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HaDnne41EmYYM一圖4王大化木刻版畫《延安寶塔山》(1940年)根據材料指出延安寶塔符號意義的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其原因。(8分)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材料一元朝轄地遼闊、民族眾多,蹴鞠、捶丸、打秋千等活動在各地流行。上都(今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及周邊地區尤為盛行摔跤、騎射、玩石阿等蒙古人喜愛的傳統項目。元代設“勇校署”,網羅各地力士研習摔跤,糅合宋代相撲和蒙古摔跤技法。朝廷禁止漢人持弓箭、習角抵、競渡(龍舟),而投壺、弈棋等尚武性較弱的活動在漢地進一步發展。圍棋作為漢族傳統棋種在宮廷中風行,圍棋理論也獲得很大發展。一摘編自那木吉拉《中國元代習俗史》等材料二我國古時,列射、御于六藝,戰國時角骶、蹴鞠之風盛,習于戰斗,亦猶希臘羅馬時也。自秦漢以降,專制愈烈,重文輕武,深入人心,國民習為文弱,至今以病夫名于世界。則較歐洲中世之衰,殆有甚焉。今日學堂日興,奈何肩教育之任者,猶沿社會之舊習,而視體育為無足輕重之事,其亦不思之甚矣。《論學堂輕視體育之非》(1909年《教育雜志》第六期)材料三20世紀50年代主導性的體育口號有“鍛煉身體,保衛祖國”“鍛煉身體,建設祖國”“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20世紀80年代是“沖出亞洲,走向世界”“團結起來,振興中華”;21世紀初為“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摘編自楊曉軾《新中國六十年體育口號變遷的思考》(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元代體育活動的特點。(8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作者的主張并說明其歷史背景。(10分)(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概括體育活動在中國古代、近代、現代史上發揮的主要社會功能。(6分)20.某學習小組策劃了“歷史教材中的經典文獻”專題展覽,他們選取習近平總書記對《論持久戰》的評介制作了以下展板。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第5頁,共6頁材料★★★《論持久戰》★稀遺耳本發動金蘸侵華戰爭后,中華艷獲通臨空前危機,金國人民最關心的間題是:這場戰爭能不能勝利?怎樣爭取勝利?是毛澤東同志科學地國答了這個問題。息毛澤東在延安窯洞織寫《論持久戰》藏他在1938年發麥的《論持久戰》-一文,分析了抗日戰爭的四個特點:敵強我弱、敵退步我進步、敵國土小人目少我國士大人口多、敵失道寡助我得道多助,誰確地預見了抗目戰爭由防御到相持、最后到反玫的三個階段,系統提出了爭取抗戰勝司《論持久戰》利的依靠力量和戰路戰術,使全國人民對抗戰的進程和嘣途有了請晰的認識,極大堅定了金國軍民豎持抗戰的信心。圖5請為本次展覽另選一部中國歷史上的經典文獻,仿照以上樣式撰寫一篇推介方案。(要求:史實準確,結構完整,表述成文。)第6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