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 年上期期末教學質量監測八年級歷史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一、選擇題(3 分 X16=48 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答案 D C B D B B C B題號 9 10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D C C B B A B D二、非選擇題(17 題 16 分;18 題 14 分;19 題 12 分;20 題 10 分。共計:52 分)17.(16 分)【答案】(1)經濟狀況:反映了我國是落后的農業國,工業水平很低,基礎薄弱。(2 分)行業:重工業。(2 分)(2)主要原因: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實施。(2 分)成就:鞍山鋼鐵公司、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沈陽第一機床廠和飛機制造廠等(任寫一個 2 分,意思相近即可,寫交通成就不給分。)(3)時間:1978 年。會議: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4 分)(4)對外格局:我國形成了“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2 分)(5)啟示:國家發展要重視工業建設,不斷推進工業化;改革是強國之路,要堅持改革開放;政策制定要從國情出發,關注民生,調動人民積極性等(言之有理即可)。(2 分)18.(14 分)【答案】(1)措施:A 是土地改革;D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4 分)作用: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帶來了農村生產力的大解放,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2 分)(2)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2 分)作用: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對維護民族團結、鞏固祖國統一和促進民族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礎。(2 分)(3)根本出發點:維護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國家的核心利益。(2 分)共同點: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言之有理即可)(2 分)19.(12 分)【答案】(1)理論名稱:鄧小平理論;江澤民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胡錦濤的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任寫 2 個,4 分)(2)創舉: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 分)作用:使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入了新的階段。(2 分)(3)原因:企業的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提升;中國的綜合國力增強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及時抓住經濟全球化機遇;中國堅持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國家重視科技創新。(言之有理即可,兩點 4 分){#{QQABLQSl5wqYkBZACI7bA0UICQkQkJMTLaoOQVCQKAwCyAFABAA=}#}20.(10 分)【答案】下面兩個示例僅供參考,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酌情給分。【示例 1】觀點:中國為世界和平發展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2 分)論述:1955 年在萬隆會議上針對帝國主義破壞會議的陰謀和各國間的矛盾、分歧,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加強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2015 年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正式成立,這是全球首個由中國倡議設立的多邊金融機構,旨在為亞洲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支持,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順利實施。(6 分)綜上所述,中國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2 分)【示例 2】觀點:中國力量推動重塑世界政治經濟新秩序。(2 分)論述:1971 年 10 月,第 26 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并立即把臺灣國民黨當局的代表從聯合國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這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發揮了重要作用。1978 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邁出了對外開放的步伐。設立經濟特區,對引進外資、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國內的進一步改革,擴大對外經濟交流,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2001 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為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有力地推動了經濟全球化進程。(6 分)結論:綜上所述,中國力量推動重塑世界政治經濟新秩序,構建和諧美好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將積極承擔大國責任,為全球加速發展貢獻中國力量。(2 分){#{QQABLQSl5wqYkBZACI7bA0UICQkQkJMTLaoOQVCQKAwCyAFABAA=}#}2025 年上期期末教學質量監測八年級歷史試卷溫馨提示:1.本試卷共兩大題,20 小題,滿分 100 分,與道德與法治合堂考,考試時量 120 分鐘;2.本試卷分為試題卷和答題卡,所有答案都必須填涂或填寫在答題卡規定的答題區域內。一、選擇題(共 16 小題,每小題 3分,共 48 分)1.1949年 10 月 1 日在北京天安門城樓上舉行的開國大典,標志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請問這個“新”主要是指A.國家的名稱變了 B.國家實現了獨立與富強C.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D.中國的社會性質變了2.認真觀察下列三組新中國成立之后的圖片,請問它們反映的共同主題是1951 年進藏的人民解放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朝鮮戰爭的作戰雙方在板門店軍受到西藏群眾歡迎 受到廣大農民的熱烈擁護 簽署停戰協定的場景A.解放中國全境 B.改革土地制度 C.鞏固新生政權 D.打開外交局面3.王老伯生活在上個世紀的 50年代,平時喜歡通過聽收音機來了解國家大事。1954年,他不可能從收音機里聽到的是A.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B.我國完成三大改造,走上社會主義道路C.我國通過了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D.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4.認真閱讀下側材料,請問材料所反映的是1951 年,中共中央的一份文件指出:要克服農民在分散經營中的困難,使廣大貧困的農民迅速走上豐衣足食的道路……必須提倡“組織起來”。A.手工業合作化的意義 B.農業合作化的過程C.手工業合作化的結果 D.農業合作化的背景5.小張同學聽爺爺講述了一段生活經歷:為了完成鋼鐵產量的高指標,農村也興建小高爐大煉鋼鐵;糧食產量放高產衛星。請問這段經歷屬于A.土地改革時期 B.“大躍進”時期C.“文化大革命”時期 D.改革開放初期6.孔子曾提出過“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諧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沖突”,運用這種思想處理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間的關系,1955 年成功運用該思想的典型范例是A.日內瓦會議的圓滿成功 B.萬隆會議的圓滿成功C.中蘇建立外交關系 D.中美建立外交關系八年級歷史試卷 第 1頁(共 4頁){#{QQABLQSl5wqYkBZACI7bA0UICQkQkJMTLaoOQVCQKAwCyAFABAA=}#}7.許多音樂作品反映一定時期的歷史事件或歷史現象。歌曲《春天的故事》中的歌詞:“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跡般的聚起座座金山。”請問歌詞反映了A.海峽兩岸的交往 B.政治體制的改革 C.經濟特區的建立 D.包干到戶的實行8.流行語反映了一個時代的特征,下列屬于“改革開放”以來的流行語有:①“最可愛的人” ②“時間就是金錢” ③“一帶一路” ④“四個全面”戰略布局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9.2025 年是中美建立外交關系 46 周年。下圖是兩個公報節選。請據此推斷,20 世紀 70 年代,中美雙方關系得以改善的根本原因是(中美)雙方聲明:中美兩國關 美利堅合眾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國家 合法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重申上利益的。 海公報中雙方一致同意的各項原則。——中美“上海公報” ——中美“建交公報”A.美國改變霸權主義策略 B.中美價值觀念趨于一致C.中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 D.兩國存在廣泛的共同利益10.小方老師在歷史課堂上列出如下板書:“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中國夢宏偉藍圖”。據此判斷,他的教學主題應該是A.新中國工業化建設起步 B.現代中國農村的巨變C.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D.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11.1979 年 10 月,《人民日報》的子報——《市場報》正式創刊。它是中國改革開放后誕生的第一份經濟類報紙。1980 年,《人民日報》改版,開辟了《經濟簡訊》等新欄目,經濟新聞成為報道重點,篇幅和數量不斷增加。這種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A.經濟特區的建立 B.國企改革取得顯著成效C.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的轉移 D.“雙百”方針的提出12.在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以鄧小平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走上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發展道路。請問二者的共同點是A.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 B.實事求是,從中國的國情出發C.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D.借鑒俄國十月革命的成功經驗13.中共十八大以來,我國深入實施“一帶一路”建設,籌建和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這些反映了我國要A.開始進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 B.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C.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 D.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14.1983 年,安徽某瀕臨倒閉的國營制藥廠被 8 個年輕人承包,實行有獎有罰的經濟責任制,9個月就盈利 12萬元。后來安徽省委、省政府從中得到啟示,下發通知明確提出,小型國營企業也可以實行承包經營。由此可以看出A.企業的經營自主權逐漸擴大 B.政企職責不分弊端得到解決C.計劃經濟體制在全國逐步廢除 D.經濟所有制結構開始發生變化八年級歷史試卷 第 2頁(共 4頁){#{QQABLQSl5wqYkBZACI7bA0UICQkQkJMTLaoOQVCQKAwCyAFABAA=}#}15.觀察右圖,中國占全球進出口額的比例出現巨大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 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建立B. 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C. 中國外匯儲備位居全球第一D. “一帶一路”倡議逐步實施16.2021年 2月 25日,習近平主席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的講話中指出,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堅持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初心使命,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為創造自己的美好生活進行了長期艱辛奮斗。以上材料說明實現中國夢必須A.實現國家獨立 B.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C.全面從嚴治黨 D.實現人民幸福二、非選擇題(17題 16分;18題 14分;19題 12分;20題 10分。共計:52分)17.(16 分)新中國建立以來探索符合國情的經濟發展道路,通過工業化建設、農村改革與對外開放推動經濟崛起。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現在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和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毛澤東在新中國成立初期講話材料二:1952 年和 1957 年我國工業主要產品產量示意圖(右圖)。材料三: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興起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一個突破點。我國農民創造的責任制形式,使生產者在勞動和經營方面獲得了相對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積極性,促進了中國農村經濟的大發展。材料四:對外開放以來,我國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實現了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轉折。從興辦深圳等經濟特區到沿海沿邊沿江和內陸中心城市全方位對外開放,從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到設立自由貿易試驗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我國對外開放取得歷史性成就。(1)材料一反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我國怎樣的經濟狀況?(2 分)請問毛澤東這段講話是想要重點發展哪個行業?(2 分)(2)材料二中 1952年到 1957年工業產品產量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結合所學知識寫出到 1957年我國在工業建設方面取得的一例重大成就。(2 分)(3)請問材料中所說的“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是中國共產黨在哪一年哪次重要的會議做出來的歷史性決策?(4 分)(4)根據材料四結合所學知識,對外開放之后我國形成了怎樣的對外開放格局?(2 分)(5)綜合上述四則材料,你能從中得出什么啟示?(2 分)18.(14分 )符合本國國情的政策調整和制度創新有利于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請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新中國成立以來對農村生產關系的調整材料二:這一政治制度體系,一方面可有效保障國家統一,民族自治地方切實貫徹執行國家的各項大政方針;另一方面,可及時反映與解決各民族合理的利益訴求,增強民族團結,抵制并消除極端民族主義、民族分裂主義勢力的影響。 ——《歷史評論》2023 年第 5期八年級歷史試卷 第 3頁(共 4頁){#{QQABLQSl5wqYkBZACI7bA0UICQkQkJMTLaoOQVCQKAwCyAFABAA=}#}材料三:我們黨制定的“一國兩制”方針,順應了時代潮流和歷史趨勢,把握了民族根本利益和國家核心利益,體現了尊重歷史,尊重現實,尊重人民愿望的精神……推動了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與祖國統一大業的歷史進程。——摘編自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現代史編》(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寫出 A 和 D 處農村生產關系調整的具體措施分別是什么?(4 分)1978年后,新的農村經濟制度的實施有何作用?(2 分)(2)請問材料二說的是我國哪項政治制度?(2 分)結合所學談談該制度的實施有何作用?(2 分)(3)根據材料三指出,“一國兩制”這一偉大構想的根本出發點是什么?(2 分)綜上并結合所學歸納上述制度有何共同特點?(2 分)19.(12分)2018年 12月 18日在慶祝改革開放 4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40多年來,我們勇敢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各方面創新……以不可辯駁的事實彰顯了科學社會主義的鮮活生命力,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始終在中國大地上高高飄揚!”請認真閱讀下列材料,并回答問題。【理論創新】材料一: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我們要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仍然需要保持和發揚馬克思主義政黨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勇于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 ——習近平【制度創新】材料二: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明確提出……這一偉大創舉,使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入了新的階段……這也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人類發展史上的一個創造性的成果。——《打開中國奇跡的問號》解說詞【科技創新】材料三:2001年以來,“中國制造”與世界經濟的融合進一步加快。2012年,中國工業制成品出口達到 1.9萬億元,比 2002年增長 5.6倍……隨著中國出口的快速增長,企業的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大幅度提升,“中國智造”“中國創造”等譽詞撲面而來,中國正在由“貼牌大國”向“品牌大國”穩步邁進。2019年中國超越美國,成為通過產權組織提交國際專利申請最大來源國后,2020年中國專利申請量持續領跑,穩居世界第一。(1)材料一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到“勇于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自鄧小平之來,黨中央進行了多次理論創新,請寫出兩個創新理論的名稱。(4 分)(2)材料二中的“這一偉大創舉”指的是什么?(2 分)依據材料二指出這一創舉起到了什么作用?(2 分)(3)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中國創造”轉變的原因有哪些?(4 分)20.(10 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深化拓展平等、開放、合作的全球伙伴關系,擴大同各國利益的匯合點,推進大國協調和合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請以“中國為世界和平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或者以“中國力量推動重塑世界政治經濟新秩序。”為題,二選一進行論述。(要求:圍繞觀點、列舉兩個事例,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語言通順,不少于 150 字)八年級歷史試卷 第 4頁(共 4頁){#{QQABLQSl5wqYkBZACI7bA0UICQkQkJMTLaoOQVCQKAwCyAFABA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八年級歷史參考答案.pdf 八年級歷史試卷(印刷版) .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