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下學期期末歷史試卷答案一、選擇題B 2. C 3. A 4. B 5. A 6. A 7. B 8. B 9. B 10. D 11. A 12. C 13. B 14. C 15. A 16. B 17. A 18. B 19. D 20. D二、非選擇題21.(1)治國思想:以民為本。(2 分)措施: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制定法律,減省刑罰等。(4 分)(2)時期:開元盛世。(2 分)統治者:唐玄宗。(2 分)(3)認識:唐朝的繁榮得益于統治者的開明政策、重視經濟發展、注重人才培養等;國家的繁榮需要穩定的社會環境和正確的政策引導等。(2 分,言之有理即可)22.(1)措施:解除禁軍將領的兵權;控制對軍隊的調動;經常調換軍隊將領,定期換防。(4 分)(2)政策:重文輕武政策。(2 分)積極影響:扭轉了五代十國時期尚武輕文的風氣,杜絕了武將跋扈和兵變政移的情況發生,有利于政權的穩固和社會的安定。(2 分)消極影響:導致軍隊戰斗力減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財政負擔加重等。(2 分)(3)啟示:在國家建設中,要注重制度創新;要合理處理好文武關系,促進國家的全面發展等。(2 分,言之有理即可)23.(1)制度:行省制度。(2 分)影響:我國省級行政區的設立,始于元朝,行省制度對后世行政區劃產生了深遠影響。(2 分)(2)措施:在澎湖島設置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和琉球;設置北庭都元帥府等機構管理西域的軍政事務。(4 分)意義:加強了對邊疆地區的管轄,鞏固了國家的統一。(2 分)(3)原因:元朝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采取了正確的戰略戰術;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等。(2 分,言之有理即可)24.(1)影響:加強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友好往來和經濟交流;促進了南洋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4 分)(2)原因:清朝統治者認為天朝物產豐富,無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國進行經濟交流。(2 分)影響:使中國錯失了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的機會,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4 分)(3)認識:開放則興,閉關則衰;國家應積極開展對外交往,學習借鑒其他國家的先進經驗和技術,促進自身發展等。(2 分,言之有理即可)25.(1)唐朝:李白,《早發白帝城》等;宋朝:蘇軾,《念奴嬌 赤壁懷古》等;明清:曹雪芹,《紅樓夢》。(6 分,其他符合題意的答案也可)(2)影響:造紙術促進了文化的傳播;印刷術加快了文化的傳播速度;指南針為歐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動創造了條件;火藥推動了歐洲社會的變革。(4 分)(3)認識:中國古代文化博大精深,豐富多彩;中國古代文化對世界文明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等。(2 分,言之有理即可)2024—2025學年度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考生注意:1.考試時間90分鐘2.全卷共二道大題,總分100分題號 一 二 總分 核分人得分得分 評卷人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每題2分。共40分)一位外國人曾描述大運河:“由廣州通向北京,其長度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 其實,大運河的南北兩端應該是( )A. 揚州、北京 B. 杭州、北京 C. 杭州、揚州 D. 廣州、杭州唐朝詩人皮日休曾說:“大運河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江都之轉輸,其為利也博哉!” 由此可看出隋朝開鑿大運河的意義是( )A. 鞏固隋朝的統治 B. 有利于中外經濟交流C. 促進南北經濟交流 D. 結束了分裂割據,實現了大統一貞觀初,太宗曾對公卿說:“人欲自照,必須明鏡;主欲知過,必借忠臣。” 為此,太宗( )A. 知人善任和虛心納諫 B. 奉行開明的民族政策C. 戒奢從簡和輕徭薄賦 D. 重視人民群眾的作用武則天遺言立 “無字碑”,由后人評說自己的功過。下列是四位同學根據掌握的有關歷史知識,為武則天撰寫的一句碑文。你認為最恰當的應該是( )A. 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婦女地位,開啟歷史先河B. 重用人才,發展農業,社會經濟繼續發展,“政啟開元”C. 善于納諫,開創了 “貞觀之治”D. 勵精圖治,使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唐朝時期,農業生產技術不斷改進,發明并推廣了一些重要的生產工具,如( )A. 曲轅犁和筒車 B. 秧馬和翻車 C. 耬車和提花機 D. 水排和風力水車唐朝是我國詩歌的黃金時代,唐詩題材廣泛,風格多樣,才華橫溢的詩人層出不窮。下列人物中,被稱為 “詩仙” 的是(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王維唐朝時期,中外交往頻繁。下列哪一歷史事件反映了這一現象( )A. 張騫出使西域 B. 玄奘西行 C. 文成公主入藏 D. 土爾扈特部回歸祖國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是( )A. 開元盛世 B. 安史之亂 C. 黃巢起義 D. 五代十國更迭與宋并立的少數民族政權遼、西夏、金分別是下列哪個選項中的少數民族建立的( )A. 契丹、黨項、匈奴 B. 契丹、黨項、女真 C. 黨項、女真、回紇 D. 匈奴、回紇、吐蕃宋朝注重發展文教事業,改革和發展了科舉制。這一舉措產生的積極影響有( )①在全國范圍營造了濃厚的讀書風氣 ②促進了整個社會文化素養的提高③造就了宋朝科技發達的文治局面 ④扭轉了尚武輕文的風氣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兩宋時期,經濟重心已從黃河流域轉移到長江流域。下列史實和這一轉移相關的是( )①北宋興起的景德鎮,后來發展成著名的瓷都 ②南宋時流傳著 “蘇湖熟,天下足” 的諺語③西漢時開辟了絲綢之路 ④《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北宋都城東京的繁華景象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貴族為主建立的全國性的統一王朝是( )A. 秦朝 B. 唐朝 C. 元朝 D. 清朝元朝為了加強對全國的統治,建立了行省制度,并在中央設宣政院。宣政院主要管轄的地區是( )A. 新疆 B. 西藏 C. 臺灣 D. 東北元朝在驛道上隔一段距離就設有 “急遞鋪”。鋪卒在接到緊急文書后,騎快馬日夜兼程傳到下一個急遞鋪,直到送達接收地。當時規定一晝夜要傳遞 400 里。這反映了元朝( )A. 疆域遼闊 B. 中央集權 C. 交通發達 D. 民族交融某同學選用如下圖片進行研究性學習。他確立的研究主題應是( )A. 宋代商業繁榮 B. 民族政權并立 C. 元朝國家統一 D. 宋元科技成就明朝建立后,朱元璋為加強君權,在地方和中央分別采取的措施是( )A. 廢除丞相制度和行省制度 B. 設立三司和廢除丞相制度C. 設立軍機處和設立三司 D. 設立三司和八股取士戚繼光是明朝著名的抗倭英雄。下列詩句中,最能表現他抗倭決心的是( )A.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B. “開辟荊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復先基”C.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 “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我國古代科技一直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其中,在宋元時期發明的領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有( )①活字印刷術 ②造紙術 ③指南針 ④火藥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下列作品中,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主線,通過四大家族的興衰變化,揭示了封建社會走向衰亡的歷史命運的是( )A. 《三國演義》 B. 《水滸傳》 C. 《西游記》 D. 《紅樓夢》下列關于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與發展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 戚繼光抗倭,維護了國家主權和民族利益 B. 鄭成功收復臺灣,加強了臺灣與內地的聯系C. 清政府設置駐藏大臣,加強了對西藏的管轄 D. 土爾扈特部東歸,分散了我國的民族力量得分 評卷人 二、非選擇題(共60分)21.(12 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唐太宗曾對大臣說:“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材料二: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杜甫《憶昔》材料一體現了唐太宗怎樣的治國思想?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他采取了哪些措施?(6 分)材料二描述的是唐朝哪一時期的繁榮景象?這一時期的統治者是誰?(4 分)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唐朝繁榮的認識。(2 分)22.(12 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宋太祖深知唐末以來武將專權的積弊,首先解除禁軍將領的兵權,牢牢地控制了軍隊。…… 還控制對軍隊的調動,使禁軍將領有握兵之重而無發兵之權。他還經常調換軍隊將領,定期換防,割斷將領與士兵和地方的聯系,使兵不識將,將不專兵。材料二:宋初的大將曹翰寫下一首《退將詩》,有 “曾因國難披金甲,不為家貧賣寶刀” 之句;當時有諺語曰:“做人莫做軍,做鐵莫做針。”材料一反映了宋太祖為加強中央集權在軍事方面采取的哪些措施?(4 分)材料二反映了宋朝實行怎樣的政策?這一政策有何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6 分)通過以上探究,你認為宋朝的這些措施對我們今天的國家建設有何啟示?(2 分)23.(12 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元朝疆域遼闊,為了對全國實行有效的統治,元世祖在中央設中書省,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 “行省”。我國省級行政區的設立,始于元朝。材料二:元朝在澎湖島設置了澎湖巡檢司,負責管轄澎湖和琉球(今臺灣),這是歷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的行政機構。元朝還設置北庭都元帥府等機構管理西域的軍政事務,加強了對西域的管轄。材料一反映了元朝實行的什么制度?這一制度對后世有何影響?(4 分)根據材料二,概括元朝對邊疆地區的管理措施。這些措施有何意義?(6 分)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元朝能夠實現統一的原因。(2 分)24.(12 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明朝時期,鄭和率領船隊七次下西洋,帶去了大量的中國瓷器、絲綢、茶葉等物品,同時也從西洋帶回了香料、藥材、珠寶等特產。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友好往來和經濟交流,促進了南洋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材料二:清朝統治者認為天朝物產豐富,無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國進行經濟交流。于是實行 “閉關鎖國” 政策,嚴格限制對外貿易。這一政策使中國錯失了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的機會,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根據材料一,概括鄭和下西洋的影響。(4 分)根據材料二,分析清朝實行 “閉關鎖國” 政策的原因及影響。(6 分)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對外交往的認識。(2 分)25.(12 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古代文學藝術成就輝煌。唐朝是詩歌創作的黃金時期,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詩人的作品流傳千古。宋朝詞的創作達到高峰,蘇軾、李清照、辛棄疾等詞人的作品風格各異。明清時期,小說創作大放異彩,《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等作品成為中國文學的經典之作。材料二:中國古代科技發達,四大發明對世界文明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造紙術的發明,為人類提供了經濟、便利的書寫材料,促進了文化的傳播;印刷術的出現,加快了文化的傳播速度;指南針應用于航海,為歐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動創造了條件;火藥的發明和應用,改變了作戰方式,推動了歐洲社會的變革。根據材料一,列舉唐朝、宋朝、明清時期文學領域的代表人物及作品(各舉一例)。(6 分)根據材料二,簡述四大發明對世界文明發展的影響。(4 分)(3)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中國古代文化的認識。(2 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七年歷史答案.docx 七年級歷史下冊試卷.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