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單元檢測十六食物生產與社會生活生產工具與勞作方式商業貿易與日常生活(時間:75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題共16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20世紀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發現的距今七、八千年的裴李崗遺址,發掘出了大量石鏟、斧、石刀、石鐮、石磨盤等實用性器物。這些“器物”說明,當時A.打制石器技術發達B.社會貧富差距加大C.農耕經濟已經產生D.手工業開始獨立化2.姜寨遺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考古發掘的一個重要原始聚落遺跡。下列考古成果中,最能夠反映這一遺跡當時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是出非1市Tf度f單h】(【非十邦非非6X1本華H小若1一批.利褲B.刻符號C.精細加工的石餅D.遺t復原平面圖3.下圖為清中期至民國初年辣椒在西南地區的引種示意圖。中醫認為辛辣食材具有祛濕散寒的功效,辣椒成為川菜的主要調料。清末,四川出現了一批干制辣椒特產地,行銷“近省各縣”。下列說法準確的有陜西附部移民經十蜀道傳人四川湖北移民傳人潮四移傳人貴州二:-雀時附通過斑出"當市Z光銘-±到附絲之-…深5傳人鼎的比交又1:M..0伐入云南。0①辣椒通過移民這一途徑傳入西南地區②辣椒的引種豐富了當地的物種種類③辣椒的推廣改變了當地人的飲食習慣④辣椒市場的擴大促進食品加工業發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布羅代爾在《文明史綱》中寫道:1800~1850年半個世紀中,(英國)棉織品的價格下降了81%,小麥和其他食物的價格也下降了三分之一,工資基本保持穩定?!鼈儗ξ飪r的影響大大降低了。造成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擴張擴大了海外市場B.機械化生產普及和交通革命C.勞動人民購買力顯著提高D.圈地運動增加了勞動力資源735.1965年10月24日,河北省易縣武陽臺大隊社員在村西耕地時發現鐵劍、鐵戟各一件,刀幣數枚,于是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隊進行了搶救性發掘,結果出土大量鐵器,其中鐵農具有犁、鏵、鏟、鐮等,且鐵農具的數量超過了其他工具的總和。據此可知當時()A.鐵農具已在全國范圍內使用B.農業生產效率得到提升C.鐵犁牛耕耕作方式已經成熟D.河北地區經濟最為發達6.阿薩·勃里格斯在《英國社會史》一書中說:“無論是觀察家還是工人本身,都知道工廠制度是非留下來不可了。這種制度的維護者為它感到驕做,宣稱它是為未來的完全自動化開辟了可能性的一種革命制度。”這反映了A.現代工廠制適應了文明進步B.手工工場自此被歷史徹底淘汰C.大企業的出現是歷史的必然D.“經營者革命”導致社會結構變遷7.恩格斯認為:1760年的英國和1844年的英國之間的差距,至少像舊制度下的法國和七月革命的法國之間的差別一樣大。這一論斷主要是基于()A.英國君主立憲制的逐步確立B.英國工業革命取得巨大成就C.法國大革命摧毀了封建制度D.英法兩國社會制度的差異性8.2022年4月,第131屆廣交會在線上舉辦,丹東市組織30家企業“登云”參展,相繼與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進行了“屏對屏”商洽。這客觀上說明A.電商日益受到國民青睞B.政府職能發生根本改變C.互聯網取代了傳統商務D.現代科技促進信息交流9.爪哇人原來是“吃食無匙箸…用盤滿盛其飯,澆酥油湯汁,以手撮入口中而食”。中國瓷器傳入后,部分爪哇人“采用來自中國的陶器和碗碟”。《東西洋考》記錄加里曼丹島的“文郎馬神”人的改變稱:“初用蕉葉為食器,后與華人市,漸用瓷器?!边@表明中國瓷器的輸入A,提升了中國在東南亞政治影響力B.提高了東南亞各國人民的生活水平C.從根本上改變了當地落后的習俗D.推動了當地人民生活方式的改變10.王加豐在《擴張體制與世界市場的開辟》中列出1600年運人歐洲部分商品的統計表,對此表解讀正確的是經好望角經地中海胡椒100200萬磅300~400萬磅丁香、靛藍、肉豆、藥品35~65萬磅70~100萬磅A.歐洲與亞非美洲聯系更加緊密B.世界貿易中心轉移到地中海C.商業革命導致貿易內容的改變D.傳統商路仍發揮重要的作用11.1935年9月,蘇聯重工業部與美國無線電公司簽訂技術協議,規定美國無線電公司在研究、試驗到制造的整個過程中給予蘇聯技術支持,這些技術包括無線電信號的發射和接收,錄音、測量儀器及遙控儀器等設備的生產。據此推論合理的是()A.蘇聯為完成“一五”計劃積極引進技術B.美國為擺脫經濟大危機須拓展海外市場C.國家利益一致導致美蘇的意識形態趨同D.戰時同盟關系使美蘇經貿合作日益緊密12.一份由美國商人聯名簽署于1935年的反對新政的宣言中寫道:新政葬送了我們先輩所創造的繁榮,讓無功者不勞而獲,由此毀掉了我們對于未來創造的進取心。宣言主要反對新政A.增發鈔票以解決貨幣短缺B.保護勞工的各項權利C.舉辦各項公共建設工程D.建立社會保障體系74參考答案故選C項。荀子沒有開創法家學派,故排除A項:儒法單元檢測一從中華文明起源到秦漢統一并用成為治國思想開始于漢代,故褲除B項:儒家學派與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與鞏固法家學派之間并未結成利益同盟,故排除D項。8.B本題考查中央集權制度。材科“本大而未小,是以能國”1.B根據材料可知,《儀禮·聘禮》篇所記找的諸多禮僅環節“理天下者,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則小大適稱而不悖焉”強與霸伯孟的記錄相互印證,說明《儀禮·聘禮》之所記信而有調的是中央對地方的管理,故B項正騎。材抖沒有體現君征,B項正確;A項說法絕對,金文所記內客也需要考證,排權與相權的關系,排除A、C項;“重農抑商”屬于經濟政策,除;材料未體現中國古代禮制非常完備,排除C項;材科強不符合材料“國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的信息,D項錯誤。調《儀禮·聘禮》之所記信而有征,D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9.D根據材料信息和所學知識可知,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向除。故選B項。北部邊疆地區遷徒農戶,并授予爵位,主要是為了充實邊疆2.C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周建立的分封制度并未使政權集地區的防御力量,D項正確;材料與加強君主專制無關,排除中在最高統治者“王”的手上,每個黃族都分享著一部分權A項;宗法制對后世影響深遠,B項說法過于絕對,排除;C力,“王奈何不得侯,侯也奈何不得公”等,表明分封制下權力項措施是在秦朝疆域范圍內推行的,排除。故選D項。分散未能形成中央集權,C項正確:材料不足以說明周代形1D.D依據所學可知,“秦以前的封建政治”是指封邦建國即成了家國同構的政治結構,排除A項:形成森嚴的等級體系分封制,官員的任免是世卿世祿制即貴族政治:“秦以后之與“政權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等不符,排徐B項;材郡縣政治”指的是秦始皇開始實行的郡縣制度,長官由皇帝科并未體現西周堅持分權與制衡的原則,排除D項。故選C直接任命,是官僚政治,D項正確:分封制沒有加強中央集項。權,排除A項:郡縣制不是以血緣為鈕帶,排除B項:郡縣3.C本題考查良渚文化。良渚造址中有規模宏大的宮城、水制維護的是封建統治,排除C項。故選D項。壩,大量珍貴的玉,購器等,表明當時已具備強大的社會組織11.B本題結合史料實證考查秦代法律。據材料反映,1975和動員能力,故C項正確。年出土的云夢秦簡中的秦律規定和《史記·陳涉世家》中歷4.C本題結合史料實證考查春秋時期的社會變動。四本古史記述相互矛盾,因此關于二者的記述哪個更接近史實需籍中都反映了百里奚身份卑微,但仍被秦穆公任用為相的史要進一步補充史證,故B項正確。A項表述太過絕對,排實,說明當時血緣政治逐漸被打破,故遠C項。材科中的不除:《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其所記同著作記述的都是同一事件,沒有以不同學派的觀點解讀,述的內容不一定為史實,不能表明陳涉故意曲解秦律,故C排徐A項;材料沒有涉及牛耕技術,排除B項;秦穆公是春項袁述錯誤;D項與史實不符,排徐。秋時期的霸主,排除D項。12.A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即位后,重用董仲5,A根據材補可知,孔子強調禮是自我完善的外在規范,即舒、主父偃、張湯、衛青等人才,這滿足了漢武帝富國強兵的推行禮制需要自覺性;而茍子主張“隆禮”主張以法入禮,由需要,哭合“有為”的時代主題,A項正確:材料內容體現了此可知茍子強調禮的社會作用的同時,還要加強推行禮制的漢武帝重用人才,未體現海納百川的氣象,排除B項:材料強制性。這一變化體現了儒者對于社會禮崩樂壞社會現實未涉及察舉制的作用,排除C項;D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的進一步認識,A項正確;百家爭鳴是春秋戰國時期階級關除。故選A項。系變化在思想領拔內的反映,茍子思想偏于百家爭鳴的表13.D本題考查東漢社會管理制度。依據材料可知,光武帝現,排除B、C項:孔子的思想,主張恢復禮樂制度,而茍子的根據實際情況檢核戶口,有利于國家加強對蒙強地主穩匿主張代表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并不主張重建禮樂制度,排的勞動力的控制,因此D項正確。該措苑一定程度上劑弱除D項。故選A項。了豪強地主的勢力,但并未達到瓦解的程度,A項排除:B6.D根據“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雛”“閥越王無項錯誤,均田制實行于南北朝到唐前期,與材料時間不符:諸及越東海王搖者,其先皆她王勾踐之后也”“西羌之本,出C項錯誤,這一措施有利于國家向原本隱匿的勞動力征?自三苗,姜姓之別也”等內容可得出,研究的內容都強調少數賦稅,不一定能減輕農民的航稅負擔。民族與中原的民族是有關系的,體現了華夏認同觀念不斷增14,D本題結合唯物史觀考查漢代經濟政治?!拔鳚h桑弘羊強,D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到文化差異,謙徐A項;材料與主持鹽鐵官營,在各郡設鹽鐵官署,嚴禁私人生產”是對西管理無關,而強調的是關系,排除B項:材科看不出民族關漢實行鹽鐵官營措施的貓述,屬于歷史敘述,“漢武帝時期系極大緩和,排除C項。故選D項。加強中央集權,增加財政收入的迫切需要”是漢代實行鹽鐵7.C本題考查戰國時期的思想。根據茍子主張“社會政造在官營的原因,屬于歷史解釋,故D項正確。歷史現象是歷于強化禮法”可知戰國時期出現思想學說相互融合的現象,史發生的一種現象,歷史現點是了解歷史事件或現象后形13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33-188歷史答案.pdf 單元檢測十六 食物生產與社會生活生產工具與勞作方式商業貿易與日常生活.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