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密 封 線)2024—2025學年度下學期期末檢測試題八年級歷史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50分1.1843年,魏源編寫了《海國圖志》,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1847年徐繼畬撰成了中國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瀛寰志略》,率先突破天朝意識;1859年洪仁玕寫成主張向西方學習、改革內政的《資政新篇》。這表明鴉片戰爭后( )A.中國近代新聞出版業有所發展 B.晚清政府加強海防建設C.有識之士主動探索救國新出路 D.國人民族意識空前高漲2.以下時間軸體現的共同主題是( )A.列強侵略的加劇 B.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C.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D.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3.毛澤東指出五四運動的重要意義不是提出了什么方針和綱領,而是中國的工人階級、廣大學生,甚至是新興的民族資產階級都參與到了運動中。這里的重要意義是指( )A.革命的群眾性 B.口號的創新性 C.斗爭的徹底性 D.影響的廣泛性4.“近代中國社會的發展軌跡像個元寶形(見下圖),開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圖中C段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武昌起義的勝利 B.中國共產黨領導C.北伐的勝利進軍 D.國共第二次合作5.運用表格整理歸納是學習歷史的方法之一。下表是同學們整理的1912—1936年中國部分領域的發展數據,據此判斷其探究的主題是中國( )領域 1912年 1925 年 1936年鐵路總里程 約9300公里 約13 400 公里 約21 000公里電報局數量 約500個 約1 200個 約2300個女性就業比例 約5% 約12% 約 18%A.近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B.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歷程C.近代科技文化的發展 D.半殖民地半封建化過程6.新中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下列對新中國成立的意義解讀正確的是( )A.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 B.標志著抗日戰爭的勝利結束C.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 D.中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社會7.1950年冬湖南省就動工建水塘9.8萬多個,修堤壩2.2萬多座,修溝渠4000多千米,受益田地750萬畝。遼寧金縣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農民,晝夜不停地拉土墊地,把1000多畝鹽堿地改變為良田,種上花生和棉花。上述材料體現了( )A.土地改革大大提高了農民生產積極性 B.三大改造掀起農業合作化的高潮C.人民公社化運動時期,人民熱情高漲 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8下圖是1957年的新聞漫畫《特快列車》,其創作背景是( )A.一五計劃的完成B.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確立C.三大改造的完成D.工業建設的起步9.下列時間軸所示內容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所做的努力。這些舉措( )A.消滅了封建地主階級 B.發展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C.解放了農村的生產力 D.推動了城市經濟體制改革10.下表為不同時期對“改革開放”的表述。這體現出中國共產黨( )1978年12月 在北京召開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1982年9月 黨的十二大正式確立了“堅持對外開放、對內搞活經濟的政策”。1992年 鄧小平到南方視察過程中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強調黨的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發展才是硬道理。2012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的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凝聚力量,攻堅克難……A.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嘗試 B.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決心C.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努力 D.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程11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就是一個不斷解放思想的過程。一次發生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前,一次發生在20世紀90年代初。這些具有前瞻性的社會思潮成為社會轉型的催化劑。發生在20世紀90年代初的是( )A.師夷長技以制夷 B.物競天擇,適者生存C.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 D.鄧小平南方談話121958年的一天,鄧稼先接受了一項特殊任務:研制我國第一顆原子彈,他和許多科學家同心協力,在十分困難的條件下夜以繼日地工作,終于成功。增強了我國的國防實力,鑄就了偉大的( )A.井岡山精神 B.抗美援朝精神C.鐵人精神 D.“兩彈一星”精神13廣東深圳,昔日小漁村,如今大都市,進出口總額占全國1/10;浙江義烏,匯聚全球210萬種商品,日均2800萬個快遞從這里飛向世界各地;新疆阿拉山口,中歐班列線路累計超120條,越來越多的“中國制造”從這里走向中亞、歐洲市場。這些故事呈現了( )A.經濟特區相繼建立 B.城市改革深入展開C.對外開放不斷擴大 D.小康社會全面建成14.2024年4月,我國第九個航天日的主題為“極目楚天共襄星漢”。“極目楚天”寓意著中國航天人對太空的無限向往和探索精神;“共襄星漢”則表達了全球航天界團結合作、共同探索宇宙的愿景。這體現了我國( )A.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B.全方位的外交理念C.“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 D.生活環境的巨大變化15.下面是香港GDP數據表(部分)表中數據變化說明“一國兩制”( )年份 GDP(億港元) 人均GDP(萬港元)1997年 13 730.8 21.22007年 16 507.6 23.92017年 26 596.1 36.0A.保證了香港的持續繁榮穩定 B.是解決港澳臺問題的唯一途徑C.在兩岸民眾中存在認知差異 D.有利于香港推行社會主義制度16.深圳本來只是一個貧窮落后的邊陲小鎮。1984年,鄧小平視察深圳時說:“這次我到深圳一看,給我的印象是一片興旺發達。”短短幾年內,建設成為一座繁華的現代化城市。深圳的發展說明( )A.對外開放是國家的一項基本國策 B.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C.城市改革的重心是增強企業活力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要性17如圖反映了中國共產黨百余年發展的歷程。其中第四階段的2021年我國實現了第一個百年的奮斗目標,全面建成( )A.四個現代化 B.小康社會 C.中國式現代化 D.共產主義社會18.小英同學展開一次主題探究學習,準備了以下素材。下列各項中適合作為主題的是( )A.外交事業的發展 B.祖國統一大業的推進C.文化事業的繁榮 D.人民社會生活的變遷19.1997年7月1日零時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在香港升起,經歷了百年滄桑的香港回歸祖國;1999年12月20日零時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在澳門冉冉升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香港、澳門的回歸( )A.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B.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C.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D.標志著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20.2025年3月“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完成技術升級后首次海試并取得成功;2025年3月31號我國成功發射通信技術實驗衛星16號。由此可以看出中國( )A.航天航海領域成就顯著 B.注重東西方文化的交流C.綜合國力世界遙遙領先 D.科技發展水平世界第一21.下面兩幅卷軸所呈現內容的共同作用是( )只有思想解放了,我們才能正確地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解決過去遺留的問題,解決出現的一系列問題..... ——摘自1978年12月鄧小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 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于試驗,要抓住發展才是硬道理。 ——摘自1992年初鄧小平南方談話要點A.解放思想促進改革開放 B.推動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C.促使撥亂反正勝利完成 D.確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22..下圖為1978年和1987年全國社會商品零售總額中各經濟成分所占比重圖。圖示占比變化的原因是( )A.第一個五年計劃超額完成 B.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全國推廣C.經濟體制改革的逐步推進 D.對外開放從沿海逐步向內地推進23.小夏同學圍繞“中國共產黨不同時期的土地政策”整理了如下表格,其中▲處應填寫( )土地 政策 實行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 交息。 廢除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 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結論 ▲A.根據國情適時調整政策 B.促進了農村生產力發展C.政策符合農民根本利益 D.農村階級關系發生變化24.下圖是位于云南省昆明官渡區的“紅石榴”民族團結進步街區的一角,“紅石榴”寓意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下列選項中,與之直接相關的制度是( ) 云南昆明官渡區慶祝建黨100周年A.社會主義公有制 B.人民民主專政制度C.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D.民族區域自治制度25.中國已向包括巴基斯坦在內的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了超過15億劑新冠疫苗,中國對全球抗疫作出的貢獻不可磨滅。這體現了中國( )A.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B.堅持“一帶一路”戰略C.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二、材料分析題26.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根據下面的圖文信息,回答相關問題。(20分)(1) 浮雕是歷史場景的再現。下面兩幅浮雕再現的歷史場景有何歷史意義?(8分)虎門銷煙 五四運動(2) 音樂創作源于時代訴求。簡述兩首歌曲分別反映了什么時代主題。(8分分)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國民革命成功,國民革命成功,齊歡笑,齊歡笑。 ——《國民革命歌》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保衛家鄉,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 ——《黃河大合唱》(3) 文學可以反映時代心聲。下面兩份家書蘊含著寫信的人怎樣的精神?(4分)我犧牲了我的一切幸福,為我事業奮斗。請相信這一道路是光明的、偉大的。 ——左權寫給叔父家書 我神州半壁河山,日遭蠶食……為國當不能顧家也。老親之慰奉,兒女之教養,家務一切之措施,勞卿擔負全責。 ——謝晉元寫給妻子的家書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毛澤東同志創造了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同時并舉的經驗。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與實現社會主義改造是互為條件、互相促進、密切聯系、不可分割的。這一同時并舉的經驗,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歷史上具有重大的意義。——摘編自郭唐松《毛澤東關于三大改造的理論概述》材料二1980年,安徽省長豐縣99.5%的生產隊搞了包產到戶,這一年水災嚴重,但廣大農民奮起抗災,大災之年空前增產。桐城縣石南公社三岔路生產隊實行了包產到戶,在連綿陰雨的惡劣氣候下,社員們千方百計搶時收割,想方設法把稻子弄干,糧食增產30%。而三岔路生產隊的鄰隊堅持“大呼隆”,糧食減產40%。——摘編自周日禮《回顧安徽的農村改革》材料三1978年改革開放伊始,中國的經濟規模僅有3679億元人民幣;而到2017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名義)已經高達82.71萬億元人民幣……從經濟增速角度看,1978—2017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年均名義增速高達14.5%,刨除年均4.8%的通脹率,年均實際增速仍高達9.3%。——摘編自張連起《壯闊四十年:中國經濟的蛻變》(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指出與社會主義改造同時進行的“社會主義建設”在經濟領域的舉措是什么?社會主義改造與社會主義建設有何內在聯系?(6分)(2)據材料二,分析安徽省部分地區1980年糧食產量增長的原因。(4分)(3)據材料三,概括1978年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所呈現的特點,并結合所學分析原因。(6分)(4)綜合上述,中國共產黨在領導國家建設的過程中秉持了哪些原則?(4分)三、綜合論述題(10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時間 事件1950年10月 中國人民志愿軍出國作戰,抗美援朝戰爭開始1964年10月 中國成功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1967年6月 中國成功爆炸了第一顆氫彈1971年10月 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2001年6月 中國倡議并在上海成立了上海合作組織(簡稱上合組織)2008年8月 中國成功舉辦了第29屆夏季奧運會2023年3月 在中國勸和下,沙特阿拉伯和伊朗恢復了中斷七年的外交關系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確立一個主題,圍繞該主題,任意選取三個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史實,加以說明。(要求:主題明確,至少結合三個史實加以說明,史論結合,表述清楚,符合邏輯。)(八年級歷史(共4頁 第2頁))2024——2025學年度下學期期末檢測八年級歷史答案單項選擇題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C B A B A C A C C D D D C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A A B B B D A A C A D A材料分析題:26題【答案】(20分)(1) 虎門銷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追求民族獨立和發展進步的歷史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8分,其中虎門銷煙4分,五四運動4分,五四運動只要學生回答出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即可)(2) 《國民革命歌》反映的時代主題是打倒列強,消滅軍閥,統一全國;《黃河大合唱》反映的時代主題是抗日救亡。(8分,學生回答北伐戰爭或者國共第一次合作也可以,回答中華民族抗日戰爭也可以,每點4分)(3)為了民族利益勇于拋頭顱灑熱血的獻身精神,面對強敵不屈不撓、頑強拼搏的奮斗精神、舍小家為大家的愛國奉獻精神等。(意思對即可4分)27.【答案】(1)舉措:一五計劃。(2分)聯系:改造為建設奠定制度基礎,建設為改造提供物質保障。(或者回答三大改造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建立,我國進入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為社會主義建設創造了條件也可以4分)(2)原因:實行包產到戶(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激發農民生產積極性。(4分,或者回答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村生產力的大解放,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都大幅度增長也可以)(3)特點:經濟規模擴大,增速快。(3分)原因:改革開放政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3分)原則: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以人民為中心。(4分,意思對即可)綜合論述題【答案】主題:中國正在逐步成為世界性的大國。論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面臨西方國家的封鎖和威脅。抗美援朝戰爭的取得勝利,一舉改變了近代以來一直受侵略欺壓的歷史,新中國逐漸嶄露頭角。上海合作組織的成立,致力于維護地區安全穩定,促進各國團結發展。中國勸和沙特阿拉伯和伊朗,體現了中國的大國擔當,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了努力,促進了中東地區的和平穩定。綜上所述,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正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影響力日益增強。主題: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論述:抗美援朝戰爭打敗了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極大地震動了全世界,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大國姿態登上國際舞臺。我國成功爆炸第一顆原子彈,有力地打破了超級大國的核壟斷和核訛詐,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是我國外交工作的一個重大突破,是新中國國際地位不斷提高的重要標志,是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和主持正義的國家共同努力的結果,具有極為深遠的意義。當今世界復雜多變,中國為國際社會提出更多的中國主張,貢獻更多的中國智慧,世界離不開中國。綜上所述,中國正在成為世界大國,得到世界的認可。評分標準:主題選對1分,史實三個并且和主題相符合3分,每個史實1分,論述觀點正確滿分得6分,史實不和主題相符合,直接扣3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8歷史.docx 8歷史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