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單元復習提升易混易錯練易錯點1 不能準確把握中國古代社會保障制度的作用1.隋朝時,朝廷在長安、洛陽兩都和地方廣設倉庫,其中既包括供應朝廷糧食和物資的倉庫,又包括備水旱賑濟而遍置于鄉間的義倉,倉儲物資在隋末群雄爭霸中成為各方勢力激烈爭奪的目標,其得失與群雄盛衰緊密相關。這體現了隋朝糧倉( )A.引發了隋末農民戰爭B.幫助百姓渡過了饑荒C.具有重要的軍事價值D.解決了都城糧食危機2.面對災荒時,宋代政府常常鼓勵富人主動賑糧。《宋會要·食貨》載:“諸道州、府被水潦處,富民能出粟以貸饑民者,以名聞,當酬以爵秩。”《宋史·食貨志》載:“復以爵賞誘富人相與補助,亦權宜不得已之策也。”這種做法客觀上( )A.加劇了官員冗雜現象B.緩解了社會貧富分化C.體現了以民為本理念D.助長了地方割據勢力易錯點2 不能正確認識中國古代基層治理的特點3.清朝雍乾時期,在聚族而居地區,“以族長之外,設立族正、房長,官給印照,責令約束族丁”。族正既不同于族長,又不同于政府官員,具有雙重身份,成為政府與宗族之間的媒介。這一制度的推行,旨在( )A.加強基層社會治理 B.強化強宗大族的勢能C.革新地方行政區劃 D.弱化政權族權的結合易錯點3 不能正確認識現代社會保障制度的影響4.1908年,一個考察德國社會的英國工會代表團在給英國政府的報告中寫道:“所訪城鎮的工廠住宅區沒有貧民窟,其他地方也是顯而易見。”“大街上不見衣衫襤褸的乞討、羸弱之人,任何地方都看不到我們所稱的那種最壞意義上的貧困”。對此解釋合理的是,德國( )A.民主憲政體制臻于完善B.工業化縮小了貧富差距C.社會主義運動持續高漲D.威權政府下現代化策略5.下表是21世紀以來北歐國家關于福利制度方面的若干政策。這表明,北歐國家( )項目 內容財政 對家庭、個人和企業實行減稅勞動力 市場 創造就業機會鼓勵就業,包括按職位空缺匹配崗位、進行職業培訓養老 實行靈活、彈性的退休政策,延長工作年限醫療 加強醫療機構績效管理、鼓勵私人醫療機構、拓寬市場競爭渠道A.基層治理能力大幅提升B.福利水平與規模居世界領先C.強化政府對經濟的干預D.在公平和效率之間尋求平衡答案與分層梯度式解析易混易錯練1.C 2.A 3.A 4.D 5.D1.C 隋朝時的倉庫儲存物資豐富,在隋末群雄爭霸中成為各方勢力激烈爭奪的目標,這體現了隋朝糧倉具有重要的軍事價值,C項正確。材料反映了隋朝糧倉的重要性,但引發隋末農民戰爭的并不是糧倉,排除A項;材料體現了隋朝糧倉具有重要的軍事價值,未體現它幫助百姓渡過了饑荒和解決了都城的糧食危機,排除B、D兩項。2.A 富人賑災在一定程度上削減了富人的財富,但“緩解了社會貧富分化”夸大了其作用,排除B項;以爵賞引誘富人賑災是權宜之計,未體現以民為本的理念,排除C項,學生會因只關注賑災而誤選;富人進入官僚系統,不一定會加劇地方割據,排除D項。易錯分析中國古代社會保障制度的作用中國古代的社會保障制度為民眾提供了一定的生活保障,有利于保證人口的繁衍和正常生產活動的進行,有利于穩定社會秩序,維護統治。但在特殊的情況下,也會有一些副作用。如以爵賞鼓勵富人參與賑災,會導致官僚隊伍的膨脹,加劇官員的腐敗。3.A 族正能夠“約束族丁”,成為政府與宗族之間的媒介,說明發揮族正的作用,有助于國家基層治理的順利推行,A項正確。族正作為政府與宗族之間的媒介,清政府設立其目的是加強對宗族的管理,且材料并沒有說明族正設置在大族中,排除B項,學生會因誤認為族正是大族的族長而錯選;在聚族而居地區設族正,沒有改變行政區劃,排除C項;利用族正約束族人,加強了政權與族權的結合,排除D項。易錯分析中國古代基層治理的特點(1)注重基層民眾的自我管理與相互監督,有一定自治色彩。(2)政府與民間力量相結合,官員治理與士紳管理相結合。(3)具有濃厚的宗族色彩,宗法關系扮演了重要角色。(4)多種力量共同參與、相互配合。4.D 德意志帝國時期,實施了一系列具有針對性的社會政策,尤其是建立社會保障制度,改善了廣大民眾特別是弱勢群體的生活狀況,這是德意志帝國利用國家威權采取的現代化策略帶來的積極影響,D項正確。“民主憲政體制臻于完善”與史實不符,德意志帝國的民主化程度不及英國,排除A項;工業化會加大貧富差距,排除B項;社會主義運動的持續高漲與當時德國的社會狀況不符,排除C項。5.D 據材料可知,21世紀以來北歐國家通過減稅、鼓勵就業、靈活退休和激發市場競爭力的方式提高企業和勞動者的積極性,體現了這些國家在注重保障社會公平的前提下,兼顧經濟效率,D項正確;材料主要體現的是福利國家建設,與基層治理無關,排除A項,學生會因分不清基層治理和社會福利的區別而誤選;材料并未將北歐國家的福利水平與規模和世界其他國家進行對比,無法體現“世界領先”的結論,排除B項;“減稅”“拓寬市場競爭渠道”說明當時政府減少了對經濟的干預,排除C項。易錯分析現代社會保障制度的影響現代社會保障制度改善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緩和了社會矛盾,有利于經濟的持續發展。但過度的社會保障加大了國家財政支出的負擔,容易助長懶惰行為,降低了國家經濟的競爭力。西方國家社會保障制度發揮的歷史作用具有明顯的階段性,在社會保障制度建立的初期,其積極作用是主要的,而到了20世紀70年代以后,其弊端凸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