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5張PPT)第一節 靜電現象第十五章 電與電路新課導入靜電現象新知探究將塑料梳子與毛皮摩擦,然后靠近小紙屑,會觀察到什么現象?一、 摩擦起電探究摩擦起電現象小紙屑靠近摩擦過的塑料梳子細水流靠近摩擦過的塑料棒新知探究將塑料棒與毛皮摩擦,然后靠近細水流,會觀察到什么現象?一些物體摩擦后,能夠吸引輕小物體。人們就說這些摩擦后的物體帶了電,或者說帶了電荷。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叫做摩擦起電。思考:生活中還有哪些摩擦起電現象 帶電體的性質:帶電體能吸引輕小物體。新知探究生活中油罐車尾部為什么總有一條鐵鏈拖地 答:行駛中的油罐車里的油跟油罐壁摩擦,使油和油罐帶上電荷,當電荷積累到一定程度會發生火花放電,釀成事故。因此,在油罐車尾部常接一條拖地的鐵鏈,將油罐上的電荷隨時由鐵鏈導入大地,以保證安全。新知探究將兩個充氣后的氣球懸掛起來,讓他們碰在一起。用毛織品分別摩擦兩個氣球相接觸的部分。放開氣球后,你觀察到什么現象?這個現象給我們什么啟示?迷你實驗室新知探究有趣的氣球二、兩種電荷及相互作用a.把兩根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相互靠近;b.把兩根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相互靠近;c.把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相互靠近。新知探究探究電荷的種類及相互作用規律相互排斥相互排斥相互吸引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他們所帶電荷是不一樣的。新知探究自然界中存在兩種電荷:(1)正電荷:把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上所帶的電荷規定為正電荷,可用“+”表示。(2)負電荷:把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的電荷規定為負電荷,可用“-”表示。歸納總結新知探究電荷間相互作用的規律是: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加油站電荷的多少叫電荷量,用符號Q表示。在國際單位中,電荷量的單位是庫侖,簡稱庫,用符號C表示新知探究三、驗電器驗電器的構造新知探究——檢驗物體是否帶電的簡易儀器驗電器的原理: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當帶電體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時,由于電荷的轉移,驗電器的兩片金屬箔因帶上同種電荷相互排斥而張開一定角度,張角越大,帶電體所帶電荷越多。新知探究檢驗物體是否帶電的方法:把物體與驗電器金屬球相接觸驗電器金屬箔張開帶電驗電器金屬箔不張開不帶電新知探究原子結構原子核(帶正電荷)核外電子(帶負電荷)若中性原子失去電子,核外電子所帶負電荷總量比原子核的正電荷少,則顯示出帶正電荷。(電中性)若中性原子跟另外的電子結合在一起,則顯示出帶負電荷。思考:是不是任意兩個物體相互摩擦都會起電呢?摩擦后的物體為什么能帶電?新知探究當兩物體摩擦時兩個不帶電的物體相互摩擦時,一物體的電子可能會轉移到另一物體上,得到電子的物體帶負電,失去電子的物體帶正電。失去電子,因缺少電子而帶正電因得到電子,有多余電子而帶等量的負電摩擦起電的實質:電子在物體之間的轉移。新知探究四、靜電感應當帶電的物體與導體(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導體,如各種金屬材料等)相互靠近時,由于電荷間的相互作用,導體內部的電荷會重新分布。導體內與帶電體電荷性質相反的電荷會被吸引到帶電體附近,電荷性質相同的電荷則被排斥到遠離帶電體的導體另一端。新知探究生活中的靜電現象1.干燥的冬天,脫毛衣時聽到“啪啪”聲;2.觸摸門把手或與人握手時被“電”;3.用毛織品摩擦過的氣球能“吸”在墻上;4.化纖衣服容易吸附灰塵;5.用塑料梳子梳頭發,頭發變得蓬松;6.油罐車尾部總有一條鐵鏈拖地。新知探究靜電的應用:靜電植絨、靜電復印、靜電噴涂、靜電除塵等。靜電的防護:增加環境濕度或接地新知探究靜電現象帶電體的性質:能吸引輕小物體2.兩種電荷及相互作用規定:正電荷: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電荷負電荷: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電荷作用規律: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3.驗電器作用:檢驗物體是否帶電原理:同種電荷相互排斥4.靜電感應課堂小結1.摩擦起電定義: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1.打掃房間時,小剛用干綢布擦穿衣鏡,發現擦過的鏡面黏上細小絨毛。這是因為擦過的鏡面因______而帶了電。帶電體有_______________的性質,所以絨毛被吸在鏡面上。摩擦吸引輕小物體課堂訓練2. 小明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靠近懸掛著的泡沫小球,發現泡沫小球被吸引,則泡沫小球 帶電;若泡沫小球被排斥,則泡沫小球______帶電。(均選填“一定”或“不一定”)不一定一定課堂訓練3.一個驗電器的兩個金屬箔片因帶電而張開,則這兩個金屬箔片一定( )A.帶正電 B.帶負電C.帶異種電荷 D.帶同種電荷D驗電器的原理是同種電荷相互排斥課堂訓練4.四個懸掛著的帶電泡沫小球,相互作用的情況如圖所示。那么,D 球可能( )A.帶與A 球相同的電荷B.帶與B 球相同的電荷C.帶與C 球相同的電荷D.帶與A 球不同的電荷DA、B、C 帶同種電荷,D 與A、B、C 帶異種電荷課堂訓練5.在冬天較干燥的條件下,當你觸摸門把手,或與人握手時,常有被電擊的感覺。請你解釋這是為什么。解:在冬天較干燥的條件下,人活動時,因摩擦容易產生靜電,且不易被導走,這樣就會積累大量的電荷,當觸摸門把手,或與人握手時,會發生放電現象,故常有被電擊的感覺。課堂訓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