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三創新班期末考試試卷歷 史總分:100分 時長:75分鐘考試范圍:中外歷史綱要上、中外歷史綱要下第一、二單元一、選擇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在距今8000多年前的河北磁山文化遺址中,考古工作者發現了大量的石斧、石鏟石鐮等糧食生產工具和石磨盤、石磨棒等糧食加工工具;同時還發現98個窖穴底部堆積有大量粟灰層。這說明當時該地區( )A.貧富分化現象出現 B.原始農業得到發展C.部落人口規模龐大 D.農業耕作理念先進2.衛青收復“河南地”后,漢武帝欲采納親信主父偃建議設朔方郡,遭公卿反對,其中尤以公孫弘為甚。武帝命親信朱買臣與弘辯論,弘不敵而屈服,朔方郡遂立。朱買臣與公孫弘的辯論反映了( )A.地方割據勢力對中央決策的干擾 B.皇帝利用近臣打壓外朝官僚集團C.漢代宰相制度淪為皇權專制工具 D.統治集團內部權力斗爭引發分裂3.南北朝時期南北儒學“章句好尚,互有不同”。隋滅陳后,朝廷令南北儒生“講論得失”;唐初孔穎達“兼采南北”,撰成《五經正義》,成為官方經學定本。這些現象反映了( )A. 政治形勢推動了文化的整合 B. 民族交融有利于儒學的復興C. 科舉制帶來了學術的實用化 D. 士族衰落促使儒學回歸傳統4.下表是唐政府支配的課稅戶、課口的變化情況。這一變化( )時間 課稅戶(戶) 課口(口)天寶十四年(755年) 5349280 8208321乾元三年(760年) 758582 2370799A. 源于人口的自由遷移 B. 引發了安史之亂C. 催生了新的征稅標準 D. 導致均田制破壞5.南宋時,杭州的官方名稱是“行在所”,也稱杭都,杭京,京城,官民們把開封仍尊為“京師”。 杭州城的建造多仿照開封城,又帶有東南沿海地區的特色,商業氛圍更加濃厚。南宋都城的狀況反映了( )A.南宋開創了獨具特色的兩京制度 B.經濟重心和政治重心逐漸分離C.國家統一理想與偏安現狀的矛盾 D.專業化商業手工業市鎮的興起6.明代江蘇、浙江兩省農民大多種植榨油用的烏桕樹,“兩省之人既食其利,凡高山大道,溪邊宅畔,無不種之,亦有全用熟田種者”。據此可知,明代( )A.農業領域出現地區經濟分工 B. 自給自足的傳統經濟逐漸解體C.全國統一商品市場體系形成 D. 工商業發展影響農業種植結構7.與俄羅斯簽訂《尼布楚條約》的翌年(1690年),康熙皇帝派遣黑龍江將軍薩布素、寧古塔將軍巴海等兵分九路,首次對黑龍江流域邊界地區展開巡查。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清政府繪制完成《黑龍江流域圖》,并附有滿文說明。據此可知,當時清政府( )A. 重視維護領土主權完整 B. 近代民族國家觀念形成C. 與俄羅斯領土糾紛激化 D. 積極拓展東北地區疆土8.下圖是《〈南京條約〉的簽訂與鈐印》。該圖為“事件尚未從人們的記憶中消失前,就被繪制出來銷售的時事圖像”,其繪制與印刷均由英國官方授意。該圖的繪制意在( )居于畫面正中位置的人物是中方負責簽約的欽差大臣耆英,在他頭頂的正上方繪著一幅英國女王的肖像畫,若隱若現;右下角有“永遠和好”中文字樣的鋼印圖案。美化殖民侵略 B.迎合市場需求 C.保存歷史記憶 D.維護朝貢體制9.1912年,在時任南京臨時政府教育總長蔡元培的建議下,中學歷史學科的課程標準為:“歷史要旨在使知歷史上重要事跡,明于民族之進化,社會之變遷、邦國之盛衰,尤宜注意于政體之沿革,與民國建立之本。”由此可知,該課程標準旨在( )A.完善教育體系并與國際接軌 B.強調主權在民維護自由平等C.傳播共和理念強化政權認同 D.激發愛國主義培養主權意識10.1921年5月1日,在江西革命團體改造社的組織下,南昌召開第一次慶祝勞動界大會。改造社首倡者袁玉冰擔任大會主席,向勞動群眾作了《勞工神圣紀念日》的報告,宣傳五一勞動節的到來和勞動人民的偉大歷史作用。據此可知,當時( )A. 工人階級登上了政治舞臺 B. 馬克思主義的影響力擴大C. 社會革命得到普遍的支持 D. 中國民主革命新道路形成11.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軍很快侵占菲律賓、馬來亞、香港、印度尼西亞、泰國等地,盟軍喪失了太平洋沿岸一系列戰略據點。中國迅速組成遠征軍,支援盟軍作戰,在3年多時間里共殲滅日軍4.9 萬余人。 據此可知,當時中國遠征軍 ( )A.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貢獻 B.使中國成為東方主戰場C.踐行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 D.配合了國內的反攻作戰12.1948年,中共中央在《關于土地改革中各社會階級的劃分及其待遇的規定》中指出:“無產階級和半無產階級(貧農)是土地改革的最堅決的擁護者和主力軍,中農是可靠的同盟軍,而富農和地主階級則是土地改革的對象。”這一規定主要是為了( )A.實現黨的工作重心轉移 B.推動土地革命的開展C.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D.促進解放戰爭的勝利13.一五計劃期間,蘇聯援助的106項民用工業企業中,有50個設在東北,32個設在中部;44個國防企業中有35個布置在中西部地區。“審查廠址時,要把廠址標在地圖上,并用直線標出它與臺灣、南朝鮮、日本等地美軍基地的距離”。據此可知,影響工業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 應對朝鮮戰爭 B. 原有工業基礎 C. 維護國防安全 D. 服務三線建設14.1992年,中國取消進口調節稅,隨后又多次較大幅度自主降稅,2021年初中國將關稅總水平從 1992年底的43.2%降至 15.3%。同時,中國還逐步取消與多邊貿易體制不符的非關稅壁壘,促進區域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這表明,中國 ( )A.持續擴大對外開放 B.積極參與世貿組織規則制定C.開始融入世界市場 D.探索構建新型區域合作集團15.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著眼于非洲公共衛生的現實發展需求,通過“中非公共衛生合作計劃”“健康衛生行動”和“衛生健康工程”等舉措加強對非洲公共衛生的援助工作。這反映出我國( )A.構建新型區域合作組織 B.努力構建新型大國關系C.展現負責任的大國擔當 D.增強與周邊國家的互信16.恩格斯指出:中古西歐貴族的需求劇增 他們唯一的生產工具(鎧甲和武器)還是從城市得到的!本國的呢絨、家具和裝飾品,意大利的紡織品……列萬特的水果,印度的香料,等等,幾乎都是從市民那里買到的。這說明中古西歐( )A.封建莊園制已瀕臨崩潰 B.社會階層流動加速C.孕育著社會轉型的因素 D.社會分工日益明顯二.材料題(共4題,17題12分,18題16分,19題12分,20題12分,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懷柔政策是統治者對少數民族采取的寬待籠絡政策。一般情況下,當少數民族表現為愿意歸順臣服的時候,統治者都采取懷柔籠絡的政策。歷史上明清時期對蒙古族、維吾爾族的通婚和冊封等,都是這種懷柔政策的表現。高壓政策就是用武力威懾或武力征伐的政策。歷史上中央政權對少數民族政權的討伐和鎮壓,有兩個重要的前提:一種是威脅了中央政權的生存,一種是原來臣服后來反叛,不管是任何一種情況出現,中央政府都會不惜一切代價用武力討伐,這對維護政權、穩定社會、保護文化都有重要作用。——摘編自韋良云《中國古代民族關系與民族政策的特點》材料二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少數民族聚居的邊疆地區在地理環境、民族特性、風俗習慣等方面存在巨大差異,而中國古代各個時期中原王朝的興衰強弱也交替演變,使得腹邊互動模式千差萬別。在腹地和邊疆兩種力量的交互作用下,我國歷代腹邊互動形成了鮮明的區域特征和區域模式:東北邊疆和北疆——腹地與邊疆交互主導下的互動發展模式;西北邊疆——腹地中央政權主導下的強勢開發模式;西南邊疆——腹邊文化交融下的浸潤式開發模式。——摘編自衣保中《腹邊互動與我國歷代邊疆經濟開發》(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古代中央政權處理民族關系的特點。(6分)(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中國古代邊疆治理的意義。(6分)18.國歌是一個國家的象征和標志,是一個國家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分)材料一:鴉片戰爭后,被迫打開國門的清政府,由于沒有國歌,給外事活動造成了諸多不便。 1906年,大清帝國陸軍部成立,譜制了一首陸軍軍歌《頌龍旗》,清朝官員們就用這首軍歌取代國歌。其歌詞是:于斯萬年,亞東大帝國!山岳縱橫獨立幟,江河漫延文明波;四百兆民神明胄,地大物產博。揚我黃龍帝國徽,唱我帝國歌!—— 摘編自和璐《中國國歌的百年發展》材料二:1926年,廣東革命政府開始北伐時以《國民革命歌》作為臨時國歌。該歌由廖乾五作詞,歌詞是: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努力國民革命,努力國民革命,齊奮斗,齊奮斗。工農學兵,工農學兵,大聯合!大聯合!……這首歌充滿了革命的、戰斗的精神,對于 激勵士氣起到了重要作用。——摘編自和璐《中國國歌的百年發展》材料三:《義勇軍進行曲》誕生于1935年,田漢作詞,聶耳作曲,這首歌原為電影《風云兒女》的主題歌。歌曲隨著電影的放映,更由于救亡運動的開展,流傳于全國每一個角落,被稱為中華民族解放的號角。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決議,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2004年3月14日,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是《義勇軍進行曲》”。——摘編自張成《<義勇軍進行曲〉:歷史的見證最好的國歌》(1)根據材料一、二及所學知識,分別指出《頌龍旗》和《國民革命歌》的創作背景。(8分)(2)根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分析《義勇軍進行曲》在中國抗日戰爭時期的意義;根據以上三則材料,分別指出國歌(代國歌)體現的時代精神。(8分)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變化的斯芬克斯說明:斯芬克斯最初源于古埃及神話,被描述為長有翅膀的怪物,通常為雄性,是“仁慈”“高貴”的象征;亞述人和波斯人則把斯芬克斯描述為一只長有翅膀的公牛,長著人面、絡腮胡子,戴有皇冠;在希臘神話里,斯芬克斯卻變成了一個雌性的邪惡之物,代表著神的懲罰。——摘編自吳飛《斯芬克斯:出現在古埃及和古希臘神話中獅身人面獸》(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雕像的史料價值。(6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上述材料中斯芬克斯的雕像及傳說所反映的信息,并另舉古代史一個具體史實加以說明。(6分)20. 改革開放使中國人民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廣闊道路。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某市民在不同年份春節家庭消費主要支出項目1978年 1992年 2008年面粉 18.7元 面粉 41元 面粉 28元肉 2.16元 魚肉 57元 肉蛋奶 185元鹽 0.16元 衣服 104元 花卉 70元火柴 0.2元 磁帶 12元 手機話費 56元布 13元 報刊 3.8元 旅游 1780年自行車 156元 彩電 2600元 數碼相機 2750元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以“富裕安康之路”為題寫一則歷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敘述完整;立論正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條理清晰。)初三創新班歷史參考答案1-5:BBACC 6-10:DAACB 11-15:ADCAC 16: C17.(1)特點:懷柔與高壓相結合;以維護國家統一為出發點;措施及方式靈活多樣;具有多重效果。(2)意義:促進了邊疆地區的開發;維護了邊疆地區的穩定發展;密切了邊疆與內地的關系;促進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為后世邊疆治理提供了借鑒。(答出其中三點即可)18.(1)《頌龍旗》創作的背景:近代外交活動需要國歌;受西方國歌的影響;清政府內部有識之士開始產生國歌意識;清末新政的推行。(任答兩點得4分)《國民革命歌》創作的背景:廣東國民政府的建立;北洋軍閥的獨裁統治;帝國主義的侵略;國民革命的開展;國共合作;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北伐戰爭等。(任答兩點得4分)(2)意義:激發了中國人民團結御侮的抗日斗志,增強了民族凝聚力;促進了抗日救亡運動開展;鞏固和擴大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有利于抗戰的勝利。(任答兩點得4分)時代精神:材料一描繪了國家形象,傳達了國家聲音,體現了現代國家意識萌發(1分)。材料二體現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精神(1分)。材料三體現了不屈不撓、英勇奮斗的愛國主義精神;面對困難勇于斗爭、敢于勝利的斗爭精神;團結一致、共同御敵的團結精神;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等。(任答兩點得2分)19.(1)雕像的史料價值:①史料類型角度:雕像屬于實物史料,是第一手史料,能直接反映當時的部分歷史面貌。②研究內容角度:從政治方面看,埃及法老按斯芬克斯形象建造獅身人面像,可用于研究古埃及法老的權威、王權與神權的關系等;從文化觀念方面,不同地區斯芬克斯形象和象征意義不同,能幫助研究古埃及、古希臘等地區的神話傳說、宗教信仰和價值觀念;從社會生活方面,雕像的造型、工藝等能反映當時的藝術風格、制作技術以及社會審美等情況。所以對于研究古埃及、古希臘文明的政治、文化觀念和社會生活有重要價值。(2)信息:斯芬克斯最初源于古埃及神話,后在不同地區(亞述、波斯、希臘)有不同的形象描述,這說明古代希臘文化受到古埃及等其他文明的影響,同時又結合自身特點有了發展變化,體現了世界各地文明在相互交流中借鑒、創新、發展。舉例:例一:字母文字的傳播與演變:起源于西亞地區的“腓尼基字母”,是世界字母文字的源頭。它在向東傳播過程中發展為阿拉馬字母,由阿拉馬字母又發展出古代西亞、埃及以及印度等地字母;向西傳入希臘后,形成希臘字母,希臘字母再進一步演化出拉丁字母。這一過程體現了不同地區文明在交流中對文字進行借鑒與創新。例二:科技文化的傳播:中國的造紙術發明后,逐漸傳播到周邊地區,印度的數字也先傳入阿拉伯地區。這些科技文化成果經過阿拉伯地區的傳播,最終傳入歐洲,對西歐文化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如造紙術為西歐文化的傳播提供了更好的物質載體,印度數字簡化了歐洲的數學運算等,反映了文明在交流中的傳播與發展。20.示例:富裕安康之路改革開放前,生產力水平不高,人民生活消費結構單一,以基本的生活消費為主。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在農村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這推動了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費支出不斷增加,消費結構發生變化,生活娛樂支出增加。中共十四大明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國的經濟實力明顯增強。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我國更深層次的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共十六大明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我國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居民消費支出不斷增加,消費結構進一步優化,我國居民消費由“溫飽型”向“發展型”和“享受型”轉變。結論:改革開放取得了極大的成就,綜合國力提升,居民收入增加,消費結構優化,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走上了富裕安康之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三創新班期末考試歷史試卷.docx 初三創新班歷史參考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