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友好學校第七十九屆期末聯考高二歷史答案一、選擇題答案1. D 2. C 3. C 4. C 5. B6. A 7. A 8. A 9. A 10. C11. B 12. D 13. B 14. B 15. A 16 .B二、非選擇題答案17.(1)相同點:都隨著農業和手工業發展而逐漸繁榮;都出現過重要的商業城市;都受到一定制度或政策的影響。(3分)不同點:中國古代商業受“重農抑商”政策影響,發展曲折;歐洲古代商業在不同階段受封建制度等影響程度不同。中國古代商業有嚴格的“坊市”制度,宋代才打破;歐洲沒有類似嚴格的商業區和居民區分離制度。(3 分,任答三點)(2)原因:中國以農業為主的自然經濟占主導;統治者推行“重農抑商”政策;儒家思想輕視商業等;歐洲商品經濟發展相對較早;歐洲商業經濟有一定獨立性;地中海地區貿易條件優越;城市興起對商業發展推動作用大;且歐洲封建統治相對分散,對商業限制相對較弱;(6分,任答三點)18.(1)原因:工業革命推動生產力發展,社會結構變化,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成為兩大對立階級,無產階級處境艱難,為改變處境而斗爭。(4 分)(2)原因:主觀上,法國工人階級在政治上不成熟,沒有統一的革命政黨領導,沒有乘勝追擊敵人等;客觀上,資本主義還處于上升階段,無產階級力量相對弱小,敵人力量強大。(6分)(3)認識:國際工人運動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而興起和發展;工人運動從自發斗爭走向自覺斗爭,從經濟斗爭到政治斗爭;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為國際工人運動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工人運動的發展推動了社會進步。(4分)19.(1)原因:商品經濟發展,貨幣流通量增加;“錢荒”嚴重,鐵錢攜帶不便;四川地區商業發達。意義: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有利于商品交換,促進了商業發展。(6 分)(2)變化:從民間使用到政府認可,再到成為主要貨幣。相同點:都有金屬貨幣和紙幣;貨幣流通受政府政策影響;都經歷了貨幣混亂到逐漸統一的過程。(8 分)20. 事例 文化交流能促進國家經濟發展、豐富國家文化內涵、推動科技進步等,從而推動國家整體發展。(2分)古代絲綢之路促進了中國與沿線國家的貿易往來,中國的絲綢、茶葉、瓷器等商品大量出口,促進了經濟繁榮。同時,佛教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經過長期融合,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豐富了中國文化內涵。近代以來,新航路開辟后,西方的先進技術和思想傳入中國,如西方的天文、歷法、數學等知識,推動了中國科技的發展。洋務運動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創辦近代企業,開啟了中國近代化進程。總之,文化交流是國家發展的重要動力,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為國家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和思路,推動國家在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不斷進步。(10 分){#{QQABDQYl5wq4gBQACY7bAwXMCgoQkJCTJSoOQVAUKAwiiANABAA=}#}友好學校第七十九屆期末聯考 A.與手工業緊密結合 B.產品實行自給自足C.生產強調精耕細作 D.生產以家庭為單位高二歷史5.19 世紀中期,英國生活資料及生產原料進口占其進口總額的 95%,約 50%的工業產品銷往國外。本試卷共 20 題,滿分 100 分,共 6 頁。考試用時 75 分鐘。可見( )注意事項:A.自由貿易導致巨額貿易逆差 B.英國成為典型的外向型經濟國家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清楚,將條形碼貼在條形碼區域內。C.工業革命成就英國世界霸主 D.消費旺盛顯示英國經濟活力2.選擇題必須用 2B 鉛筆填涂;非選擇題必須用 0.5mm 黑色中性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記清楚。6.1860 年,舊金山華人人口占全美華人總人口的比重不足 7%;至 19 世紀 70 年代,這一比例已超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答題卡各題目的答題區域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紙、試題過了 17%;而到了 20 世紀初,更是高達 25%,舊金山也因此出現了全美最大的唐人街。這一變化( )卷上答題無效。A.折射出美國西部淘金熱的社會影響 B.得益于美國殖民擴張對華工的需求4.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C.反映出美國城市化的進程加快 D.源于保護中華傳統文化的需要7.20 世紀 80 年代以來,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的發展進一步加速,亞太經濟合作組織與北美自由貿一、選擇題(本題共 16 小題,每小題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易區相繼問世。二者的共同之處在于( )合題目要求的。)①在歐洲經濟一體化加快的背景下建立1.某旅行社為配合學生研學旅行,制作了下面的旅行廣告,其中符合歷史事實的廣告詞是( )②由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組成A.沿著印度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領略金字塔的壯美③成員國具有相同的社會政治制度B.參觀羅馬歷史博物館,看獅身人面像,感嘆海洋文明的魅力④美國是這兩個經濟組織的重要成員國C.在恒河南岸觀光,了解楔形文字,感受古代印度的風采A.①②④ B.①②③D.在兩河流域駐足,了解楔形文字,感嘆人類文明的源遠流長C.①③④ D.②③④2.公元前 4 世紀,亞歷山大東征,他每征服一個地方就要在當地興建一座城市,各城市中希臘式的8.中國古代醫學典籍《黃帝內經》中提到:“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這表明神廟、體育場等建筑也兼具了所征服地區的文化元素。這段話強調了( )古代中國( )A.希臘文化的優越性 B.希臘文化的東方化A.食物種類豐富,飲食結構合理 B.已經形成了精耕細作的農業模式C.文化交流的雙向性 D.東方文化的希臘化C.農業種植與家畜飼養高度發達 D.種植業在農業生產中占據主導3.有學者認為:“沒有一個國家能像日本那樣在西方經濟和軍事技術優勢的挑戰面前做出這樣迅速9.宋代城市中,除固定商鋪外,還存在大量流動性攤點,主要經營市民生活所需的食物、果蔬、鮮和成功的反應。”19 世紀中期,日本面對西方挑戰作出的“反應”是( )花等。這反映出( )A.實行大化改新 B.廢除農奴制A.商業活動突破空間限制 B.城市功能轉為以經濟活動為主C.實行明治維新 D.頒布《權利法案》C.市場交易品種逐漸增多 D.草市成為城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4.中國古代農具各式各樣,耕種工具有犁、耙、耖,鋤等,收獲農具有摜床、鐮刀等,加工農具有10.有學者指出,羅馬帝國雖然衰亡了,但它卻把文明留給了歐洲。這一說法的主要依據是,古羅碌碡、礱、磨盤等。由此可知我國古代農業( )高二歷史試題 第 1頁(共 6頁) 高二歷史試題 第 2頁(共 6頁){#{QQABDQYl5wq4gBQACY7bAwXMCgoQkJCTJSoOQVAUKAwiiANABAA=}#}馬( ) ④列強開始向殖民地輸出商品A.開創了西方人文思想的先河 B.進行了民主政治的最早嘗試 A.①②③ B.②③④C.奠定了西方法律傳統的基礎 D.提供了治理大國的成功經驗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1.1876 年,美國為紀念建國 100 周年,在費城舉辦國際博覽會。當時中國官員寧波海關文案李圭 16.20 世紀 70 年代初,美國對其全球戰略進行重大調整:改善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系;從越南作為中國工商業的代表參加了此次盛會,李圭在會后的游記中寫道:“以視美國物產之豐,種類之 撤軍;不再反對英法擁有獨立的核力量;開啟美日“友好外交的新紀元”。下列因素中,促使這一多,何啻天壤之別。”這反映出當時中國( ) 時期美國調整對外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A.經濟落后,沒有產品參加博覽會 B.與美國在經濟上差距巨大 A.蘇聯軍事力量的發展和對美遏制的加強C.已經放棄了重農抑商政策 D.學習西方先進科技成效顯著 B.多個力量中心的崛起和世界政治格局日趨多極化12.《天工開物》收載了倭緞織造法,朝鮮及西洋棉布染整法,紅夷炮、佛朗機冶鑄法,日本與朝 C.發展中國家的崛起和不結盟運動的發展鮮海船的制造法等自國外傳來的技術。這說明當時( ) D.聯合國地位的日益提高和歐洲一體化進程的加快A.中外科技融合推動近代科學產生B.工藝技術成果反映工業革命成就 二、材料分析題(共 52 分,17 題 12 分,18 題 14 分,19 題 14 分,20 題 12 分。)C.傳統科技發達推動世界文明交流 17.(12 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D.海外技術傳入豐富國人科學認知 材料一:在古代中國,商業被視為“末業”,受到統治者的抑制。但隨著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商13.春秋戰國時期,各國遵循“均財節用”的理財原則和“量入為出”的財稅法則,并對財稅官員 業也逐漸繁榮起來。唐朝時期,長安、洛陽等城市成為重要的商業中心,出現了“坊市”制度,將進行十分嚴格的監督和考核。這些舉措( ) 商業區和居民區嚴格分開。到了宋代,“坊市”制度被打破,城市商業更加繁榮,出現了夜市、曉A.反映了財稅制度的成熟 B.適應了社會形勢的需要 市等。C.說明了監督制度的改變 D.體現了商品經濟的繁榮 材料二:在古代歐洲,商業也有一定的發展。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商業活動頻繁,地中海地區成14.漢武帝時期,實行鹽鐵官營;唐宋時期,政府不僅不排斥手工業者和商人的經營活動,相反, 為重要的貿易區域。中世紀歐洲,商業活動受到封建制度的限制,但隨著城市的興起,商業逐漸復把手工業者和商人納入國家專賣制度中的生產環節和銷售環節,國家只在批發環節上控制商品經營; 興。11 世紀以后,歐洲出現了一些著名的商業城市,如威尼斯、佛羅倫薩等。明清時期,國家對鹽實行專賣,其他商品都可以自由經營。材料反映出( ) (1)根據材料一、二,概括古代中國和古代歐洲商業發展的相同點和不同點。(6分)A.政府實行計劃和市場相結合的政策 B.政府對工商業經營管理方式的調整C.民間貿易完全突破了官府的限制 D.政府對商業活動實行嚴格管理15.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形成,世界連為一個整體,其原因是( ) (2)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古代中國和古代歐洲商業發展不同的原因。(6分)①第二次工業革命推動資本主義經濟高速發展②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新興的民族資產階級也開始發展民族工商業③世界基本已被瓜分完畢高二歷史試題 第 3頁(共 6頁) 高二歷史試題 第 4頁(共 6頁){#{QQABDQYl5wq4gBQACY7bAwXMCgoQkJCTJSoOQVAUKAwiiANABAA=}#}18.(14 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令南方部分不通舟楫的地方,可將賦稅折算白銀繳納。至萬歷時期,要求各種租稅都折銀征收。材料一:工業革命推動了生產力的巨大發展,也帶來了社會結構的變化。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 民間白銀的使用范圍不斷擴大,原來的“大數用銀、小數用錢”的習慣也逐漸改變,人們在小額交成為社會的兩大對立階級。無產階級為了改變自己的處境,開始進行斗爭。19 世紀歐洲出現了三 易中也寧愿使用極為細碎的銀子。大工人運動,即法國里昂工人起義、英國憲章運動和德國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 ——《世界貨幣視野中明代白銀貨幣地位的確立及其意義》材料二:馬克思主義誕生后,國際工人運動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1871 年,法國巴黎工人發動起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北宋時期“交子”出現的原因及意義。(6分)義,建立了巴黎公社。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1)根據材料一,指出 19 世紀歐洲三大工人運動爆發的原因。(4 分)(2)根據材料二,指出明朝時期白銀貨幣地位的變化。綜合上述材料,概括宋、明時期貨幣流通的相同點。(8分)(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巴黎公社失敗的原因。(6 分)20.(12 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3)結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國際工人運動發展歷程的認識。(4 分) 材料:文化交流是人類歷史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碰撞,促進了文化的發展和創新。古代絲綢之路的開辟,促進了中國與中亞、西亞、歐洲等地的文化交流。近代以來,隨著新航路的開辟和工業革命的推進,世界文化交流更加頻繁。19.(14 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結合所學內容,談談文化交流對國家發展的作用(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12材料一 交換的發達,促進了貨幣流通量的增加。北宋除銅、鐵錢外,金銀也作為半流通性貨幣, 分)租稅的征收、官俸的發給和對外貿易都使用銀兩。北宋的銅錢盡管鑄造的比過去多,但“錢荒”卻十分嚴重。為此,政府規定四川等地只能用鐵錢流通。由于攜帶不方便,10 世紀末,成都出現了所謂“交子鋪”,發行紙幣代替鐵錢。1023 年,北宋政府看到發行交子有利可圖,遂正式創立“交子務”,改交子為官辦,以 36 萬貫鐵錢作準備金,定期發行,限額 125 萬余貫,流通區域仍限于四川。——《中國古代史》材料二 洪武元年,明政府頒行“洪武通寶”。但由于銅錢的鑄造受到銅料不足的限制,而且商賈也習慣于用元代的紙鈔,銅錢的流通并不暢達。洪武八年,印造大明寶鈔,禁止民間使用銀子。但由于寶鈔發行沒有數量的限制,也沒有兌換的機制,導致官府大力推行用鈔作貨幣的同時,兩浙、江西、閩廣等地的百姓重錢輕鈔,寶鈔嚴重貶值,鈔法難以推行。正統元年,政府“弛用銀之禁”,高二歷史試題 第 5頁(共 6頁) 高二歷史試題 第 6頁(共 6頁){#{QQABDQYl5wq4gBQACY7bAwXMCgoQkJCTJSoOQVAUKAwiiANABA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高二下答案.pdf 高二歷史試題上交.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