成立了中國同盟會2./史實辨析類 2023廣東/與此“命令”直接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A.武昌起義 B.黃花崗起義C.護國戰爭 D.中華民國成立A命 令 ……(三)工程八營,以占領楚望臺軍械庫為目的。……(五)四十二標一營左隊進攻漢陽城……(六)四十二標二營占領漢口大智門、硚口一帶。……總司令蔣翊武3.(2025佛山適應性檢測)如圖是1911年新建陸軍克復南京天保城紀念章,紀念章中間為“陸軍”字樣,“陸軍”外圍為湖北軍政府的十八星旗。據此可知,“克復南京”指的是( )A.南京脫離清朝統治 B.中華民國正式建立C.封建帝制已經結束 D.護國戰爭取得勝利A4./觀點、主題類 2022廣東/有學者說:“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一樁扣人心弦的事件。在當時世界上還到處是皇帝、沙皇、蘇丹和國王的時候,古老的中華帝國在短短幾周之內成為歐亞大陸上繼法國之后的第二個共和國。”該學者重點強調( )A.歐亞大陸的聯系 B.封建帝制的危害C.法國大革命影響 D.辛亥革命的意義D方法圖解5./體現、反映類 2024廣東/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初,入同盟會者激增,“千”,趨炎附勢之徒也競相加入,借以獲得進身之階。這反映了( )A.民主革命任務完成B.辛亥革命潛藏危機C.民生主義初步實現D.軍閥割據局面形成B6.(2022深圳)1912年1月27日,孫中山致電各國公使說:“本總統甚愿讓位于袁,而袁已允照辦,豈知袁忽欲令南京臨時政府立即解散,此則為民國所萬難照辦者,蓋民國之愿讓步,為共和,非為袁氏也……”此電文體現了( )A.孫中山捍衛共和的決心B.列強武裝干涉中國革命C.袁世凱接受臨時政府的主張D.革命派的軟弱性和妥協性A7.(2023深圳)19世紀80年代,《點石齋畫報》記載了北京的風俗,比如《超度孤魂》等。20年之后卻受到了批判,《北京畫報》里記載“七月十五是鬼節,燒法船……這種有礙風化的事情,警廳應當管一管”。這一變化說明( )A.時人崇洋媚外 B.地區發展有差異C.社會性質的改變 D.科學思想的傳播D8.(2025汕頭期末)“宋教仁案”發生后,孫中山發動討伐袁世凱的二次革命并莊嚴聲明:“為公仆者,不以國利民福為懷,反欲犧牲國家與人民,以爭一己之位置,中華民國豈容開此先例。”這表明孫中山的主要意圖是( )A.維護民主制度 B.倡導君主立憲C.查明宋案元兇 D.結束軍閥混戰A9.(2025佛山一模)對下面時間軸所示信息理解正確的是,辛亥革命( )A.充分發動了人民群眾 B.通過和平方式實現共和C.終結了封建制度 D.尚未完成民主革命任務D10.(2025肇慶期末)1919年夏,美國為保證“門戶開放”實現,扶持直系;日本為維護在華“特殊利益”,扶持皖系,軍閥矛盾擴大。由此可見,中國軍閥割據的根源是( )A.軍閥目標不一致 B.袁世凱專制統治C.當時的社會性質 D.軍閥武裝的強大C11.(2025梅州一模)下表反映了1894—1920年我國棉布貨源變化情況。據此可推斷,近代民族工業( )A時間 1894年 1913年 1920年進口布占比 94.5% 93.5% 84.8%國產布占比 5.5% 6.5% 15.2%A.發展受到了時局的影響 B.產業結構逐漸合理C.成功抵制外國資本入侵 D.呈現持續低迷趨勢12.(2025汕頭期末)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資產階級革命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4分)材料一筆記一 筆記二課時題目:中華民國的創建 內容: 1.中華民國的建立 2.宣統皇帝下詔退位 3.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 4. 課時題目: 內容:1. 2.袁世凱復辟帝制3. 4.軍閥割據材料二康有為在《應詔統籌全局折》 中指出變法的必要:“變法而強,守舊而亡”“能變則全,不變則亡,全變則強,小變仍亡”。他建議光緒皇帝效法日本,推行新政 《同盟會宣言》中宣布:凡為國民皆平等以有參政權。大總統由國民共舉。議會以國民公舉之議員構成之。制定中華民國憲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為者,天下共擊之材料三 1912年4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參議院解職辭中說:“又凡政治、法律、風俗、民智種種之事業,均須改良進步,(中國)始能與世界競爭。”唯其如此,辛亥革命后的改革社會風習之舉,對于中國近代社會的新陳代謝就具有不可以區區視之的意義。——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1)請補全材料一中筆記一的內容。請從下列提供的學習內容中選取兩個標題,參照筆記一完成筆記二的內容,并補充筆記二的課時題目。(4分)答案:①筆記一內容:4.《中華民國臨時約法》。(1分)②筆記二內容:1.二次革命;3.護國戰爭。(2分)③筆記二課時題目:北洋政府的統治與軍閥割據。(1分)革命志士的奮斗 武昌起義 二次革命 孫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動同盟會與三民主義 成立興中會 護國戰爭 黃花崗起義(2)根據材料二及所學知識,概括康有為和孫中山為挽救民族危亡所選擇的道路有何異同。(4分)答案:①異:康有為主張維新變法,實行君主立憲制;孫中山主張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2分)②同:都主張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2分)(3)根據材料三及所學知識,概括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對中國社會發展產生了什么影響。(6分)答案:①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政體;②經濟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③思想上: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④社會生活上:社會風俗發生新變化,沖擊了封建社會的舊習俗。(答出三點即可,6分)謝謝觀賞!(共23張PPT)第9課 辛亥革命結構圖解核心問題 了解武昌起義及中華民國成立的史事,認識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及局限性;了解民國以來社會生活的變化夯基礎 新知預習 01保路運動新軍1911湖北軍政府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1912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全體國民立法權司法權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民主共和民主自由宣統袁世凱北京宋教仁孫中山黃興君主專制制度民族民主革命思想解放半殖民地半封建破重難 素養解讀 02唯物史觀、歷史解釋 一、理解“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敗的一面”辛亥革命作為一場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其根本目的是推翻帝國主義壓迫,鏟除封建制度,使中國成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為資本主義發展開辟道路。其直接目的是推翻清王朝的統治,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1.成功的一面:從直接目的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亞洲第一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使人民獲得一些民主、自由的權利,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后,民國政府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推動了中國現代化進程。因此,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2.失敗的一面:從根本目的看,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沒有完成;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沒有改變;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沒有解決。因此,辛亥革命有失敗的一面。新課標 教學提示 二、圖示法構建辛亥革命前后中國社會存在的幾種政治勢力精評價 課堂檢測 03基礎達標知識點一 武昌起義 1.(2025佛山期末)下面為親歷者對某一歷史事件的回憶。他們回憶的是( )B1911年八月十九日革命軍起義,總督逃。——黃炎培起義士兵40余人,在熊秉坤的率領下,一直向楚望臺軍械局進攻。 ——吳玉章A.廣西起義 B.武昌起義 C.保路運動 D.二次革命2.學史方法 閱讀歷史地圖 從下圖中可以了解到武昌起義勝利后到11月下旬,全國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獨立,支持革命。這說明了( )A.清政府統治已土崩瓦解B.反帝反封建任務的完成C.人民群眾廣泛支持革命D.扶清滅洋思想成為共識A武昌起義和全國各省獨立形勢圖知識點二 中華民國建立與《中華民國臨時約法》3.新考法 制作人物年譜 以下是中國近代一位歷史人物的年譜(部分)。空白處的內容應為( )A.創辦《民報》 B.領導辛亥革命C.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D.領導二次革命C4.學史方法 歷史紀年法 民國紀年是中華民國的紀年方式,依此紀年法,民國十年是( )A.1920年 B.1921年C.1922年 D.1923年B5.(2025中山期中)“革命派認真吸取前人的歷史教訓,摒棄了農民階級的‘皇權主義’,批判了維新派的‘君民共主’……搬來了西方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政治方案。1912年,他們制定并通過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由此可見《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A.是維新派和革命派共同制定的憲法B.是近代中國不斷探索實踐的結果C.確保了共和體制在中國的成功實踐D.在政治制度設計上存在嚴重缺陷B知識點三 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與二次革命6.對于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舊邦新造》曾這樣描述:“從實力政治上,南方進了袁世凱的‘甕’,而從法律上,則是袁世凱進了南方的‘甕’。”袁世凱進了南方的“甕”意味著( )A.辛亥革命成果被完全破壞 B.中華民國稱號被廢除C.袁世凱聲明擁護共和制 D.袁世凱沒有掌握實權C7.新考法 圖示解讀 某同學在進行探究性學習時設計了年代尺,對所示信息理解正確的是( )A.二次革命暴露獨裁野心 B.民主革命歷程艱難曲折C.階級矛盾導致社會動蕩 D.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B知識點四 辛亥革命的意義及其局限性8.(2025揭陽期中)林伯渠說:“對許多未經過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義是常被低估的……因為他們沒有看到推翻幾千年沿襲下來的專制政體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這段話旨在強調( )A.辛亥革命意義重大 B.廣大民眾尚未覺悟C.革命時機不夠成熟 D.革命缺乏社會基礎A9.吳玉章說:“從前皇帝自稱天子,如果有人說皇帝是強盜,可以打倒,別人一定把他看作瘋子。……在辛亥革命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擁護別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是瘋子。”他意在說明辛亥革命( )A.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B.為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創造了條件C.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D.使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C10.魯迅在小說《阿Q正傳》中寫道:“革命黨雖然進了城,倒還沒有什么大異樣。知縣大老爺還是原官,不過改稱了什么……帶兵的也還是先前的老把總。”這表明( )A.君主專制仍存在 B.革命果實被竊取C.辛亥革命不徹底 D.民主共和已實現C11.新教材 變化點應用 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中國社會發生了全方位的深刻變化。以下內容信息體現了( )A 革除“大人”“老爺”等稱謂;剪除男子發辮;勸禁女子纏足;廢止有損人格的跪拜禮;嚴禁鴉片,禁止賭博;提倡西餐、旗袍、燙發、集體婚禮等。A.社會生活習俗的變遷 B.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C.教育文化事業的進步 D.封建迷信思想的根除綜合探究1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8分)材料一 中華民國的主權屬于全體國民;國民不分種族、階級、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國民有人身、居住、言論、出版、集會、結社、宗教信仰及請愿、考試、選舉、參政等自由和權利;按照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原則建構政治體制,參議院行使立法權,有彈劾總統的權力等。——《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部分文本材料二 ……試圖通過自上而下的改良來使中國現代化是無效的。唯一的辦法是從下面進行革命;這一革命于1911年爆發……(革命派)所建立的制度對中國人民毫無意義,很快就在中國的政治現實面前土崩瓦解。——[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1)根據材料一,歸納該法律文獻體現了哪些資產階級民主原則。(3分)答案:主權在民,自由平等,分權制衡。(3分)(2)新考法 給出觀點進行說明 你認為材料二中提出的“1911年爆發……(革命派)所建立的制度對中國人民毫無意義”這一觀點正確嗎 請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理由。(5分)答案:(示例一)正確。(1分)理由: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并沒有解決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沒有完成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沒有改變。(4分)(示例二)不正確。(1分)理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它拉開了中國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4分)(任選一個角度作答,觀點明確,理由充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0課 帝制復辟與軍閥.pptx 第8課 中國同盟會.pptx 第9課 辛亥革命.pptx 第三單元總結提升.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