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考試·高一歷史參考答案、提示及評分細則1.A根據材料可知,漢謨拉比統治時期,兩河流域的古巴比倫王國實現了對地方的直接控制,即建立了中央集權統治,A項正確,排除B項:材料所述體現不出行政效率的高低,排除C項:材料未談及文化發展,排除D項。2.A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當時能夠匯聚各地商品的應該是羅馬帝國,材料反映了羅馬帝國商業貿易繁榮,A項正確:航海等與農耕關系不大,并不能體現農耕技術發達,排除B項;金屬加工等與文化傳播關系不大,且材料體現了其他地區的東西在羅馬匯合,并非羅馬文化廣泛傳播,排除C項:2世紀羅馬處于鼎盛時期,且社會陷入危機與材料信息無關,排除D項。3.C根據材料可知,伊凡四世設置特轄區和特轄軍,直接管轄一些重要的城市和土地,這些做法打擊了原有的大貴族,強化了中央集權,故C項正確。加強軍事力量不是特轄制的主要目的,排除A項:發展城市、精簡機構都與特轄制沒有直接關聯,排除B、D兩項。4.C材料中的這些事件都屬于開辟的新航路,它們豐富了人類的地理知識,擴展了人類的視野,故C項正確。東西方的聯系早期新航路開辟之前就已有之,排除A項;材料中的事件并非都發生在亞洲,排除B項;不是每一條新航路都帶來了物種交換,改變了人們的飲食結構,排除D項。5.B馬鈴薯,番茄,辣椒原產地是美洲,新航路開辟后傳播到歐洲,逐漸成為歐洲飲食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世界聯系的加強對歐洲物質生活的影響,B項正確;馬鈴薯、番茄、辣椒最初是西班牙殖民者帶到歐洲的,而且此時美國尚未成立,排除A項;是物種交流引發歐洲飲食結構變化,C項因果顛倒,排除;材料反映物種交流引發歐洲飲食結構變化,不能直接體現世界貿易的發展,排除D項。6.C依據材料可知,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大大削弱了國王的權力,又抑制了統治者權力的膨脹,使得英國走上資產階級政治民主化的道路,這說明立憲政體適合英國國情,C項正確;國王的權力是被限制的,排除A項:題干信息沒有呈現制度變革的漸進特征,排除B項,英國國王統而不治,沒有平分權力之說,排除D項。7.D據材料及所學可知,18世紀60年代到19世紀中期英國正處于工業革命時期,機器生產取代手工勞動,對生鐵和煤等原料及能源的需求大增,工業革命推動了英國生鐵產量和煤開采量大幅增長,D項正確;光榮革命發生在1688一1689年,它主要是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發動的一場非暴力宮廷政變,主要影響是確立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與18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的生鐵和煤產量增長沒有直接關聯,排除A項:啟蒙運動是17一18世紀歐洲的一場思想解放運動,核心是理性主義,主要影響在思想文化和政治理念等方面,并非是推動生鐵和煤產量增長的主要原因,排除B項:人口遷徙的擴大不一定會直接導致生鐵產量和煤開采量的大幅提升,兩者之間沒有必然的因果聯系,排除C項。8.B根據材料,恩格斯主張不能僅僅研究理論,而是要積極參加政治運動,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工人運動的實踐結合,B項正確,材料中恩格斯主張理論與實踐結合,未提及與其他學派論戰,排除A項:恩格斯既主張開展政治運動,又強調科學理論研究,排除C項:D項說法過于絕對,排除。9.D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探險隊繪制尼日爾河、贊比西河流域及大湖地區地圖,標注資源分布(如金礦、鉆石產地》和交通路線,為后續軍事占領與經濟掠奪輔路,同時英國的“非洲內陸考察協會”,法國的“巴黎地理協會”等組織由殖民政府資助,其考察報告直接服務于國家擴張戰略,1870年后,列強憑借探險成果迅速劃定勢力范圍,D項正確:歐洲殖民對非洲的災難性影響早在15世紀已開始,而19世紀的探險活動是殖民擴張的深化階段,并非災難的起點,排除A項:探險活動確實填補了歐洲人對非洲內陸的地理認知空白,但這些成果主要為殖民服務,并未轉化為非洲本土的地理科學進步,排除B項;柏林會議(1884一1885年)旨在協調列強瓜分非洲的規則,而題干中的探險活動集中在19世紀前70年(即1870年前),時間上早于柏林會議,排除C項。10.D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埃塞俄比亞在孟尼利克二世的領導下,通過1896年阿杜瓦戰役擊敗意大利【高一歷史參考答案第1頁(共3頁)】25569A2024一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考試高一歷史全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請按題號順序在答題卡上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寫在試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3.選擇題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把所選答案的標號涂黑:非選擇題用黑色簽字筆在答題卡上作答;字體工整,筆跡清楚。4.考試結束后,請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上交。5.本卷主要考查內容:中外歷史綱要(下)。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漢漠拉比獨攬國家一切大權,他在宮廷下道命令,書記官記在小泥版上,信差送至全國各地執行,“以正直的辦法管理各部落”。這表明當時A,兩河流域建立了中央集權統治B.印度河流域誕生了君主專制C.古巴比倫王國行政效率比較高D.政治統一進程促進文化發展2.2世紀的演說家阿利斯提德宣稱:“所有的貨物,所有現存的和曾經存在的東西,貿易、航海、農業、金屬加工,任何曾經創造出來或者生長出來的東西,都在這里(指羅馬)匯合。”這段材料反映了羅馬帝國A,商業空前繁榮B.農耕技術發達C.文化廣泛傳播D.社會陷入危機3.伊凡四世將俄國的土地劃分為特轄區和普通區兩大部分,普通區還是由原來的貴族領主管轄:特轄區囊括了全國最好的土地和最重要的工商業城市,由沙皇直接管轄。為了維護特轄制,他還專門成立了一支數千人的特轄軍。伊凡四世的這一做法旨在A.加強軍事力量B.推進城市發展C.強化中央集權D.精簡行政機構4.下面是新航路開辟大事記。有關它們的影響說法最恰當的是±求小判達達7劑達淪料十東門隊」地」1487計1+92t]49 計148計1519l522什l57s計L6421643計嚴2h的]叢卡許之獨否克訓巡件證訓巡關補發球孔興:詞應州的合盤布新蘭小州馬亞帛A.開啟了東西聯系B.加速了亞洲地區的衰落C.擴展了人類視野D.改變了人們的飲食結構【高一歷史第1頁(共6頁)】25569A5.16世紀末至19世紀初,馬鈴薯在北歐廣泛種植,為當地提供了穩定的糧食來源:番茄則逐漸轉變為地中海飲食的核心調味食材,成為意大利面、比薩等經典菜肴的靈魂;辣椒則逐漸融入多國烹飪傳統,豐富了歐洲餐桌的風味層次。這反映出A.美國對歐洲飲食文化的歷史貢獻B.世界聯系加強影響歐洲物質生活C.歐洲飲食結構變化引發物種交流D.新航路開辟促進世界貿易的發展6.陳曉律教授認為,君主立憲制既有效地削弱了國王的權力,又同時限制了現有政治精英膨脹的野心,使兩者之間出現了一種微妙的平衡,從而使近代初期的英國,成為當時世界最開放、最遵守游戲規則的國家。他意在強調英國A.國王的政治影響力較大B.制度變革呈現出漸進特征C.立憲政體適合英國國情D.國王與政治精英平分權力7.英國生鐵產量從1740年的1.7萬噸增至1850年的225萬噸,增長130多倍:煤的開采量從1770年的600萬噸增至1861年的5700萬噸,增長9倍以上。上述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A,光榮革命的發生B.啟蒙運動的興起C.人口遷徙的擴大D.工業革命的推動8.恩格斯曾說:“我們決不想把新的科學成就寫成厚厚的書,只向學術界吐露。正相反,我們兩人已經深入到政治運動中。”這顯示馬克思主義A,以論戰形式廣泛傳播B.重視與工人運動結合C.注重科學理論的探索D.成為社會的普遍共識9.19世紀前70年,赴非洲內陸考察的探險隊增至70多個,如英國的“非洲內陸考察協會”、法國的“巴黎地理協會”等,其主要活動范圍在尼日爾河、尼羅河、贊西河和中南非的幾個大湖地區。其探險活動A,開啟了非洲災灘歷史B.提升了非洲地理科學水平C.落實了柏林會議精神D.便利了列強最終瓜分非洲10.帝國主義在瓜分非洲的過程中,一直遭到非洲人民的強烈反對。1894年,孟尼利克二世發表《告人民詔書》,號召人民抗擊侵略者,并親自率軍戰勝了意軍,迫使意大利承認其為獨立國家。這一國家是A.印度B.巴西C.印度尼西亞D.埃塞俄比亞11.如圖為俄國政治漫畫《1917年4月的臨時政府:瞎眼的政客》。該漫畫旨在A,批評臨時政府繼續參加一戰B.肯定彼得格勒武裝起義勝利C.指責二月革命推翻沙皇政府D.抨擊戰時共產主義引發動亂【高一歷史第2頁(共6頁)】25569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高一歷史答案.pdf 高一歷史試卷.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