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強化練3 配合物1.很多金屬原子可與CO形成化學式為M(CO)n的金屬羰基配合物。其中,每個CO提供1對孤電子對與金屬原子形成配位鍵,且金屬原子的價電子數與CO提供的電子數總和等于18。下列化學式中符合上述描述的金屬羰基配合物是( )A.Mn(CO)5 B.Fe(CO)5C.Co(CO)5 D.Ni(CO)52.乙二胺四乙酸又名EDTA,是一種能與Ca2+、Mg2+等金屬離子結合的螯合劑,它與Ca2+形成配合物的結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EDTA中C原子的雜化類型為sp2、sp3B.EDTA與Ca2+形成的配合物中,Ca2+的配位數是6C.EDTA與Ca2+形成的配合物中,Ca2+的配體數為2D.EDTA中元素的第一電離能大小順序為N>O>C3.如圖是卟啉配合物葉綠素的結構示意圖(部分),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該化合物只含有H、Mg、C、N元素B.該化合物是配合物,中心離子是鎂離子C.該化合物是配合物,其配體是N原子D.該化合物不是配合物,而是高分子化合物4.(不定項)氮及其化合物在生產生活中具有廣泛應用。氮氣經過一系列的變化可以合成氨、氮的氧化物、硝酸等重要的化工原料;NO能被FeSO4溶液吸收生成配合物[Fe(NO)(H2O)5]SO4,減少環境污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Fe2+提供孤電子對用于形成配位鍵B.該配合物中陰離子空間構型為三角錐形C.配離子為[Fe(NO)(H2O)5]2+,中心離子的配位數為6D.該配合物中所含非金屬元素均位于元素周期表的p區5.含Fe3+的配合物呈現不同的顏色,如[Fe(H2O)6]3+呈淡紫色(稀溶液時為無色),[FeCl4]-、[Fe(H2O)5(OH)]2+呈黃色。在Fe(NO3)3黃色溶液中,加入稀HNO3至溶液接近無色,用該無色溶液做實驗,現象如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Fe(H2O)6]3+中Fe3+提供空軌道,O提供孤電子對B.Fe(NO3)3黃色溶液中存在[Fe(H2O)5(OH)]2+C.實驗②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Fe(H2O)6]3++4Cl-[FeCl4]-+6H2OD.實驗①的現象說明H2O比OH-更易結合Fe3+答案與分層梯度式解析專題強化練3 配合物1.B 2.C —CH2—中C原子采取sp3雜化,—COO—中碳原子采取sp2雜化,A正確;Ca2+為中心離子,周圍有4個O和2個N與Ca2+形成配位鍵,故Ca2+的配位數為6,B正確;EDTA與Ca2+是1∶1配位,Ca2+的配體數為1,C錯誤;基態N原子的2p軌道為半充滿穩定狀態,第一電離能大于同周期相鄰元素,第一電離能大小順序為N>O>C,D正確。3.B 該化合物中還含有氧元素,A錯誤;Mg2+中含有空軌道,而該化合物中2個氮原子能夠提供孤電子對,Mg2+與2個氮原子形成配位鍵,該化合物為配合物,中心離子是鎂離子,B正確,D錯誤;該化合物中配位原子為氮原子,不能稱氮原子為配體,配體一般為離子或分子,C錯誤。4.C 該配合物中Fe2+是中心離子,提供空軌道,配體提供孤電子對,故A錯誤;該配合物中陰離子為S,空間構型為正四面體形,故B錯誤;配離子為[Fe(NO)(H2O)5]2+,配體為NO、H2O,所以中心離子的配位數為6,故C正確;該配合物中所含非金屬元素有N、O、H、S,H位于元素周期表的s區,N、O、S位于p區,故D錯誤。5.D [Fe(H2O)6]3+呈淡紫色(稀溶液時為無色),在Fe(NO3)3黃色溶液中加入稀硝酸至溶液接近無色,溶液中存在[Fe(H2O)6]3+,將該溶液均分成兩份,向一份溶液中加入3滴1 mol·L-1 NaOH溶液,溶液變成黃色,即溶液中含有[Fe(H2O)5(OH)]2+;向另一份溶液中加入3滴1 mol·L-1 NaCl溶液,溶液變成黃色,即溶液中含有[FeCl4]-,據此分析。[Fe(H2O)6]3+的中心離子是Fe3+,Fe3+提供空軌道,H2O為配體,O提供孤電子對,故A正確;Fe(NO3)3黃色溶液中存在H2O和OH-,因此該溶液中存在[Fe(H2O)5(OH)]2+,故B正確;由上述分析可知,無色溶液中存在[Fe(H2O)6]3+,加入3滴1 mol·L-1 NaCl溶液,得到的黃色溶液中含有[FeCl4]-,因此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Fe(H2O)6]3++4Cl- [FeCl4]-+6H2O,故C正確;無色溶液中存在[Fe(H2O)6]3+,加入3滴1 mol·L-1 NaOH溶液,得到的黃色溶液中含有[Fe(H2O)5(OH)]2+,說明OH-比H2O更易結合Fe3+,故D錯誤。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