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下)七年級期末教學質量檢測歷史試卷(本試卷共19道題滿分70分歷史和道德與法治考試時間共150分鐘)》一、單選題(本題包括15小題,每題2分,共30分。在下列每題的備選答案中,選擇一個最符合題意的選項)】1.《資治通鑒》稱隋文帝:“其自奉養,務為儉素,乘輿御物,故弊者隨宜補用。”由此可見,隋文帝A.重視農業B.奢靡浪費C.整頓吏治D.崇尚勤儉2.同學們正在討論隋朝開鑿大運河的目的和意義,請問下列觀點中不正確的是A.鞏固了對全國的統治B.為消滅陳統一全國做準備C.方便隋煬帝巡游南方D.加強南北交通,便于經濟交流3.這一制度使少數下層士人得以參政,影響到文官隊伍的整體素質與結構。它所造成的是一個龐大的讀書人階層。“這一制度”的創立者是A.隋文帝B.隋煬帝C.唐太宗D.唐玄宗4.某歷史興趣小組的同學在探究“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出現的共同原因時提出以下意見其中正確的是①都是在國家統一,社會穩定時出現的②都重視發展農業生產③都在文化思想上高壓控制④都重用人才線A.①②3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5.下列歷史人物中,屬于唐朝對外交往典型代表的是A.張賽B.文成公主C.玄奘D.鄭和6.“自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即位以來,稱為真龍天子。”文中的“真龍天子”指A.宋太宗B.宋神宗C.宋欽宗D.宋太祖7.史學界有一種觀點:宋朝某項政策的實行,使得中國人喪失了漢朝“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尚武精神,以致其在與遼、西夏、金等少數民族政權的戰爭中屢屢敗北。這項政策是A.重農抑商B.崇文抑武C.閉關鎖國D.休養生息七年級歷史試卷第1頁(共4頁)8.北京通州遼代墓葬出土了醬釉馬鐙壺,該壺用北宋定窯技術燒制,造型仿照皮水囊,扁身雙孔,便于穿繩攜帶。這件文物可用于研究A.遼代農業生產技術的發展B.契丹族與漢族的文化交融C.蒙古族的崛起與元朝統一D.宋代都市生活的豐富多彩9.歷史上的民族交往與交融,促進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下列詩句中的“胡”所指的少數民族分別是唐詩宋詞出塞滿江紅王昌齡岳飛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A.匈奴契丹B.吐蕃匈奴C.匈奴女真D.黨項蒙古10.元朝有眾多的海外貿易港口和細密的管理規章,是運載貨物更多,來往更便捷。當時與中國有貿易關系的國家和地區達到140多個,海上絲綢之路進入鼎盛時期。上述材料說明了元朝的A.民族關系融洽B.對外貿易繁盛C.科學技術發達D.軍事實力強大11.如果為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中的特務機構選擇令牌道具,應該選下圖中的A.東羅馬金幣B.西夏符牌C.急遞鋪令牌D.錦衣衛腰牌12.李老師講明朝歷史時,在多媒體課件上出示了如下內容,由此推斷其講解的知識是格式: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共八部分特點:內容空疏,形式果板,脫離實際影響:禁錮思想,不利于選拔人才A.中央官制的演變B.特務機構的設置C.八股取士的實行D.地方官制的演變13.滿族是中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也是唯一在中國歷史上曾兩度建立過中原王朝的少數民族。由于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更迭,該民族以不同的稱謂活躍在中華民族的歷史舞合上。該民族曾建立過的“中原王朝”是A.遼朝金朝B.元朝清朝C.金朝清朝D.金朝元朝14.從明朝廢除丞相和中書省、實行八股取士,到清朝設置軍機處、大興“文字獄”,這些措施體現了明清時期A.思想文化不斷管控B.君主專制不斷強化C.社會經濟不斷進步D.對外交往不斷加強15.清政府對黃河、淮河及大運河進行治理,人們大量開墾土地,種植玉米,甘薯等高產農作物。這些舉措A.導致經濟重心南移B.促進農業經濟發展C.徹底解決溫飽問題D.源于大商幫的出現七年級歷史試卷第2頁(共4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