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8張PPT)● 考點清單解讀● 重難題型突破● 重點實驗突破三、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三、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考點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1. 物距、像距和實像(1)物體到透鏡的距離稱為物距,用字母 u 表示。(2)像到透鏡的距離稱為像距,用字母 v 表示。(3)能在光屏上呈現的像稱為實像,它是由實際光線會聚形成的。三、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2. 凸透鏡成像規律物距與焦距的關系 像的性質 像距與焦距的關系正倒 大小 虛實 u>2f 倒立 縮小 實 f<v<2fu=2f 倒立 等大 實 v=2ff<u<2f 倒立 放大 實 v>2fu=f 不成像 ——u<f 正立 放大 虛 ——三、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3. 理解凸透鏡成像規律(1)物體通過凸透鏡所成的像的性質與物距有關。(2)分界點:二倍焦距處,是成縮小像與放大像的分界點;一倍焦距處,是成倒立實像與正立虛像的分界點。(3)動態特性:物體通過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增大,像距減小,像變小;物距減小,像距增大,像變大。 物體通過凸透鏡成虛像時,物距增大,像距增大,像變大;物距減小,像距減小,像變小。三、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三、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典例 某同學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的實驗中,記錄并繪制了物到凸透鏡的距離 u 與像到凸透鏡的距離 v 的關系圖像,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有 ( )A. 該同學所用凸透鏡的焦距 f =10 cmB. 當 u=6 cm 時,在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縮小的實像C. 把物體從距凸透鏡 6 cm 處移動到 15 cm 處的過程中,像逐漸變小D. 當 u=15 cm 時,在光屏上得到的是放大的像對點典例剖析三、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三、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解題思路][答案] C三、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題型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及應用例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的實驗中,點燃的蠟燭、凸透鏡及光屏處于如圖所示的位置時,在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該凸透鏡的焦距是 15 cmB. 圖中成像特點與投影儀的成像特點相同C. 燃燒的蠟燭不斷變短,光屏上成的像會下移D. 保持蠟燭與光屏不動,向左移動透鏡至合適位置,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三、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解析]由題圖可知,u=50.0 cm-20.0 cm=30.0 cm,v=65.0 cm-50.0 cm=15.0 cm,物距大于像距,則 u>2f,f<v<2f,即 2f<30.0 cm,f<15.0 cm<2f,解得 7.5 cm<f<15 cm;同時根據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可知,此時光屏上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故 A、B 項錯誤;實驗中,燃燒的蠟燭逐漸變短,燭焰向下移動,由于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所以光屏上的像逐漸向上移動,故 C 項錯誤;三、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根據折射現象中光路可逆,當保持蠟燭與光屏不動,向左移動透鏡至合適位置,即當現在的物距大小變為原來的像距大小,現在的像距大小變為原來的物距大小時,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故 D 項正確。[答案] D三、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解題通法 (1)求焦距的范圍:通過凸透鏡的成像規律,列出物距和焦距、像距和焦距的不等式,解不等式就可以確定該凸透鏡的焦距范圍。(2)判斷像的上下移動:可以利用作圖法,根據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來確定。三、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 目的 1.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2. 體會實像與虛像的區別實驗 裝置三、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 步驟 1. 按圖組裝實驗器材,了解凸透鏡的焦距并記錄。2. 點燃蠟燭,調整光屏、凸透鏡、燭焰的高度,使燭焰的像呈現在光屏的中央,調節后,將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中央。3. 使蠟燭遠離凸透鏡(二倍焦距以外)。 調整光屏的位置,直至光屏上呈現燭焰的像。 測量物距和像距,并將成像的情況記錄在表格中。續表三、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 步驟 4. 逐次減小物距,重復上述操作并記錄,直至光屏上無法呈現燭焰的像。5. 當物距小到一定程度時,就不能從光屏上觀察到像,移開光屏,用眼睛通過凸透鏡觀察,記錄物距以及成像的情況。6. 在逐次減小物距的過程中,觀察像的大小如何變化,找到像和物大小相等的位置,記錄此時像距、物距和焦距大小的關系續表三、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歸納 總結 u>2f 時,f<v<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u=2f 時,v=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f<u<2f 時,v>2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u=f 時,不成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虛像。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成虛像時,物近像近像變小續表三、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命題點:1. 光具座的作用(①____________________)。2. 光屏的作用(承接像)。3. 凸透鏡 (對光有會聚作用,應放在發光物體和光屏之間)。4. 實驗時透鏡或光具座的選擇(光具座的長度大于凸透鏡的 4 倍焦距)。5. 實驗前先調節發光物體、凸透鏡和光屏的中心高度相同(目的是讓像能成在光屏的②______________)。便于測量物距和像距在同一高度三、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6. 光屏上找不到像的原因(發光物體在 1 倍焦距以內或焦點上;發光物體、凸透鏡光心與光屏中心不在同一直線上;像距太大,像成在光具座之外)。7. 光屏上成清晰像時,對調物與光屏的位置,光屏上③______(選填“能”或“不能”)再次成像(光路可逆)。8. 用紙遮住凸透鏡的一部分,光屏的像只會④_______,像還是一個完整的像。9. 使用“F”型光源替換蠟燭的優點(可以增加物體的亮度,使成像更清晰;使用“F”型光源比使用蠟燭作為光源更加穩定;能更好地探究像的特點)。能變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