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陜西省漢中市普通高中十校聯盟高一第二學期期末質量檢測歷史試題2025.07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古埃及人有酗酒的習慣,目前已知最早關于葡萄酒制造的記錄出現在距今3000年前的古埃及金字塔壁畫上。由于酗酒的風氣越來越嚴重,古埃及的先賢強調過有節制的生活,甚至在宴會開始前會有主人將一具木制尸體抬進來,告誡賓客貪杯的下場就是死亡。由此可以推知( )A.酗酒導致了古埃及的衰落 B.古埃及人最早掌握制酒技術C.古埃及農業技術水平高超 D.古埃及商品經濟的地位突出2.一位西方歷史學家如此描述希臘文化與羅馬文化的關系:“(羅馬)廣場上的建筑顯現出希臘風格,但它們更加雄偉高大……羅馬人用法律和秩序取代了希臘化時代的混亂?!惫帕_馬詩人賀拉西為此寫道:“希臘被擒為俘虜;被俘的希臘,又反過來俘虜了野蠻的征服者?!睋丝芍ā 。?br/>①戰爭造成了不同文化的碰撞與交鋒 ②羅馬法有利于帝國統治③文化在選擇與重構中不斷發展發展 ④賀拉西處于希臘化世界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14~16世紀,意大利不少城市平民仍然保留傳統觀念,認為樸素的灰泥墻和普通的家具代表著靈魂的“高尚”;而生活在大城市的貴族和暴發戶則認為規模宏大和富麗堂皇的宅第更能體現一個人精神世界的“崇高”。這些觀念的反差體現出( ?。?br/>A.城鄉之間的經濟差距擴大 B.宗教改革推動了經濟發展C.文藝復興的影響范圍有限 D.教會的權威逐漸減弱分化4.“與其同代人(美洲人)相比,印加人最先進的是醫學,……他們的外科醫師可以切開顱骨頂部作腦手術,他們沒有發明任何文字體系,……通過打不同色彩的結繩作統計記錄”。對材料理解正確的是( )A.印加文明發展水平最高 B.印加文明獨具特色C.印加文明在交流中發展 D.印加文明潛力巨大5.13世紀以來,英國在長期不斷的政治改革下,于17世紀末率先建立了現代民主制度;而法國則從18世紀末大革命起,歷經數次革命和復辟,在19世紀末確立民主共和體制,其歷程的復雜性、曲折性和長期性為世間所罕見。這一現象根植于兩國( ?。?br/>A.建國路徑的差異 B.資產階級力量的差異C.指導思想的差異 D.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6.圖2是創作于1860年的繪畫《郵局:差一分鐘到六點》。作品描繪了人們爭先恐后地趕在倫敦圣馬丁勒格蘭郵局6點關門前把郵件寄出的場景。據此推斷,該作品反映出工業革命后的英國( )圖2A.貧富分化持續拉大 B.都市工作節奏加快C.各地聯系日益密切 D.市民追求時尚生活7.起初《共產黨宣言》中關于階級斗爭的表述為:“至今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但之后恩格斯發表的《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中將相關理論修改為“以往的全部歷史,除原始狀態外,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此修改( )A.使關于階級斗爭的論斷更加準確和科學B.體現恩格斯著重強調階級斗爭的重要性C.違背了階級斗爭是客觀存在的事實論斷D.表明不同作品中社會主義理論精髓不同8.1895年,孟尼利克二世號召全國各階層人民團結一致,保家衛國,全國人民熱烈響應。農牧民自愿向國家捐贈糧食和錢幣。一些原來反對孟尼利克二世的封建主表示要以抗意戰爭為重,停止反對活動,為抗戰勝利效力。青年踴躍參軍,到1895年,一支由孟尼利克二世指揮的12萬人的大軍組建完成。阿杜瓦決戰中,意大利軍隊被打得落花流水,幾乎全軍覆沒。這說明,當時埃塞俄比亞( ?。?br/>A.在軍備上具有優勢地位 B.國內階級矛盾得到化解C.團結抗敵成為全國共識 D.民主精神在戰爭中發揚9.圍繞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責任問題,德國史學界一直存在爭議。20世紀20年代,德國史學家普遍認為戰爭的責任并不全在德國,協約國也應負其責。到20世紀60年代,德國史學家費舍爾等則認為德國的戰爭計劃早就做出,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是一場陰謀,德意志帝國要承擔完全的歷史責任。上述爭議( ?。?br/>A.均未準確揭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根源B.使德國戰爭責任愈加明確C.說明史學研究結論取決于時代需求D.說明綜合多種觀點可還原歷史事實10.下表反映了一戰后亞洲國家革命出現的一些新氣象,這主要得益于( )國家 內容中國 1920年8月共產主義小組在上海成立,成員有陳獨秀、李達等,陳獨秀為書記朝鮮 1920年,朝鮮勞動共濟會作為第一個革命的工會組織在漢城(今首爾)成立越南 胡志明于1925年創立越南青年革命同志會,組織共產團印度尼西亞 1920年5月,印度尼西亞共產黨成立后,加強對工農革命運動的領導A.世界大戰的直接影響 B.十月革命的示范效應C.亞洲殖民體系的瓦解 D.亞洲國家的經濟騰飛11.英國史學家約翰·惠勒在《慕尼黑:悲劇的序幕》一書中寫道:“德國的征服國策,英國的綏靖國策,就像兩股并行的溪水在奔流,它們將在一個交叉點結合起來,并成了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鄙鲜鲇^點( ?。?br/>A.深刻揭示了“二戰”爆發的根源 B.明確了英、德兩國的戰爭罪責C.反映了世界人民愛好和平的愿望 D.有利于人們對戰爭問題的反思12.圖1與圖2分別是聯邦德國和蘇聯印發的關于馬歇爾計劃的宣傳畫(圖1《自由之路》、圖2《笑里藏刀》)。該組宣傳畫反映了( ?。?br/>A.美國援助西歐的真相 B.美歐間矛盾的初顯C.美蘇經濟體制的差異 D.不同意識形態之爭13.20世紀后二十年是社會主義事業遭受重大挫折的時期,但是社會主義運動并沒有失敗,在挫折中社會主義事業開辟出一條正確的道路,取得了偉大的成績。這條道路是指( ?。?br/>A.戈爾巴喬夫的“新思維” B.南斯拉夫的社會主義自治制度C.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D.普京的民族主義國家道路14.下表為二戰后東亞與拉美發展模式對比。據此可知,兩種不同發展模式( ) 東亞模式 拉美模式文化背景 儒家文化:勤奮、節儉儲蓄、教育 拉美天主教:運氣、英雄主義、身份地位政府干預 靈活務實 僵化遲鈍政治穩定 政局穩定 考迪羅(軍人政府)政局較為動蕩A.以各自的歷史和國情為依托 B.以實現獨立自主為發展前提C.以市場為經濟發展的主推力 D.以民族文化傳承為發展方向15.當今,實現人工智能的自然語言處理、自主學習和邏輯推理能力,需要極高的資本和技術投入。而且人工智能并不能解決落后地區需要解決的工業化和就業問題,因為它對高重復、低創造的勞動密集型工作崗位有很強的替代作用。由此可推知,人工智能的發展( ?。?br/>A.導致了社會治理的復雜化 B.違背世界工業化發展潮流C.加劇了世界發展的不平衡 D.削減了各國整體就業機會16.“構建公平正義的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加強對全世界的民族認同。……事實上,世界是由不同的民族組成,每個民族都是平等的,所形成的獨特的民族標識是無價的。”基于這一認識,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應著重( ?。?br/>A.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B.提升科技研發水平C.加深公共衛生合作 D.增強文明交流互鑒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煙草原產于美洲,16世紀后期開始成批進入英格蘭,隨后,政府鼓勵海外種植煙草、征收煙草稅、成立煙草專營局,對煙草實行政府定價。18世紀初,大不列顛成為大西洋煙草貿易獲利最多的國家,1776年前,部分壟斷了北美﹣不列顛﹣印度的煙草貿易。——摘編自袁利宏《近代早期煙草全球化與西歐殖民帝國的政府干預》材料二1612年,英國人在弗吉尼亞成功種植了第一批煙草,1617年弗吉尼亞運往英國的煙草2萬磅,1628年達37萬磅。煙草種植在弗吉尼亞人生活中占據了統治地位。一位同時代的弗吉尼亞人說:“我們除了煙草沒有其他貿易,但是煙草的貿易卻能給我們提供一切:肉類、酒類、衣服和金錢?!痹谟N售煙草時,“弗吉尼亞人”“黑人男孩”(Blackboy)被作為煙草店的招牌。與此同時,英國在馬里蘭、加勒比海、南美等地大面積種植煙草,并最終使這些地區成為英國的殖民地。——摘編自刑玲玲《美洲奴隸制煙草種植業與英帝國的興起》(1)根據材料一,概述煙草傳入英國及“獲利最多”的原因。(6分)(2)根據材料二,分析煙草的種植和銷售給英國帶來的影響。(8分)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表3 列寧主義形成過程中的重要文獻及觀點統計發表時間 著作&文章名稱 主要觀點1901— 1902年 《怎么辦?》 把黨建設成為一個以“職業革命家”為先鋒和核心,有嚴密組織紀律的組織,強調了民主和集中相結合的原則。1905年 《無產階級和農民》 要“把農村無產階級組織起來,就像組織城市無產階級一樣,并把它同后者一起組織成為獨立的階級政黨”,使之成為穩固的工農聯盟。1916年 《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 帝國主義自身具有無法解決的矛盾,提出“變帝國主義戰爭為國內戰爭”的策略口號1917年 《四月提綱》 提出“一切權力歸蘇維埃”口號,落后國家必須“過渡”到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1918年 《蘇維埃政權的當前任務》 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的“直接過渡”規劃,將發展工業同發展小農經濟對立起來。1918年 在俄共(布)第七次代表大會上的講話 首先支持先進國家的社會主義無產階級的革命運動,同時要支持一切國家特別是殖民地和附屬國的民主革命運動。——整理自饒旭鵬《列寧主義的歷史演進及其時代—-紀念十月革命勝利100周年》(1)根據材料,概括列寧主義的內容。(6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列寧主義的影響。(8分)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英格蘭和威爾士人口在1701~1751年間僅增長了5%,其中的20~30年代甚至出現負增長。從18世紀80年代開始,英國人口年增長率達到1.45%,1811~1821年間,增加到1.8%,1681~1821年,英國人口增長133%。其中,英格蘭和威爾士人口,1801年時915.6萬,1831年達1405萬。這種前所未有的增長速度被稱為英國“人口革命”。在此期間,英國農牧業得到發展。政府又逐步在全國推行斯品漢姆蘭法,此法規定按人口和物價狀況領取救濟金,這使兒童實際上成為一種收入的來源,因而刺激了人口出生率增長。英格蘭和威爾士人口的增長,反映了英國人口的重心由東南向西北轉移。1701年,西北部人口占人口的20.3%,倫敦和南部占56.5%,到1831年,西北部占28.3%,倫敦和南部50.1%。就人口的流向看,據統計,1701年和1831年的人口,農業區分別是194.9萬、369萬;工商業區分別是195.4萬、631.8萬。1750年城市人口占全國的比例是1/4,1801年上升到33.8%,1851年,英格蘭和威爾士城市人口上升到50.2%。人口重心的轉移,使原來落后但礦產資源豐富的北部和西北部地區得以開發,這樣就形成了分布較廣、各具特色的多個經濟發展中心。如,1861年時,東南部的倫敦人口280萬,仍居英國首位,其次是西北部的利物浦人口44萬、曼徹斯特36萬,都為棉紡織中心。——摘編自黃光耀《工業革命時期英國人口發展的特點及對社會經濟的影響》(1)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18世紀~19世紀30年代英國人口發展的基本狀況,說明其成因。(7分)(2)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工業革命時期英國人口發展的特點,并分析其對社會經濟發展的積極影響。(7分)20.閱讀材料,完成下面的要求。(12分)材料傳統國際秩序的本質是將建立在西方這一“地方性”的政治經驗和價值判斷等推廣至全球,構筑由單一霸主國家主導國際公共產品供給的全球治理模式和格局。然而,隨著西方在全球權力結構中的影響力日益下降和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國家群體性崛起,西方數百年來形成的政治經濟舊邏輯越來越無法與新格局相適應,國際秩序的轉型成為歷史必然。與此同時,中國作為新興國家的代表,提出推動全球治理體制變革的“中國方案”也就具有了時代必要性。中國的全球治理觀不是要輸出中國模式或讓中國取代西方,而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為目標。它強調全球治理在認可價值多元和價值平等的基礎上,堅持“多元共生、包容共進”,與世界各國共同推動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蔡亮《試析國際秩序的轉型與中國全球治理觀的樹立》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運用現代史知識,自擬論題,并予以闡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史實準確)2024—2025學年度陜西省漢中市普通高中十校聯盟高一第二學期期末質量檢測歷史試題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A C B D C A C A B題號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D D C A C D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17.【答案】(1)原因:新航路開辟,開通了歐洲到美洲與亞洲的航路;英國早期殖民擴張,發展種植園經濟(殖民地種植成本較低);英國政府政策干預,英國政府力量的強大(海上霸主)。(一點2分,答三點給6分,其他言之成理,皆可得分)(2)影響:推動美洲的英屬殖民地煙草業的發展;給英屬殖民地帶來巨大的利潤,有利于英國資本原始積累;加快英國在美洲的殖民擴張,形成強大的殖民帝國;導致英屬殖民地經濟結構單一,加強英國對殖民地的經濟控制;加強英國與殖民地的文化聯系。(一點2分,答四點給8分,其他言之成理,皆可得分)18.【答案】(14分)(1)內容:強調了無產階級政黨的組織紀律性、民主集中制以及革命先鋒作用;認識到農民階級在無產階級革命中的重要作用(或提出建立工農聯盟);針對俄國特殊的國情,提出落后國家可以通過無產階級革命實現向社會主義的“直接過渡”理論;提出了帝國主義論,揭示了帝國主義的經濟基礎及其內部矛盾;積極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運動。(6分。每點2分,任答三點得6分)(2)影響: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無產階級政黨的思想;促成了工農聯盟,壯大了革命力量;為十月革命的成功指明了方向,定了基礎;帝國主義理論為后來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反帝反殖斗爭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戰略指導;推動了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推動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6分。每點2分,任三點得6分)但列寧關于向社會主義“直接過渡”的理論(或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忽視了蘇俄的客觀實際,引發了嚴重的經濟和政治危機。(2分)19.【答案】(14分)(1)狀況:工業革命前緩慢增長,工業革命后快速增長。(2分)成因:①工業革命的推動:工業革命為迅速增長的人口提供了就業可能性;工業革命早期,惡劣的工作生活條件使工人壽命一般很短,工人為了生存,只有提高生育率;工業革命促進了農牧業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3分)②醫學和衛生事業發展,降低了人口死亡率。(1分)③政府和人口政策的推動,刺激了人口出生率增長。(1分)(2)特點:人口持續高速增長;人口重心從東南向西北轉移;人口流動頻繁(從農業區向工業區流動;從鄉村向城市流動)。(3分)影響:為工業革命提供充足的勞動力和國內市場;推動英國城市化發展;改變英國經濟地理格局(提高英國整體經濟水平);帶動交通運輸業和其他服務性行業的發展。(4分)20.【答案】示例論題:時代發展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提出。(2分)論證:(10分,建議從國際、國內兩個方面論證)國際:世界多極化趨勢不斷加強,使權力分配呈現多維特征;經濟全球化不斷加強,世界交往頻繁;全球挑戰日益凸顯,人類命運趨向統一;科學技術的新發展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人類社會面臨共同挑戰;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國際政治經濟舊秩序不合理。(6分)國內:改革開放繼續深化;實現中國夢的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實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開展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等外交策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潛力能夠架起中國與世界互動的理解之橋,搭建不同意識形態融通對話的平臺,為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重大貢獻。(4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