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4張PPT)● 考點清單解讀● 重難題型突破● 重點實驗突破三、 直線運動三、 直線運動■考點一 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1. 物體運動的分類三、 直線運動2. 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勻速直線運動 變速直線運動定 義 物體沿直線且速度不變的運動叫作勻 速直線運動 速度變化的直線運動叫作變速直線運動三、 直線運動續寫特 點 運動的路線是直線,且在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相等,路程與時間成正比 (1)運動的路線是直線,速度的大小發生變化;(2)常用平均速度來描述做變速直線運動的快慢實 例 平直的軌道上勻速行駛的 列車、勻速上升的電梯等 運動員游泳、剛出站的火車等三、 直線運動3. 勻速直線運動圖像類型 s-t 圖像 v-t 圖像形狀分析 該圖像是過原點的直線,時間改變,路程也隨之改變,但是路程與時間的比值(即速度)不變 該圖像是與時間軸平行的直線,時間改變,速度不變三、 直線運動典例 1 下列物體的運動可以近似看作勻速直線運動的是 ( )A. 機械手表指針的運動B. 站在商場勻速運行的自動扶梯上的乘客C. 空中豎直下落的雨滴D. 繞赤道上空勻速轉動的“北斗”同步衛星對點典例剖析三、 直線運動[解析]選項 內容 運動 方向 速度 大小 是否為勻速直線運動A 機械手表指針的運動 變 不變 否B 站在商場勻速運行的自動扶 梯上的乘客 不變 不變 是三、 直線運動續表C 空中豎直下落的雨滴 不變 變 否D 繞赤道上空勻速轉動的“北斗 ” 同步衛星 變 不變 否[答案] B三、 直線運動■考點二 平均速度三、 直線運動歸納總結利用速度公式及變形公式解題時注意“四性”:四性 理解同一性 三個物理量應對應于同一物體的同一運動過程對應性 代入數據時,v、s 和 t 要一一對應,不能張冠李戴統一性 在應用公式時,各個物理量單位要統一,即①v-m/s,s-m,t-s;②v-km/h,s-km,t-h三、 直線運動續表四性 理解規范性 代入數據前,公式不能漏,代入數據時,數據后要有單位三、 直線運動典例 2 小杰同學在學校運動會 60 m 決賽中打破八年級校紀錄。測得他在 30 m 處的速度是 8 m/s,8 s末沖過終點時的速度為 10 m/s,則全程的平均速度約為 ( )A. 7.5 m/s B. 8.1 m/sC. 8.5 m/s D. 9 m/s對點典例剖析三、 直線運動[解題思路][答案] A三、 直線運動■題型一 運動的圖像問題例 1 在某次測試中,甲、乙兩車都向東做直線運動,它們的 s-t 圖像如圖所示,則 ( )A. 甲、乙兩車都做加速直線運動B. 兩車出發前相距 20 m,甲比乙晚出發 5 sC. 在第 10 s 時兩車速度相等D. 10 s 時兩車走過的路程相等三、 直線運動[解析]題圖為 s-t 圖像,圖像是傾斜的直線,表示物體的路程隨時間變化均勻,根據速度公式 v= 可知,物體的速度不變,所以是勻速直線運動,故 A 項錯誤;甲車運動圖像與橫軸相交,表明開始運動時,位置在起點處,運動的開始時刻是 5 s;而乙車運動圖像與縱軸相交,表示開始運動的時刻是 0 時刻,但是開始運動的位置在起點東 20 m 處,所以開始運動時,甲、乙兩車相距 20 m,乙車先運動,甲車晚 5 s 運動,故 B 項正確;三、 直線運動s-t 圖像相交的點表示的是兩車在同一位置,即兩車相遇,而不是速度相同,故 C 項錯誤;5 s~10 s 內,由圖像可知甲車的速度更快,兩車均向東行駛,而乙車在甲車前方 20 m 處出發,甲車速度比乙車快,所以兩車距離在縮小,以甲車為參照物,則乙車相對甲車向西運動,故 D 項錯誤。[答案] B三、 直線運動變式衍生1 甲、 乙兩車在同一平直路面上從同一地點同時向東行駛。如圖所示是它們的速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C三、 直線運動A. 在 0~4 s 內,甲車靜止,乙車做勻速直線運動B. A 點表示甲、乙兩車的路程相同C. 在 t=4 s 時,乙車運動的速度為 20 m/sD. 在 0~4 s 內,乙車運動的路程大于甲車運動的路三、 直線運動■題型二 速度的計算例 2 如圖所示,轎車從某地往莊河方向行駛,當到達 A 地時,車內的鐘表顯示為 8 時 30 分;到達 B 地時,鐘表顯示為 10 時 30 分。請回答下列問題:(1)轎車從 A 地到 B 地的平均速度為多少米每秒?(2)若轎車仍以該速度勻速行駛,從 B 地到達莊河需要多少分鐘?三、 直線運動[解](1)從 A 地到 B 地所用時間:t1=10:30-8:30=2 h,從 A 地到 B 地的路程:s1=180 km-36 km=144 km,從 A 地到 B 地的平均速度:v= = =72 km/h=20 m/s。(2)從 B 地到達莊河的時間:t2= = =0.5 h=30 min。三、 直線運動思路點撥三、 直線運動■題型三 頻閃照相法測量平均速度例 3 如圖是小華在測量物體運動的速度時,拍攝小球從A點沿直線運動到 F 點的頻閃照片,每隔 0.2 s 閃拍一次,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三、 直線運動A. 從 A 點到 F 點的過程小球做減速直線運動B. 小球從 B 點運動到 D 點通過的路程為 4.5 cmC. 小球在 C 點的速度大于在 E 點的速度D. 小球從 C 點運動到 E 點的平均速度為 0.15 m/s三、 直線運動[解析]由題圖可知,在從 A 點到 F 點的過程中,小球在相同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越來越長,由 v= 可知,在從 A 點到 F 點的過程中小球的速度越來越大,即小球做加速直線運動,故 A 項錯誤;刻度尺的分度值為 0.1 cm,則小球從 B 點運動到 D 點通過的路程:sBD=4.50 cm-0.50 cm=4.00 cm,故 B 項錯誤;由于小球從 A 點到 F 點做加速運動,所以小球在 C 點的速度小于在 E 點的速度,故 C 項錯誤;三、 直線運動由題圖可知,小球從 C 點運動到 E 點的路程:sCE=8.00 cm-2.00 cm=6.00 cm,時間:tCE=2×0.2 s=0.4 s,小球從 C 點運動到 E 點的平均速度:vCE= = =15 cm/s=0.15 m/s,故 D 項正確。[答案] D三、 直線運動變式衍生2 如圖是用照相機所拍攝的某小球在水中下落的一張頻閃照片。 已知水池壁上每塊瓷磚的高度為 a,閃光燈每隔 Δt 時間閃亮一次(拍攝一次)。觀察照片,關于小球的運動,以下判斷可能正確的是 ( )A. 小球從 A 位置到 C 位置的運動是勻速運動B. 小球從 B 位置到 D 位置的運動是勻速運動C. 小球從 A 位置到 C 位置的平均速度為D. 小球通過 D 點時的速度為B三、 直線運動實驗:研究氣泡的運動速度實驗原理 v=實驗器材 玻璃管、橡皮塞、水、刻度尺、秒表、木塊實驗裝置三、 直線運動實驗 步驟 (1)在長約 120 cm 的玻璃管中注水近滿,上端留一小段空氣柱,用橡皮塞塞住關口。(2)先將玻璃管右端抬高,使氣泡處在右端;再把右端放到桌面上,觀察氣泡的運動情況,如圖所示。 測量氣泡從點 O 運動到 20 cm、40 cm、60 cm 和 80 cm 處所用的時間,并填入表 1。續表三、 直線運動實驗 步驟續表三、 直線運動數據處理 (1)根據表 1 中的數據,計算氣泡通過各區間的時間和相應的速度,填入表 2。續表三、 直線運動數據處理 (2)根據表 1 中的數據,在下圖所示的坐標系中,畫出氣泡運動的 s-t 圖像續表三、 直線運動實驗結論 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相等,路程與時間成正比續表三、 直線運動命題點:1. 實驗測量工具(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2. 器材組裝時注意(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3. 秒表的使用及讀數。4. 為了讓氣泡運動的時間測得更準確,可以(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刻度尺秒表玻璃管注水近滿,留一個小氣泡玻璃管的左端適當墊高將玻璃管左端墊得更低些三、 直線運動5. 標記的起點 O 最好離玻璃管最下端[⑥_______(選填“遠一些”或“近一些”)]。6. 速度的計算。7. 根據實驗數據描述出氣泡運動的 s-t 圖像,分析圖像并得出實驗結論。8. 若做實驗時,在玻璃管上進行不均勻分段并做好標記, 按同樣步驟進行測量,[⑦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得到相同的實驗結論。遠一些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