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32小題各14分,第33小題12分,共40分。31.中國古代服飾文化色彩濃厚。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唐代服飾形制節選(部分)的聯一2雙到圖片展示唐代官服唐代貴族女裝初唐服飾形制沿襲隋朝,變化不大。后來先后受西域、高昌、龜茲、波斯、吐蕃等地影響。同時在制度體系上,規定“三品以上服紫,四品、五品服文字緋,六品、七品以綠,八品、九品以青。婦人從夫之色。”唐代貴族女子的衣說明著將飛禽、走獸等圖案結合于一身,色彩鮮明對比,呈現出不拘一格的獨特風采。—摘編自朱青峰《略論唐代服裝的演變和美學內涵》材料二宋代服飾形制節選(部分)圖片展示宋代官服宋代民服宋代服裝從總體上看是保守的,官服崇尚古樸、典雅、自然,而民服則是素雅、質樸。與前代服裝相比,品種愈加豐富,式樣愈加美觀。從記載來文字看,當時北宋首都汴京,僅與服飾有關的行業就有幾十種。如果說唐代服說明裝的藝術格調是開闊的、恢宏的,那么宋代服飾則是高雅的,流露出一種清淡的美。摘編自金濱《宋代服裝評析》九年級歷史期中試卷第6頁(共8頁)(1)根據材料一,概括唐朝服飾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其反映的時代風貌。(8分)(2)根據材料二,指出與唐代相比,宋代服裝發生的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對這一變化進行合理解釋。(4分)(3)綜合上述材料,概括唐宋時期服飾所蘊含的共同理念。(2分)32.科技創新是國家強盛之基、民族進步之魂。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格致匯編》(1876一1892)雜志“互相問答”中的化學問題提問人籍貫提問問題某君廣東強水滴于木上,其木變黑,何故某君蘇州如何得知水是由輕(氫)、養(氧)二氣合成汪君漢口化學書言,糖內含炭質,有何憑據張君上海火柴頭用何材料,劃之能出火摘編自竇寧慧《<格致匯編>中化學知識的研究》材料二整體而言,計劃經濟時期的技術引進,以自主研發為主體、以快速實現技術追趕并建立完整工業體系為目標。中國在這一時期所選擇的是一條植根于獨立自主的技術進步路線,在一些高精尖技術領域進行了艱難的研發和攻關。一摘編自王丹莉《新中國技術引進的歷史檢視》(1)根據材料一,提煉其反映的歷史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該信息出現的原因。(6分)(2)根據材料二,概括新中國科學技術發展的特點,舉出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在科技領域的一例非凡成就。(4分)(3)綜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科學技術對中國近現代社會發展的影響。(4分)九年級歷史期中試卷第7頁(共8頁)2024~2025 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考試九年級歷史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 30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答題卡上對應題目所選的選項涂黑。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D A D C D A D B A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C A B D C A C B A D題號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C B A C B C D B C D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 3 小題,第 31、32 小題各 14 分,第 33 小題 12 分,共 40 分。31.(1)特點:傳承中創新;受外國或民族地區影響;具有等級色彩;色彩艷麗(色彩鮮明對比);不拘一格的獨特風采。(4 分。要求兩點)時代風貌:民族交融;中外文化交流;社會風氣開明開放(兼容并包、繁榮與開放)。(4 分。要求兩點)(2)變化:風格上保守,古樸、淡雅、自然;素雅、質樸;品種更加豐富;式樣美觀。(2分。要求一點)解釋:重文輕武政策推行;經濟發展提供的條件(經濟角度表述,如:經濟繁榮;商品經濟發達)。(2 分。要求一點,必須與變化對應)(3)理念:強調禮制(等級);注重傳承與發展;兼收并蓄。(2分。要求一點)32.(1)信息:1876—1892 年雜志關注的重點是自然科學(科技、技術、實用性知識、應用科學、科學方面)。(2 分)原因:洋務運動倡導引進西方先進科學技術,引發國人對自然科學的關注;民族危機加深,(西方列強入侵,國人意識到國家技術落后)國人希望科技強國。(4分。要求兩點)(2)特點:以自主研發為主體、以快速實現技術追趕并建立完整工業體系為目標,在一些高精尖技術領域進行了艱難的研發和攻關。(2分)成就:“兩彈一星”成就(答“原子彈爆炸、成功進行發射導彈核武器試驗、九年級歷史期中試題參考答案 第 1 頁 共 2 頁氫彈爆炸、成功發射東方紅一號人造地球衛星”中的任意一例也可);袁隆平培育出雜交水稻;屠呦呦提取出青蒿素等。(2 分。要求一例)(3)影響:推動科技進步;助推經濟發展;推動思想解放;促進社會變遷(推動社會不斷進步);推動中國近代化(現代化)進程等。(4分。要求兩點)33.(1)美國獨立戰爭。(2分)(2)【示例】論題:順應歷史潮流的改革推動了社會的進步。(2分)論述:1861 年,俄國面對農奴制危機,亞歷山大二世實行改革,廢除了農奴制,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自由勞動力、資金等,推動了俄國走上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1868 年,日本面對民族危機,明治政府實行一系列的改革,采取廢藩置縣,殖產興業等措施,推動日本走上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擺脫了民族危機,成為亞洲強國。(6 分)結論:綜上所述,面對社會危機,統治者順應歷史發展潮流,采取針對性的改革措施,除舊布新,有力地推動了社會的發展。(2 分)九年級歷史期中試題參考答案 第 2 頁 共 2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廣東省茂名市電白區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九年級歷史期中考試.docx 廣東省茂名市電白區2024--2025學年部編版九年級 歷史下學期期中考試題參考答案(pdf版).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