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教學質量監測八年級歷史試題說明: 1.全卷共6頁,滿分100分,考試用時為80分鐘。2.答卷前,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在答題卡填寫相應的信息,用2B鉛筆把對應該號碼的標號涂黑。3.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題上。4.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5.考生務必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時,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所選的選項涂黑。1.《求是》雜志刊載了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9月的一段講話:“70年前,在新中國的曙光噴薄而出之際,中國共產黨順應大勢、團結各方,開啟了協商建國、共創偉業的新紀元。”下面與“協商建國”有關的事件是A.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 B.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C.天安門廣場開國大典舉行 D.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召開2.新中國成立后,北京市人民政府對全城的公共空間場所進行了清理,將明清以來積存的60多萬噸垃圾全部清除。這一舉措旨在A.改善人民生活 B.實現社會主義 C.完成國家統一 D.緬懷革命先烈3.右圖是畫家李琦的年畫《農民和拖拉機》,該作品在1950年全國首屆年畫評獎中獲得甲等獎第一名,成為新中國美術史上的經典作品。該作品反映出A.當時已經實現了農業機械化B.農民加入合作社的喜悅之情C.人們對農業生產的美好愿景D. “一五”計劃取得豐碩成果4.2024年1月,作家李舫創作的作品《回家——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歸國紀實》舉行新書首發式。除文學創作外,有大量影視作品再現這次出國作戰的歷史。下列選項均是上世紀50年代的優秀影視作品,其中反映這一歷史題材的是A.《鐵道游擊隊》 B. 《白毛女》 C. 《上甘嶺》 D.《永不消逝的電波》5.1950年冬,湖南省就動工建水塘9.8萬多個,修堤2.2萬多座;遼寧金縣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農民把1000多畝鹽堿地改變為良田。1951年,全國糧食產量達到1.4億噸,比1949年增長26.9%。材料表明A.新中國成立廢除了土地私有制度 B.土地改革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C.抗美援朝勝利為建設提供和平環境 D.農業發展為工業化建設提供動力6.運用年代尺直觀呈現歷史發展的時序性和歸納階段特征是歷史學習常用的方法。與下面年代尺上階段特征對應正確的一組史事是A.①————西藏和平解放 土地改革 抗美援朝戰爭B.②———抗美援朝戰爭 三大改造 一五計劃C.③————三大改造 一五計劃 中共八大D.④————十一屆三中全會 人工結晶牛胰島素 經濟特區7.民主同盟主席張瀾說:“我們的新制度 中國人民把政權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確確實實有了一個集中行使立法權和行政權的最高權力機關。”這個“新制度”是指A.政治協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會制度C. “一國兩制”構想 D.民族區域自治制度8.到1950年中期,老解放區的土地改革完成;同年,這些地區約1/3的農戶已被組成互助組,這是在集體化道路上邁開的第一步。這里的“互助組”是指A.公私合營 B.農業生產合作社 C.人民公社 D.人民代表大會9.蘇州東山人沈萊舟1927年在上海創辦了民族品牌“恒源祥”。他曾對子女說:“現在我把廠都交給了國家,由國家去經營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點心思收股息,有什么不好 ”這段話反映了社會主義改造中的一大創舉,它是A.拍賣政策 B.限制政策 C.贖買政策 D.沒收政策10.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蘇聯援助了中國156個重點項目。正是這些項目奠定了我國重工業基地,培養了一大批技術人員,讓我們在被封鎖的環境下能建立一個比較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到今天,我們很多企業的模式和思維還是那個年代遺留下來的。這主要說明我國當時經濟建設A.重視市場經濟體制 B.不注重工業的協調發展C.完全忽視自力更生 D.深受蘇聯模式的影響11.如圖為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的標志及簡稱,其前身為“富拉爾基重型機械廠”。在1962年6月,周恩來總理視察該工廠時,曾譽其為“國寶”,主要是因為它D.實現了偉大的歷史轉折 CFHI D.實現了偉大的歷史轉折 CFHID.實現了偉大的歷史轉折 CFHID.實現了偉大的歷史轉折 CFHIB.鑄鍛鋼鐵技術高超B.鑄鍛鋼鐵技術高超B.鑄鍛鋼鐵技術高超B.鑄鍛鋼鐵技術高超A.受到了國家的重視A.受到了國家的重視A.受到了國家的重視A.受到了國家的重視C.推動了國民經濟的發展 中國一重12.1965年,一項重要的科學研究在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研究所獲得成功。它向世界證明,人類在認識生命、探索生命奧秘的征途中邁出了關鍵性一步。這項成果是A.秈型雜交水稻 B.人工合成牛胰島素C.武漢鋼鐵基地 D.治療瘧疾的新方法13.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刊登了一篇特約評論員文章,12日《人民日報》便轉載了這篇文章,隨即點燃了如火如荼的全國性辯論的火花。這場辯論的主題是A.真理標準問題 B. 姓“資”姓“社”C.黨的工作中心 D.平反冤假錯案14.下表是中國城市化水平變化表,這反映了年份 城鎮人口 (萬人) 城市化率 大中城市 小城鎮1979 18495 18.96 216 23611986 26366 24.52 347 107181995 35174 29.04 640 17532A.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推廣 B.鄉鎮企業迅猛發展C.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 D.對外開放不斷深化15.1986年7月8日,新加坡中央包裝私人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德薰、廣州中國大酒店總經理德國人卜格分別被廣州市政府授予“廣州市榮譽市民”稱號,他們的成功得益于A.產業結構調整取得了重大突破 B.經濟體制改革的推進C.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 D.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16. “大潮起珠江————廣東改革開放40周年展覽”吸引了無數游客參觀。據所學知識推測,這一展覽開始展出的時間應是A. 2016年 B. 2017年 C. 2018年 D. 2019年17.下列選項中,對表格的信息概括最全面的是時間 開放層次 涉及城市或地區1980年以后 經濟特區 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1984年 沿海開放城市 大連、天津、青島、上海、福州、廣州等1985——1990年 沿海經濟開放區 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上海浦東開發區等1992年以后 沿江、沿邊和內地開放城市 重慶、武漢、滿洲里、昆明、烏魯木齊等A.一個國家閉關自守是不可能長期發展的 B.鄧小平不愧是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C.沿海開放城市使對外開放由點連成了線 D.我國逐步形成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18.2019年2月,中共中央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指出,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建設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這A.是“一國兩制”的創新實踐 B.是維護國家安全的新舉措C.形成世界貿易新的發展中心 D.帶動民族地區建設新發展19.2019年10月1日,伴隨著“石榴瓶”彩車,各族群眾手拉手,像石榴籽緊緊抱在一起一樣,組成“民族團結”方陣,載歌載舞經過天安門前。這一場景的出現有利于A.加強與少數民族地區的聯系 B.消除民族間發展不平衡的現象C.貫徹“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 D.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20.1993年4月29日, “汪辜會談”正式簽署了《汪辜會談共同協議》《兩會聯系與會談制度協議》《兩岸公證書使用查證協議》等協議。這有利于A.發展兩岸關系 B.達成九二共識 C.提出一國兩制 D.打破兩岸隔絕21.下面的歷史年代尺展示了黨帶領中國人民近百年的奮斗歷程,與1978年,2017年相對應的方框內應該分別填寫A.偉大轉折、打開國門B.高舉旗幟、決勝小康C.打開國門、高舉旗幟D.偉大轉折、決勝小康22.20世紀七十年代初期,極大地改善了中國外部環境、拓展了中國外交活動舞臺的事件是A.中國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C.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23.時空觀念是初中生學習歷史時需要掌握的核心素養之一,下列事件正確的時序排列是①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②基辛格秘密訪華 ③中美正式建交 ④中日正式建交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②①③④ D. ②①④③24.下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多次發表的《告臺灣同胞書》內容摘錄,可知,中國政府強調臺灣問題的解決應時間 內容摘錄1950年2月28日 蔣介石和美帝國主義相互勾……(臺灣人民)準備配合人民解放軍,共同完成解放臺灣的任務。1958年10月25日 中國人的事只能由中國人自己解 逢雙日不打金門的飛機場 我們只是希望你們不要屈服于美國人的壓力。1979年1月1日 中美兩國關系正常化的實現 希望臺灣當局對實現祖國統一的事業作出寶貴的貢獻 從今天起停止對金門等島嶼的炮擊。2019年1月2日 中國人的事要由中國人來決定。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事關中國核心利益和中國人民民族感情,不容任何外來干涉。A.取決于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 B.立足于清除殖民主義影響C.著眼于中美關系的不斷調整 D.有賴于“一國兩制”的實施25.加入WTO以來,我國貨物進出口規模從2001年的5098億美元增長到2010年的近3萬億美元,增長4.8倍。據此可知,中國加入WTOA.推動國有企業開始改革 B.擴大了對外貿易地域范圍C.有利經濟融入國際市場 D.導致了外交發生重大變化26.2024年新年伊始,哈爾濱火出了圈,元旦假期累計接待游客304.79萬人次。哈爾濱機場共保障航班1413架次,運送旅客20.5萬人次,同比分別增長66%、93%。鐵路方面在1月2日發送旅客達144.6萬人次。這反映了A.交通運輸發展豐富了人們的生活 B.民航運輸已經成為人們出行的首選方式C.人們的居住條件得到了很大改善 D.2024年“元旦”出行量是歷史最高水平27.近年來人工智能發展迅速,很多人都曾使用過“kimi智能助手”、“文心一言”、“通義千問”等AI智能軟件,幫助人們快速獲取信息。這主要得益于A.商業服務的完善 B.信息技術的發展C.固定電話的推廣 D.通信方式的變遷28.我國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載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測、超級計算機、衛星導航等取得重大成果,這得益于A. “雙百”方針的提出 B.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C.我國綜合國力的提高 D.民族區域自治的實施29.2024年6月30日,歷時7年建設的深中通道正式通車運營。深中通道是集橋、島、隧、水下互通于一體的世界級跨海集群工程,創下十項世界之最。這體現出A.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巨大成就 B.中國科技水平穩居世界第一C.中國已經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D.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已經實現30.黨的十八大以來,明確強調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管子·法法》中提出:“憲律制度必法道,號令必著明,賞罰必信密,此正民之經也。”材料中內蘊的理念、精神正好彰顯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的A.全面深化改革 B.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C.全面依法治國 D.全面從嚴治黨二、材料題 (本大題共3小題, 31題14分, 32題10分, 33題16分, 共40分)31.(14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史料是認識歷史的主要依據。八年級同學以“尋找老物件中的歷史”為主題開展項目化學習,下面是各小組承擔的不同任務,請你參與完成。任務一 【方寸照片,觀察服飾變遷】材料一 我國20世紀50——80年代服飾50年代————布拉吉連衣裙多用蘇聯大花布制作 70年代————中山裝色彩單調,樣式單一 80年代————西裝色彩鮮艷,款式多樣(1)請你回答第1組同學設置的問題:根據材料一,簡述建國以來服飾的發展變化。(6分)任務二 【巧借文物,述說時代印記】材料二 我國20世紀50年代部分文物圖一:1951年南海縣農民協會土改工隊隊員胸章 圖二:1955年發行的第二套人民幣(圖案為蘇聯拖拉機)(2)第2組同學準備介紹材料二中的文物,請任選一個,指出其反映的歷史事件或現象并對它進行評價。(4分)任務三 【權威報刊,尋找致富秘訣】材料三 《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刊登的廣東南海縣新聞圖一: 1980年 6月17日,《南海縣委朝思暮 想讓農民盡快富起來》一文。 三********************************************************************************************* RENMIN RIBAO 21 南海縣生產上得快 社員生活富起來 一 圖二: 1981 年 8月26日,《南海縣生產上得快,社員生活富起來》(3)第3組同學整理報刊后得出一個結論:“南海縣80年代的發展順應了時代潮流”。請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說明。(4分)32.(10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歷史因交往而多彩,文明因借鑒而豐富。下圖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外交成就示意圖。材料二 改革開放后,中國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 積極拓展多邊外交,加強與聯合國的合作,為解決區域性爭端、維護世界和平和建立一個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 舉辦多次重要國際會議,加強國際合作 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摘編自人教版《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1)結合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各舉一例史實說明我國在“開拓”“突破”和“騰飛”等不同階段取得的外交成就。(3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寫出我國一直奉行的外交政策,并歸納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面推進形成的外交布局。(4分)(3)綜合上述材料,請根據中國外交的發展歷程,談談你的感悟。(3分)33.(16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先進典型教育是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和有效形式,旨在推動全社會見賢思齊、崇尚英雄、爭做先鋒。材料一時期 人物類型 先進典型人物 精神品質1921年一1949年 英雄楷模 土地革命時期:方志敏、劉志丹等。抗日戰爭時期:張思德、白求恩等。 解放戰爭時期:劉胡蘭、董存瑞、江姐等。 舍生忘死1949 年一1978年 英雄楷模勞動模范 抗美援朝時期:楊根思、黃繼光、邱少云等。社會主義建設和探索時期:王進喜、焦裕祿、雷鋒、錢學森、鄧稼先、李四光、華羅庚、錢三強、陳景潤等。 公而忘私1978年——2012年 改革闖將 改革開放后:孔繁森、蔣筑英、徐洪剛、史來賀、羅健夫、楊善洲、任長霞、牛玉儒、張海迪、郭明義、楊利偉等。 創新進取2012年至今 時代先鋒 進入新時代后:向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和發展作出杰出貢獻的功勛模范人物授予國家最高榮譽————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國家勛章包括共和國勛章和友誼勛章,2019年獲頒共和國勛章的模范人物有于敏、申紀蘭、孫家棟、李延年、張富清、袁隆平、黃旭華、屠呦呦。2020年獲頒共和國勛章的模范人物是鐘南山。 勇敢擔當——摘編自劉洋、張盼《中國共產黨先進典型教育的歷史演進》材料二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做好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提名評選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黨中央決定,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之際,開展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評選頒授,隆重表彰一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和發展作出杰出貢獻的功勛模范人物。通知明確,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和發展作出杰出貢獻的個人均可被提名,符合條件的已故人員可以追授。————摘自學習強國平臺 新華社北京2024年3月13日電(1)根據材料一及所學知識,分析選樹先進典型人物要考慮的主要因素。(3分)(2)據材料二可知,今年國家還將進行共和國勛章的評選。如果評選對象的時段設定為整個中國現代史,請從表1中選擇一位你認為還可以獲此殊榮的人物,并參照示例為其寫一段頒獎詞。(5分)示例:屠呦呦“共和國勛章”頒獎詞————中醫藥科技創新的優秀代表,研究發現青蒿素,解決抗瘧治療失效難題,60多年來,致力于中醫藥研究實踐,為人類健康事業作出巨大貢獻。(3)綜合上述材料及所學知識,以“先進典型人物”為題,展開論述。(要求:觀點明確,論證充分,史論結合,價值觀正確,不得照搬材料。)(8分)2024—2025 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質量監測試卷八年級歷史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 30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 60 分)1.D 2.D 3.A 4.D 5.B 6.B 7.B 8.D 9.C 10.A11.B 12.D 13.A 14.D 15.D 16.D 17.B 18.B 19.A 20.C21.C 22.B 23.A 24.D 25.D 26.C 27.D 28.C 29.B 30.B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 3 小題,第 31 小題 12 分,第 32 小題 14 分,第 33 小題 14 分,共 40 分)31.(12 分)(1)條件:新中國成立,人民當家作主;“一五”計劃的實行,重點發展重工業;蘇聯的援助;等等。(4 分,任答兩點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2)原因:1958—1961 年“大躍進”的盲目生產導致汽車返修提升;1966—1971 年,“文化大革命”期間的政治運動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一汽汽車的產品質量。(一點 2 分)(3)原因:緩解全球環境問題的現實需要;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推動;受國家政策的影響;我國新能源汽車品牌不斷自我革新、積極發展;國家不斷深化改革,發展高端技術等等。(一點 2 分,任答 2 點即可)32.(14 分)(1)變化:糧食產量提高;1950 年后,農民不再向地主繳納地租。(任答一點得 1 分,共 2 分)原因:1950—1952 年土地改革的完成,使農民得到了土地,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土地改革摧毀了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農民翻了身,得到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地租被免除。(任答一點即得 2 分)(2)變化:由建立農業生產合作社到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2 分)影響:順應了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提高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大大促進農村生產力發展,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改善了農民的生活條件;為進一步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礎。(任答一點得 2 分)(3)原因:國際形勢的變化;黨和國家領導人因勢利導,對外交政策適時進行調整。(2 分,任答一點即可)成就: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中美關系正常化;中日建交。(1 點 2 分,任答兩點即可,共 4 分)33.(14 分)(1)1953 年熱詞:五年計劃、抗美援朝勝利等。(2 分,任答一點即可)1978 年熱詞:改革、經濟建設等。(2 分,任答一點即可)(2)觀點:體制創新是一個國家與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2 分)闡述: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包干到戶,自負盈虧,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1992 年,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進一步解放人們的思想,隨后召開的中共十四大,明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對促進我國經濟發展和加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6 分)綜上所述,體制創新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使我國經濟實力明顯增強,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不斷前進。我們應繼續堅定不移地深化改革。(2 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