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參考答案故選C項。荀子沒有開創法家學派,故排除A項:儒法單元檢測一從中華文明起源到秦漢統一并用成為治國思想開始于漢代,故褲除B項:儒家學派與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與鞏固法家學派之間并未結成利益同盟,故排除D項。8.B本題考查中央集權制度。材科“本大而未小,是以能國”1.B根據材料可知,《儀禮·聘禮》篇所記找的諸多禮僅環節“理天下者,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則小大適稱而不悖焉”強與霸伯孟的記錄相互印證,說明《儀禮·聘禮》之所記信而有調的是中央對地方的管理,故B項正騎。材抖沒有體現君征,B項正確;A項說法絕對,金文所記內客也需要考證,排權與相權的關系,排除A、C項;“重農抑商”屬于經濟政策,除;材料未體現中國古代禮制非常完備,排除C項;材科強不符合材料“國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的信息,D項錯誤。調《儀禮·聘禮》之所記信而有征,D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9.D根據材料信息和所學知識可知,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向除。故選B項。北部邊疆地區遷徒農戶,并授予爵位,主要是為了充實邊疆2.C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周建立的分封制度并未使政權集地區的防御力量,D項正確;材料與加強君主專制無關,排除中在最高統治者“王”的手上,每個黃族都分享著一部分權A項;宗法制對后世影響深遠,B項說法過于絕對,排除;C力,“王奈何不得侯,侯也奈何不得公”等,表明分封制下權力項措施是在秦朝疆域范圍內推行的,排除。故選D項。分散未能形成中央集權,C項正確:材料不足以說明周代形1D.D依據所學可知,“秦以前的封建政治”是指封邦建國即成了家國同構的政治結構,排除A項:形成森嚴的等級體系分封制,官員的任免是世卿世祿制即貴族政治:“秦以后之與“政權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等不符,排徐B項;材郡縣政治”指的是秦始皇開始實行的郡縣制度,長官由皇帝科并未體現西周堅持分權與制衡的原則,排除D項。故選C直接任命,是官僚政治,D項正確:分封制沒有加強中央集項。權,排除A項:郡縣制不是以血緣為鈕帶,排除B項:郡縣3.C本題考查良渚文化。良渚造址中有規模宏大的宮城、水制維護的是封建統治,排除C項。故選D項。壩,大量珍貴的玉,購器等,表明當時已具備強大的社會組織11.B本題結合史料實證考查秦代法律。據材料反映,1975和動員能力,故C項正確。年出土的云夢秦簡中的秦律規定和《史記·陳涉世家》中歷4.C本題結合史料實證考查春秋時期的社會變動。四本古史記述相互矛盾,因此關于二者的記述哪個更接近史實需籍中都反映了百里奚身份卑微,但仍被秦穆公任用為相的史要進一步補充史證,故B項正確。A項表述太過絕對,排實,說明當時血緣政治逐漸被打破,故遠C項。材科中的不除:《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其所記同著作記述的都是同一事件,沒有以不同學派的觀點解讀,述的內容不一定為史實,不能表明陳涉故意曲解秦律,故C排徐A項;材料沒有涉及牛耕技術,排除B項;秦穆公是春項袁述錯誤;D項與史實不符,排徐。秋時期的霸主,排除D項。12.A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即位后,重用董仲5,A根據材補可知,孔子強調禮是自我完善的外在規范,即舒、主父偃、張湯、衛青等人才,這滿足了漢武帝富國強兵的推行禮制需要自覺性;而茍子主張“隆禮”主張以法入禮,由需要,哭合“有為”的時代主題,A項正確:材料內容體現了此可知茍子強調禮的社會作用的同時,還要加強推行禮制的漢武帝重用人才,未體現海納百川的氣象,排除B項:材料強制性。這一變化體現了儒者對于社會禮崩樂壞社會現實未涉及察舉制的作用,排除C項;D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的進一步認識,A項正確;百家爭鳴是春秋戰國時期階級關除。故選A項。系變化在思想領拔內的反映,茍子思想偏于百家爭鳴的表13.D本題考查東漢社會管理制度。依據材料可知,光武帝現,排除B、C項:孔子的思想,主張恢復禮樂制度,而茍子的根據實際情況檢核戶口,有利于國家加強對蒙強地主穩匿主張代表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并不主張重建禮樂制度,排的勞動力的控制,因此D項正確。該措苑一定程度上劑弱除D項。故選A項。了豪強地主的勢力,但并未達到瓦解的程度,A項排除:B6.D根據“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雛”“閥越王無項錯誤,均田制實行于南北朝到唐前期,與材料時間不符:諸及越東海王搖者,其先皆她王勾踐之后也”“西羌之本,出C項錯誤,這一措施有利于國家向原本隱匿的勞動力征?自三苗,姜姓之別也”等內容可得出,研究的內容都強調少數賦稅,不一定能減輕農民的航稅負擔。民族與中原的民族是有關系的,體現了華夏認同觀念不斷增14,D本題結合唯物史觀考查漢代經濟政治。“西漢桑弘羊強,D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到文化差異,謙徐A項;材料與主持鹽鐵官營,在各郡設鹽鐵官署,嚴禁私人生產”是對西管理無關,而強調的是關系,排除B項:材科看不出民族關漢實行鹽鐵官營措施的貓述,屬于歷史敘述,“漢武帝時期系極大緩和,排除C項。故選D項。加強中央集權,增加財政收入的迫切需要”是漢代實行鹽鐵7.C本題考查戰國時期的思想。根據茍子主張“社會政造在官營的原因,屬于歷史解釋,故D項正確。歷史現象是歷于強化禮法”可知戰國時期出現思想學說相互融合的現象,史發生的一種現象,歷史現點是了解歷史事件或現象后形133單元檢測五晚清時期的內憂外患與中華民國的建立(時間:75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題共16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1839年7月,一名英國水手酗酒后打死香港村民林維喜,英國商務代表義律設法庭自行處理。林則徐根據《滑達爾各國律例》嚴正地指出“犯罪若在伊國地方,自聽伊國辦理,而在天朝地方,豈得不交官憲審辦?”要求義律交兇伏法。林則徐此舉A.否定了英國在華領事裁判權B.使清朝認識到國際法的價值C.顛覆了傳統的天朝上國觀念D.是近代主權國家意識的萌芽2.鴉片戰爭后,清政府設立“五口通商大臣”,先后由兩廣總督和兩江總督兼領,負責外交事務。對外交涉由通商大臣或各口所在地的地方督撫辦理,然后由軍機處、皇帝批準,外國使節不得進入北京。清政府這一做法A.瓦解了中國傳統的宗藩體系B.表明其固有體制有所松動C.說明中國社會性質發生變化D.滿足了侵略者的侵略要求3.1872年李鴻章創辦輪船招商局,“冀為中土開此風氣,漸收利權”。1902年,輪船招商局達到鼎盛,資產增加到2000萬兩。但其終究無法成為像明治維新時期日本郵船會社那樣,從外國人手中完全奪回本國的航運權。這主要是因為A.自身缺陷難以克服B.洋務運動宣告破產C.外國壟斷了航運權D.效益低下難以為繼4.19世紀70年代,中英航運企業雙方相互壓低客貨運價,輪船招商局“上海運出和運入的貨物,每噸運費從四兩猛跌到七厘”,太古輪船公司和怡和輪船公司則“愈將客貨水腳更跌相爭”。后來,英方提出和解,與輪船招商局訂立了齊價和約。材料表明()A.列強誠緩了經濟擴張步伐B.企業殘酷競爭不利于民生C.民族工業更具有競爭優勢D.我國近代航運業發展艱難5.1883年,輪船招商局以碼頭、倉庫作抵押,向英商天祥、怡和兩洋行借款74.7萬兩白銀。1885年,又以全局輪船、碼頭作抵押,向英商匯豐銀行借款30萬英鎊。這反映了A.英國支持中國洋務運動B.民族資本主義企業資金匱乏C.英國控制中國經濟命脈D.洋務企業自主權受到了威脅6.據記載,某企業“創辦之初,暫在軍需項下通融籌撥。同治六年(1867年),議興船工,兩江總督曾國藩奏請在江海關解部四成洋稅酌留二成案內,以一成為制造輪船之用。同治八年(1869年),兩江總督馬新貽附奏,請以酌留洋稅二成全數作為制造之用”。此類企業A.在實業救國思想影響下產生B.緩解了晚清政府的財政危機C.誘導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產生D.開啟了中國政治近代化進程7.1837年,清朝先后有10位總督,其中7位旗人,同年任巡撫者20任,其中8位旗人。1864年,在10名總督中,旗員占3任,擔任巡撫的19人中,清一色全為漢員。這一變化主要是由于A.清朝中央權力下移導致中央集權弱化B.兩次鴉片戰爭促使清朝變革固有官職C.太平天國運動影響了清朝的權力結構D.滿漢民族矛盾激化導致統治集團分化8.1861年煙臺開埠,到1880年草辮的出口量已達到4.9萬擔,貨值近112萬海關兩。煙臺的生絲也遠銷海外,出口量劇增。與此同時,棉布等大量洋貨涌入煙臺。這一現象從本質上說明()A.中國傳統手工業已徹底破產B.中國農產品的商品化程度迅速提高C.中國民族工業迅速發展D.中國已被卷人資本主義世界市場9.1727年中俄簽訂《恰克圖條約》,形成以恰克圖為中心的中俄邊境互市,茶葉逐漸成為恰克圖市場上的主要商品。19世紀五六十年代,恰克圖市場上的茶葉價格持續停留在較高的價位。這主要是由于()A.中國茶葉主產區出現了長期的戰亂B.英國主導了東西方的茶葉貿易C.自然經濟在中國依然占據主體地位D.中俄之間發生了大規模的戰爭17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33-188歷史答案.pdf 單元檢測五 晚清時期的內憂外患與中華民國的建立.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