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學情診斷測試八年級歷史試卷考生注意:1.本試卷共6頁,總分100分,考試時間為90分鐘。2.請務必在答題卡上作答,寫在試卷上的答案無效,考試結束。只收答題紙。3.答卷前,請在答題紙上將姓名、班級、考場、座位號、準者證號填寫清楚。4.客觀題答題,必須使用2B鉛筆填凃,修改時用橡皮擦干凈。5.主觀題答案須用黑色字跡鋼筆、簽字筆書寫。6.必須在答題紙上題號所對應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的書寫,無效。7.保持卷面清潔、完整。禁止對答題紙惡意折損,涂畫,否則不能過掃描機器。一、單選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1.以下材料摘自某重要歷史文獻,該文獻( )第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新民主主義即人民民主主義的國家,實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團結各民主階級和國內各民族的人民民主專政。 第十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政權屬于人民…… 第十五條 各級政權機關一律實行民主集中制……A.標志著新中國成立B.通過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C.是我國第一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D.標志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制度2.下圖反映的史實( )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A.鞏固了中國的東北邊疆 B.實現了祖國大陸的統一C.改變了工業落后的面貌 D.推進了民主法治的建設3.下表是1949-1953年《人民日報》元旦社論的標題和部分內容,據此可以看出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是( )時間 標題 內容1950年6月 實現耕者有其田 中央人民政府正式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1952年10月 盛教兵魂常顯玉,少云火魄永留光 抗美援朝戰爭的兩條戰線1951年5月 翻身農奴把歌唱 西藏迎來了解放的春天A.大規模進行社會主義建設 B.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C.完成過渡建立新民主主義社會 D.大力促進少數民族發展4.一五計劃期間,人們把勇于創造生產新紀錄的先進人物,音為“走在時間前面的人。“每一秒都為創造社會主義社會而勞動”,這種充滿時代精神的口號,反映了五年計劃”的宏偉目標正在化為千百萬職工的實際行動。這說明( )A.一五計劃提前完成 B.廣大職工勞動熱情高漲C.盛行急于求成思想 D.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5.楊之光1954年創作的國畫《一輩子第一回),手捧選民證的老年婦女的喜悅之情來自于( )A.行使了人民當家做主的權力 B.翻身成了土地的主人C.領取了聯產承包責任制合同 D.加入了農業生產合作社6.據統計1949 年至1950年,《人民日報》中廣告主的身份以私營企業為主,1956年后廣告主的身份都是國營企業、公私合營企業。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完成土地改革 B.實行一五計劃C.實行三大改造 D.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7.下面大事年表是小華同學在觀看紀錄片時整理的。這表明這一時期的建設成就( )年份 成就1958年 武漢鋼鐵廠建成投產1962年 建成蘭新鐵路1965年 實現了原油和石油產品的全部自給,首先完成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1967年 成功爆炸第一顆氫彈1970年 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1973年 首次育成秈型雜交水稻A.涉及領域廣泛 B.得到群眾支持C.建設過程曲折 D.運用先進科技8.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慌亂外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國溫都爾汗機毀人亡。這一史實發生在( )A.過渡時期 B.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C.文革時期 D.現代化建設新時期9.以下圖片反映的歷史主題是( )劉少奇同志追悼大會 恢復高考后第一次考試的考場A.民主法治 B.教育改革 C.經濟建設 D.撥亂反正10.小雨整理了如下地區的生產總值變化表格,這一變化得益于( )年份 1980年 2019年深圳 2.7億元 26927.09億元珠海 2.61 億元 3435.89億元廈門 6.4億元 5995.04億元汕頭 10.79億元 2694.08億元A.完成農村改革 B.形成開放格局C.加入世貿組織 D.成為經濟特區11.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1%,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縮小……加大義務教育、基本養老、基本醫療等財政補貼力度,擴大救助保障對象范圍,加強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和保障性住房供給,惠及上千萬家庭。”這體現了中國夢( )A.不斷為人民造福 B.實現了民族復興C.必須走中國道路 D.依靠人民來實現12.我國55個少數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國人大代表,人口超過100萬的少數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各少數民族與漢族以平等地位參與國家事務和地方事務管理。以上事實主要說明( )A.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發展水平提高B.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民主政治制度C.少數民族地區治理關乎國家命運前途D.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數民族當家做主13.1997年7月1日中國收回香港地區,這主要得利于( )A.民主改革的實行 B.一國兩制的構想C.民族區域自治的實現 D.兩岸直接“三通”14.中共二十大報告指出:“解決臺灣問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國人來定。我們堅持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但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這表明中國( )A.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B.堅定不移推進祖國統一大業C.武力統一成為大勢所趨D.譴責外部勢力干涉臺灣問題15.1955年1月,中國啟動核武器研制計劃,10年間平均每年的原子彈發展費用是2.8億人民幣,差不多相當于當時我國每年GDP的1%;1962年中央成立以周恩來為首的15人專門委員會,直接領導原子彈的研制工作,從此中國的核武器研制步伐大大加快。這反映出新中國國防建設取得突破的重要原因是( )A.打破外國的封鎖 B.堅持自立更生C.國家力量的推動 D.注重培養技術人才16.下面材料是2024年人民網的一篇文章的部分摘要。據此判斷文章紀念的史實是( )【摘要1】得到國際社會廣泛接受和認同【摘要2】成為現代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和國際法基本原則【摘要3】其五條主要原則是化解國際難題的良方A.確立獨立自主外交方針 B.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C.提出“求同存異”方針 D.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17.1971年7月,美國總統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經巴基斯坦秘密訪華。基辛格抵京后,周恩來、葉劍英等先后同他舉行了六次會談,著重談了臺灣問題以及尼克松訪華時間等有關事宜。據此推斷當時( )A.中美已經建立外交關系 B.中美兩國仍然互相敵對C.中美關系開始出現轉機 D.中美兩國成為戰略盟友18.下面是《影響中國歷史的100件大事》一書中列出的三件大事,其共同的影響是( )92抗美援朝戰爭 93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94尼克松訪華A.加強中國與世界的交往 B.推動祖國的統一大業C.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D.中國國防力量發展快19.2023年4月15日,非洲蘇丹首都喀土穆等地發生武裝沖突,安全風險急劇上升。中國派正在亞丁灣執行護航任務的導彈驅逐艦南寧艦等,于4月27日將首批668名中國同胞安全撤離到沙特阿拉伯的吉達港。上述材料從根本上說明( )A.人民解放軍已經建立起聯合作戰體系B.中國軍隊是人民生命安全的堅強后盾C.人民海軍裝備的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D.改革開放后中外人員的流動不斷增強20.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24年新年賀詞中指出:“這一年的步伐,我們走得很有力量……中國的創新動力、發展活力發奔涌,C919大飛機實現商飛,國產大型部輪完成試航,神舟家族太空接力,‘奮斗者’號極限深潛。”出現材料所述現象的原因是( )A.世界聯系的加強 B生活方式的改變C.人們思想的解放 D.科學技術的進步21.公元前18世紀他對外采取各個擊破的策略,完成了兩河流城中下游地區的統一事業,建立了統一強大的奴隸制國家。統治期間頒布了維護奴隸主階級的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他是( )A.圖特摩斯三世 B.阿育王C.漢漠拉比 D.伯利克里22.下列有關世界三大宗教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A.佛教的創立者是釋迦牟尼B.四世紀末羅馬皇帝將基督教確定為國教C.伊斯蘭教誕生于阿拉伯半島D.三大宗教中最先出現的是伊斯蘭教23.黑格爾曾說“一提到希臘這個名字,在有教養的歐洲人心中,尤其在我們德國人心中,自然會引起一種家園之感……凡是滿足我們精神生活,使精神生活有價值、有光輝的東西,我們知道都是從希臘直接或間接傳來的……”這說明( )A.希臘民主政治影響深遠 B.希臘是西方文明的搖籃C.德國歷史與希臘有關 D.希臘哲學重塑西歐價值觀24.分析下表中人類早期區域文明的成就,可以得出( )古代中國 古代埃及 古代印度 古代希臘青銅器、都江堰 太陽歷、金字塔 種姓制度 城邦民主政治、帕特農神廟A.文明多樣折射人類生活B.早期各區域文明同時產生C.各地區建立君主專制制度D.城邦國家形成推動文字出現25.下圖兩個建筑的共同價值是( )埃及金字塔 羅馬大競技場A.體現了中央集權 B.彰顯了熱愛體育競技C.歐洲建筑優于非洲建筑 D.體現出人民的勤勞與智慧26.“佃戶取得份地的條件是義務耕種莊園領主的自營地,一般每周要在自營地上勞動三天,剩下的時間才屬于自己。”材料描述的這種生產組織形式出現在( )A.西亞 B.北非 C.歐洲 D.阿拉伯半島27.中世紀西歐城市向封建領主納稅,封建領主放棄對城市的統治權和司法權……城市管理人員由市民選舉產生。材料反映了中世紀西歐城市( )A.封建社會等級森嚴 B.是一個相對自治的共同體C.完全擺脫了神學統治 D.開始出現資本主義萌芽28.某中學正在進行歷史知識搶答賽,目給出了如下提示信息,據此判斷這道題目的答案有可能是( )·首都:君士坦丁堡 ·統治時間:公元4世紀末一15世紀中葉 .版圖范圍:地跨歐亞非三大洲 ·法學成就:《查士丁尼法典》A.西羅馬帝國 B.阿拉伯帝國C.亞歷山大帝國 D.拜占庭帝國29.抓關鍵詞是學習歷史很重要的方法。與“646年”“孝德天皇即位”“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改革”這些關鍵詞相對應的史實是( )A.幕府統治 B.武士集團 C.大化改新 D.不輸不入30.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等重大發明,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的。可見阿拉伯人( )A.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 B.助力于阿拉伯帝國擴張C.創造了燦爛的阿拉伯文化 D.提高了歐洲的國際地位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三小題,共40分)3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4分)材料一:對于搞好社會主義建設,特別是經濟建設的重要意義,毛澤東作出了深刻的論證。他指出:“我們的基本情況就是一窮二白,只有經過社會生產力的比較充分發展,我們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才算獲得了自己的比較充分的物質基礎,我們的國家政權才算充分鞏固,社會主義社會才算從根本上建成了。”他還強調必須實現國家工業化,這樣中國才能擺脫在世界被動的局面,也有可能對人類作出更大的貢獻。材料二:改革開放是鄧小平為中國發展建樹的一座獨特而耀眼的歷史豐碑。是他堅定而又鮮明地指出,不改革、不開放,中國就沒有出路,國家現代化就沒有希望……在他的主導下,中國逐步改掉了僵硬的單一計劃經濟模式,開辟了通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道路,確立了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鼓勵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競爭,互相促進,共同繁榮。(1)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說出毛澤東為實現國家的經濟發展采取的一項措施,并據材料概括我國推進經濟建設的重要意義。(6分)(2)據材料二指出鄧小平推進改革開放事業不斷向前發展的史實,并據材料指出我國實施改革開放的主要目的。(6分)(3)綜合以上內容,歸納上述人物的舉措所體現的共同時代主題。(2分)32.閱讀圖文材料,回答問題(12分)材料一: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 尼克松和毛澤東的握手材料二:日本決定實現與中國的關系正常化,了結歷史舊案,既有助于改善其國際形象,又為日本商品經濟開辟中國市場提供了可能。日本與中國關系改善,也不乏地緣政治和意識形態的考慮,這就是:把中國拉入西方資本主義陣營,盡可能使中蘇保持對抗狀態。(1)以上材料所反映外交成就都發生在現代中國哪一個歷史時期。(2分)(2)據材料一說說我國70年代外交突破的重要歷史意義。(4分)(3)據材料二,概括日本推動與中國邦交正常化的原因有哪些。(6分)3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1949年4月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支海軍部隊:華東軍區海軍誕生,征用國民黨投誡艦艇三十余艘1953年2月 毛澤東視察海軍艦艇部隊,并為海軍題詞:“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我們一定要建立強大的海軍”1953年6月 中國政府采購蘇聯制造的包括驅逐艦在內的海軍裝備1970年12月 中國自主研制的第一艘核潛艇成功下水,是世界上少數擁有核潛艇的國家1971年12月 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艘海軍驅逐艦人列海軍1974年8月 中國第一艘命名為“長征一號”的核潛艇正式編人海軍戰斗序列1979年8月 鄧小平為海軍題詞:“建立一支強大的具有現代戰斗能力的海軍”1999年3月 中國購人蘇聯瓦良格號航空母艦2012年9月 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人列海軍2018年4月 習近平出席南海海域閱兵時指出:“深人貫徹新時代的強軍思想,把人民海軍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軍”2019年12月 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山東艦”交付海軍。2024年底 現役艦艇總噸位僅次于美國,是西太平洋地區最大規模海上武裝力量(1)材料反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哪一軍種的發展歷程。(2分)(2)據材料歸納中國人民解放軍這一軍種發展過程中呈現出的一個特點,并列舉相關材料說明這一特點的具體表現。(6分)(3)綜合上述材料和問題,歸納影響這一軍種發展的主要因素。(6分)八年級期末歷史測試題(2025年7月)一、單選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序號 1 2 3 4 5 6 7 8 9 10選項 B A B B A C A C D D序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選項 A D B B C B C C B D序號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選項 C D B A D C B D C A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三小題,共40分)31.(1)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2分)意義:有利于確立社會主義經濟和政治制度,有利于提高中國國際地位,有利于鞏固國家政權。(任選兩點作答,每點2分,共4分)(2)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基本經濟制度。(每點2分,共4分)目的:實現國家現代化。(2分)(3)實現國家富強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2分)32. (1)文革時期或探索時期(2分)(2)提升中國國際影響力或國際地位,改善了資本主義主要國家關系,推動了外交事業的發展。(一點2分,共4分)(3)提升日本國際形象,開辟中國市場,使中蘇保持對抗狀態。(每點2分,共6分)33.(1)海軍(2分)(2)特點1:海軍的裝備發展逐漸完善和現代化(2分)表現:是世界上少數擁有核潛艇的國家;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艘海軍驅逐艦入列海軍;第一艘命名為“長征一號”的核潛艇正式編入海軍戰斗序列,第一艘航母“遼寧艦”入列海軍。(任選兩點,每點2分,共4分)特點2:海軍的裝備發展經歷了由國外引進到自主研發的過程。(2分)表現:中國政府采購蘇聯制造的包括驅逐艦在內的海軍裝備,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艘海軍驅逐艦入列海軍。(每點2分,共4分)特點3:國家領導人非常重視海軍的發展建設。(2分)表現:毛澤東視察海軍艦艇部隊,并為海軍題詞:“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我們一定要建立強大的海軍”,鄧小平為海軍題詞:“建立一支強大的具有現代戰斗能力的海軍”,習近平出席南海海域海上閱兵時指出:“深入貫徹新時代的強軍思想,把人民海軍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軍”。(任選兩點,每點2分,共4分)特點4:海軍的戰斗能力逐漸增強或已發展成為世界一流海軍(2分)表現:是世界上少數擁有核潛艇的國家,是世界上擁有多艘航母的國家,是西太平洋地區最大規模海上武裝力量。(每點2分,共4分)(3)領導人的重視,國家的作用,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或科技研發能力的增強、武器裝備的發展等。(任選三點,每點2分,共6分)八年級期末歷史測試題(2025年7月)一單選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序號 1 2 3 4 5 6 7 8 9 10選項 B A B B A C A C D D序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選項 A D B B C B C C B D序號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選項 C D B A D C B D C A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三小題,共40分)31、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2分)意義:有利于確立社會主義經濟和政治制度,有利于提高中國國際地位,有利于鞏固國家政權。(任選兩點作答,每點2分,共4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基本經濟制度。(每點2分,共4分)目的:實現國家現代化。(2分)實現國家富強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2分)32、文革時期或探索時期(2分)提升中國國際影響力或國際地位,改善了資本主義主要國家關系,推動了外交事業的發展。(一點2分,共4分)提升日本國際形象,開辟中國市場,使中蘇保持對抗狀態。(每點2分,共6分)33、海軍(2分)特點1:海軍的裝備發展逐漸完善和現代化(2分)表現:是世界上少數擁有核潛艇的國家;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艘海軍驅逐艦入列海軍;第一艘命名為“長征一號”的核潛艇正式編入海軍戰斗序列,第一艘航母“遼寧艦”入列海軍。(任選兩點,每點2分,共4分)特點2:海軍的裝備發展經歷了由國外引進到自主研發的過程。(2分)表現:中國政府采購蘇聯制造的包括驅逐艦在內的海軍裝備,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艘海軍驅逐艦入列海軍。(每點2分,共4分)特點3:國家領導人非常重視海軍的發展建設。(2分)表現:毛澤東視察海軍艦艇部隊,并為海軍題詞:“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我們一定要建立強大的海軍”,鄧小平為海軍題詞:“建立一支強大的具有現代戰斗能力的海軍”,習近平出席南海海域海上閱兵時指出:“深入貫徹新時代的強軍思想,把人民海軍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軍”。(任選兩點,每點2分,共4分)特點4:海軍的戰斗能力逐漸增強或已發展成為世界一流海軍(2分)表現:是世界上少數擁有核潛艇的國家,是世界上擁有多艘航母的國家,是西太平洋地區最大規模海上武裝力量。(每點2分,共4分)領導人的重視,國家的作用,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或科技研發能力的增強、武器裝備的發展等。(任選三點,每點2分,共6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八年級期末歷史參考答案.docx 河北省張家口市橋西區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歷史試題.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