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河北省邯鄲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一、單選題1.《漢謨拉比法典》第103條規定:如果塔木卡(資產雄厚的商人)以銀交與沙馬魯(小商人)經營買賣,令其出發,倘所運之一切于中途被敵人劫去,則沙馬魯應指神為誓,并免償還責任。由此可見,該法典( )A.君權神授色彩較濃厚 B.限制了高利貸盤剝C.強調保護奴隸主財產 D.具有一定的靈活性2.法蘭克人確立君主制以后,仍舊在夏冬兩季舉行民眾大會,各級教俗貴族都可參加。會上,更具影響力的貴族提供咨詢建議,地位稍遜一籌的旁聽,有時也可加入其中一道討論,他們依據自己的理解可以自由地表達觀點。據此可以推斷,法蘭克王國( )A.建立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國家 B.保留了政治協商的文化傳統C.形成了王權與教權并立的局面 D.傳承了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3.大化二年(646年)正月,朝廷公布改新的大詔:廢除皇族的子代之民及屯倉(占有土地并經營的一種組織形式),廢除貴族或良家的部曲(私人武裝)之民及田莊,取而代之的是賜予大夫以上食封,賜予官吏、庶民布帛。此舉( )A.意在強化中央集權 B.推動莊園經濟的形成C.開啟幕府統治時代 D.凸顯武士集團的重要4.1215年《大憲章》開篇詞使用了“為革新吾邦”“為榮耀上帝”“忠誠臣民之建議”等政治話語,用以表達制定《大憲章》的目的和方式。這類政治話語在隨后的《大憲章》確認和請愿活動中持續得到使用。這類政治話語( )A.有利于歐洲資本主義快速發展 B.強化了英國國王的專制權力C.表達了人們對教會盤剝的不滿 D.體現了人們追求穩定的意圖5.馬尼拉披肩(如圖),是16世紀以來西班牙非常流行的女性服飾,它既繼承了傳統的中國廣繡技法,又在面料、染料、配色、規格、流蘇、構圖、題材、風格等方面體現西班牙風格。馬尼拉披肩的流行反映出( )A.太平洋貿易的世界主導地位 B.東西商貿促進文化交流C.西學東漸影響了中國的審美 D.美洲白銀大量流入中國6.中世紀藝術要么畫圣人激勵人們去做好事,要么畫地獄不讓人們做壞事。文藝復興卻在改變這種情況,雖然也講宗教故事,但是人物頭上沒有光環,多數被畫成普通人。這種變化( )A.削弱了封建統治的精神支柱 B.弘揚了理性主義精神C.反映了羅馬教廷權威的喪失 D.彰顯了人文主義精神7.由于美國憲法的制定者一門心思去劃分州和聯邦政府的權力,他們并沒有努力為州以下的政府實體勾畫藍圖,甚至沒有在憲法中簡單提及對地方政府的授權。由此在美國的50個州內,每一個州都發展出一套獨特的地方政府體制,劃分了州和各級地方政府之間的權力和責任。這主要反映出,美國( )A.地方政府的離心力巨大 B.實行地方自治的邦聯制C.各州擁有一定的自治權 D.聯邦制加強了中央集權8.18世紀末,一批拉美的克列奧(殖民者后裔)作家,不僅教導他們的同胞認識自己的資源,而且指出美洲人具有擔任官員和實際上自我管理的資格與能力。他們反復使用一些詞匯——祖國、家園、民族、我們的美洲、我們的美洲人。這些做法( )A.源于拉美經濟的高速發展 B.旨在凝聚民族力量爭取獨立C.推動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 D.沉重打擊了美國的殖民統治9.1834年,德意志關稅同盟正式建立。同盟內部禁止設立關卡,實行免稅貿易,采用統一的貨幣和度量衡制度。在統一稅率和對外平等貿易的基礎上,該同盟進出口總額從1834年的1200萬塔勒上升到1842年的2 100萬塔勒。德意志關稅同盟的建立( )A.適應了德意志工業化的需求 B.反映了德國聯邦體制的弊端C.避免了其他國家的商品傾銷 D.彰顯了自由主義的經濟訴求10.1870 年普法戰爭爆發后,第一國際法國塞納河岸訥伊支部發表聲明指出:“這次戰爭是正義的嗎?不!這次戰爭是民族的嗎?不!這只是王朝的戰爭。為了人道,為了民主,為了法國的真正利益,我們完全并堅決擁護國際反對戰爭的聲明(此前第一國際反對普法戰爭的聲明)?!边@反映出( )A.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B.第一國際直接領導巴黎公社運動C.法國工人有一定的政治覺悟 D.普法戰爭改變了歐洲的力量對比11.1930年初,英國殖民當局制定并頒布了《食鹽專營法》,壟斷食鹽生產,提高鹽稅和鹽價,引起了印度人民的強烈不滿。甘地等多人絕食祈禱,并宣誓:“除非印度獲得自由,當局不再實行《食鹽專營法》,否則,就永遠住在海邊。”這場斗爭( )A.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質 B.體現非暴力不合作思想C.拉開了亞洲覺醒的序幕 D.直接引發阿姆利則慘案12.1931 -1933年,蘇聯進行工資改革,普遍實行八級工資制,擴大最低與最高工資的工資差距;擴大部門間的工資差距,提高重工業部門的工資標準;提高領導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工資等。這些舉措( )A.是新經濟政策的延續 B.解決了技術人才短缺問題C.沖擊了“蘇聯模式” D.適應國家工業化建設需求13.1939 年10月,英國駐德黑蘭大使表示:“如果德國向伊朗運送貨物,在伊朗政府主動提出要求且使用中立國船只運輸條件下,即便是戰爭物資,英國也不會加以阻止或收繳?!边@表明,英國( )A.仍未放棄綏靖政策 B.尊重伊朗的主權和利益C.力圖避免對德宣戰 D.提倡建立反法西斯同盟14.20世紀50年代法國規定,凡購置新農業機器的按原價15%出售,購買農機零件的可減價20%,差價由國家補給;60年代規定,農場主購買拖拉機,政府給予投資額的20%—30%的補貼。在稅收方面,實行農用燃油免稅15%的政策等。這些規定( )A.促進了社會結構的優化 B.開啟了法國農業機械化進程C.體現政府加強宏觀調控 D.有利于擺脫經濟滯脹的困境15.在解決古巴導彈危機時,赫魯曉夫說:“我們從古巴撤出我們的導彈,條件是美國必須保證不再入侵古巴……作為撤回我們導彈的交換,肯尼迪總統要從土耳其和意大利撤走美國的導彈?!边@從側面反映出,當時( )A.蘇聯的國力相對較弱 B.美蘇兩國矛盾不可調和C.冷戰與熱戰相互交織 D.美國竭力維持霸主地位16.下表為2014——2019年非洲GDP增長率。(單位:%)區域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非洲 3.8 3.5 2.2 3.6 3.4 3.4中部非洲 5.7 3.1 0.1 0.7 2.7 3.2東部非洲 5.9 6.5 4.9 5.6 5.4 5.0北部非洲 1.7 3.9 3.3 5.0 4.9 4.1南部非洲 2.7 1.6 0.9 1.6 1.2 0.7西部非洲 6.0 3.2 0.5 2.5 3.4 3.7據此可知,非洲( )A.在經濟上實現了真正的獨立自主 B.經濟發展呈現出不平衡特點C.謀求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 D.成為多極化世界的重要一極二、材料題17.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13世紀以降,英格蘭城市市長任職資格逐步框定。1215年約翰王特許狀就明確規定當選市長應覲見國王或國王代表,并對國王宣誓效忠。1300年林肯市在城市法規中明確規定:市長候選人自身應為一位市民,且應與林肯市其他市民一道承擔過公共稅收。1499年,以64歲當選為倫敦市長的尼古拉斯·阿爾文頗具代表性:他以布商和投機商人發家,歷任市議會議員、審計官、議會代表、城守、高級市政官等。此外,作為市長往往還需要具備較高的法律素養,因為他們的主要職責之一是審理相關案件、行使司法職能。——摘編自姜啟舟《中世紀晚期英格蘭的市長任職資格》材料二 自市長制在中世紀英格蘭落地以來,地方社會選舉與中央王權任命相結合,便成為市長產生的基本方式。在市長選任過程中,利益斗爭充斥于地方社會,王權則以靈活多樣的方式和手段介入其中并加以管制。在市長選任機制下,市長既是“城市的人”,也是“國王的人”,在實際運作中較好應對了中央和地方的雙重壓力。市長選任作為國家治理的一種有效手段,平衡了地方自治與王國統一治理的內在張 力,形成一種兼具合作與博弈、規制與彈性的央地關系。——摘編自姜啟舟《央地關系視閾下中世紀英格蘭市長選任》(1)根據材料一,概括中世紀晚期英格蘭市長的任職資格。(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世紀英格蘭市長制的影響。18.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 所謂“思潮”,指某一時期內在某一階級或階層中,反映當時社會政治狀況,而有較大影響的思想傾向或思想潮流。歷史思潮深深根植干一定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大眾心理之中,并隨著歷史的發展,在變動中呈現多種形態。在人類歷史進程中,歷史思潮的激蕩往往作為時代的先導,預示著歷史發展的方向,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式。——摘編自于沛《歷史思潮初析》根據材料,以“歷史思潮”為主題,自擬論題,并結合世界近現代史的相關知識進行闡述。(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論證充分,邏輯嚴謹)19.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下表為德國1871——1910年城市人口數量的相關統計。年份 大型城市(10萬人以上) 中型城市(1萬人以上) 城鎮(2000人以上) 總計 城市人口比重(%)1871 196萬 315萬 968萬 1479萬 36.11910 1382萬 868萬 1647萬 3897萬 60材料二 在德國,城市化的開端似應從德國統一之日算起。19世紀七八十年代,德國以近距離人口流動為主,農業勞動力的主要流向是不越出省界或邦界的鄰近城市,更多是家鄉附近的小城鎮。他們被家鄉附近的城市或工業吸收,轉入城市的第二、第三產業,使德國的小城鎮星羅棋布。群眾性遠距離人口流動潮,約出現在19 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德國東、北部農業人口向高度工業化的西部魯爾工業 區的流動加快,魯爾工業區興起了一批人口在20萬以上的大工業城市。1850年時德國10萬人以上的城市只有柏林、漢堡和慕尼黑,到1910年時,10萬人以上的城市 已經有45個。——以上材料均摘編自丁建弘《德國通史》(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1871—1910年德國城市化進程的特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評1871—1910年德國城市化進程。20.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1940年,希特勒成立了“國家領袖羅森貝格任務小組”(簡稱ERR),負責沒收從占領區獲取的圖書和藝術品,并對不符合其意識形態的圖書進行焚燒銷毀。在東歐,ERR焚毀的圖書館多達957所,法國巴黎很多圖書館也被迫關閉。面對納粹焚燒圖書,美國民眾義憤填膺。1941年1月,美國圖書館協會發起了一場全國性的 圖書捐贈活動,捐贈圖書用于服務軍營的戰士。1941年12月美國宣戰后,捐贈圖書運動改名為“勝利圖書運動”,得到美國總統羅斯福的支持。據統計,此項活動共征集了1700萬卷圖書,其中約有1000萬卷送到了軍人手中。——摘編自劉自強等《“思想戰爭武器”:二戰時期美國圖書運動的興起》材料二 1948年,美國政府推出最大的對外文化交流項目“富布賴特項目”,主要資助美國和世界各國的學生、專家學者等出國或到美國學習、訪問和研究,截至1997年參加者已超過245000人,有140多個國家和地區與美國進行該項目的合作。它被看作是“對美國國家長遠利益投資的一個典范”。另外,美國新聞署的國際訪問者項目每年使5000多名來自世界各地從事各種工作的外國人到美國與自己的同行相會,交流思想并親自體驗美國的社會文化,了解美國制度。捐贈圖書也是美國對外交流的一部分,1988——1993年向國外贈送的460萬冊圖書都是關于美國歷史、文化、對外政策、經濟和政治方面的。——摘編自龔滟《論美國文化輸出戰略》(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二戰期間美國圖書運動興起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二戰后美國文化輸出戰略的認識。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B A D B D C B A C題號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B D A C A B17.(1)任職資格:政治效忠國王或國王代表;具有市民身份,承擔公共義務;具有豐富的地方治理經驗;需具備較高的法律素養。(2)影響:效協調了地方自治與王國統一治理的矛盾,避免了中央與地方的過度對立;推動了以王權為核心的國家認同形成,為后來民族國家的發展奠定基礎;維護了城市的日常運轉,保障社會穩定;有利于城市的繁榮和市民階層的壯大。18.論題:歷史思潮反映了時代的精神風貌,預示并推動了歷史的發展方向。闡述:歷史思潮指的是在社會歷史矛盾運動中表現出來的思想傾向。歷史思潮通過反映社會矛盾、推動思想解放和社會變革,預示歷史的發展方向,是特殊的社會意識形式。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想興起,強調人的價值和地位,反對中世紀封建神學的束縛,推崇人的經驗和理性,肯定現世生活的意義。人文主義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激發了人們的創造力和進取精神,促進了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發展,推動了歐洲社會從封建主義向資本主義過渡。啟蒙運動以理性為旗幟,反對封建專制主義、宗教愚昧和特權主義,主張天賦人權、自由、平等、民主和法治。啟蒙思想家的理論為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和政治制度設計,如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學說、盧梭的社會契約論等,深刻影響了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推動了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的建立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規律,提出了無產階級革命和建立社會主義社會的理論,強調生產資料公有制、無產階級專政和人的全面發展。馬克思主義成為國際工人運動的指導思想,推動了社會主義運動在全球的興起和發展,如俄國十月革命、中國革命等,深刻改變了世界歷史的進程。綜上所述,歷史思潮不僅反映了反映當時的社會政治狀況,而且通過思想解放和理論創新,為新的社會制度的出現提供了思想基礎,從而推動了歷史進程。19.(1)城市化速度較快;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具有階段性。(2)推動了德國工業化的進一步發展,大量農村人口涌入城市,為工業生產提供了豐富的勞動力資源,滿足了工業生產對勞動力的需求,促進了德國工業的繁榮;城市化使得生產要素更加集中,有利于采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提高生產效率,推動德國從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的轉型;城市化打破了傳統的城鄉二元結構和社會階層固化,有利于社會的公平和活力;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大量人口和工業集中在城市,導致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城市人口的急劇增加帶來了住房緊張、交通擁堵、就業困難、貧富差距擴大等一系列社會問題。20.(1)原因:歐洲文化遭受破壞;美國民眾的愛國熱情與責任感;政府的支持與推動;軍事需求。(2)認識: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的文化交流,增進了各國人民對美國文化的了解;有助于塑造美國的良好國際形象,進而提升美國的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美國文化輸出戰略本質上是其全球戰略的一部分,帶有明顯的文化霸權色彩;文化輸出也服務于美國的經濟利益,通過文化產業的發展和文化的傳播,帶動相關產業的出口和經濟增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