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吉林省“BEST合作體”2024-2025學年度下學期期末考試高一歷史試題本試卷分單項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共20題,共100分,共4頁。考試時間為75分鐘。考試結束后,只交答題卡。第1卷 單項選擇題1.公元前3500-前2000年,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在河流下游修建灌溉系統,形成以神廟為中心的城邦;尼羅河流域的埃及人在河谷劃定耕地邊界,產生“州”級行政單位。材料表明,上述地區A.官僚體系不斷完善 B.封建農耕經濟發達C.公共權力走向集中 D.文明之間交流頻繁2.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1000年,來自中亞草原的游牧部族雅利安人征服印度河流域并創造文明。雅利安人以《吠陀經》為圣典。《梨俱吠陀》中寫道:“系緊犁頭架上軛,播撒種子在犁溝,倘若頌歌獲應驗,揮動鐮刀迎豐收。”這反映了雅利安人A.社會分化加劇和國家政權建立 B.已適應自然經濟的生產方式C.逐漸由游牧生活轉向定居生活 D.職業世襲的種姓制度已產生3.日本院政時代(1086-1192年),白河、鳥羽、后白河三上皇以整頓莊園為名,沒收大量土地,將沒收的莊園分配給皇室成員支配,形成世襲領地。上述舉措意在A.推動農耕經濟發展 B.規范莊園運行秩序C.增強武士集團力量 D.維護皇室統治根基4.近代考古挖掘發現了一塊阿茲特克歷法石,石碑中央是第五代太陽神托納提烏的面孔,圍繞著的四個方塊代表虎、水、風和火前四個創世周期,每個周期都因一種自然災害而毀滅,然后在下一個時代重新創造。這體現出A.美洲文化領先世界 B.深受埃及文化影響C.自然環境亟須改善 D.自然崇拜觀念盛行5.1415年,葡萄牙人征服了摩洛哥,由此直接控制了直布羅陀海峽即地中海與大西洋的海上要道。1445年,葡萄牙人開始使用更安全更迅速的帆船,航行到非洲的佛得角和塞內加爾的產金地區,開始在這些地區進行黃金、奴隸、胡椒、象牙貿易。由此可知,葡萄牙人的做法A.推動遠洋航行的發展 B.開創了歐非之間的貿易網絡C.開辟了亞歐貿易航線 D.中斷了非洲社會發展的進程6.馬克思在1857-1858年的經濟學手稿中指出:“作為純粹觀念,平等和自由僅僅是交換價值的交換的一種理想化的表現;作為在法律的、政治的、社會的關系上發展了的東西,平等和自由不過是另一次方上的這種基礎而已。”這一論斷客觀上揭示了A.歐洲啟蒙思想的時代局限 B.資本主義社會不公的根源C.空想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礎 D.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7.1813年英國政府頒布《印度教育法案》,規定每年從東印度公司稅收中撥出不少于10萬盧比用于英屬印度居民的文化教育。1835年,印度總督及參事會作出決定,教育撥款以后全部用來推廣西式教育,建立“自由和開明的教育體系”。英國政府的做法旨在A.服務于殖民統治 B.促進印度民族覺醒C.緩和了英印矛盾 D.增加政府財政負擔8.埃及祖國黨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孫中山強調“民族主義,其目的在使中國民族得自由獨立于世界”,印度國大黨領袖提拉克主張“自治、自產、抵制英貨和實行民族教育。”這反映了近代亞非國家A.階級矛盾不斷加劇 B.民族意識不斷增強C.殖民體系日益崩潰 D.革命理念廣泛傳播9.如表概括了近代民族獨立運動的三種類型。其中乙為地區 類型 特征甲 起落型 成果豐碩,但無力擺脫“前門驅虎,后門入狼”的厄運,大起大落。乙 徘徊型 不能超越原有的社會形態而提出更高的政治要求,長期徘徊不前。丙 螺旋型 19世紀中葉、19世紀晚期和20世紀初各有杰出“代表作”,一浪高過一浪。A.亞洲 B.非洲 C.拉美 D.歐洲10.1826年德國化學家李比希在吉森大學創立全球首個工業化學實驗室,之后他的學生霍夫曼及其助手在實驗課題研究中發明了合成染料技術。巴斯夫公司在1865年成立后迅速將其商業化。1875年德國合成染料占全球市場的57%。由此可知,這一時期的德國A.科技發展水平已領先世界 B.大學教育的體制逐漸完善C.科學技術與生產緊密結合 D.化工業占據生產主導地位11.1700-1790年間,英國有400多萬英畝荒地被開墾成農田;1700年每一個農民大約可以養活1.7個人,到1800年可以養活2.5個人。這一變化A.促進了個體小農經濟的形成 B.推動了圈地運動的興起C.為工業革命開展提供了條件 D.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12.1819年,玻利瓦爾在國民議會上反思道:我們不是歐洲人,也不是土著人,而是土著人和西班牙人間的混血人種。我們發現自己處于一種沖突之中,即與土著人爭奪財產所有權,并在我們出生的國家同宗主國做斗爭。因此,我們的情況是最特別也是最復雜的。這一觀點折射出拉美地區A.多元族群影響了國家政治構建 B.民族國家意識普遍增強C.族群割裂與對立現象異常嚴重 D.國家認同推動社會變革13.“會議是在羅斯福主持下進行的,主要討論了下述問題:(1)德國問題······(3)關于對被解放的歐洲的問題······(5)關于建立聯合國組織問題······。會議在三國首腦通過了《克里米亞會議公報》后宣告結束。”這次會議A.結束了沙俄克里米亞戰爭 B.激起了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C.瓜分了德國的海外殖民地 D.奠定了二戰后國際體系的基礎14.20世紀大蕭條之前,拉美國家普遍采用“初級產品出口”的發展模式。“二戰”結束后,拉美地區主要國家逐漸實施“進口替代工業化”發展模式。70年代石油危機爆發,拉美國家的出口產品價格遭受嚴重打擊,不得不轉回“初級產品出口導向發展模式”。由此可見,拉美地區A.已找到符合自身的現代化道路 B.長期受到了歷史和現實的制約C.持續發展的市場經濟面臨挑戰 D.戰后政治民主化改革收效甚微15.下圖為“2000-2022年世界、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GDP增速的數據統計”。由圖可知A.發展中國家主導經濟全球化 B.新興市場國家合作愿望強烈C.世界經濟增長力量漸趨多元 D.發達國家經濟總量不斷下降16.2010年金磚國家峰會指出,金磚國家重視《聯合國千年宣言》,愿以技術合作、資金支持等舉措助力貧困國家。2011年金磚國家峰會重申堅定抵制恐怖主義,同時強調積極推進全球信息安全領域合作。2012年金磚國家峰會進一步表明愿與聯合國就全球氣候問題展開合作,圍繞各國在全球氣候變化中的責任與舉措進行對話。這說明A.國際合作以聯合國為核心開展 B.金磚國家重視非傳統安全合作C.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影響力提升 D.全球治理體系發生深刻的變革第II卷 非選擇題17.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6分)材料一 11世紀以來,巴黎、里昂等城市依托塞納河、羅訥河的水運網絡,降低了原料輸入與商品輸出的成本。多元化的貿易路線加速了城市節點的擴張。1150年,巴黎大學建立,吸引歐洲學者匯聚,知識傳播與學術自由精神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吸引力。至13世紀,法國多數城市成為“自治城市”,市民可選舉市長、制定法律。但城市特許狀本質是“封建契約的延伸”,其自治范圍始終受限于王權。城市法律體系呈現日耳曼習慣法與王室敕令混合的特征,且行會章程需經王室核準。圖盧茲市議會由12名市民代表和4名主教委派人員組成,圣丹尼斯市通過向修道院繳納年貢換取司法豁免權。-據[法]查爾斯·珀蒂-迪塔伊《法國城市制度研究》等整理材料二 11世紀以來,意大利城市依托地中海貿易積累的財富,迫使封建領主放棄管轄權,建立起“商人共和國”模式。熱那亞由商人組成“人民會議”并掌握立法權,形成獨立于神圣羅馬帝國的城邦體系。佛羅倫薩共和國七大行會控制市政議會。意大利城市以博洛尼亞大學為中心推動羅馬法復興,將《查士丁尼法典》中的契約原則轉化為城市立法。城市常以“帝國自由城市”的名義擺脫教廷控制,形成政教分離傳統。-摘編自代軒宇《西歐行會組織的發展與演進》、高德步《世界經濟史》等(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10-13世紀法國城市興起與發展的條件。(8分)(2)根據材料一、二,概括10-13世紀法國和意大利城市治理的不同點。(8分)18.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2分)材料一 英國《權利法案》的妥協性集中體現在政治權力的重新分配中:它既通過立法形式確立議會主權原則,又保留了君主制的外殼。這種“舊瓶裝新酒”的政治設計,源自1688年光榮革命后各派勢力的博弈-為避免重蹈1649年處決查理一世引發的劇烈社會動蕩······法案具體規定國王未經議會同意不得征稅、不得維持常備軍,但同時保留君主外交締約權、高級官員任命權等傳統特權。這種漸進式改革深刻反映了英國經驗主義傳統,正如政治學家洛克同期提出的“政府權力有限論”所揭示的,英國更傾向于在既有憲政框架內實現制度改良而非暴力革命。-摘編自錢乘旦《英國通史》等材料二 普魯士首相俾斯麥推行的“鐵血政策”通過三次王朝戰爭完成統一,這種以軍事手段為主導的建國方式深刻影響了德國政治基因。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雖設立帝國議會,但由各邦代表組成的聯邦議會掌握實權,普魯士國王通過世襲皇權掌控軍隊和外交。這種“保守主義現代化”改革保留了容克貴族在軍隊、官僚體系中的特權地位,僅賦予25歲以上男性公民有限選舉權。德意志特殊的統一道路既反映了中歐封建勢力的強大慣性,也暴露出資產階級力量的相對薄弱。-摘編自丁建弘《德國通史》等(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分別指出英德兩國近代政治轉型的路徑。(4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闡釋英德兩國不同政治轉型路徑的合理性。(8分)19.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2分)材料一 黨知道戰爭日益逼近,沒有重工業就無法保衛國家,所以必須趕快著手發展重工業,如果這件事做遲了,那就要失敗。······因此我國共產黨也就拒絕了“通常的”工業化道路,而從發展重工業開始來實行國家工業化。這件事是非常困難的,但是,是可以克服的。在這方面,工業國有化和銀行國有化大大幫助了我們,使我們能夠迅速聚集資金,把它轉用到重工業方面去。-斯大林《在莫斯科市斯大林選區選舉前的選民大會上的演說》(1946年)材料二 冷戰中期,美國為遏制蘇聯擴張,對其實施嚴格的技術出口管制。20世紀70年代,蘇聯雖然在軍事工業領域具備較強實力,但在民用電子、精密機械等領域嚴重依賴西方技術。為縮小與西方的技術差距,蘇聯每年需從西方進口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先進設備和技術專利。1981年,里根政府出臺《出口管理法》修正案,將計算機、航空發動機等1600余種產品列為對蘇禁運清單,試圖以“技術聯系戰略”迫使蘇聯在阿富汗問題、東歐政策上作出妥協。然而,蘇聯通過多重渠道突破封鎖:一方面利用經互會成員國作為技術中轉樞紐,通過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國迂回采購西方設備;另一方面與印度、埃及等第三世界國家開展“技術換資源”合作,以石油、礦產換取發展中國家從西方獲得的技術成果。此外,蘇聯還通過擴大石油出口(1980年石油收入占外匯收入的65%)積累資金,直接在國際黑市高價收購禁運技術。至20世紀80年代中期,美國的技術封鎖未能阻止蘇聯軍事技術的迭代,反而加速了其轉向多元化技術獲取路徑。-摘編自張小明《冷戰時期美國對蘇聯的技術遏制戰略》(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概述蘇聯國家工業化的成效。(6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蘇聯突破美國技術封鎖的有利條件。(6分)20.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2分)材料 現在我們知道,這個理性的王國不過是資產階級的理性化的王國;永恒的正義在資產階級的司法中得到實現;平等歸結為法律面前的資產階級的平等;被宣布為最主要的人權之一的是資產階級的所有權;而理性的國家、盧梭的社會契約在實踐中表現為,而且也只能表現為資產階級的民主共和國。18世紀偉大的思想家們,也同他們的一切先驅者一樣,沒有能夠超出他們自己的時代使他們受到的限制。-摘自恩格斯《反杜林論》根據材料并結合世界近代史的相關內容,以“思想解放與社會發展”為主題,寫一篇歷史短文。(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述清晰。)吉林省“BEST合作體”2024-2025學年度下學期期末考試高一歷史試題答案及評分標準一、單項選擇題,共16題,每小題3分,共計48分序號 1 2 3 4 5 6 7 8選項 C C D D A A A B序號 9 10 11 12 13 14 15 16選項 B C C A D B C B二、非選擇題,共4題,第17題16分,第18題12分,第19題12分,第20題12分。17.(1)條件(8分):生產力獲得一定發展;工商業逐漸復興和繁榮;王權的擴張促進城市自治運動的開展;交通便利;大學的建立提升了城市文化吸引力。(每點2分,答4點即可,共8分)(2)不同點(8分):法國,王權主導下的有限自治;城市行會具有依附性;采用混合法系;教會政治勢力強大;意大利,商人主導的共和國模式下城市充分自治;城市行會具有獨立性;采用羅馬法;政教分離。(每點2分,法國答2點,意大利答2點,共答4點即可,共8分)18.(1)路徑(4分):①英國:通過“光榮革命”實現妥協式轉型,保留傳統制度外殼(如君主制),依托議會逐步擴大民權等。(2分)②德國:以普魯士軍國主義推動統一,建立二元制君主立憲,議會權力受限,容克貴族主導政權等。(2分)(2)合理性(8分):①英國:具有限制王權的歷史傳統;封建勢力與資產階級力量相對均衡,妥協避免社會撕裂;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穩定環境等。(每點2分,答2點即可,共4分)②德國:分裂狀態下需強權統一;資產階級力量相對薄弱,需要容克貴族與資產階級聯盟確保國家現代化效率;為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創造條件等。(每點2分,答2點即可,共4分)19.(1)成效:到1937年主要工業部門的產量躍居歐洲首位、世界第二位;在很短時間內發展為世界工業強國(或答: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了工業化),奠定了強大國家的基礎;為取得衛國戰爭的勝利創造了物質條件;為蘇聯贏得了巨大的國際聲譽。(每點2分,答3點即可,共6分)(2)有利條件:經互會成員國的支持;與第三世界國家開展“技術換資源”合作;石油經濟紅利提供資金支撐;蘇聯軍事工業基礎較強。(每點2分,共8分)20.論題:西歐思想解放運動推動社會轉型。(2分)闡述:隨著歐洲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思想得到進一步解放(2分)。17、18世紀,歐洲資本主義發展,資產階級力量不斷壯大,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的呼聲愈來愈高,啟蒙思想家如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等,猛烈批判封建專制制度和天主教會(2分)。孟德斯鳩提出三權分立學說,為資產階級政治制度的構建提供了理論框架。啟蒙運動為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法國大革命深受啟蒙思想影響,革命者以“自由、平等、博愛”為口號,推翻封建王朝,建立資產階級政權(2分)。同時,啟蒙思想傳播到世界各地,推動了其他地區的思想解放和社會變革,加速了世界從傳統社會向近代社會的轉型(2分)。綜上所述,西歐的思想解放運動不斷沖擊封建舊思想、舊制度,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和資產階級政權的建立創造條件,有力地推動了西歐社會從中古向近代的轉型(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