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專題復習提升易混易錯練易錯點 研究物質結構、性質時出現思維定式1.下列有關物質性質、結構的表述均正確且存在因果關系的是( )選項 表述Ⅰ 表述ⅡA NaCl的水溶液能導電 NaCl溶于水后在電流的作用下產生自由移動的Na+、Cl-B 通常條件下,CH4分子比PbH4分子穩定性強 Pb的非金屬性弱于CC 在形成化合物時,同一主族元素的化合價相同 同一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相同D P4O10、C6H12O6溶于水后均不導電 P4O10、C6H12O6均屬于共價化合物2.“類比”是預測物質性質與化學反應的重要方法之一,但“類比”是相對的,不能違背客觀事實。下列“類比”合理的是( )A.NH3的沸點高于PH3,則CH4的沸點高于SiH4B.NaOH溶液與少量AgNO3溶液反應生成Ag2O和NaNO3,則氨水與少量AgNO3溶液反應生成Ag2O和NH4NO3C.Na性質活潑,通常保存在煤油中,則Li也應該保存在煤油中D.NaCl固體與濃硫酸可以制備HCl,則CaF2固體與濃硫酸可以制備HF3.鈹元素與鋁元素的單質及其化合物的性質相似。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Be溶于NaOH溶液生成H2B.BeO、Be(OH)2均難溶于水C.BeCl2與過量的NaOH溶液反應生成Be(OH)2D.BeSO4溶液呈酸性思想方法練研究物質結構的幾種方法方法概述1.歸納法與演繹法:歸納法是根據事實進行概括歸納,抽象出共同點,上升為本質規律。而演繹法是從某個一般結論出發,向從屬于這一結論的多個要素進行推理的過程。歸納和演繹都在追求事實,目的都是獲得真理。2.模型法:化學模型是抽象原型本質特征的簡約化表達,它既要對原型進行模擬和表征,又要對原型做出解釋并形成化學理論來證明模型的功能與價值。它可以替代原型來進行科學研究,能夠有效地闡述原型的特點及其內在因素間的相互關系,幫助人們更方便地理解化學知識的科學本質。3.實驗法:化學實驗有助于學生學習和理解理論知識,構建完整的化學知識體系,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等。1.化學是一門從分子、原子層次上研究物質的性質、組成、結構與變化規律的學科。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人們往往需要借助實驗觀測的事實對假設的正確與否進行檢驗B.制陶及釀酒的過程中,一定都發生了化學變化C.隨著先進儀器的不斷使用,研究化學已不再需要通過實驗的方法D.模型研究對科學家探索物質的微觀結構有重要意義2.某同學想利用所學的知識去探究SO2的性質,并設計了如下研究過程,合理的是( )A.觀察(得出SO2的物理性質)→分類(預測SO2的化學性質)→實驗(觀察實驗現象,驗證預測)→比較并得出結論,對于異常現象再預測,再實驗,再驗證B.分類(預測SO2的化學性質)→觀察(得出SO2的物理性質)→實驗→比較并得出結論C.觀察(得出SO2的物理性質)→實驗→分類(預測SO2的化學性質)→比較并得出結論D.實驗→分類(預測SO2的化學性質)→觀察(得出SO2的物理性質)→比較并得出結論3.中學化學很多“規律”都有使用范圍,下列根據“規律”推出的結論合理的是( )A.F、Cl、Br、I非金屬性依次減弱;HF、HCl、HBr、HI的酸性也依次減弱B.通入CO2可增強漂白粉溶液漂白性;通入SO2也可增強漂白粉溶液漂白性C.Na在空氣中燃燒會生成Na2O2;Li在空氣中燃燒也會生成Li2O2D.Al(OH)3、Cu(OH)2受熱易分解;Fe(OH)3受熱也易分解4.關于物質結構研究的范式與方法,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由ⅠA族和ⅦA族各元素性質總結同主族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是歸納范式的運用B.依據構造原理書寫某元素原子的軌道表示式是演繹范式的運用C.乙炔為直線形分子,其球棍模型為D.假說是根據已知的科學事實和原理對未知領域的事物或現象的本質提出的一種推測5.我國報道的高溫超導材料中,鉈(Tl)是其中重要的組成成分之一。已知鉈與鋁同主族,且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六周期,則下列關于鉈的敘述錯誤的是( )A.鉈元素的原子半徑大于鋁元素的原子半徑B.鉈原子核內質子數為81C.鉈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為Tl(OH)3D.鉈在空氣中表面不易被氧化6.歸納范式是根據事實進行概括歸納出共同點,如直鏈烷烴的通式可用CnH2n+2表示。現有一系列化合物,按下列特點排列,若用通式表示這一系列化合物,則其通式(n屬于正整數)為( )CH2CH2CH2CH—CHCH2CH2CH—CHCH—CHCH2CH2CH—CHCH—CHCH—CHCH2A.CnH2n B.CnH2n-2C.CnH2n-4 D.C2nH2n+27.掌握學科思想方法是學好化學的關鍵,下列有關學科思想方法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A.基于物質的類別與化合價,可以預測物質的性質。例如從硫的化合價角度分析,Na2SO3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B.類比是研究物質性質的常用方法之一,可預測許多物質的性質。例如鋁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氫氣,則硼與NaOH溶液反應也生成氫氣C.物質的結構與性質關聯,根據物質的結構可以分析其性質。例如氮分子中存在NN鍵,斷開它需要較多的能量,所以N2的化學性質穩定D.模型在科學認識中具有描述、解釋和預測等功能,例如電離模型很好地解釋了酸、堿、鹽的某些性質8.類推的思維方法在化學學習與研究中經常被采用,但類推出的結論是否正確最終要經過實驗的驗證。以下類推的結論不正確的是( )A.Na、K處于同一主族,其化學性質相似,Na常溫下與水劇烈反應,故K常溫下也能與水劇烈反應B.HCl是強酸,推出HI也是強酸C.由“2Fe+3Br22FeBr3”反應可推出“2Fe+3Cl22FeCl3”反應也能發生D.由“Cl2+H2OHCl+HClO”反應可推出“F2+H2OHF+HFO”反應也能發生9.類推時要注意物質的相似性和特殊性,下列類推結論正確的是 ( )選項 化學事實 類推結論A 鋁在氧氣中燃燒生成Al2O3 鐵在氧氣中燃燒生成Fe2O3B 溶解度:CaCO3C Al(OH)3受熱分解為Al2O3和H2O Fe(OH)3受熱分解生成Fe2O3和H2OD Na2CO3、NaHCO3溶液均顯堿性 鈉鹽溶液均能使酚酞溶液變紅10.歸納與演繹是重要的科學方法,也是常用的化學學習方法,請用該方法解答下列問題。(1)我們已經學過實驗室制取O2、H2、CO2 三種氣體的反應原理與收集方法。請你歸納出選擇實驗室制取氣體反應的發生裝置主要考慮的因素: (填序號)。 ①反應物的狀態 ②生成氣體的溶解性③反應條件 ④原料為純凈物 ⑤氣體的密度(2)探究課上,小明同學為了探究氨氣的某些性質,做了以下實驗。通過實驗,小明同學可得出氨氣的三點性質,分別是:① ; ② ; ③ 。 (3)在獲得氨氣的主要性質后,小明決定自己來制取氨氣,他先查閱了有關資料,知道可通過多種反應得到NH3,他準備分別用以下兩種反應原理來制備氨氣,請結合所學知識幫助他完成氨氣的實驗制備方案。①2NH4Cl(s)+Ca(OH)2(s)CaCl2+2NH3↑+2H2O②CaO(s)+NH3·H2O(濃)NH3↑+Ca(OH)2若選擇反應①作為實驗室制取NH3的反應原理,需要用上圖裝置中的 作為NH3發生裝置,若用D裝置來收集氨氣,氣體由 端進入。若選擇反應②作為實驗室制取NH3的反應原理,需要用上圖裝置中的 作為NH3發生裝置。 答案與分層梯度式解析本專題復習提升易混易錯練1.B NaCl溶于水能導電,是因為其溶于水后電離出可自由移動的離子,而不是在電流作用下電離,表述Ⅱ錯誤,A項不符合題意;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其簡單氫化物越穩定,表述Ⅰ與表述Ⅱ有因果關系,且表述正確,B項符合題意;形成化合物時元素不一定是其最高價或最低價,同主族元素的化合價不一定相同,表述Ⅰ錯誤,C項不符合題意;P4O10溶于水時和水發生反應,所得溶液能導電,表述Ⅰ錯誤,D項不符合題意。易錯分析 主族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等于元素最高化合價(O、F除外),易想當然認為化合價指的最高化合價而導致錯選C。2.D 氨分子之間形成了氫鍵使NH3的沸點高于PH3,甲烷和硅烷中都不存在氫鍵,且SiH4的相對分子質量大于CH4,CH4的沸點低于SiH4,A錯誤;NaOH溶液與少量AgNO3溶液反應生成Ag2O和NaNO3,但氨水與少量AgNO3溶液反應會生成Ag(NH3)2OH,B錯誤;Li的密度比煤油小,Li應該保存在石蠟中,C錯誤;NaCl固體與濃硫酸可以制備HCl,利用的是難揮發性酸制易揮發性酸,HF是氣體,也可以從體系中揮發出來,故CaF2固體與濃硫酸可以制備HF,D正確。3.C 在周期表中Be和Al位于對角線位置,性質相似,根據Al、Al2O3、Al(OH)3的性質推測Be、BeO、Be(OH)2的性質,Be與Al的性質相似,可推測Be與NaOH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Be+2NaOHNa2BeO2+H2↑,A正確;由Al2O3和Al(OH)3均難溶于水推測,BeO、Be(OH)2均難溶于水,B正確;AlCl3和過量NaOH溶液反應生成NaAlO2,則BeCl2與過量的NaOH溶液反應生成Na2BeO2,C錯誤;Al2(SO4)3為強酸弱堿鹽,其溶液呈酸性,BeSO4也為強酸弱堿鹽,其溶液呈酸性,D正確。思想方法練1.C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研究不會離開實驗,C項錯誤。2.A 探究SO2的性質時先觀察,得出SO2的物理性質,然后根據二氧化硫所屬的物質類別,預測SO2的化學性質,再做實驗驗證預測,觀察實驗并記錄現象,再分析實驗現象并用已知化學知識解釋現象,最后得出結論,A項正確。方法點津 通過歸納和演繹得出的相關結論,需要通過實驗的方法去驗證。3.D F、Cl、Br、I非金屬性依次減弱,HF、HCl、HBr、HI的酸性依次增強,A錯誤;在溶液中二氧化硫和漂白粉溶液中的Ca(ClO)2發生氧化還原反應,使漂白粉溶液漂白能力減弱或失去漂白性,B錯誤;Li在空氣中燃燒生成的是Li2O,不能生成Li2O2,C錯誤;Al(OH)3、Cu(OH)2、Fe(OH)3受熱均易分解生成對應的金屬氧化物和水,D正確。4.C 由ⅠA族和ⅦA族各元素性質總結同主族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是由個別到一般的過程,是歸納范式的運用,A項正確;依據構造原理書寫某元素原子的軌道表示式,是由一般到個別的過程,是演繹范式的運用,B項正確;乙炔為直線形分子,其球棍模型為,C項錯誤;在探索微觀世界的過程中,科學家們常通過提出假說來把握物質的結構及特點,假說是根據已知的科學事實和原理對未知領域的事物或現象的本質提出的一種推測,D項正確。5.D 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原子半徑依次增大,則鉈元素的原子半徑大于鋁元素的原子半徑,A項正確;鉈元素的原子序數為81,則鉈原子核內質子數為81,B項正確;鉈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為Tl(OH)3,C項正確;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金屬性依次增強,單質的還原性依次增強,則鉈單質的還原性強于鋁單質,Tl在空氣中易被氧化,D項錯誤。6.D 分析題中所列的四種化合物的結構簡式,可得它們的分子式分別為C2H4、C4H6、C6H8、C8H10,由這四種化合物的分子式可知相鄰分子間的組成相差為C2H2,設第n個物質的分子式為CxHy,則x=2+2(n-1)=2n,y=4+2(n-1)=2n+2,所以這一系列化合物的通式為C2nH2n+2,選D。7.B Na2SO3中S顯+4價,處于中間價態,Na2SO3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A正確;硼不能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氫氣,B錯誤;斷開N2中的NN鍵時需要較多的能量,因此氮氣化學性質穩定,C正確;酸在水溶液中電離出的陽離子全部是H+,堿在水溶液中電離出的陰離子全部是OH-,鹽在水溶液中電離出金屬陽離子(或銨根離子)和酸根陰離子,模型在科學認識中具有描述、解釋和預測等功能,D正確。8.D 同主族從上到下,元素的金屬性逐漸增強,故K常溫下與水反應比Na常溫下與水反應更劇烈,A正確;HCl和HI在水中都能完全電離出氫離子,都是強酸,B正確;由于非金屬性:Cl>Br,則氧化性:Cl2>Br2,由“2Fe+3Br22FeBr3”可推出“2Fe+3Cl22FeCl3”反應也能發生,C正確;F2與H2O反應生成HF和氧氣:2F2+2H2O4HF+O2,D錯誤。9.C 鋁在氧氣中燃燒生成Al2O3,鐵在氧氣中燃燒生成Fe3O4,類推結論錯誤,A錯誤;溶解度:Na2CO3>NaHCO3,類推結論錯誤,B錯誤;難溶性的堿受熱分解,生成對應的金屬氧化物和水,所以氫氧化鋁、氫氧化鐵受熱分解生成對應的金屬氧化物和水,類推正確,C正確;鈉鹽溶液不都能使酚酞溶液變紅,如氯化鈉、硫酸鈉溶液呈中性,不能使酚酞溶液變紅,類推錯誤,D錯誤。10.答案 (1)①③(2)①相同條件下,氨氣的密度比空氣小 ②氨氣極易溶于水 ③氨氣能跟水發生化學反應,反應后的溶液顯堿性(3)A e B或C解析 (1)實驗室制取氣體反應的發生裝置的選擇主要考慮反應物的狀態是固體還是液體以及反應條件,如加熱等。(2)根據實驗可知,氣體是由上到下充滿試管的,充滿氨氣的試管能形成噴泉且形成的溶液使酚酞顯紅色,從而得出氨氣的三點性質。(3)反應①需要用固固加熱型發生裝置,則選取A作為發生裝置;氨氣的密度比空氣小,則用D裝置收集時,氣體由e端進入。若選擇反應②作為實驗室制取NH3的反應原理,則應選擇固液不加熱型發生裝置,即B或C。2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