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歷史 年級 七年級 學期 秋季課題 《絲綢之路的開通與經營西域》教科書 書 名:《中國歷史》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分析本課位于部編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包括三個子目:“張騫通西域”“絲綢之路”“對西域的管理”。三個子目環環相扣,其中,絲綢之路和對西域的管理是張騫通西域的結果。 本課不僅承接了第十二課“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以及第十三課“東漢的興衰”中的部分內容,巧妙地起到了承上啟下、總結歸納的關鍵作用。秦漢大一統的盛世,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內部關系的和諧與對外交流的拓展。在漢武帝時期,大一統格局得以深化,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壯舉,不僅加深了中原與西域地區的相互理解和友誼,也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注入了新的活力,更為后來絲綢之路的開辟鋪設了堅實的基石。絲綢之路的暢通無阻,猶如一條穿越時空的紐帶,極大地促進了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的經濟、貿易及文化交融,成為了古代東西方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通道。學情分析通過一段時間的歷史學科學習,學生們已經初步構筑了一定的歷史知識基礎,并擁有了一定的歷史分析能力,這為教師的教學活動提供了廣闊的創新與發揮空間。在前幾課的學習歷程中,學生們深入探索了兩漢時期的政治與經濟面貌,對這一時期政治上實現的大一統格局以及經濟上的顯著發展有了清晰的認識。這些知識儲備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歷史視野,更為他們接下來深入理解絲綢之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教學目標1唯物史觀.學生掌握張騫兩度出使西域的壯舉、絲綢之路的開辟歷程,以及西漢時期對西域地區的管理措施等核心歷史事實,深刻領悟絲綢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橋梁作用,并主動探究歷史事件之間的相互聯系。 2歷史解釋與史料實證.通過自主學習的方式,深入分析歷史資料,同時通過識讀敦煌壁畫中的《張騫拜別漢武帝出使西域圖》及《絲綢之路線路圖》等直觀材料,自主提取并整合相關歷史信息,鍛煉學生的歷史解釋能力、史料實證意識及時空觀念等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3家國情懷.通過深入探究,深刻體會張騫開辟西域之路的艱難險阻,學習他為國家利益勇于探索、不畏艱難的進取精神,強化學生的愛國情感,培養其深厚的家國情懷,并激勵學生樹立為國家繁榮富強貢獻力量的崇高志向。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 張騫通西域的背景、過程和意義; 絲綢之路的路線; 漢朝加強對西域經營的主要措施以和影響。教學難點: 1.張騫出使西域的原因; 2.絲綢之路的意義。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 老師: 同學們,在歷史的長河中,總有一些時刻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人類文明的進程。今天,我們的歷史課堂就將聚焦于這樣一位偉人與他那不朽的壯舉。在正式踏入這段傳奇故事之前,我想邀請大家先靜下心來,通過一段精心挑選的影像片段,穿越時空的壁壘,來看看這一歷史性的時刻。 《河西走廊——使者》 當張騫勇敢地踏上西域那片神秘而遙遠的土地,歷經了無數艱難險阻,穿越了廣袤無垠的沙漠后,發生了什么呢?今天,就讓我們來一探究竟,走進第14課絲綢之路的開通與經營西域。 二.講授新課 (一)張騫通西域 出示詩句: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啤ね踔疁o《涼州詞》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啤ね蹙S《送元二使安西》 老師: 同學們,正如我們剛才所吟誦的“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與“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兩句唐詩生動地描繪了西域那片遙遠而神秘的土地——一個春風難以觸及、友人難以相伴的荒蕪之地。西域,以其干旱的氣候、人跡罕至的廣袤、以及潛藏的危險與未知,自古以來便給人一種既向往又畏懼的感覺。 那么,漢武帝為何還派人出使西域? 面對未知且充滿危險的西域之旅,以及可能遭遇的匈奴攔截,漢武帝并未退縮,而是毅然發布了招賢令,尋求能夠擔當此重任的勇士。在眾多不確定與擔憂之中,張騫,這位勇敢無畏的探險家,挺身而出,主動應募,毅然決然地踏上了這條充滿未知與挑戰的征途。他的行動,不僅展現了個人的英勇與決心,更為后世的中西文化交流開辟了新的紀元。 出示《張騫出使西域圖》 公元前138年,張騫率領隨從100多人西出長安,踏上了前往西域的征程。請同學們閱讀課本67-69頁,小組合作,以表格歸納張騫通西域相關知識點。 第一次第二次時間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目的聯絡大月氏夾擊匈奴與烏孫結盟;加強漢與西域各國的關系結果使漢朝了解到西域的具體情況促進了漢朝與西域的相互了解與往來歷史解釋:結合兩次出使西域的成果思考張騫出使西域有什么重要的歷史意義? 答:1. 政治:促進漢朝與西域各民族友好往來,密切漢與西域的聯系; 2. 經濟:為絲綢之路的開通奠定基礎,促進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 問題思考:你能從張騫身上學習到哪些精神品質? 答:不屈不撓、不畏艱險、持之以恒、勇于探索、報效祖國。 (二)絲綢之路 老師: 觀察教材第80頁《絲綢之路圖》。假如你是一位販運絲綢的商人,想把貨物從長安運到歐洲、北非,會怎么走呢 跨學科學生活動:請同學們繪制出陸上絲綢之路簡圖。(展示地理名詞,附方向圖標) 出示完整的《絲綢之路路線圖》 是的,商人們會載著中國的貨物,從長安出發,向西經過河西走廊,經西域運往中亞、西亞,再轉運到更遠的歐洲和北非,又把西域的物產和奇珍異寶運到中原,這就是陸上絲綢之路。問題思考:通過絲綢之路,中國有哪些物品傳到了西域,西域又有哪些物品傳到了中國? 答: 問題思考:結合所講內容,絲綢之路有何歷史作用? 答: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漢武帝時期,不僅鞏固了陸上絲綢之路的貿易往來,還積極拓展了海上交通網絡,使得漢朝的海上航線日益豐富。在這些航線中,一條起始于山東沿海,直接連接朝鮮半島與日本的海上通道尤為顯著。而更為著名的則是“海上絲綢之路”,這是一條具有深遠意義的海上貿易與文化交流之路。 請參照教材第81頁的《漢代海上航路圖》,我們可以詳細描繪“海上絲綢之路”的壯麗航程:它起始于中國東南沿海的港口,隨后經過中南半島,穿過馬六甲海峽這一海上咽喉,繼而通往孟加拉灣的廣闊水域,最遠到達印度半島的南端以及現今的斯里蘭卡島。這條路線不僅促進了商品與技術的交流,更在海上架起了中國與世界其他文明之間的友誼橋梁。 “海上絲綢之路”的開辟,標志著中國通過海洋這一廣闊平臺,與眾多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緊密的經濟與文化聯系,進一步推動了古代世界的全球化進程。與此同時,西漢與西域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也達到了新的高度,而西域地區作為一個行政區域歸中央政府管轄,則是在西域都護府設置之后,我們來看一下具體內容。 (三)漢朝對西域的管理 老師: 張騫成功出使西域并開辟絲綢之路,背后離不開強盛漢王朝的強大支撐。隨著絲綢之路的日益繁榮,漢朝為了維護邊疆穩定和保護這條重要的商路,實行了什么政策呢?請同學們閱讀課本82頁,歸納漢朝加強對西域管理的主要措施及其影響。 設置西域都護府班超出 使西域甘英出 使大秦班勇再次 出使西域改西域都護府 為西域長史府時間意義(四)歷史與現實 老師: 出示《圖解“一帶一路”》 古有“絲綢之路”,今有“一帶一路”。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與有關國家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即“一帶一路”倡議?!耙粠б宦贰背h源自中國,但屬于世界。中國,秉持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用開放的胸襟,為世界聯動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歷史解釋:絲路精神的核心是什么?談談你對“一帶一路”的現實意義的認識。 答:有利于促進中國與沿線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有利于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三.總結提升 老師: 在總書記的“一帶一路”倡議與本課所講述的絲綢之路之間,我們見證了歷史與現代的巧妙交融。這一宏偉構想不僅承載著中國對和平發展的堅定承諾,更是推動全球經濟增長、促進區域合作的重要平臺。通過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我們重溫了那段繁榮的交流歲月,同時也開啟了新的合作篇章。讓我們攜手前行,在共建“一帶一路”的偉大實踐中,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為世界的繁榮與發展貢獻中國力量。 四、板書設計 第14課 絲綢之路的開通與經營西域 張騫通西域 目的 : 概況: 意義: 絲綢之路 路線: 意義: 漢朝對西域的管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