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7.(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表2中國古代的對外交流史實表時期對外交往的事件相關內容張騫出使西域然張塞鑿空,其后使往者皆稱博望侯,以為質于外國,外國由此西漢信之。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經,不畏艱險,經過長途跋涉到達天竺。10多年后,玄奘攜帶大量佛經回到長安,此后主持譯經工作。根據玄奘西行他口述記錄成書的《大唐西域記》,記載了他游歷過的100多個國唐朝家和地區的山川風物及社會習俗。鑒真東渡鑒真東渡日本,前后用了12年,隨行人員中有36人獻出生命。鑒真在日本10年,極受尊敬和愛戴。1405一1433年,鄭和牽船隊七次下西洋。鄭和的船隊先后到達亞鄭和下西洋洲和非洲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明朝1561年,倭寇大舉侵犯浙江。戚繼光率軍英勇作戰,在臺州九戰戚繼光抗倭九捷,先后殲滅倭寇數千人,燒毀倭船無數,此后戚繼光幸軍進入福建,與廣東地區的抗倭將領帶領廣大軍民,消滅當地的倭寇。1661年,鄭成功率領25000名將士進軍臺灣,在海上擊沉荷蘭戰鄭成功收復臺灣艦,把敵人包圍在赤崁城和臺灣城兩個孤立的據,點中。1662年,清朝鄭成功發動總攻,荷蘭殖民者被迫投降。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命令清軍兩次進攻盤踞在雅克薩的俄軍。雅克薩之戰1689年,中俄簽訂了《尼布楚條約》。一整理自部頒統編救材《中國歷史》七年級上、下冊材料二文明的繁盛、人類的進步,離不開求同存異、開放包容,離不開文明交流、互學互鑒。歷史呼喚著人類文明同放異彩,不同文明應該和諧共生、相得益彰,共同為人類發展進步提供精神力量。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順應歷史發展大勢的必然選擇…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主張不同社會制度、不同意識形態、不同歷史文明、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在國際活動中目標一致、利益共生、權利共享、責任共擔,促進人類社會整體發展。—摘自《人民日報》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推動文明交流互鑒(1)根據材料一,概括中國對外交流的主要方式。(4分)(2)有人認為“中國古代對外交流促進中外文明互鑒”,也有人認為“中國古代對外交流在一定程度上維護國家統一”,選擇一個你同意的觀點,從表2中選擇兩個或兩個以上相關史實加以論述。(8分。要求:明確寫出選擇的觀點,史實與觀點相關,史論結合,表述清晰,結構完整)七年級歷史試題卷·第6頁(共8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