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6課全球航路的開辟》教學設計課程標準與課程特點(一)課標要求通過了解新航路開辟所引發的全球性流動、人類認識世界的視野和能力的改變,以及對世界各區域文明的不同影響,理解新航路開辟是人類歷史從分散走向整體過程中的重要節點。(二)課程特點:本課依據火雞的傳播路徑和發展歷史設置了有關情景,即從火雞傳播的角度看全球航路開辟,并以此為主線設計教學,吸引學生的興趣與激發積極性。教學背景分析(一)課題及教學內容分析本課是《中外歷史綱要(下)》第三單元走向整體的世界的第一課,起到重要的開篇作用。本課主要講述新航路開辟的背景與過程,影響則放置于下一節課中,分為三個子目:新航路開辟的動因和條件、新航路的開辟、其他航路的開辟,與初中教材相比,增加了其他航路的開辟這一內容。本課內容體量不大,重點需要把握如何讓學生生動地理解新航路開辟的動因。(二)學生情況分析學生在初中已經學過新航路開辟的基本史實,有一定的知識儲備,但是進階之處就需要學生進一步理解新航路的開辟作為人類歷史上的重要節點,不僅意味著空間上的地理大發現,更意味著世界范圍內各個文明之間真正聯系的通道打開,人類從分散走向整體,則對學生思維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教學目標1、通過史料分析,了解新航路開辟的動因和條件,理解新航路開辟是全球從分散走向整體過程的重要節點,(素養目標:史料實證、歷史解釋);2、通過對世界地圖與不同航線的歷史圖表分析,了解全球航路的開辟過程和所對應的基本方位,(素養目標:時空觀念);3、通過鄭和下西洋與新航路開辟的對比,理解鄭和下西洋的根本目的與性質,理解把握世界大勢與海洋安全的重要性(素養目標:家國情懷)。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新航路開辟的動因和條件教學難點理解新航路的開辟是人類歷史從分散走向整體過程中的重要節點。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一)教學資源 歷史圖片 歷史地圖 文字材料 多媒體(二)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史料研習、課堂講授與教材閱讀相結合板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教師播放英國圣誕節烤火雞的科普視頻。并以英國著名演員憨豆先生制作火雞為例,提出問題,火雞原產于美洲,是如何跨域山海,從美洲來到歐洲的呢?以火雞的旅行為題導入本課學習。PPT展示: 觀看視頻,提取信息,思考問題。 視頻導入,吸引學生興趣。一、火雞的旅行背包——新航路開辟的動因和條件 通過圖片與相關史料,講授新航路開辟的背景與動因。1.商品經濟發展通過相關文字、圖片史料的展示,帶領學生討論:此時的西歐社會,出現了什么現象?點出此時西歐社會商品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是新航路開辟的根本原因。PPT展示:2.東方的誘惑展示與香料、黃金有關的圖文史料,講授新航路開辟有關東方的動因。PPT展示:3.舊航路不暢展示亞歐地圖,帶領學生了解三條舊航路,并能做到在地圖上基本一一對應。展示奧斯曼土耳其對于地中海商路的限制有關史料,提出思考一:舊的航路怎么了?得出商業危機:奧斯曼土耳其壟斷了傳統的東西方商路,商路不暢的結論。PPT展示:4.思想根源與宗教需要通過對基督教和文藝復興時代精神相關史料的分析,帶領學生進入思考二:是什么帶來了航海家們踏上征途的勇氣?PPT展示:5.政治支持與技術進步解讀1518年3月21日,西班牙國王和麥哲倫等人訂立了關于發現香料群島的協定,進入思考三:從上述材料中你能獲取什么信息?理解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對航海活動鼓勵,支持的態度。并通過該時代新發明的出現和應用,明白此時出現的技術進步局面。PPT展示:最后對新航路開辟的背景進行梳理總結,并點明根本原因與直接原因。PPT展示: 分析和解讀圖文材料,進行討論。分析、解讀材料,回答思考問題。 結合材料,聯系課內外知識,學會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問題能力。對新航路開辟的背景與動因等基本歷史知識點進行講授。鍛煉學生歷史解釋與史料實證的素養。二、火雞的旅行路線——新航路與其他航路的開辟 教師帶領學生結合課本內容,完成多媒體展示的新航路主要航路開辟的表格。PPT展示:在學生對新航路開辟的相關內容有所了解之后,教師結合新航路開辟示意圖,從火雞的視角出發,使學生對這四位航海家的航線具體位置及意義與成就進行生動的了解。PPT展示:教師展示航海途中危險狀況的材料,引導學生結合材料思考我們從航海家身上能學到哪些品質?PPT展示:教師結合表格,帶領學生梳理其他航路的開辟。PPT展示:教師通過分析其他航路開辟示意圖,進入思考四:①其他航路與新航路之間有什么區別②其他航路的開辟有什么意義?將其他航路與相信航路進行對比,強調其他航線的重要意義。PPT展示: 帶問題閱讀教材,歸納出答案,完成表格結合圖片,進行理解與記憶。閱讀材料,思考問題。根據課本,完成表格。 掌握必備基礎知識。培養學生歸納概括和辨析能力。課堂小結 學習探究展示鄭和下西洋的相關史料內容,提出討論問題。討論:結合材料,嘗試回答梁啟超提出的問題。即通過對于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影響和性質的分析,將其與西方新航路的開辟進行對比,解答梁啟超對于鄭和之后再無鄭和的疑問。PPT展示:思維導圖通過思維導圖,對本節課內容進行小結。PPT展示:課后思考展示印第安人視角與全球整體視角下對于新航路開辟的不同評價,要求學生課下思考新航路的開辟對世界來說是利還是弊?從而對于新航路開辟的影響進行預習,銜接下一課目的內容。PPT展示: 結合材料,思考問題,認識到鄭和下西洋與新航路開辟在性質上的根本不同,對本課內容進行梳理總結,同時對下一課的內容有初步的了解與思考。 培養家國情懷價值觀對本課內容進行梳理、系統地復習本課知識點。銜接下一課的內容,培養學生辯證思考的能力,強調唯物史觀。教學反思本課為《中外歷史綱要(下)》第六課《全球航路的開辟》,較之前的課本版本,增加了其他航路的開辟,內容更加豐富。在講授時要把握本課重點,即新航路開辟的背景與動因,同時要注重帶領學生理解新航路的開辟作為人類歷史上的重要節點,不僅意味著空間上的地理大發現,更意味著世界范圍內各個文明之間真正聯系的通道打開,人類從分散走向整體,并對下一課的內容有所銜接。PAG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