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3.3鹽類的水解 基礎檢測 高中化學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3.3鹽類的水解 基礎檢測 高中化學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含解析)

資源簡介

3.3鹽類的水解基礎檢測
一、單選題
1.0.01mol·L-1的下列溶液中最大的是
A.(NH4)2CO3 B.H2 CO3 C.KHCO3 D.Na2CO3
2.100mL6mol/L跟過量的鋅粉反應,在一定溫度下,為了減緩反應速率,但又不影響生成氫氣的總量。可向反應物中加入適量的
A.碳酸鈉溶液 B.水 C.硫酸銅溶液 D.硫酸銨(固體)
3.實驗室中使用鹽酸、硫酸和硝酸時,對應關系錯誤的是
A.濃鹽酸:配制溶液
B.稀硝酸:清洗附有銀鏡的試管
C.濃硫酸:蔗糖的水解
D.濃硫酸和濃硝酸的混合溶液:苯的硝化
4.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光導纖維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B.鐵表面鍍錫是犧牲陽極的陰極保護法
C.電鍍時通常以鍍層金屬為陽極 D.純堿在熱水中去污效果好于冷水中
5.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在Na2S溶液中滴入酚酞試液,呈紅色 B.硫酸銨溶液顯酸性
C.一切鉀鹽、鈉鹽、硝酸鹽都不發生水解 D.醋酸鹽溶于水能發生水解
6.HA是一元酸,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25℃時,若測得0.01 mol·L NaA溶液pH>7,則HR是弱酸
B.25℃時,若測得0.01 mol·L HA溶液pH>2且pH<7,則HR是弱酸
C.體積相同、濃度相同的HA溶液與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應,則HR是弱酸
D.0.1 mol·L HA溶液與0.1 mol·L NaOH溶液混合呈中性,則
7.下列各組離子因發生氧化還原反應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 B.
C. D.
8.下列物質水溶液呈堿性的是
A. B. C. D.
9.硫酸亞鐵銨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用途十分廣泛。實驗室可用如圖所示流程制備硫酸亞鐵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步驟①中用Na2CO3溶液處理的目的是去除廢鐵屑表面的油污
B.為了提高產率,步驟②中硫酸應過量
C.步驟②中發生的氧化還原反應主要有Fe+2H+=Fe2++H2↑、Fe+2Fe3+=3Fe2+
D.步驟③的操作為蒸發濃縮、冷卻結晶、過濾、洗滌、干燥
10.下列物質性質與應用的對應關系錯誤的是
A.石墨有導電性,可用作固體潤滑劑
B.聚乳酸易降解,可用于制作生物降解材料
C.純堿水解顯堿性,可用作鐵粉油污去除劑
D.K2Cr2O7具有強氧化性,可用于酒精檢測儀
11.已知次磷酸(H3PO2)是強還原劑,其溶液中只存在H3PO2、H+、H2PO、OH-四種離子,根據給出的信息,下列方程式書寫錯誤的是( )
A.次磷酸與足量澄清石灰水反應產生白色沉淀:2H3PO2+3Ca2++6OH-=Ca3(PO2)2↓+6H2O
B.次磷酸不穩定,加熱分解成磷酸和磷化氫氣體:2H3PO2H3PO4+PH3↑
C.堿性條件下,次磷酸鹽可將Ag+還原為Ag,氧化劑與還原劑物質的量之比為4︰1:H2PO+4Ag++6OH-=PO+4Ag↓+4H2O
D.往次磷酸鈉溶液中滴入酚酞變紅色:H2PO+H2O H3PO2+OH-
12.下列說法中,與鹽的水解有關的是
①明礬可以做凈水劑;
②加熱蒸干Na2SO3溶液,得到Na2SO4固體;
③保存Na2CO3溶液的試劑瓶用橡膠塞而不能用玻璃塞;
④在NH4Cl溶液中加入金屬鎂會產生氫氣;
⑤保存FeCl2溶液時,常常需要加入少量的Fe粉;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13.下列事實或操作與鹽類水解無關的是
A.配制溶液時,要滴加少量的鹽酸
B.加熱蒸干并灼燒FeSO4溶液,得到Fe2(SO4)3固體
C.焊接時用溶液除銹
D.泡沫滅火器中的反應
14.M、N、P、Q是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圖所示,工業上用M與N形成的化合物冶煉單質N,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M
N P Q
A.M與P形成的化合物能制作太陽能電池,實現光能轉化為電能
B.M與Q形成的一種化合物和Q單質都有漂白性,都能用作自來水消毒劑
C.N與Q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呈酸性,蒸發至干,灼燒得到M與N形成的化合物
D.Q元素的最高正價和最低負價的代數和為6,含有Q元素的含氧酸是強酸
15.常溫下,用濃度為0.0200 mol·L-1的鹽酸標準溶液滴定濃度均為0.0200 mol·L-1的NaOH和氨水的混合溶液,滴定過程中溶液的pH隨[]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水的電離程度:aB.b點溶液中:c(NH3·H2O)>c(NH )
C.a點溶液中:c(Na+ )+c(Cl- )=c(NH )+c(NH3·H2O)
D.常溫下,c點NH4Cl的水解常數:Kh=10-9.24
16.室溫時,用稀鹽酸滴定溶液,已知: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隨所加稀鹽酸的體積變化如圖所示,則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可選取酚酞作為滴定指示劑
B.M點溶液的pH>7
C.圖中Q點水的電離程度最大
D.M點,
17.設NA為阿伏加 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1.12L(常溫常壓)乙烯通入足量Br2/CCl4溶液中,生成C-Br鍵的數目為0.1NA
B.500mL 0.1mol·L-1Ca(NO2)2溶液中含有的數目為0.1NA
C.0.1mol N2H4與足量O2完全反應,氧化產物僅為N2時,轉移的電子數為0.4NA
D.0.1mol甘油(分子式為C3H8O3)與足量鈉單質反應生成氫氣的分子數為0.4NA
18.能正確表示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A.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SO2:2ClO-+SO2+H2O=2HClO+
B.NaHCO3的水解:HCO+H2O=CO+H3O+
C.向CuSO4溶液中通入H2S氣體:Cu2++S2-=CuS↓
D.將等物質的量濃度的Ba(OH)2和NH4HSO4溶液等體積混合:Ba2++2OH-+H++NH+SO= BaSO4↓+H2O+NH3·H2O
19.常溫下,下列離子組中,在相應的環境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選項 環境要求 離子
A 溶液中 、、、
B 溶液 、、、
C 水電離產生的溶液 、、、
D 向溶液中逐漸滴加燒堿溶液,先有沉淀產生,后沉淀消失 、、、
A.A B.B C.C D.D
20.下列物質轉化在給定條件下不能實現的是
①濃HClCl2漂白粉
②Si(粗) SiCl4 Si(純)
③N2NO2HNO3
④Al2O3 Al Cl3(aq) Al(OH) 3
⑤CuOCu Cl2(aq) Cu Cl2(s)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④⑤
21.在分析試劑、醫藥、電子工業中用途廣泛。室溫時,向100mL 0.1溶液中滴加0.1的NaOH溶液,得到的溶液pH與NaOH溶液體積的關系曲線如圖所示(滴加過程中無氣體逸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點溶液中:
B.b點溶液中:
C.c點溶液中:
D.a、b、c、d四個點中,b點水的電離程度最大
22.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1mol 雄黃(As4S4, )含有2NA個S-S鍵
B.化學反應中生成1 mol Cl2,轉移電子數一定為2NA
C.含有NA個膠粒的氫氧化鐵膠體中,鐵元素的質量為56 g
D.向1 L 0.1 mol/L的(NH4)2SO4溶液中通入適量氨氣至中性,此時溶液中的數目為0.2NA(忽略溶液體積變化)
23.次氯酸為一元弱酸,具有漂白和殺菌作用,其電離平衡體系中各成分的組成分數α[α(X)=,X為HClO或ClO ]與pH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對氯水加熱,可使α(HClO)增大,漂白和殺菌作用更好
B.NaClO的水解常數:pKh=6.5
C.將等物質的量的NaClO和HClO混合物溶于水,所得的溶液中離子濃度大小順序為:c(Na+)>c(ClO )> c(H+) > c(OH—)
D.在含HClO和ClO 的溶液中,隨著pH的變化,則有:c(ClO )+c(OH—)=c(H+)
24.25℃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某強堿弱酸鹽NaA溶液,隨著溫度升高,pH一定增大
B.的硫酸溶液中
C.0.1 mol/L的某酸H2A溶液中可能存在:
D.pH=7的CH3COOH和CH3COONa混合溶液加水稀釋,溶液的pH增大
25.常溫下,向一定濃度的Na2R溶液中滴入稀硫酸,粒子濃度與混合溶液pH的變化關系如下圖所示。已知:H2R是二元弱酸,Y表示或,pY=-lg Y,題中涉及濃度的單位為mol L-1。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曲線m表示p與混合溶液pH的變化關系
B.=103.9
C.NaHR溶液中存在:c(Na+)<c(HR-)+2c(R2-)
D.滴加稀硫酸的過程中,保持不變
二、填空題
26.(1)向純堿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變為 ,原因是 (用離子方程式表示);
(2)配制FeSO4溶液時,通常往配好的溶液中加入 ;
(3)金屬焊接時可用NH4Cl溶液作除銹劑的原因是 (用離子方程式表示);
(4)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用Al2(SO4)3和NaHCO3混合溶液做滅火劑,請用離子方程式表示其滅火原理 。
27.寫出下列鹽溶于水后發生水解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1)CH3COONa 。
(2)NH4Cl 。
(3)Na2CO3 。
(4)Al2(SO4)3 。
28.溶液中的化學反應大多數是離子反應,根據要求回答問題
(1)鹽堿地(含較多NaCl、Na2CO3)不利于作物生長,通過施加適量石膏可以降低土壤的堿性.試用離子方程式表示:①鹽堿地產生堿性的原因 、 ;
②Na2CO3溶液中離子濃度大小順序為 ;
(2)常溫下,等物質的量濃度的①氨水;②NH4HSO4;③NH4Cl;④(NH4)2CO3;⑤(NH4)2SO4溶液中,c(NH4+)由大到小的順序為 > > > > (填序號).
(3)常溫下,在pH=6的CH3COOH與CH3COONa的混合溶液中,水電離出來的c(OH-)= .
(4)常溫下,將amol/L的醋酸與0.01mol/L的氫氧化鈉溶液等體積混合,反應平衡時溶液中c(Na+)=c(CH3COO-),則溶液顯 (填“酸”“堿”“中”)性,用含a的代數式表示CH3COOH的電離平衡常數Ka= 。
參考答案:
1.D
【詳解】A.(NH4)2CO3中和都能水解,且能促進的水解,所以減少的較多,故A不符合題意;
B.H2CO3為弱酸,分兩步電離才能得到,且第二步電離程度很弱,所以很小,故B不符合題意;
C.KHCO3中既能水解又能電離,且電離程度小于水解,所以很小,故C不符合題意;
D.Na2CO3中能少部分水解,大部分還是存在,故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2.B
【詳解】A.碳酸鈉(固體)與硫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消耗氫離子,放出的氫氣量減小,A錯誤;
B.硫酸中加水,氫離子物質的量不變,放出氫氣的量不變,氫離子濃度降低,放出氫氣的速率減慢,B正確;
C.加入硫酸銅溶液,鋅置換出銅,構成原電池,鋅與硫酸反應速率加快,C錯誤;
D.硫酸銨水解使氫離子濃度增大,反應速率加快,D錯誤。
故選B。
3.C
【詳解】A.配制溶液時,加入稀鹽酸,抑制鐵離子水解,故A正確;
B.清洗附有銀鏡的試管,可以使用稀硝酸,因為稀硝酸具有強氧化性,可以和銀反應生成可溶性的硝酸銀,故B正確;
C.蔗糖的水解實驗中,可以加入稀硫酸做催化劑,加快水解反應的速率,故C錯誤;
D.苯的硝化反應是苯與濃硝酸和濃硫酸的混合物在加熱條件下生成硝基苯的反應,為取代反應,故D正確。
答案選C。
4.B
【詳解】A.二氧化硅對光有很好的反射性,可用于制作光導纖維,A正確;
B.鐵比錫活潑,鍍錫層損壞后發生電化學腐蝕時,Fe為負極,會加速腐蝕,鍍錫的主要目的是隔絕空氣和水,B錯誤;
C.電鍍時為補充電解質溶液中鍍層金屬陽離子,通常以鍍層金屬為陽極,C正確;
D.熱水中純堿的水解程度更大,溶液堿性更強,去污效果更好,D正確;
綜上所述答案為B。
5.C
【詳解】A.Na2S屬于強堿弱酸鹽在水溶液中水解顯堿性,所以在Na2S溶液中滴入酚酞試液,呈紅色,故A正確;
B.硫酸銨屬于強酸弱堿鹽在水溶液中水解顯酸性,故B正確;
C.鉀鹽、鈉鹽、硝酸鹽如果含有弱酸根離子或弱堿離子也會水解,如Na2CO3在水溶液中水解顯堿性,故C錯誤;
D.醋酸鹽屬于弱酸鹽溶于水,醋酸根離子能水解,溶液顯堿性,故D正確;
故選C。
6.C
【詳解】A.NaA溶液pH>7,說明NaA是強堿弱酸鹽,HR為弱酸,故A正確;
B.0.01 mol·L HA溶液中,HA若是強酸則完全電離出氫離子,pH應該為2,現在pH>2,說明HA是弱酸,故B正確;
C.體積相同、濃度相同的HA溶液與NaOH溶液兩者的物質的量完全相同,和酸的強弱無關,故C不正確;
D.根據電荷守恒,溶液呈中性說明C(H+)=C(OH-),可以判斷,故D正確;
答案選C。
7.B
【詳解】A.H+、SO會反生復分解反應得到難電離物質H2SO3,且易分解得到二氧化硫和水,A項不符合題意;
B.酸性條件下的NO氧化性很強,能將Fe2+氧化,B項符合題意;
C.Cu2+和S2-發生反應得到沉淀CuS,C項不符合題意;
D.Al3+與HCO發生雙水解反應得到沉淀和氣體,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選B。
8.D
【詳解】A.溶液中NH水解,結合水電離的氫氧根,溶液呈酸性,故A不符合題意;
B.在溶液中完全電離成鈉離子、氫離子、硫酸根,溶液呈酸性,故B不符合題意;
C.溶液中Cu2+水解,結合水電離的氫氧根,溶液呈酸性,故C不符合題意;
D.溶液中碳酸氫根的水解程度大于其電離程度,溶液呈堿性,故D符合題意。
答案選D。
9.B
【分析】用碳酸鈉溶液去除廢鐵屑表面的油污,再加稀硫酸溶解廢鐵屑將其轉化為硫酸亞鐵溶液,向硫酸亞鐵溶液中加入硫酸銨固體,得到硫酸亞鐵銨溶液,經過蒸發濃縮、冷卻結晶、過濾、洗滌、干燥得到硫酸亞鐵銨晶體。
【詳解】A.碳酸鈉水解使溶液呈堿性,堿性條件下油脂完全水解,因此步驟①中用Na2CO3溶液處理的目的是去除廢鐵屑表面的油污,A正確;
B.步驟②中硫酸若過量,鐵沒有剩余,會引入雜質離子鐵離子,B錯誤;
C.步驟②中反應涉及:氧化鐵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鐵和水,鐵與硫酸鐵反應生成硫酸亞鐵,鐵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其中屬于氧化還原反應的為:Fe+2H+=Fe2++H2↑、Fe+2Fe3+=3Fe2+,C正確;
D.從硫酸亞鐵銨溶液中獲取硫酸亞鐵銨晶體采用蒸發濃縮、冷卻結晶、過濾、洗滌、干燥的方法,D正確;
答案選B。
10.A
【詳解】A.石墨的原子呈層狀排列,層與層之間的作用力很小,故具有潤滑性,可用作固體潤滑劑,與導電性無關,故A錯誤;
B.聚乳酸使用后能被自然界中微生物完全降解,最終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污染環境,可用于制作生物降解材料,故B正確;
C.碳酸鈉水溶液呈堿性,促進油脂的水解,可用作鐵粉油污去除劑,故C正確;
D.K2Cr2O7具有強氧化性,能與乙醇反應,得到綠色的Cr3+,通過顏色變化,來確認酒精的存在,因此可用K2Cr2O7測酒駕,故D正確;
故選A。
11.A
【詳解】A.根據題給信息可知次磷酸為一元弱酸,所以與澄清石灰水反應的產物為Ca(H2PO2)2,A錯誤;
B.次磷酸不穩定,加熱分解成磷酸和磷化氫氣體,化學方程式正確,B正確;
C.根據題給信息可知,次磷酸鹽可將Ag+還原為Ag,H2PO被氧化為PO,題給離子方程式符合電荷守恒、得失電子守恒、原子守恒,C正確;
D.次磷酸鈉溶液滴入酚酞變紅色是H2PO水解所致,水解產物應為H3PO2和OH-,D正確;
故選A。
12.B
【詳解】①明礬為硫酸鋁鉀的結晶水合物,鋁離子可水解生成具有吸附性的氫氧化鋁膠體,可用作凈水劑,與鹽的水解有關,故正確;
②加熱蒸干并灼燒Na2SO3溶液,得到Na2SO4固體,是因為Na2SO3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與水解無關,故錯誤;
③Na2CO3是強堿弱酸鹽,Na2CO3溶液水解呈堿性,與二氧化硅反應生成粘合劑硅酸鹽,與鹽的水解有關,故正確;
④NH4Cl水解呈酸性,加入鎂可生成氫氣,與鹽的水解有關,故正確;
⑤加入Fe粉發生反應:Fe+2Fe3+=3Fe2+,防止Fe2+被氧化為Fe3+,與鹽的水解無關,故錯誤;
故選:B。
13.B
【詳解】A.Fe3+水解:Fe3+ + 3H2OFe(OH)3 + 3H+,加入鹽酸,使反應向左移動,抑制Fe3+水解,與水解有關,A項錯誤;
B.Fe2+不穩定,易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為Fe3+,故最終得到Fe2(SO4)3固體,該事實與鹽類水解無關,B項正確;
C.發生水解,+H2ONH3·H2O+ H+,生成的H+與鐵銹反應,與鹽類水解有關,C項錯誤;
D.泡沫滅火器中反應為:Al2(SO4)3+6NaHCO3==3Na2SO4+2Al(OH)3↓+6CO2↑,Al3+與發生雙水解生成氫氧化鋁沉淀,二氧化碳氣體,進而滅火,與水解有關,D項錯誤。
14.C
【分析】由工業上用M與N形成的化合物冶煉單質N和四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對位置可知,M為O元素、N為Al元素、P為Si元素,Q為Cl元素。
【詳解】A.二氧化硅不導電,不能制作太陽能電池,故A錯誤;
B.氯氣本身不具有漂白性,故 B錯誤;
C.氯化鋁溶液呈酸性,蒸發至干得到氫氧化鋁,氫氧化鋁灼燒得到氧化鋁,故C正確;
D.次氯酸是弱酸,故D錯誤;
故選C。
15.D
【分析】a點溶質為氯化鈉、氨水;b點溶質為氯化鈉、氯化銨、氨水;c點溶質為氯化鈉、氯化銨;d點溶質為氯化鈉、氯化銨、氯化氫;
【詳解】A.c點水的電離程度最大,b點次之,a、d點水電離受到抑制,A錯誤;
B.b點中,電離和水解之前有c(NH3 H2O)=c(NH4Cl),氨水電離程度大于銨根水解程度,故c(NH3·H2O)C.a點溶液中c(Na+)=c(Cl-)=c(NH3 H2O)+ c(NH ),C錯誤;
D.利用a點數據計算電離常數,氨水濃度為0.1mol/L,根據電離常數表達可知,,,,D正確;
故選D。
16.B
【分析】NaY是強堿弱酸鹽溶液,故其水解顯堿性,對水的電離有促進作用,由于當HCl溶液滴入10.00mL時即在M點時,所得溶液是HY和NaY的等濃度的混合溶液,根據HY的電離平衡常數和NaY的水解平衡常數來判斷其溶液的酸堿性;當滴入鹽酸溶液20.00mL時,兩者恰好完全反應得到0.01mol/L的HY溶液,達到滴定終點,此時溶液顯弱酸性;在Q點,HCl過量,對水的電離的抑制持續增強,據此分析。
【詳解】A.當滴入鹽酸溶液20.00mL時,兩者恰好完全反應得到0.01mol/L的HY溶液,達到滴定終點,此時溶液顯弱酸性,故需選取甲基橙做指示劑,而不能用酚酞,故A錯誤;
B.M所得溶液是HY和NaY的等濃度的混合溶液,由于HY的電離平衡常數Ka(HY)=5.0×10-11,而NaY的水解平衡常數=2×10-4mol/L,即HY的電離程度大于NaY的水解程度,故溶液顯堿性,即pH大于7,故B正確;
C.NaY是強堿弱酸鹽,水解能促進水的電離,在其溶液中加入鹽酸,生成的HY能抑制水的電離,故隨著鹽酸的加入,水的電離程度逐漸減小,故Q點水的電離程度最小,而Kw只和溫度有關,由于是室溫,故Kw=10-14,故C錯誤;
D.所得溶液是HY、NaY和NaCl的等濃度的混合溶液,根據物料守恒可知c(Na+)=c(HY)+c(Y-),故D錯誤;
故選:B。
17.C
【詳解】A.無法計算常溫常壓下1.12L乙烯的物質的量,因此無法計算反應所生成的C-Br鍵數目,故A項說法錯誤;
B.屬于弱酸酸根離子,在溶液中會發生水解,因此無法計算出該溶液中數目,故B項說法錯誤;
C.N2H4反應生成N2時,N元素化合價升高2價,0.1mol N2H4與足量O2完全反應生成N2時,轉移電子數為0.1×2×2NA =0.4 NA,故C項說法正確;
D.1mol甘油中含有3mol羥基,其與鈉單質反應時,羥基中氫原子均被還原生成氫氣,因此0.1mol甘油與足量鈉反應生成氫氣的分子數為0.15NA,故D項說法錯誤;
綜上所述,說法正確的是C項,故答案為C。
18.D
【詳解】A.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SO2,NaClO有強氧化性,SO2有還原性,二者發生氧化還原反應,ClO-被還原為Cl-,SO2被氧化為,正確的離子方程式為:3ClO-+SO2+H2O=2HClO++Cl-,故A錯誤;
B.NaHCO3的水解是結合水電離產生的H+生成弱酸碳酸,促進水電離出更多的OH-:+H2O+OH-,故B錯誤;
C.向CuSO4溶液中通入H2S氣體,H2S不能寫成離子,正確的離子方程式為:Cu2++H2S=CuS↓+2H+,故C錯誤;
D.將等物質的量濃度的Ba(OH)2和NH4HSO4溶液等體積混合,即兩者等物質的量混合,恰好生成BaSO4沉淀、H2O和NH3·H2O,故D正確;
故選D。
19.D
【詳解】A.Fe3+與能發生雙水解反應,不能大量共存,故A不符合題意;
B.具有強還原性,具有強氧化性,兩者能發生氧化還原反應,不能大量共存,故B不符合題意;
C.水電離產生的溶液可能是酸溶液也可能是堿溶液,若為酸溶液則、不能共存,若為堿溶液則不能共存,故C不符合題意;
D.向溶液中逐漸滴加燒堿溶液,先有沉淀產生,后沉淀消失可知溶液中存在離子,該組離子均與不反應可以大量共存,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20.A
【詳解】①二氧化錳與濃鹽酸共熱制備氯氣,氯氣與石灰乳反應生成漂白粉而不是澄清石灰水,不能實現,故①錯誤;
②粗硅在高溫下與氯氣反應生成氯化硅,氯化硅高溫條件下與氫氣反應生成純硅和氯化氫,轉化可以實現,故②正確;
③氮氣與氧氣放電條件下反應生成NO而不是NO2,NO2與水反應生成硝酸和NO,轉化不能實現,故③錯誤;
④氧化鋁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鋁,氯化鋁中通入氨氣反應生成氫氧化鋁和氯化銨,轉化可以實現,故④正確;
⑤氧化銅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銅,氯化銅蒸干由于水解生成氫氧化銅,不能得到氯化銅,轉化不能實現,故⑤錯誤;
綜上,不能實現的有①③⑤;
答案選A。
21.B
【分析】分析圖中曲線,在a點,NaOH與NH4HSO4發生等摩反應,生成NaNH4SO4和水;在b點,溶液為NaNH4SO4、Na2SO4、一水合氨的混合溶液;在c點,反應后的溶液為等摩的NaNH4SO4、Na2SO4、一水合氨的混合溶液;在d點,反應后的溶液為等摩的Na2SO4和一水合氨的混合溶液;反應后的溶液中,某些物質再發生電離或水解。
【詳解】A.由以上分析知,在a點,反應產物為NaNH4SO4,依據物料守恒,溶液中:,A不正確;
B.b點溶液中,依據電荷守恒:,溶液呈中性,c(H+)=c(OH-),所以,B正確;
C.c點溶液中,一水合氨發生電離,溶液呈堿性,但溶液中c(Na+)最大,所以離子濃度關系為:,C不正確;
D.a、b、c、d四個點中,a點發生水解,促進水電離,而其它點,水的電離都受到抑制,所以a點水的電離程度最大,D不正確;
故選B。
22.D
【詳解】A.根據物質分子結構可知:黑球為As原子,白球為S原子,在物質分子中不存在S-S共價鍵,A錯誤;
B.若HCl與HClO反應產生Cl2、H2O,在該反應中產生1 mol Cl2,反應轉移1 mol電子,因此化學反應中生成1 mol Cl2,轉移電子數不一定為2NA,B錯誤;
C.Fe(OH)3膠粒是許多Fe(OH)3的集合體,因此含有NA個膠粒的氫氧化鐵膠體中,含有鐵元素的質量大于56 g,C錯誤;
D.該溶液存在電荷守恒:n()+n(H+)=2n()+n(OH-),向溶液中通入氨氣后溶液顯中性,則n(H+)=n(OH-),故n()=2n()=2×0.1 mol/L×1 L=0.2 mol,因此該溶液中含有的的數目為0.2NA,D正確;
故合理選項是D。
23.B
【詳解】A.對氯水加熱,可以減少氯氣溶解,導致氯氣揮發,同時HClO受熱易分解,加熱導致HClO分解,HClO含量降低,漂白能力和殺菌能力降低,故A錯誤;
B.根據圖象可知,HClO的電離平衡常數為Ka=1×10-7.5,NaClO水解常數Kh==1×10-6.5,即pKh=6.5,故B正確;
C.根據B選項分析,ClO-水解程度大于HClO電離程度,等物質的量NaClO和HClO混合物溶于水后,溶液顯堿性,離子濃度大小順序是c(Na+)>c(ClO )>c(OH—)>c(H+),故C錯誤;
D.在含HClO和ClO 的溶液中,溶液中除H+外,還應該有一種陽離子,因此有隨著pH的變化,根據電荷守恒,則有:c(ClO )+c(OH—)>c(H+),故D錯誤;
答案為B。
24.C
【詳解】A.強堿弱酸鹽NaA溶液水解顯堿性,且水解反應為吸熱反應,且溫度升高時水的離子積增大,則升高溫度時溶液中c(OH-)增大,離子積常數增大,溶液中c(H+)可能增大,溶液的pH減小,A錯誤;
B.c(H2SO4)=,則硫酸電離產生的c(H+)=2.0×10-7 mol/L,由于硫酸電離產生的H+濃度較小,水電離產生的H+就不能忽略,溶液中還存在水電離產生的H+,因此該溶液中c(H+)>2.0×10-7 mol/L,B錯誤;
C.若二元酸H2A的第一步是完全電離,第二步存在電離平衡,則根據物料守恒可知:在0.1 mol/L的H2A溶液中可能存在:,C正確;
D.pH=7的CH3COOH和CH3COONa混合溶液加水稀釋,CH3COOH電離程度增大,CH3COONa的水解程度增大,增大的倍數相同,溶液的pH不變,仍然是pH=7,D錯誤;
故合理選項是C。
25.C
【分析】H2R為二元弱酸,以第一步電離為主,則Ka1(H2R)=×c(H+)>Ka2(H2R)=×c(H+),pH相同時,>,pH=-lgc(H+),pY=-lgY,則p>p,則m、n分別表示pH與p、p的變化關系。
【詳解】A.由分析可知,曲線m表示p與混合溶液pH的變化關系,故A正確;
B.由M點可知,-[lg+lgc(H+)]=-lgKa2=10.3,即Ka2=10-10.3,同理可知,Ka1=10-6.4,==103.9,故B正確;
C.R2-的水解常數Kh2===10-7.6>Ka2,說明NaHR溶液呈堿性,即溶液中c(OH-)>c(H+),根據電荷守恒c(H+)+c(Na+)=c(HR-)+2c(R2-)+c(OH-)可知,c(Na+)>c(HR-)+2c(R2-),故C錯誤;
D.== Ka1×Ka2,滴加稀硫酸的過程中,溫度不變,因此平衡常數不會發生改變,故D正確;
綜上所述,敘述錯誤的是C項,故答案為C。
26. 紅色 +H2O+OH- Fe粉和稀硫酸 +H2ONH3·H2O+H+ Al3++3= Al(OH)3↓+3CO2↑
【詳解】(1)碳酸鈉溶液中水解顯堿性,滴入酚酞試液變紅色,水解方程式為+H2O+OH-;
(2)Fe2+易被氧化,易水解,配制FeSO4溶液時,為防止FeSO4被氧化可加入鐵粉,為防止Fe2+水解,可加入稀硫酸;
(3)NH4Cl溶液水解呈酸性,可除去鐵銹,水解的離子方程式為+H2ONH3·H2O+H+;
(4) Al3+和發生雙水解反應生成Al(OH)3沉淀和CO2氣體,離子方程式為Al3++3= Al(OH)3↓+3CO2↑。
27.(1)CH3COO-+H2OCH3COOH+OH-
(2)NH+H2ONH3·H2O+H+
(3)CO+H2OHCO+OH-,HCO+H2OH2CO3+OH-
(4)Al3++3H2OAl(OH)3+3H+
【解析】(1)
CH3COO-水解生成CH3COOH和OH-,水解方程式為:CH3COO-+H2OCH3COOH+OH-,故答案為:CH3COO-+H2OCH3COOH+OH-;
(2)
NH水解生成NH3·H2O和H+,水解方程式為:NH+H2ONH3·H2O+H+,故答案為:NH+H2ONH3·H2O+H+;
(3)
CO水解生成HCO和OH-,HCO能繼續水解生成H2CO3和OH-,水解方程式為:CO+H2OHCO+OH-,HCO+H2OH2CO3+OH-,故答案為:CO+H2OHCO+OH-,HCO+H2OH2CO3+OH-;
(4)
Al3+水解生成Al(OH)3和H+,水解方程式為:Al3++3H2OAl(OH)3+3H+,故答案為:Al3++3H2OAl(OH)3+3H+。
28. CO32-+H2O HCO3-+OH- HCO3-+ H2O H2CO3+OH- c(Na+)>c(CO32-)>C(OH-)>c(HCO3-) >c(H+) ⑤>④>②>③>① 10-8 中性(或“中”) Ka =
【分析】(1)①碳酸鹽是一種強堿弱酸鹽,水解顯堿性,②Na2CO3為強堿弱酸鹽,CO32 水解導致溶液呈堿性且第一步水解大于第二步;
(2)①是弱堿部分電離,存在電離過程;②③④⑤都是銨鹽是強電解質完全電離,存在水解過程,依據弱電解質的電離和鹽類水解平衡移動的影響因素解答;
(3)pH=6的CH3COOH與CH3COONa的混合溶液中的氫氧根離子是水電離,根據Kw計算水電離的c(OH-);
(4)據電荷守恒進行判斷,據電離常數表達式進行計算。
【詳解】(1)① 碳酸鹽是一種強堿弱酸鹽,碳酸根離子水解顯堿性,使鹽堿地顯堿性,水解的離子方程式:CO32-+H2O HCO3-+OH- HCO3-+ H2O H2CO3+OH-
故答案為:CO32-+H2O HCO3-+OH- HCO3-+ H2O H2CO3+OH-
②Na2CO3為強堿弱酸鹽,CO32 水解導致溶液呈堿性,溶液中的電離和水解有: Na2CO3=2Na++ CO32 ,CO32 +H2O H CO3 +OH ,HCO3 +H2O H2CO3+OH ,H2O OH +H+
根據鹽的水解程度很小且第一步水解大于第二步可知:溶液中離子濃度大小順序c(Na+)>c(CO32-)>c(OH-)>c(HCO3-) >c(H+);
(2)假設各種溶液的濃度均為1mol/L,②③④⑤都是銨鹽是強電解質完全電離,④⑤電離產生的銨根離子濃度約為2mol/L,④碳酸根離子和銨根離子發生雙水解相互促進,所以⑤>④;②③電離產生的銨根離子的濃度約為1mol/L,②中硫酸氫根電離產生的氫離子抑制銨根離子的水解,所以②>③;①是弱電解質只有小部分電離,銨根離子濃度遠遠小于1mol/L,所以銨根離子濃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⑤>④>②>③>①,
故答案為:⑤>④>②>③>①;
(3)pH=6的CH3COOH與CH3COONa的混合溶液中,醋酸的電離程度大于醋酸根離子的水解程度,則溶液呈酸性,該混合液中的氫氧根離子是水電離的,則水電離出的c(OH )=Kw/c(H+)=10 14/10 6mol/L=10 8mol/L,
故答案為:1×10 8;
(4)由電荷守恒可知,c(Na+)+c(H+)=c(OH )+c(CH3COO ),已知溶液中c(CH3COO )═c(Na+),則c(H+)=c(OH ),即溶液顯中性,呈中性則c(H+)=c(OH )=10 7mol/L,c(Na+)=c(CH3COO )=0.005mol/L,所以用含a的代數式表示CH3COOH的電離常數Ka==,
故答案為: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张掖市| 巴彦淖尔市| 浦城县| 盐亭县| 玉山县| 和田县| 龙门县| 怀来县| 河池市| 高台县| 遵化市| 武邑县| 徐州市| 海盐县| 公主岭市| 和林格尔县| 逊克县| 揭东县| 喜德县| 阳城县| 弥渡县| 邓州市| 扎赉特旗| 嘉善县| 治县。| 湘乡市| 万山特区| 萨嘎县| 资中县| 兴山县| 江北区| 大丰市| 朝阳市| 丰原市| 通渭县| 溆浦县| 台南县| 秦皇岛市| 阿合奇县| 长治市| 江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