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歷史試卷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30分)1.A 2.D 3.B 4.B 5.D 6.C 7.C 8.A 9.D 10.B 11.B 12.C 13.D 14.A 15.B第Ⅱ卷(非選擇題,共30分)二、非選擇題(共30分)16.(9分)(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2分)(2)問題:貧農生產條件差、收入低,生活困難(或貧農占有的生產資料少,糧食不足,多負債)(2分);措施:實行農業合作化(或建立農業生產合作社)(1分)(3)變化:農民收入增加,住房條件改善,彩色電視機普及,生活水平提高(或恩格爾系數下降,生活更富裕)(1分);制度: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分)(4)認識:農村面貌的變化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持;生產關系的調整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黨和政府始終重視“三農”問題等。(2分,言之有理即可)17.(11分)(1)相同點:都體現了人民當家作主;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政治制度;都有利于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等。(2分,答出1點即可)(2)事跡:(任選兩部,每部2分,共4分)《焦裕祿》:焦裕祿在蘭考縣帶領群眾治理風沙、水澇、鹽堿“三害”,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鐵人”王進喜》:王進喜帶領工人克服困難,開發大慶油田,打出大慶第一口油井,被譽為“鐵人”。《雷鋒》:雷鋒樂于助人,甘于奉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成為“解放軍的好戰士”。時代精神:艱苦奮斗、無私奉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愛崗敬業等。(2分,答出1點即可)(3)表現:本地生產總值大幅增長;居民存款總額顯著增加;旅客到訪人次大幅上升;企業總數增多。(2分,答出2點即可)原因:“一國兩制”方針的正確實施;中央政府的支持;澳門人民的共同努力等。(1分,答出1點即可)18.(10分)(1)外交政策: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分)外交原則與方針: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求同存異”方針。(2分)(2)年代:20世紀70年代。(1分)大事: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中日建交等。(2分,答出2點即可)(3)外交布局: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3分)(4)啟示:國家實力是外交的基礎;要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要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1分,言之有理即可)2025年春季義務教育教學質量檢測八年級歷史試卷第I卷(選擇題共3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對聯的內容往往和社會時事相聯系。以下對聯反映新中國成立的是A.萬里河山歸人民,五億群眾慶新生 B.地契一張銘史冊,稻花萬頃報春暉C.雪域春融迎盛世,高原日照送和諧 D.血染鴨綠寒江浪,氣吞旌旗半島煙2.以下是某位英雄人物生平(部分)的梳理,據此判斷,他是A.彭德懷B.錢學森C.邱少云D.黃繼光3.右邊是“一五”計劃的基建投資比重分配圖。從中可以直接讀取的信息是A.各行各業均衡優質發展B.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C.集中主要力量發展輕工業D. “一五”計劃提前超額完成4. “在中國這樣一個幾億人口的大國,完成消滅私有制這樣一個深刻而復雜的社會變革,不但沒有造成生產力的破壞,反而使國民經濟穩定增長,同時也沒有引起巨大的社會動蕩,這不能 不說是一個偉大的歷史性勝利。”材料中提到的歷史事件A.實現了民族獨立和解放 B.使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C.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 D.加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步伐5.下列屬于“文化大革命”期間取得的科技成果是A.青藏鐵路的開通 B.武漢長江大橋的建成通車C.首先完成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 D.首次培育成功強優勢的秈型雜交水稻6.某網站征集“共和國足跡”專欄的解說詞,要求以簡練的語言概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 每年所發生的一個重大事件及其影響。其中,1978年的解說詞應是A.和平解放、民族團結 B,加入世貿、融入全球C.解放思想、改革開放 D.建成小康、圓夢中華7.鄧小平的南方談話說: “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明確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是A.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8. 2025年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24年深圳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3. 68萬億元,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連續3年實現全國城市“雙第一”,外貿進出口總額達4. 5萬億元、增長 16. 4%,總量躍居全國城市首位。深圳的迅猛發展說明A.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 B.科學發展觀的先進性C.城市改革重點是增強企業活力 D.西部大開發的前瞻性9.歸納和整理是學習歷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列搭配正確的一項是10.2025年宣漢縣政府工作報告: “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空氣優良天數達標率93. 4%, …清溪河成功創建國家幸福河湖,土壤質量安全穩定,實施儲備林項目2個,完成營造林4. 24萬畝。”這主要體現了新發展理念。A.創新 B.綠色 C.開放 D.共享1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我國建立的第一個自治區是A.新疆維吾爾自治區B.內蒙古自治區 C.西藏自治區 D.廣西壯族自治區12.使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的是A.胡錦濤會見連戰 B.《反分裂國家法》的通過C.“九二共識”的達成 D.臺灣當局調整“三不”政策13.面對強國強軍的時代要求,我國國防和軍隊建設不斷推進。火箭軍的前身是A.網絡空間部隊 B.空軍 C.戰略支援部隊 D.第二炮兵部隊14.為熱烈慶祝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八年級(1)班決定辦一期“探索宇宙的奧秘 共筑航天強國夢”的主題板報。下列成就適合入選宣傳素材的是A.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 B.第一艘航空母艦交接入列C.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D.屠呦呦團隊發現了青蒿素15.《2024年中國高鐵行業研究報告》指出,我國高鐵建設不僅實現了國內的快速到達,還積極參與國際高鐵項目,通過技術輸出和合作影響世界。這說明了A.我國鐵路運輸全部改為高鐵 B.交通運輸事業的發展成就斐然C.我國鐵路技術不再需要與國外合作 D.全國形成了四通八達的鐵路網第Ⅱ卷(非選擇題共30分)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30分)16.(9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如下兩幅圖反映了 “農民翻身成為土地主人”的情景。(1)材料一中“農民翻身成為土地主人”的法律依據是什么?(2分) 材料二 據湖南省1954年對9個縣的9個鄉調查,貧農由于平均畝產比中農全年 收入比中農少38. 83%O又根據福建省同年對8個縣的8個鄉調查,貧農占當地農戶總數的 14.1%,而只占當地耕地總數的9. 88%,耕牛總數的4. 20%,主要農具的9. 47%,其中40%的農戶糧食不夠吃,25%的農戶出賣勞動力,31%的農戶家庭負債。——摘編自范守信《土改后的中國農村和黨的互助合作政策》(2)材料二反映了當時我國農村生產存在哪些問題?(2分)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為解決這些問題國家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材料三 如下為農村改革前后變化情況表(注:食品開支與家庭消費支出總額之比,稱作恩格爾系數。其數值越小,說明生活越富裕;數值越大,則說明生活水平越低)(3)根據材料三,概括指出農村改革前后的主要變化。(1分)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種變化 得益于哪一制度在農村的施行?(1分)(4)綜合上述材料,說一說你對新中國成立以來農村面貌不斷發生變化的認識。(2分)17.(11分)中國式現代化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制度建設創新現代化】材料一小明同學在閱讀了相關文獻后,整理了下列材料(1)根據材料一內容,歸納兩種政治制度的相同點。(2分)【精神不朽助推現代化】材料二 小剛同學觀看了以下新中國成立以來部分經典歷史電影(2)從材料二三部影視作品中任選兩部,對影視作品主人公的主要事跡進行解說,(4分)并 概括他們所彰顯的時代精神。(2分)【祖國統一共享現代化】材料三 小紅同學在分析了許多數據后,整理了下列表格——摘編自《勁帆歸海澳,門迎萬里風——數說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3)根據材料三,概述澳門回歸祖國后獲得新發展的表現,(2分)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澳 門取得以上發展成就的原因。(1分)18. (10分)新中國成立后,積極開展外交活動,已經實現從外交大國到外交強國的轉變,贏得世界的贊譽。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49—1955年我國外交大事年表(部分)(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新中國奉行的外交政策,(1分)并列舉我國20世紀50年代提出的重要外交原則與方針。(2分)材料二(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二次建交高潮發生在哪個年代, (1分)并列舉這一年代兩件外交上的大事。(2分)材料三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明確了新形勢下對外工作的戰略目標和重大使命。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國自信,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宏偉藍圖,深化以發展全球伙伴關系為目標的全方位外交布局,確立以Ⅱ一帶一路”建設為統領的對外開放新格局,展現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決心和意志,創新全球治理理念和實踐。——摘編自人民網《大國外交》(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面推進的今天,形成了怎樣的外 交布局?(3分)(4)綜合上述材料,談談新中國外交發展變化對你的啟示。(1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答案.docx 試題.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